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和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诃的念法问题,到底哪个对抑或都对

没有帐号?
查看: 2745|回复: 1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一】1 海云继梦和上 解密序编:一九九九年初,讲于大华严寺嘉义道场 一、修法的前行与基础仪轨
念佛、参禅打坐、持咒都是修行,修法本身有特别的仪轨。所谓总持法,是懂得法界的状况,就能够跟整个法界相应。你肚子饿了会找东西吃,累了会打呵欠,这很清楚嘛!狗病了,自己也会找药吃。这些,都是生命中很自然的现象。我们必须跟整个法界相应,而生命本来就会相应的,不需要再用什么方法,只因为知识发展,学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所以跟整个法界相应不来,于是产生迷失感,有所失落。「怎么办?我迷失了,怎么回去?」这时候你开始请教人,找你所熟悉的,看看有没有一条路可以回归生命的故乡。在此情况下,我们才幡然憬悟要修法。修法之路各色各样,就像迷路了得找路回家一样,然而每个人所找的回乡路却不尽相同,有人迷失于山岭,有人迷失于水涯,如此又怎可能走同一条归乡路呢?有勇气的人自有一番选择,懦弱的人也有自救的办法。不少人都有问路的经验,人家告诉你一个梗概,你说知道了,于是便自己上路。有的人干脆要求指路着带领他走。要别人带领是一种方法,自己摸索又是另一种方法,或许你以为不需要人家带好像比较高明,其实这跟高明与否无关,这是个人的习气和性向使然。学佛、修法的情况亦然,从念佛、参禅、打坐到修密法都有人做,而各种修法都有其本身的目标。按密法的专业,名堂甚多,好比参禅里面的名堂也不少。参禅并不简单,并非两条腿折叠起来就好。昨天才有位同修问:「禅宗修法有所谓宾主的问题,究竟是主夺宾抑或宾夺主?」宾主问题乃禅宗思想流派之一,也是一种法门。各位现在修的准提法,则是密法流传过程中的一种法门。就密法的立场来看,密法有一定的仪轨。虽然很多人持咒,但他所修并非真正密法,真按密法来修的话,得先建立绝对的信心,此乃密法的基础:一、对上师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二、对道场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三、对这个法门有没有绝对的信心?要把上师和每一位同修都看成准提菩萨,具备那份尊敬、恭敬的心,修行才得见效果。假如像在庙里拜拜一样,香一点,自言自语了半天才想到赶紧把香插下去,这样子绝对不够正心诚意。修法人要对自己负责,例如念佛或持咒,无论念一万遍或一千遍,结果都属于自己的,佛菩萨不会来跟你计较。路边那么多人,什么也没念,日子不也过得很好,菩萨怎会特地找你算帐?可是要知道,对法的恭敬,关系到你生命本身的殊胜与庄严。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啊!好幸福喔!」有没有这种经验?谁与你分享这幸福感?「我家实在好幸福,下辈子还要再来!」有些人则是唉声叹气:「真是头壳坏掉,早知道不结婚了!」我经常提醒同修们:「到底有没有在学佛?」「当然有!到华严来的,哪一个不是很认真在学佛!」「既然如此,干嘛还学什么插花、气功等等东西。」大家多半回答:「有什么关系?」了生死这件事是没办法有旁骛夹杂或为之间断的,否则表示你的佛法已经完成,然而你真的了生死、出三界了吗?夫妻两人既然很幸福,为何还在外面拈花惹草、乱交朋友?若真正对佛法死心塌地,肯定「此为世间之最」的话,你就不会心有旁骛了。学插花的人来学佛以后,一发觉生命的美显现出来,便可让生命之美流露在插花上,而非循着插花去找寻生命之美。生命的健康透过学佛去体验出来啊!学气功也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健康,那么佛法的精神与生命感便消失殆尽了。应该把法、上师、道场以及修法的同修都视为最殊胜,法才会修得好,一切才真的会变得殊胜。否则修学当中老是认为别人「两光两光(台语,胡涂不灵光之意)」,法一定修不成。所以进到佛门来,必得有一份尊荣感,能修学这个法,要觉得十分崇高神圣。要让家人、孩子感受到来此学佛与修法的殊胜,而非一开始就见不得人,好像不够光彩似的,这样的话还修什么?所以心境必须先调整好,以正确的心态来修学佛法,凡此都必须先建立,有此基础之后,再来决定修什么样的法。