山西民居建筑怎么反映中国第57个民族叫什么观念的

这是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意思是说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想到人间仙境原来在 。

古时 一府六县,即 、 、 、 、 、 ,府治在现 。之后行政关系调整,古 一分为三,前四个县现属 省 市, 县今属 省 市, 县今属 省 市。 行政上不复存在,但在传统文化的潜意识里,我更愿意称之这些地区为

利用周末闲暇时光,第一次走进古 的 和 (这两个县的名字发音估计很多 人都未必读的出来),徜徉在古村落光滑润泽的青石板路面上,虽是初见,却又时似曾相识。这些历经千年保留下来的古村落,以独特的方式满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对世外 的向往。

有着多种多样的传统建筑民居,徽派民居是保存最为悠久且仍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的建筑方式。 村落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明清时期的建筑静眼旁观世事沧桑变幻,高大的马头墙流露着睥睨的表情,黛青的檐瓦飞扬着别样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雨水涂画出时间的斑驳,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是黑、白、灰的调子,像极了 的水墨画,称之为水墨

,是一方地理,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代一代传承的徽文化,一笔一画镌刻在黛瓦粉墙间。这里有走不完的村落,看不尽的风景,吟不够的诗歌,对我个人来说,具有浓浓 风和文艺范的 ,一直处于 民居的C位。


村落是一张张地方志的册页,
是册页里一个个鲜活的文字。
烟霞百里是一曲曲歌谱的音乐,
是音乐里一节节跳动的音符。

徜徉在 温润的意境里,


有公共交通往返各个村落,考虑到方便和时间,还是自驾更为舒适和便捷。从 机场可以很轻松的租车,利用周末两个整天,便可以顺着 、 、 、 、堂樾牌坊、鲍家花园几个村落走一个环线,全程210余公里。


(1) 小 ,烟霞百里间——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路,通向沉睡百年的老牌坊、老宅院、老祠堂,也映照着 九百年的风雨沧桑。

(2)幽巷古居溪路引,凡人到此尽成仙——
绵延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 画里的乡村”。

(3) 双贤里、 第一村——
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高耸的粉墙黛瓦,跌落水中,青山如黛,绿水成画。

(4)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其中闻名遐迩的“木雕楼”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由当时主人雇用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 木雕第一楼”。

(5)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 第一乡——堂樾牌坊
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几个古村落并不是很大,但是房屋很分散,可以信步游走,但容易迷路。对照地图按照一定游玩顺序依次走过各个老宅,会更节约时间,也不会迷路。
门票104元, 门票104元, 门票50元, 门票104元, 牌坊和鲍家花园联票100元,几个景点还可以组合买联票,尤其可以在网上一些旅游APP,价格会有一定折扣。


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著名景点有:胡文光牌楼、走马楼、大夫第、履福堂、敬爱堂、追慕堂、桃李园、东园、西园、
建议游玩线路:走马楼—胡文光牌楼—旷古斋—追慕堂—迪吉堂—大夫第—敬爱堂—尚德堂—履福堂—膺福堂—观景亭—东园—西园—桃李园。

木雕楼景区保存有四十九幢古民居,木雕楼是由几家古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保存较为完好的宅院。
很小,顺着标志走即可,建议游玩线路: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


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一百四十余幢,著名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承志堂。(汪大燮故居单独收费)
建议游玩线路:南湖—南湖书院—敬德堂—汪大燮故居—月沼—乐叙堂—敬修堂—承志堂—德义堂—树人堂— 居—村口古树。

村落著名景点有: 舒祠、下屋、 舒祠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
建议游玩线路: 湖—下屋—燕翼堂—钟英楼—环秀桥— 舒祠。

特别注意事项:1、导航到正式售票口及停车场离景区还有一大段距离,要沿着柏油路面走很远,带老人小孩去走很累。其实车子到达售票处停车场不要开进去,再向前几十米就是进村的大路,而且车子停在村子路边的停车位还不用交停车费,售票口停车场要交10元停车费。 售票口到检票口这段设置简直太坑爹。2、进入村子检票口后,会被当地各种大爷大妈"热情"招呼你跟她走,或者主动给你介绍和攀谈,一直跟着说什么八卦九十九巷自己会迷路,最后要20元做地导,建议如果只想自由自在的逛一逛,一定要坚决说不。 村落也没那么容易迷路,按照路线游玩即可。3、村内貌似没有公共卫生间,出入口,这点对于赶上内急又不容易找路的人比较崩溃。

(5) 牌坊群和鲍家花园
牌坊群主要包括三座祠堂以及七座牌坊, 其中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牌坊群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依次为: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骢步亭—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

古村落的住宿可以选择景区外或者景区内,个人建议住在景区内,几个景区 和 人相对较多,尤其是赶上假期,住在景区内可以安静的感受一晨一昏。

选 或者 住宿,人会更少,更安静一些,选 相对游人多一些。考虑到行程安排,我选择住在 ,主要是 出名白天人多游玩体验一般,住在里面,可以利用早上人少时,安静的游玩。

可选的住宿很多,比较有年代有特点的客栈,价格往往超过千元。我住在南湖边,方便,带着行李,穿过南湖就到了。窗外就是南湖,景色也不错。客栈综合条件很好,性价比高。

徽菜是 八大菜系之一,清朝时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全国各地。时至今日,在 ,臭鳜鱼依然是我所爱。