一辈子主修的法,选一个就好,其它的法则属加行,亦即辅助性质。如以准提法为主修,就得专注一意的修,修得差不多了,再来考虑其它,如财宝法等等一堆都可修,可是都得排在后面。你现在修准提法,就要把准提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就像上班做生意,以事业、工作为优先,做完了,有空才去看电影,你不能反客为主,否则即是颠倒。例如你主修准提,但某一天刚好碰上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所以修法之余,再把《地藏经》看一遍,这便是加行。平日早上起床打点好一切之后,开始修法,要修到通达没那么容易,眼前只是按照仪轨来修,其中尚有众多微妙处需要上师提点。修密者必须与上师相应,上师、本师、本尊一体。假如尚未依止上师,那便是三脚鼎欠一脚,会立足不稳。盖因法乃透过上师传承,必须本尊、上师、本师结为一体,鼎足而立,方为稳固。我们至少应该要先了解应具足什么,才开始修法,这是一种基础。基础修好后才告诉你如何用心、超越,那才可能成就。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很多俗事罣碍,想要一下子超越也颇有困难。不论如何,当前面这些因缘条件都具足之后,我们才开始来修准提法。谁是准提佛母、准提菩萨?准提究竟为何?准提是印度话,意为「清净」,此指「自性清净」,修准提法就是要让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个咒语很特殊,与《心经》的「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差不多,为何一直叫「揭谛」?就是提醒、催促我们赶紧成就般若智慧。印度文「折隶 主隶 准提」三个连在一起,表示「清净 清净 清净」,意即让自性清净心赶紧现前。自性清净就是毫无杂质。身为凡夫,我们具有众多杂质、污染与烦恼,正因为这些杂染和烦恼,这个法反而容易与人相应。准提法本就是要令人清净,一旦开始洗涤而趋向清净时,污染便逐渐脱落,修法者会很快与之相应。准提法所求是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不只了生死、出三界,甚至还能与整个法界相融合一,这才是它尊贵之处。不管求财求子求官位,或求事业亨通、身体健康,很快都能相应。但很多人也因此勾留停滞,以为准提法就是求这些。虽然修学过程中,此法确实能满足种种世间愿望,但其真正目标则是无量庄严,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绝对不要以为能求得两个儿子就好,那实在没什么价值。一百克拉钻石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可以换一栋房子耶!如果你把一百克拉的钻石拿到任何一家餐厅说:「这颗钻石给你,让我一辈子在这里免费吃饭!」我想每个老板都同意,但如果只换一碗切仔面就未免太可惜了,也表示你好不识货。准提法就如这颗大钻石,极其殊胜,通常我们都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准提是清净,是一切法修到最终的根本。很多人几乎都在盲修瞎练,但是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才是最终的总关键。准提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自性清净显现之前需要具备什么呢?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佛母,所谓佛母,乃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母亲;文殊菩萨即代表般若智慧,所以说他是七佛之师,是佛母。般若智慧从哪里来?从七菩提分来。「七俱胝」的「七」乃指七菩提分,「俱胝」就是很多的意思,「七俱胝」的俱胝表示好几亿万,亦即有很多很多的七菩提分,如此方能具足般若智慧,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这个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修的,换言之,修这个法就等于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起共修,而就众生的本来面目来看,在坐的同修全都是佛。这里面包含三位菩萨,首先,「佛母」指文殊菩萨,然后「七俱胝」则告诉我们法的一致性,因为人人皆可如此修,犹如观世音菩萨那般自在,具足无数的七菩提分,故第二位指的是观自在菩萨。再来,代表自性清净的「准提」,此即等同于普贤菩萨。因此,念「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时,以上三位菩萨全都同在,所以说这其实是非常殊胜的华严密法。三尊菩萨,以观自在菩萨代表佛,加上普贤、文殊,这不就是华严三圣?谈到五十三参时,我们特别提到观自在菩萨的综合性作用,原因就在这里。如果自己在家里修,没人为你开导,你感受得到此种殊胜吗?有一回,某位同修送我一条围巾,我因为怕脖子痒,所以并未围起来。后来这名同修告诉我:「这是西藏高山的牦牛毛所制成的,很暖和,又不会痒。」经他这么一介绍,我也不觉得他会痒了。这就是经人开导的差别。同样的,修行乏人指导的话,不管黑白全都拜,从孔子、保生大帝拜到万应公,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学佛之后就不同了,开始有人开导你,告诉你哪些是天上的神,哪些是鬼庙,此外又有什么佛、菩萨等等。观音亭、观音庵、观音庙等都供奉菩萨;大雄宝殿是拜佛的,药师殿在东方,三圣殿在西方。如此就清楚自己在拜什么,点香上香等作用或意义也多少了解,不像从前那般迷糊了。所以,学佛一定要有人开导,此乃基本意义。修法过程中必须注意一点一滴怎么来的,分辨其中诸多不同。当了解准提王菩萨后,晓得这些法何等殊胜,那么在修法上首先得注意的是,一再地称赞,称赞如来,这是修法的第一要领。假如你手拿一串念珠,我告诉你那是石头或塑料做的,你可能就随便念;若说是翡翠或千年琥珀,你念的感觉便幡然不同了。为什么有此差异呢?盖因用心不同!既然知道准提法的殊胜,你是否会好好称赞一番?不懂得称赞,实乃人性的自然状态,表示对法的殊胜尚无认识。而法本里有很多称赞语,刚开始学,我们不晓得如何称赞,那就按法本偈赞语来称颂,这是第一阶段。到了第二阶段,你开始称赞自己的感受,就像小孩子到学校读书,老师说要孝顺父母,虽然小孩子尚不懂孝顺的真正意义,回家只会用嘴巴讲,慢慢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了解何谓孝顺,买东西吃的时候,会先拿一半分给妈妈,这就是孝顺的状况现前了,而孝顺两个字也消融了。刚开始有孝顺二字,反而不知孝顺为何物。称赞亦然,最初按经本来称赞,多半有口无心,感受不到究竟称赞什么,然而称赞到某个阶段,真的感受到佛的殊胜、菩萨的了不起以后,就会打从心里面由衷赞叹。很多同修看到师父,说道:「师父真了不起,一看便知修得很好!」我说:「你比师父还厉害,师父修得好,你也看得出来!」其实这是交际应酬话,这种话原本不该对着师父说。称赞佛菩萨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不过,一旦到达某种程度以后,称赞语便由衷地发自内心,那是从内心感受直接显现而出的。其次是礼敬、礼拜佛。修密法的人很特殊,很会称赞但却不会拜。修密的人很少在佛前拜佛。我们要求各位按法本规定,一开始先三拜,每一段之后还要三拜,修到某一段结束之后,还要再拜。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一拜,再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仍旧一拜,如是者三称三拜。每一段都要拜,不要光念就好,称赞以后要礼敬,礼敬得付诸行动,即拜下去,姿势就一定要做出来,纵使不是很标准,但总不脱离基本的表达方式。但不要像问讯那样快,必须慢慢来,这个当口正好训练心性的柔软度。称赞以后就开始拜,称赞本身带有迎请佛菩萨到来的意思。我们请准提菩萨来镇坛、来接受供养,诵经修法即是供养。该如何迎请准提菩萨呢?迎请称赞时,必须开始观想,观想头顶上宝盖宝云祥云云集,然后再观想祥瑞之气从头顶上进来,进入身体里面。观想仍属一种妄想,不过却是好的;你观想甘露水灌进来。刚才提过本尊、上师、本师乃为一体,其实都在我们心中,从心中将本尊请出来,而本师和上师都一起迎请出来。本尊头顶上是上师,上师头顶上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乃为一体。如此观想本尊、上师、本师,修法完了,必须送本尊回归本位,从哪边请来就送回去。这些都是我们自性中本有的,所以称为自性清净、自性原本就俱足的。刚开始的称赞带有迎请的意思,一旦佛菩萨到了,就得礼拜,因此称赞完毕就得先礼拜,完后开始修法,在念诵经文的过程中,只要称赞到佛菩萨或本尊的名字时,就合掌顶礼,这是最基本的。