到 必须要吃红烧臭鳜鱼,这是徽菜的代表之一,此道菜感觉很多饭馆都能做,我在 得月楼( 美食热门榜第一)吃了一顿,味道和在 吃有些差别。在 地区所谓腌鲜,在 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

在屯溪老街的大傻徽菜园( 美食热门榜第一)本打算吃臭鳜鱼,最后选了最好评的跳水鱼,味道极佳,强烈推荐。

毛豆腐,是一道上了舌尖上的 的街头小吃,随处可见,属于看着吓人吃着还不错的食品。

的人文热点太多, 的建筑,包括 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的民居、 的牌坊、 的宗祠; 在 文化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孕育了三个文化巨人:理学大师朱熹、朴学大师戴震、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 是徽墨、歙砚的故乡;是京剧前身——徽剧的诞生地;是 画派、徽派版画的发祥地;是明清出版业的重镇。 被称作“东南邹鲁”。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出 古典美学思想,是 古居民建筑艺术的宝库。

“ ”中的安字取自 ,徽字便是取自 处“吴头楚尾”,是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极不适宜发展农业。有民谚云:“前世不修,生在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自然条件的落后,逼迫 先民们去寻找不一样的求生手段,留在当地的从事手工业生产,带来了 手工业的兴盛,当地出产的瓷器、茶叶、歙砚、宣纸、徽墨等商品拥有很好的品质。而大部分人,则结伴外出经商,将 当地出产的茶叶瓷器、笔墨纸砚销往全国各地,也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财 源不断地送回家乡,变成田产和华美的住宅。富起来的 人,却格外重视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从屯溪老街自驾到 60公里,1小时左右。
村以胡姓为主,人称明经胡。始祖胡昌翼,本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公元904年,唐昭宗迫于梁王朱全忠的威逼,仓皇出逃,皇后何氏生下一个男婴。 胡姓人秘密将太子抱回 考水,将其取名昌翼,改姓胡,此即明经胡始祖。北宋年(1047),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 去金陵( )途径 ,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 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 居住。 村由此发端,胡氏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 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一进 检票口,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弯湖水——明经湖,荷花摇曳,一座红船随风跌宕起伏。湖水的另一面是胡文光刺史牌楼。

沿湖的北岸前行是走马楼,又称“七哲祠”或“ 阁”,始建于 光年间。走马楼是南方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 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在此凭栏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宰相亲家曹振镛修建的。

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前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之后,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

曹振镛官拜一品当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曾任太子太傅、军机大臣,武学殿大学士。因清朝不设宰相,由大学士辅佐皇帝,故民间也称曹振镛为三朝宰相。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 流传着“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说法。曹振镛去世时,道光皇帝亲自祭拜,并御赠铭旌:“朕祖之臣、朕父之卿、朕之太傅”。这种殊荣实为清王朝汉臣中绝无仅有。

走过明经湖,来到 标志建筑——胡文光刺史牌楼。胡文光, 村人,先后历任 知县、 刺史, 王府长史,官居四品。胡文光筑城墙,修学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万历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对民众做的善事。

胡文光刺史牌楼与 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 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 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5个层次分明的楼阁,叫“楼阁式”,所以准确些该称之牌楼。牌楼由本地石材“ 青”建成,石雕古朴精湛,造型富丽堂皇。

牌坊顶端飞檐翘角的脊端上,有3对龙头鱼尾的鳌鱼,锡制的触须呈波浪型,寓意是步步高升、独占鳌头、青云直上。正楼龙凤牌上刻着“恩荣”二字,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表示是皇上恩赐的荣誉。双龙图下向西一面的横梁上刻着“ 刺史”、向东一面刻着“荆藩首相”,字的两边雕塑着两位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着文臣武将,安邦定国。正楼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样。

最下边的正楼所刻图案叫“五狮戏球”,东西边是“麒麟吐书”。

牌坊以四根见方抹角 支撑坊体,底座是四座长方柱墩,中间两柱底座东西两侧分别雕有四只 ,造造型逼真,威猛传神。 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 ,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非常符合建筑力学原理。

}

概念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 圆 半圆长短 不相等,赤道最长 相等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度数划分及大小 赤道0 ,向南、向北

初二地理期中试卷: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和经纬线 (1)地球仪a、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b、两极: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经线和纬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横纬)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竖经) 形状

南北方向 度数划分及大小

赤道0°,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

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 度数表示方法

东经:E  西经:W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用途:利用经纬网定位。                    方法: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都可以用经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 (4)高、中、低纬地划分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绕转轴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北逆南顺) 周期

24小时 或一天 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 3、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

产生四季和五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P11 图1.19地球公转示意 (3)地球的五带: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北极圈,北纬66.5°,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南纬23.5°,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南纬66.5°,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北寒带

有 二、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A线段式:如               B数字式:如1:4000000 C文字式: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40千米 比例尺小     图幅小      内容略 (2)方向 a、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按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

起伏很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大)、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5)世界著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 (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 (1)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2)特点:a同一地方短时间内地大气状况,时刻发生变化 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候 (1)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2)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另一因素是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烟尘等。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气温的变化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世界的气候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低 海陆位置