以上所说的都属前行的部分,前行完毕,修法之前,可能会有某些障碍,一旦障碍出现就必须忏悔,忏悔也等于开始修行了。忏悔其实就是正行的前方便,即先扫除障碍。自己能忏悔当然很好,假如不会,则按经文与前面称赞的方式慢慢进行观想。忏悔最主要目的在于反省,看看本身有何不良习气与错误的观念,以前所有不当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气、观念等,都得靠自己慢慢检讨,在反省之中将之一体暴露。忏悔时,绝不容辩白、隐瞒。以前所做的既然不对,现在就应改掉,之前所为,不管好坏,定然都有果报。我们不希望坏果报来障碍修行,所以当下即开始忏悔,事情现前以后,便请菩萨加持。譬如曾经钓鱼活杀鸡,即请佛菩萨加持,先予以超度,化解恶因恶缘,然后观想其超生。当初种种偷杀骂等不良行为,都从动机上去改正,以后绝不再犯。不必一直对别人解释以前的种种,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生命过去所潜伏、沈淀的杂质,借着忏悔加以洗净,通通凈除,那就很殊胜了。要懂得如何把这些不好的洗掉,一次又一次的反省,每一次修法,如果因缘浮现,以往所造的业现前,就借着忏悔把这些障碍消除。假如不加以忏悔,你在修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障碍。凡此,都无法逃避,也不必找理由规避,跟阎罗王讲情也没用,你做了什么就是什么,动不了他的铁算盘。动机对的自然会有好果报,所以不必找理由,有错就改。透过反省、忏悔,福报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必须在此一再地强调,修法前忏悔的重要性。持咒最少半个钟头以上,通通做完之后,必须发愿、回向。如果共修,应该要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人数不必太多,以我们的标准,不超过五十人为佳,一星期至少碰面一次,将修法中的种种状况提出,赶紧解答疑难。有些人一来,寒暄、顶礼一番,随即东拉西扯,真正谈到修法的症结时,完全不知所云,抓不到重点,讲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需要小参。前面所谈的这几部分:迎请、称赞、礼拜、忏悔,都得在我们的内心里准备好,因为任何行法开始之前,都不可避免有这些前行工作和基本仪式。&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二、准提咒如何持?如何回向?
前面讲的通称为摸索阶段,摸索其实需要相当长的一段之间,一般人花十年时间是正常的。要是认为佛法很简单,两下子就搞定,这种人太傲慢,保证他们三大阿僧祇劫都学不成。要了解佛法讲的什么,用自己的方法绝对不成,咱们大脑头壳里装的都是抽象的符号,不能装真实的东西,一粒沙子都进不去。大脑只能放一些符号假象,其特性就是持续找目标,其实那些目标都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当我们刚遇到一个人时,一定会问说:「这人是谁?」其实你要问的是他的名字,不管美丑,都一定要先找出他的名字,我们就满足了。佛法非常不一样,他告诉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就把它纳入生命里面。可是我们看到一个符号很快就记起来了,要把他整个状况流到生命中,实在是很困难。大脑都记那些符号,大家在一起常说:「你在修什么?我们那里有好多人,很温馨,大家都好庄严、精进,家庭幸福美满。」大脑都是记这些东西。人死了,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前辈子认识的亲戚朋友,今天有哪个记得?都忘记了。佛法不给你这些符号,死了以后再来,依然面目全非。佛法在训练我们,进入萨婆若海以后如何改变生命,当萨婆若海里装的是贪、瞋、痴时,下辈子就像鳄鱼,如果装的是戒、定、慧,下辈子便跟杨丽花一样表现杰出,漂亮又有名。若要熄灭贪瞋痴,就在萨婆若海里增长戒定慧,与生命因素结合。假如是在第六、七、八意识里装戒、定、慧,那是福报,装了贪、瞋、痴则是业力。大部分人修行都在六、七、八识这边修,修得好就有福报,修不好便是业报。我们则是在萨婆若海、生命因素里修行。我从这方向来提醒大家认识佛法,一定要先摸索一段时间,从称赞、礼敬、忏悔上面去摸索萨婆若海这个生命因素的存在,才有办法进一步论及如何修。感觉不到这一点,那就没办法修行。生命中如果有很多的挫折与困难,修法过程中自然会解决,例如可以对佛菩萨讲:「弟子想好好精进,能否让我少兼一点差,又不至于饿肚子?」菩萨一定会满你的愿。「菩萨,我已经有三栋房子,但想要凑足十栋。」菩萨不听这些,因为这人太贪心。如果不懂发的愿是否正确,很简单,可以跟佛菩萨讲:「我发的愿如果菩萨认为可以,就请答应我,让我满愿。」你每天三餐不继,菩萨一定帮忙,但如果是贪多务得的话,菩萨就不予理会。生活中真正有困难的部分,即使是家里小孩子不听调教,也可请佛菩萨帮忙调整。小孩子不受教,有时是因为家长观念不对,不一定是小孩子的错。菩萨帮忙调整一下,父母本身会跟着调,这不是很圆满吗?你不能要求菩萨晚上帮忙教训小孩,让他一早起来下跪、忏悔。有时候是我们的错,自己要改,至于怎么改,菩萨会帮忙处理,这是真正的要领。修行人必须领悟到底是山转、路转,还是人转、心转,但千万不要团团转。答应菩萨好好修法,我们自己就会慢慢改过来,该放下的就放下,会圆满的就圆满。不要因为执着而去进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摸索阶段,必须进行好一段时间,善根够的,也要五年左右。一般人很用心,也需要十年。别以为很快就搞定,一有这种慢心便很难成就,记得这个原则。我们开始修法有两个部分得同时进行:首先观空。现在持咒,这是空性,刚刚讲般若性空的智慧,所以要有文殊菩萨的观空智慧。另外是修普贤菩萨的法门。二者必须得兼,并得结合在一起,不要修一下就停滞,反正一切皆空!不是这样,修法刚开始一定得扣得很紧。眼前若不扣紧,将来便难以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把这个法放下,但现在若不抓紧,将来如何放下?你要布施,手里得有东西才能布施,没钱、没东西怎么布施?所以一定要很认真地去修法。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放下」。此刻积极修为,修法时,性空也是倂在一起同时进行的。整个行法过程中,无论是持准提长咒或短咒都可以,我比较主张持心咒,亦即短咒的部分:「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婆诃」,念的字数有一点弹性,譬如「唵 折隶 主隶 准提 娑诃」是九个字,念「娑婆诃」就变十个字,或者念「唵 折隶主隶 准提 吽」八个字也行,是八、是九或十个字,都不要紧,加上「怛侄他」也无所谓。在用功过程里,念这八、九或十个字,一个钟头一千遍或许会有一千个妄想,念三千遍、五千遍,就有三千、五千个妄想。但从五千遍开始到一万遍之间,妄想会变少,这一点行者本身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从一千陆续增至五千的过程,会有很大的变化,每天选个时间去试验,功课本身一小时,加上前行部分半个钟头,总共一个半小时。假如刚开始没有太多时间,那就试试半小时,加上前行总共一小时。持咒一个钟头为标准,短咒念三千大概算正常。正常的换气、吞口水都没问题,但妄想仍多。念到五千以后,你慢慢发现声音无法太大,否则喉咙受不了,于是你开始进行调整,到达一万之数时,你就变成金刚持、金刚念诵,只有嘴唇动。一万以上,由于嘴唇的频率太快,于是等于不动了,而从喉咙发出一种声音;一万五以上则不由喉咙发声了。这声音必须自己去感受,你会觉得声音已经不由身体,而由心里发出。也就是说,从一万五到二万之间,你将发现声音是由脑筋里面发出来的。本来从嘴巴(颊)来,后来变成从嘴唇、喉咙来,然后由心来,再从大脑发出来,超过二万以上,全身都可发出那个声音。发声的祖师爷叫玛尔巴,死时全身发出声音,他人已经死了,全身却还发出声音,那就是他念的咒。一个钟头内念「准提心咒」二万遍,大概已达大脑极限,对世间人而言已极为不可思议的了。然而这还是世间的,从这里才算正式修行,是一种超越的修行。这当中不仅发声的变化,连呼吸也改变了,否则用原来的呼吸法,一定无法负荷,搞到心脏病。这时候你若会调,随着量的增加,什么心脏病、肺病等症状,都将一体调愈而不见了。吞口水也会发生变化,连带腹肌、肠胃脾肝等等,也都会调好,变得健康。声音、呼吸、口水三方面都调得很好的话,什么气功都不必学,身体状况定然一等一。学佛殊胜的重点在这里,这也是其奥妙之处。当真正精进修行时,所有功用都会发挥出来,修法过程中全部调整,包括心境也一样。念到一万遍时,你会手忙脚乱,一万五以上大概已经无法算数字,你若念到两万怎么算?根本无法算。到这个时候,你全身整体自然转变,全方位地产生变化。