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地形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B)居住条件差、C)就业困难、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 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1)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3)伊斯兰教徒被成为穆斯林。 (4)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

佛寺、庙宇 3、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2)类型:乡村、城市。 2、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利用黄土挖掘成窑洞,具有夏凉 冬暖的功能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西亚的村庄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高温

墙厚、窗小 东南亚的高架屋

双层木楼或竹楼 北京四合院

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 新疆地区的平顶房屋

平顶房,屋顶可用来晾晒庄稼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 A、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B、纬度位置:从地球五带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 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2、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2)河流 流向: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3、气候 1)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形成原因:A地跨热带、温带、寒带;B东北南三面临大洋;C西亚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2)亚洲有9种气候类型 分别是1、寒带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4)

世界11种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5、亚洲地理集锦: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二、人文地理环境 1、人口 (1)2000年世界总人口60.55亿,亚洲有36.8亿,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2)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 2、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2)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形成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经济差异 (1)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亚洲除日本外,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而经济不发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因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经济比较富裕的国家。 (3)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业是第三产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经济落后,第一产业比重大。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一、

日本 1、位置和范围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P18图7.2日本的地形。(日本四大岛、周围海域、主要城市)其中最大的为本州岛。日本附近著名渔场为北海道渔场,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为火山,日本的国花为樱花。 2、

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有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境内最大的平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 3、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此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5、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2)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A不利条件: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地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中国、欧洲和东南亚。 B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C日本的铁矿石全部依靠进口,日本的照相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的比例最大。 (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2)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3)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4)产品主要出口       5)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6)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地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6、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一、 欧洲西部 1、范围: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位置: (1)纬度位置:大致在35°N——60°N,属北温带。 (2)海陆位置: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到地中海。 3、发达地区 (1)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区域性国家组织,27个成员国,P59图8.15欧盟国家的分布。 (3)欧盟的作用(成立欧盟的意义): 1)货物流通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国家购买到欧盟的产品。 2)人们能够在欧盟的任何国家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 3)人们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4)人们可以到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或出售房产。 5)在欧盟旅游时,人们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2)工业分布:本区的工业中心众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3)主要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伦敦地区和英格兰中部地区。 5、传统的畜牧业 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6、繁荣的旅游业 法国巴黎

瑞士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

阿尔卑斯山滑雪   希腊雅典

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比萨斜塔、古斗兽场、水城威尼斯

斗牛        7、欧洲西部地形特征和主要河流P64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1)五条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2)三个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脉; (3)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 (4)主要半岛: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5)主要岛屿:大不列颠岛、 冰岛 (6)周边海域:大西洋、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波罗的海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洲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地区,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两地区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两国的国界线。 一、美国 1、美国概况 (1)位置:地处太平洋河大西洋之间,南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地跨寒、温、热三带。 (2)范围: 本土:48个洲、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哥伦比亚特区。 两个海外洲:①阿拉斯加州,临北冰洋、太平洋,北极圈穿过,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稀少的一洲。 ②夏威夷洲,位于太平洋上的火山群岛,北回归线穿过,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3)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4)移民国家:人口2.78亿,白种人占80%以上,黑种人占13%,旧金山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多的城市。美国土著人为印第安人。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发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美国社会存在种族歧视。 (5)三大地形区美国的地形(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西部落基山脉、中部中央平原、西部阿巴拉契雅山脉、密西西比河) ①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是世界最大的山系,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中央大平原,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密西西比河自南向北流过,长度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国、加拿大边境有五大湖; ③西部山地有阿巴拉契亚山脉。 (6)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群 中部大平原美国、加拿大边境,分布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美国境内有密歇根湖,美国、加拿大两国共有(从西向东)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连通大西洋。 2、美国农业 (1)地位: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玉米、大豆、牛奶、鸡蛋产量居世界首位;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肉类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2)特点: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3)农业带:中部平原上的玉米带和小麦区;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棉花带和西部山区的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3、工业——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因生产硅片而得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 (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2、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地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我国四至点: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 3、我国的临海、主要岛屿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我国领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特殊省级行政区 (1)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2)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3)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4)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临省区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8个); (5)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山东省; (6)既临海,又在陆上与外国相邻的省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8)位置最东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西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北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南的省区海南省; (9)重庆市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成立最晚(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 (10)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河南省人口最多;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 6、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名称

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及少数民族分布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原因:a、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的死亡率下降;b、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传统思想,生育观念落后,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5)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其中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8)我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单位有9个,分别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四川。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 5、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长鼓舞、跳板、荡秋千 民族

朝鲜族   生活习俗和发明创造

苗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5)四大高原地表形态: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6)地势特点带来的影响 (8)地势三级阶梯海拔、地形、地形区比较 地势阶梯名称/界线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大部分在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9)我国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10)山脉两侧地形区分布 山脉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青藏高原   (7)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

12%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我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7、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8、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是湿润地区,北方是半湿润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9、我国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10、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11、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季节,到了七八月份,出现伏旱。 14、我国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 15、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此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年降水量线大致穿过此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15、温度带与作物熟制及水果 温度带

芒果、香蕉 16、冬夏季风比较 季风名称

影响范围(地区) 冬 季 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夏 季 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河流和湖泊 1、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湖是淡水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成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2、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其次为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原因:a、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d、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增。 6、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8、外流河水文特征 地区

影响因素   秦岭—— 淮河以北

黑龙江及其 支流松花江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结冰期长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冬季严寒、漫长 辽河、海河、 黄河

水量较小,水位变化大,汛 期短,含沙量大,冰期较短

降水不多,而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冬季寒冷 秦岭—— 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 较小,无冰期

降水多,雨季长,一月气温均在0℃以上 9、注入海洋 注入海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印度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10、长江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海洋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位

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上、中、下游分界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开发水利

葛洲坝、三峡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11、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地位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第二长河 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开发水利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危害

上游: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成灾,有凌汛 治理措施

首先,在下游修固黄河大堤,防止黄河决口改道;其次,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量;最后结合治沙、防洪、灌溉等方面的需要,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开发利用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自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促进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代品等。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问题:a、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更加短缺;b、破坏和浪费严重,加剧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因而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6、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 二、

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分布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类型多样,比例构成不合理。(3)分布不均。(4)各类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类型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低缓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东北、西南和东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 草地

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西北内陆地区,北方高原山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荒漠化严重。(3)耕地减少。(4)草场超载,森林减少。(5)土壤污染严重。 6、我国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1)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用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3、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 4、我国主要铁路干线 五纵

京沪线(北京——上海)、京九线(北京——九龙)、京广线(北京——广州)、 焦柳线(焦作——柳州)、宝成——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 三横

京包——包兰线(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6、铁路的车次: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例如北京——上海为1461次而上海——北京为1462次;天津——齐齐哈尔为1051次而齐齐哈尔——天津为1052次。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 2、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地区

以畜牧业为主,天然草场广布,降水稀少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棉花产区:南疆 东部

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养殖区。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北方旱地:小麦、甜菜、花生、棉花(一年一熟至两熟) 南方水田:水稻、甘蔗、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 (2)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差异及原因 地区

小麦、花生、甜菜、棉花、温带水果

降水少,热量较低 南方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亚热带或热带水果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条件好   3、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影响农业的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湖 (2)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5、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6、面对问题应采取的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的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如采矿业)以及对原材料(如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6、我国主要的工业和工业中心 工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 重工业基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 便利的水陆交通

钢铁、机械、造船、化工等 京津塘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   丰富的资源; 交通便利

钢铁、制碱、石油化工、电子等 沪宁杭地区

我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科技力量强大;水陆交通便利

钢铁、机械、纺织、电子、通讯等 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多侨乡,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加工工业

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等 4、合理分布工业的意义: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5、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交通、技术、市场、政策 7、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8、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更新换代快。 9、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 (1)沿海——科技园区型 (2)沿边——贸易导向型 (3)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有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区和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是秦岭——淮河,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地形。   4、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

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

以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间,且集中在7、8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河湖

河流和湖泊较少,流量小

河湖众多,流量大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 制度

水稻、油菜、甘蔗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传统运输 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5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 湟水谷地) 牧场类型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山地牧场(新疆)

高寒牧场(青海、西藏) 主要畜种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

牦牛、藏绵羊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一、首都——北京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东南与渤海直线距离150千米; (3)经济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背部边缘,背靠燕山,面向渤海,南为黄淮海平原,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西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 2、北京的自然环境: (1)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2)地形:属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面是一片缓缓向海洋倾斜的平原; (3)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历史悠久的古城 (1)城市布局:城内建筑成棋盘状,故宫位于城市中央; (2)形成时间: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3)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洞等。 5、现代化大都市 (1)“传统”和“现代”并存:重要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修建中华世纪坛等现代建筑。 (2)“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持旧城的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人多地狭的港澳 (1)位置和范围:香港和澳门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澳门则位于珠江口西侧,与该省珠海市相邻。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2)一国两制: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港澳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方式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和下海——填海造地。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台湾省 1、位置和范围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自然环境: (1)概况:东部多山脉,西部多平原,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河流湍急,水能蕴藏丰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 (2)气候: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3、台湾美称: 海上米仓

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东方甜岛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森林之海

4、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5、台湾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工业主要集中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原因: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为城市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西部与大陆隔海相望,开放较早;西部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沿海城市,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为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置优势: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自然环境 (1)新疆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40页图6.31 新疆地形与城市 (2)新疆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新疆植被:沙漠广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绿洲。 (4)新疆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区内唯一外流河,注入北冰洋。 3、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丰富地区发展了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哈密瓜、葡萄等),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4、资源状况 (1)

油气资源: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2)

西气东输:西起我国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通过管道输往东部,最后到达上海市。 (3)

对西部的意义:西气东输能够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最大规模开放;可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可以迅速增加新疆的财政收入;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的意义: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1、概况: (1)位置和范围: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自然环境: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对外开放历程: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至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发体系。 2、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 (1)资金来源:港澳地区(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台湾、其他地区。 (2)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3)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2)主要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3)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环境问题(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社会问题(交通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 (4)解决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注意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协调好人地关系,才有可能解决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我国西南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概况: (1)位置和范围: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北回归线以南,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 ——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气候: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2、旅游业 (1)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②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③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13个少数民族聚居,以傣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著名特色节日泼水节,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和江边湖畔特色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 (1)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目前,旅游业成为西双版纳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一、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四省区。 (2)黄土成因:风成说,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吹来的。 (3)黄土高原地貌特点:黄土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呈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 自然因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降水