修行绝非单一的,而是总体性的。例如念阿弥陀佛,一定要把它锁住,一再地深入,你将会发现空性在这里起作用。念到一万开始转变,声音,由这里变成那里的,有口腔的声音变成嘴唇的声音,甚至变成喉咙、肚子里的声音,最后要把心里的声音叫出来,然后变成脑波的声音。说起来容易,做下去就知道不可思议了。一万、两万遍怎么念?念的次数随着呼吸出现。念的韵律是这样来的,吐一口气回来,大概就一百零八遍。吐一口气差不多半分钟,那绝不像一般喘一口气三秒钟就过去了,他可以延伸至三十秒。那时候如果调得纯熟,大概会慢慢由一百零八遍增至一千零八遍,而念的声音则与呼吸频率结合。所谓龟息法、胎息法就是这样来的,那不是深呼吸,而是一种转变的开始。唾液,我们称「津」,他会很自然地流进去,这东西最营养了。你现在的口水不干净,但修法到一定程度后,口水即变得清凉,可治百病,因为我们本身有条理好。这时候还谈空或不空,就是心理上的障碍。心里有障碍的人绝对不空,告诉人家「你就是放不下」,这种说法太粗了。修行进入微细之处,境界进来该怎么转?呼吸、声音怎么转?唾液怎么吞?凡此种种皆需转化,不能停滞于某阶段。训练完成后,我们随时都可能提起正念,咒语便随着呼吸而出。工作时亦然,随着工作,咒语便跟着汨汨而出。当咒语和呼吸相结合时,咒语也可以和我们的所有行为相结合。咒语透过行为出去,神通即现前,这时候已然超越大脑,不光一个钟头念五万遍、十万遍,一念之间或刹那间即能念五万遍、十万遍,此即实修的不可思议之处。心理上有何障碍必须突破?平常注意听经,把相关的法义、教理脉络弄清楚,否则实修下去会碰壁、踢到铁板,此皆因转不过来。所以很多同修说:「师父,我回去拼一晚,拼到差点生病。」什么都没有扫清,当然会生病,不能一个晚上拼这么多,必须循序渐进。假设现在念一千遍,三个月下来,每天一个钟头大概都念三千遍,如此加紧用功,再下来的三个月,大概就增加到五千遍……。水平一再提升,你发现念三千和念五千的气质不同,念五千跟念八千不一样,八千与一万更是幡然有别,而念到一万五以上,随便什么地方一站,任何人自然都会看到他。因为他依然极突出,有鹤立之姿。其实能念到一万已经不得了了,气质已然大不相同。
所谓多少遍,是指长期的平均数字,而非试过一次就算数,因为你可能是极勉强的压缩,而把胸部、喉咙也弄受伤了。所以不要勉强试验,需经慢慢调整,从一千、二千到三千,皆需维持一段时间,而后才想办法突破与提升。一个钟头念到二万,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调得上来。这里面要调的东西很多,包括怎么呼吸、发音,唾液怎么吞,还有生理上的习惯等等,若无三、五年之功恐怕不行。很多地方你听我讲似乎很简单,实际去做就没那么容易。就像刚开始学唱歌,听人家唱DO RE MI很简单,自己实际唱出来就问题丛生,盖皆因生理尚未调整好。同样的,刚开始念咒,声音由口腔转变成嘴唇音,再变成喉咙;呼吸调整变化之际,连我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喉咙、唾液等各种转变,修行者本身未必清楚,但无论如何总是得慢慢去调,三、五年时间不为过。这当中假如有所执着,空性就观不出来,进去是观空、行空,就是力行空性。从实修面来讲,一点都含糊不得。我们的讲法已经算透彻,一如修行的蓝图,然而仍必须如实修行才感受得到。你查阅了地图,也问路问了无数次,但就是到不了目的地,问题就出在没有实际经验。实际状况与心里的想象完全不同,因此一定要去实践才能了知。修行一定要实际去做以后才知道真实状况。正如我告诉大家呼吸怎么转、声音怎么变、唾液怎么吞,结果不说还好,一说之后,你连吞口水都呛到,咳个不停。修行时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状况,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但都必须去修法实践。法本,属于前面摸索阶段的仪轨。行者透过文字去感受,但一进入行法,便无法诉诸言说、形诸文字,因此正修的这一部分,所有法本都不提。我们用最清楚的方法提点大家,然后精进共修,遇到任何问题就提出来研究,不要自己乱想。本来要去吴凤庙,结果找到土地公庙,还大嚷大叫:「我找到了!」若要验证修行成果,必须拿出来说明,这是实修正行的重点。最后要谈的是发愿与回向。我们花本个钟头或一个小时完成修法后,就如做完工作领到酬劳,开始分配要存银行或买股票,但这还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钱用掉,兑现成有用的东西。