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 地形

平地少、斜坡多 人为因素

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而且在经受人类破坏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长江沿江地带 1、概况 (1)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势总的看来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优势: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 ①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②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4)沿江地带的城市 ①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目前,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5)沿江地带的工业 ①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主要有:以沪宁杭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②长江沿江地带形成“产业走廊”的雏形 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和以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 2、长江沿岸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1)沿江地带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 (2)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酸雨污染 华中酸雨区,是中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3)长江上游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 ①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③造成水库的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 (4)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A、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 B、制定环境保护规划; C、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E、加强河道整治,兴修水利工程; F、工矿企业达标排放,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G、大力开发利用水电和新能源等。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全国性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旱作农业区,小麦、大豆、甜菜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

夏季炎热,冬季 温和,降水丰富

水田农业区,水稻、油菜、甘蔗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

灌溉农业,温带草原牧场、山地牧场

3、区域合作 重点工程

输送资源目的地   南水北调

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入黄河,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 中线方案

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水电及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

金沙江干支流水电站、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

黄河上游水电站和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坑口火电站

北京、天津、唐山 山东地区 “三北”防护林工程地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

在世界中求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

中国地域辽阔,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主要可分几个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一、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又细划分为中原文化、胡同文化和秦陇文化

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都发生在河南省境内。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生成于河南。

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发明与中医药的产生,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胡同原是蒙古语,原意是水井的意思。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但是胡同里的人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喝两“个”;或是鸟友,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破败的胡同,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在历史上秦陇并称,一是方位皆偏向西北,二是黄土高原覆盖其大部分地区,三是人文民俗相近。秦陇两地唇齿相连。就是在今天的行政大区划分中,陕西和甘肃仍属于同一区域。秦陇文化是典型的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区,是农业文明与畜牧生活的交汇整合,也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代表。秦陇地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代表文化有陇东文化、关中文化、老官台文化、李家村文化、大地湾文化等。

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在文化体系上同属中国南方文化体系。包含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河南省东南部、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北部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区;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楚文化影响。

楚文明的建筑选址和布局思想已趋成熟,宫城已独立分区,并有较完善的防御设施,外有护城河,内有城垣和瞭望台。建筑材料以土、木、石为主,并开始使用铜制构件。楚宫已开始设置地室。墓葬建筑在春秋中期以前基本沿袭周王室的一套礼制,从春秋中期开始逐渐形成楚国的礼制

楚人在南北农业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了筑陂灌田的水利工程,是我国亘古以来第一个社会性的农田水利工程。

楚人在南进过程中占领了湖北铜绿山古铜矿,矿井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井、巷及炼炉建设已趋成熟,也有较完整的排水系统,选矿、冶铸技术已比较先进。

楚人生产出大量优质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全面掌握并推广了分铸焊合技术,并且独创了失蜡法和漏铅法铸造工艺,从而使自己的铸造工艺超过中原的铸造工艺水平。此时青铜器都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不管从器型上还是纹饰上都表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装饰中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运用广泛而娴熟,同时铜礼器的镶嵌技术已开始运用,这些特点将中原铜礼器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楚人的陶器制作同样显示出了创造性,如楚式鬲、长颈壶等已经成熟。

楚国的音乐艺术已有初步发展。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有编钟五十二件,其全部乐音系列可以奏出七声或六声音阶。

楚文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青铜器铭文中,单字数量明显增多,字体趋向修长,仰首伸脚,笔画富于变化,多波折弯曲,作美术字体状,并且出现了鸟虫书的雏形,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及其它诸侯国的作风和流派。

当时的漆器品种繁多,造型各异,题材丰富,十分精致美观。此外,楚漆器中还广泛使用了描金、描银的方法,并发现有金箔贴花的装饰手法。

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也是楚文明鼎盛期的重要标志之一。缫丝、纺纱、染整等一整套工艺技术以及手工纺织机械已经形成。楚丝织品织造精良,色彩鲜艳,其纹饰繁缛,题材丰富,质地轻薄、花纹典雅而富丽。其中以楚人崇尚的龙凤形象最丰富。楚丝织刺绣品的纹饰显示出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性。

其它如皮革、玉石器等也开始发展,铁器开始萌芽。

除了前面所述之外,楚文明发展到这一时期还在天文学、文学、历法、哲学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全方位地折射出楚文明繁荣鼎盛期非凡的发展成就。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其表现为:

湖北 随州、 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 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 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 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 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B、楚国历史文化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青铜铸造工艺、丝织刺绣工艺、 八音齐全的 音乐、 偃蹇 连蜷的 舞蹈 、 巧夺天工的 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 哲学、汪洋恣肆的 散文、惊采绝艳的 辞赋、 恢诡谲怪的 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C、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云梦 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 文化资源。 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 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 四战之地”,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D、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 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E、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 武当山是 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 荆山、 大别山、大洪山、 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 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F、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 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 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 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G、地方戏曲文化