有人兑现成牛排,有的人捐给慈善机构作为捐献,有人拿去旅行、买房子或买汽车,总之,就是兑现成自己满意的用途;钱的分配就相当于「发愿」,兑现其用途便相当于「回向」。功课做完就有福报,可以分配到智慧这边或自利那边,此即发愿。发愿后要运用,例如祖父母往生甚久,可以分给他们福德资粮,这等于荐亡、超度。希望子女、兄弟生活得更好,便将功德回向给他们,消灾免难,通通弄完了,无事一身轻最清净,清净就如点灯一般,光明遍照。假如布施三千,你可以分配超度、消灾、点灯各一千,但功课方面,你分两部分即可,一是利他,愿众生如何如何;一是自利,愿自己的菩提道能够持续成长。刚开始不懂得分配,可能只回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但功课慢慢做下去就一直进步,你比渐渐从文字相转入实相。发愿与回向是修法的圆满结局,修法的动机或目的是要自性清净显现出来,功课做完了,便应当思惟:「自性清净心显现了吗?」自性清净心是摩尼宝珠,原本光明照耀,如今被种种贪、瞋、痴等污染,无法闪耀出应有的光芒。修法完毕后,就像是把宝珠擦了一遍,看看是否变得光亮一些。我们必须做这样的反省。做完功课后,回向就等于检查一遍,看看哪里做得不对或不好,需要下次改进,这是很重要的关键。做完功课拜三拜起来之后,需得静静回想刚才所做的功课,在进行当中有多少妄想?究竟念了几千遍或几万遍?进步了多少?妄想又是怎么进来、怎么退出的?持诵当中乱了几次?回想过程中,你若每一次都能抓到某些重点,如此将会进步神速。否则每次都欠缺回想检讨,浑浑噩噩,像煎咸鲢鱼一样,只是这次翻过来,下次翻过去,那样不可能有进步。这种回想能让我们进步神速,由于懂得反省怎么做才对,便渐渐能抓到要领。当然,这也没那么容易。我自己拜佛拜到二十几万拜才发现不对,二十几万拜之前差不多修改过一百多遍,修改的包括拜佛的观念、态度、方法等,而各式各样的观想,如观空、观东观西……等等都一直改,改了不下数百次,可是竟然要拜到二十几万遍时,才骤然发现之前的种种小修正都不对。虽然每一拜我都很注意,不是叩一下就跪下来拜,拜下去马上又站起来。但终究因为基础站错地方,于是最后还得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当时已经拜完二、三十万拜了。我每一拜都问自己:「这样拜对吗?这样拜能成佛吗?」二、三十万拜以后,才发觉根本上弄错了。总之,回想的功夫很重要。拜佛绝对没错,但拜佛之心可能会搞错;持咒不会错,但持咒的方法、要领、用心、动机却有可能出错。所谓「善用其心」,必须持续地回想、反省,相关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如以三个月为一期,你会发觉进步神速。回想,会让我们发觉气的转换,会察觉念咒声音的转变,每天的进步你都能看得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生活周遭有很多障碍要试着放下,在修法过程中,把心放在法上,周遭的诸多障碍应该都不会发挥作用了。不过,假如修法以后,家里、生活、事业等还是多有障碍,这表示某些事对你影响很大,这时应分两方面来同时进行,一方面尽人事去将事情处理好,另一方面则得增加做功课的时间。例如一个钟头增为两个小时。你可能因为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气太重,一个钟头的修行尚无法转换过来,这时必须增加修行的时间。一天增加至四个钟头以上,对多数人而言负担太重,就像琴弦绷得太紧,烦恼定然会起,身体也将产生障碍。纵使是出家人,也难以像佛祖那样,整天坐着修行。出家人上得出坡、领执事,有众多工作要做。有些人非常精进修行,仍不免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此实因世间习气或业障太重,这时便要加强忏悔法门,以消除业障。这时先放下持咒、念佛等法门,改为拜佛。你打开《华严经》,一字一拜;透过拜佛消除业障,因为过去造的业太多了。学佛的反省过程中,许多日常的东西必须先弄好,障碍多就先忏悔,即使现在福报很大,但是不断造不好的业,下辈子定然受苦受难。如果你精进修行,但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障碍,那么所能做的,唯有忏悔而已。一方面精进,同时也认真忏悔,盖因不知自己夹杂了多少业障,所以就得很谦虚、冷静、客观地反省,如是修行,想快点成就亦不至于太难。不管修什么法门,希望各位要坚持、忠心,对道场、师父、法门都要忠心。想得到如一百克拉钻石闪耀的殊胜效果,就得好好珍惜、把握这难得的修行机会,希望人人皆得尽快证得殊胜的圣果。&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三 、显、密之别