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

,声腔优美雅俗共赏。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H、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 两江交汇之地,素有“ 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 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 中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 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 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中原文化南下,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称为"潇湘洙泗",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湖南之省,中国腹心之地,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占据非同一般之地位。自春秋战国始,楚繁衍于斯,屈子赋辞,成就楚辞之不朽;长沙太傅,贾谊哀鹏,壮志未殇,定忧民爱国之情操;宋之程朱,创书院、传理学,集湖湘学派之大成;清之曾左胡彭,湘军突起,叱咤历史风云,赢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称。湖湘大地,人物风流之精神,文化精髓之传承,赢得中原文化之尊重,铸就中华文化之一脉。

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上海、浙北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越文化中心是绍兴。吴越先民同属上古百越族的一个分支,越人则保留了较多的百越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和邻近的吴文化和徽文化相比,越文化具有一种本我的精神特质。

越地民俗,是越文化中最富于区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不限于典籍上记载的古越人断发文身、凿齿锥髻、踞箕而坐乃至喜生食、善野音、重巫鬼之类的原始风情,也包括流传于后世的种种越地的民情、礼俗、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及民间信仰,都呈现出其自身的个性。

《越绝书》上记载着越王勾践的复仇事迹,民间传说里讲反抗斗争的故事甚多,再联系到铸剑、尚武的种种传统和近世秋瑾、鲁迅诸人的思想性格,则越人那种独具一格的勇悍气质当不难窥见。

明清时代,越地经济、文化已然发达起来,受教育的士子陡然增多,而因科举取士在各地实行配额制,众多越地人才无缘由科举晋身仕途,于是相当一部分人转入幕僚队伍,形成独特的“绍兴师爷”景观。“绍兴师爷”在文人笔下以利口机心著称,学做“师爷”,要抛弃弄惯了的八股文,去熟悉钱粮、刑法等各种实务,还要通达人情世故,练就写公文的好手笔,对习举业的人来说,不啻是脱胎换骨,没有开拓进取精神是做不到的。进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外地移民大量涌入,以原籍浙江省为最多。浙江移民中的宁波籍人甚至在上海成立了“宁波同乡会”,不仅起到联络乡情、互通声气的作用,且能与上海的租界相抗争,以捍卫乡人的权益,在当时创下不小的名声。再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温州模式”,温州人以个体小生产发家,而今经商的足迹遍及全世界,不少地区和城市均出现“温州街”、“温州村”之类温州人聚居或经营的场所,这显然又成为冒险开拓行为的样板。这类现象大家都很熟悉,而从民俗学的角度给予观照,以与越人的文化心理特征相连结,也许会有深一层的体认。

另外越文化艺术形态上受华夏文明多方面的陶铸与熏染,距离百越文化原始、质朴的风貌已相当遥远。越艺宗尚自然,首先表见于山水文艺的发达。我国山水文学的传统正式形成于六朝,其肇端离不开越地山水。如山水诗派的创始人谢灵运,其诗兴得力于永嘉山水人所共知。又如现存最早的山水赋有孙绰《天台山赋》,山水小品有吴均《与宋元思书》,均以越地山水为表现对象。山水画则在东晋顾恺之已见滥觞,画虽不存,而从顾恺之评论会稽山川之美,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来作形容,亦可见其发兴之由。山水与越地艺术结下不解之缘,这个趋势一直保持到当今,充分显示了越文化的个性。 山水、性灵之外,越艺的宗尚自然还有多种形态,像宋窑出产的青瓷、白瓷不同于“唐三彩”,越地林园的萧疏自然不同于颐和园的金碧辉煌或苏州园林的工巧精致,乃至宋元南戏的质朴通俗、明清山歌的泼辣大胆以及

的亢厉粗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现着越艺返归自然的特性。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位于黄山脚下,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学术意义。

A、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 目前,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B、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当时纷呈的学派、流派作为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悟师训",源远流长,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道光《休宁县志》载:"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因此,研究新安理学也就是典型标本性地研究了程朱理学。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使胡适深受影响。因此,研究徽派朴学极具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特别是经学研究的典型价值。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中国画艺术发展到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整个两宋以后的中国画发展,并且其师承和影响一直至今。所以说,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最终发展出独特于世的江西本地文化。万年仙人洞文化见证了江西上万年的水稻耕作历史,自然条件的优渥使得江西农业非常发达,随着人口的繁盛也就有“万点青山万户烟”的江南景致。

注重自身修行是江西人的重要思想。儒学的纲常道德历来都是最为江西人的标准价值取向。秦汉之际吴芮,以百越王而进奉汉朝,即便刘邦寡义也仍得善终。东汉徐稚不与世合污,公举为南州高士。历史上江西官吏一经上任,即刻便要礼祀孺子祠、祭扫孺子墓

明中后期以后,赣文化开始逐渐衰弱。尽管如此,仍然诞生了如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这样的文化大家,更有着一批产生了相当影响的文化流派。


、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

〕、〔老拨子〕、〔浙调〕、〔浦江调〕、〔

赣剧的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表演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

 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瓷历史,据文献记载已有近1700多年的历史。自宋代起,景德镇瓷器就成了皇家宫廷的御用瓷器。 明代以后,朝廷专门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专供朝廷之用。将瓷器生产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在当时形成了“官民竞市”的繁荣局面。此时景德镇瓷器的生产是“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火花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景德镇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高温颜色釉“晶莹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康熙时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风格别致,雍正时期的墨彩朴素清逸,乾隆时期的青花玲珑和仿古瓷雕等特种工艺瓷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令人惊叹。

吴文化越文化闽文化等南方文化都处于边缘地带、论影响力远不如北方中原文化和江淮文化、中原江淮文化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种群的核心位置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显性标志。以江淮方言为例,他横贯江苏、安徽两省,也跨过了长江、淮河,虽然长期以来,江苏省、安徽两省的江淮方言(江淮官话)长期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南京为首的江南地区的江淮官话和扬州、合肥为首的江北地区的江淮官话并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但通过历史的演变,这些地区的方言类似、文化民俗也相近,形成了明显与北部中原官话区、南部吴语区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内部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重庆的巴和四川成都的蜀所代表的文化。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重庆、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西周时建有巴国,有较高水平的农业。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巴蜀文化兼容了三种因素:它接受荆楚文化而把《楚辞》发展为汉大赋;它接受中原文化而使蜀人史学趋于发达;它接受秦陇文化而导致“陇蜀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汉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汉族文化百花园中的重要组成,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三大汉族分支,其中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汉文化的主体。

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台湾、新加坡等地。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该民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潮州文化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系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潮州方言、

、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工艺琳琅满目,光彩照人,是优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份,是潮州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潮州的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潮文化。

潮州广济桥始建于南宋(),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建于唐代(618-907)的开元寺,是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笔架山宋窑遗址保留了中国最长的宋窑。许驸马府是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己略黄公祠则是潮州木雕的集大成者。

不到潮汕大地,无法亲身体会潮州人的心灵手巧。“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重要一支,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喝茶、吃饭、刺绣,这些原本十分家常的事情,在潮州却渗透了风情。“儒雅、精致、圆融”,中国韩愈学会副会长曾楚楠这样概括潮州文化的特点。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在潮州街头,你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茶馆,但不论嘉会盛宴,闲处逸居,还是豆棚瓜下,担侧摊前,都常常能见到喝茶的潮州人。

传统的潮州人喝茶时一定要生起炭泥炉,烧出滚水,认认真真烫杯淋茶,不紧不慢轻呷细品。工夫茶的茶叶大多选用当地出产的“凤凰茶”,最好的茶树已有600年历史,价格在国产茶叶中最高。

工夫茶的冲泡有10道程序,惯常是三人用二杯,四人用三杯,总是少一个杯子。因此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品茶人先观汤色,再闻茶香,然后细斟慢饮。

潮州菜用料广博,具有“三多”的特点:一是水产品多。二是素菜式样多。三是甜菜品种多。番薯、芋头、南瓜、银杏等植物固然常用,而肥猪肉、五花肉等荤料也可制成上等名肴。

位于潮州的开元寺,又是旺中之旺。圆融是佛家追求的境界,开元寺集中了五湖四海的香客,芸芸众生来到一个门下,被当头棒喝“为何到此”。“为何到此”是开元寺的一个牌匾。公元738年,唐玄宗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中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潮州开元寺即为十大寺院之一。天下名寺多依山傍水,而潮州的开元寺却居于闹市之中。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天王殿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整座殿堂全部用当时最好的木料架筑,构件之间的拼接,毫无锤凿痕迹,始终不受气候的影响而严丝合缝。

日本奈良的东大寺号称“木构建筑世界之最”,一直不知道它的“祖庭”在哪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来到潮州后发现,它的基本布局参考的就是开元寺的天王殿。开元寺珍藏着一部举世无双的《华严经》,80卷、80万字由方丈智诚法师闭关三年刺血写成。寺内还珍藏着一部特殊的《大藏经》。这部经是公元1765年,由80岁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步霜踏雪,历尽艰险赴京虔心求来。大和尚为法舍身的德行感动了乾隆皇帝,他走下宝座用手搭住静会大师的右肩说:“朕特准赐龙藏一部。”7240卷的《大藏经》是汉译佛教经典的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刻书版。当时仅刻印了100部,非名山巨刹不得颁赐,这部经因而成为开元寺的镇寺之宝。每年夏天,僧人们都要举行两天的仪式,翻晒这部经典。

1325年,潮州地区落下了一块陨石,当地工匠顺其自然形态加以雕凿,刻成一座重950斤的陨石香炉,放入开元寺。这座香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炉内即使燃烧着熊熊烈火,而炉外却连一根发丝都烧不焦,焚香600多年毫无损缺。

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潮州绣,是粤绣的一大支系,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

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潮州还有“木雕城”之誉称。

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其既继承了古代畲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还有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继承了了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客家饮食文化所受畲族文化的影响也很广泛而深刻。客家人很重视的棱米,就是从畲族学来的。在饮食习惯方面,客家人喜食和善食薯芋,又盛行“绿荷包饭”、“竹筒饭”,也应是从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土著民那儿学来的。

名闻中外的客家风味小吃“汀州八干”,有的也与畲族先民的习俗有关。例如宁化老鼠千,把面目狰狞的老鼠制成美味佳肴,在中原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渊源亦来自古代岭南蛮撩。唐代张文成《朝野金载》记载:“岭南撩民好为蜜卿,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慑慑而行,以著夹取吱之,卿卿作声,故曰蜜卿。”原来唐代岭南的“镣民”早就喜食而且善食老鼠,“蜜卿”就是生吞尚未开眼而喂饱了蜜的小老鼠,这是被文献记载下来的古代蛮撩吃老鼠的方法之一。[3]

门第观念是土族制度的产物。唐末士族退出历史舞台,但士族重门第的观念却顽固的保存下来,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支配着官宦士大夫阶层的思想。[3]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畲族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说媒: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具等带回男家。

迎亲: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拜堂: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东北地域文化包含着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二是中原文化、汉文化,三是异国文化。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在,东北地区的原驻民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特别到汉代,汉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主流。东北地区族群主要由三种人组成。第一种是流民,第二种是谪戍,第三种人是移民。这三种人均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为东北注入了新的文化。其中中原文化的影响最大,东北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发生、发展,吸收、融和其他文化,有次序的传承下来的。到了明清以后,中原文化已经完全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主体。由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共生,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日俄侵占了东北,从建筑、语言到饮食习惯,对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

东北文化的形成因素较之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蜀楚文化都更为复杂。首先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处边陲,大漠莽林、大风大雪、大江大河、大山大林、大团的蚊虻、大群的野兽,自然要影响到东北文化的形态风貌。再是人文环境的历史构成—从东夷人到渤海国,从秦汉时期的移民迁入到契丹族和女真族两次入主中原,再到明清时代的移民由入关到出关的回流。冀鲁晋流民齐闯关东和日伪时期长达十余年的奴化教育和殖民地文化的影响,构成了东北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因此,东北文化的特征,很难用简单的概念来定位。东北人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特征,也不是可以用几句类型化的词语可以概括的。

旗袍来自于“旗人”即满族的服装,但随着满族入关、300年后清朝皇室最终退位之后,作为旗袍发源地的东北,尤其是哈尔滨,旗袍已逐渐退出日常生活,成为某些社交和吉庆场合女士们的礼服。东北人依然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它貌似混血,而在骨子里依然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作为精神支柱的。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江西傩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倍受瞩目,多次应邀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表演、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

属军傩;藏族聚居区大寺院的跳鬼,包括北京雍和宫的正月跳鬼属寺院傩。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兴趣,美国、日本、法国、西德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多次专程前往考察。

古代的傩礼,有两大任务:一、定期驱傩;二、为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它至少与军礼和凶礼有关。所以,要了解和研究傩文化,也需要多少知道一点五礼的常识。简单的说:一吉礼,是对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之礼。封禅就是历代最大的吉礼。二凶礼,是指伤亡灾变之礼,包括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以丧礼最为重要。三军礼,主要是指军武之礼,有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礼。傩礼,多数朝代都归于军礼。四宾礼,是指君臣、父子等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五嘉礼,则是指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喜庆”之礼。

傩礼,在五礼中是军礼的一个项目,它本身就是一种带军事性质的行动,诚如唐代贾公颜疏所说,傩礼“亦是武事”。周代傩礼的主角方相氏,由掌管军政军赋的大臣夏官大司马领导。方相氏本人没有爵位,不在士大夫阶级之列,却是掌管驱鬼逐疫的下层专职军官。方相氏被称为“狂夫”,就是因为他们是个子高、力气大、本领强的军中能人。由此可见,周代傩礼的礼意是“军人战胜鬼疫”。

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巫傩歌舞逐步溶入了杂技、巫术等内容,扮演因素、表演因素也增多了,并与其他地方戏剧种有所借鉴与交流,甚至出现了傩、戏杂陈的局面。随后,我省各地的巫傩活动出现了逐渐戏曲化的倾向,剧目日渐增多。到了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傩戏已初步脱离了傩坛,登上了戏台,而且常年都可以演出。到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傩戏还进入到热闹的城镇演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傩戏的封建迷信色彩受到抑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傩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但在我省的一些地方还保存着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湘西、湘南、湘北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活动着一些业余的或半职业化的傩戏剧团。

藏文化是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

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藏族集中居住在我国西藏,及散居云、川、青、甘及陕西部分地区,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古称吐蕃,使用藏语、藏文,信奉喇嘛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彩的艺术。

是我国西南地区较成熟的剧种,藏医是我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珍藏。自唐代起藏族主动向汉族学习,在政治上结成同盟,特别是在唐代时,其开明君主松赞干布请婚皇室,宗亲文成公主,使得汉文化大量入藏,藏汉文化得以充分融合,虽然至今仍保持各自明显特点,但在诸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的兄弟,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象雄王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和中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 凤鼻头遗址为典型。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和中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 凤鼻头遗址为典型。所有的遗址位置大多在河口和河岸的低台地。原始居民们的生产活动为捞取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并从事原始的农耕。据推知,这个文化遗址的主人是大陆南部至东南亚最早从事农耕的居民的一支。大坌坑遗址中石器不多,遗物以陶器为主。年代约在1万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大致相当。大坌坑文化遗迹在大陆东南和南部沿海也有大量发现。考古学家推测:“我国东南沿海在全新世初期有一片以粗糙的绳纹陶器为代表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环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第57个民族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