前面阐述的准提修法,乃属理的部分。理上所言,必须实际去进行。听了之后,光觉得好还不够,仅能满足六、七、八识的需要,下辈子便烟消云散,这叫「隔阴之谜」。所以,听了以后一定如理修行,你仅需保有一个信念:「我这样做对吗?与师父所言一致吗?我这样做,是否真能达到目标?」带着这份疑情与信念去做,生命品质绝对提升。很多人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至简至顿,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那当然可以呀!问题是念的人根本不知方法,也没搞清楚往哪里去。也有人说到兜率天最好,离我们最近,抬头就看得到,只要发愿就能去了。这话也不假,但绝大部分人无法肯定,虽然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菩萨,然而是否真的能往生极乐世界,始终怀疑在心。我们所说的,绝对真实,只要你秉着赤诚如实修行,同时带着疑情:「这样做对吗?这样修对吗?」一路修下去,生命品质一定提升,即使这辈子不成,下辈子也绝对成就,且生命品质更高,这叫「一生不克,三生必圆」。很多人什么法门都修,可是却一面修一面怀疑。这样不对!应带着求证的心。摸索的时间或许看不出成绩,但生命品质将一路攀升,带着疑情去做就对了。疑情并非怀疑,而是警觉性。你带着警觉性去进行,不是盲目乱修,这两者大不相同。准提法是密法,为何它是密法?到底有什么秘密?其实没有,但我们要了解显、密二者的差别。显教有一则公案,世尊过去生的某一世发心修行,听到人家讲一句偈「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他一听非常高兴,知道无常是生灭法,可是偈子一般是四句,如今只存两句。另两句是什么?世尊为求此二句,到处寻找能人。后来他在雪山发愿:「只要有人能教导我偈子的后二句,不管是天、人、鬼、神,我愿意布施一切!」有一鬼来到世尊面前问:「你能布施什么?」世尊答道:「只要能告诉我下半偈,我什么都可以布施。」这鬼很饿,想吃世尊的大腿和胳臂,世尊都布施给他吃了,世尊问他下半偈为何?那鬼惊道:「哎哟!我没有下半偈。」一溜烟跑了。另一鬼也来如法炮制,骗了他的眼睛及所剩的腿和胳臂,却说不出任何偈来。世尊感叹道:「我业障太重了,竟然要不到半句偈。天可怜见?十方诸佛菩萨能否告知?我愿舍身命供养!」说完便昏死过去。这时仿佛有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下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一听,坐起身来喃喃道:「诸法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世尊非常高兴,问道:「是真的吗?是谁?怎么不出来,让我好好供养你?」那声音答道:「诸佛菩萨与法相应,你有心求法必然可得!」世尊再追问是谁,只听空中的声音道:「从此去东方三十三亿恒河沙外的佛。」这则公案显示,修道人只要具备至诚之心,不辞辛劳,没有算计之目的,亦不奢求或罣碍任何目标,诸佛终必与之相应。这种修法是显教的标准,如法修行,抱持清净心,不预设目标、立场。真正的求道人不会暗藏其它目的,他发心供养即是供养,求道即求道,纵使被骗,因为内心纯正,亦不后悔当初为何未经拣别。真正有道者会示之以道,不一定需要供养,关键全在于求道者的至诚之心。佛法修行先看清这一点,此乃显教的标准修法。密教也有一则很殊胜的公案。密教第一代祖师帝洛巴是印度人(「巴」即我们的「师」),他的色身入灭、圆寂百多年后,那洛巴出世。那洛巴一心想拜帝洛巴为师,人家告诉他帝洛巴已去世百余年,怎能找到他?但那洛巴不死心,认为到森林去一定找得到。那洛巴在森林里找了十二年。终于有一天,看到有人在河里开肠剖肚,清洗肠胃,然后再放回身体里去。那洛巴心想:「这人了不起,我要拜他为师。」当这位清洗内脏的奇人上岸之后,那洛巴便很恭敬地陈述自己的各种因缘和想法,那人答道:「我就是帝洛巴。」接着,旁边化现出一座释迦牟尼佛像,那人穿好衣服坐下来。问道:「你要拜佛还是拜我?」那洛巴道:「学佛,当然先拜佛。」岂知拜了三拜一起身,帝洛巴即道:「你跟我无缘,再见!」言毕,消失不见。那洛巴既懊恼又惭愧,于是一直忏悔,明白如果没有上师传法,如何得法?故应先礼敬上师。如此再等十二年,终于再度见到帝洛巴。这次那洛巴终于通过考验,于是跟随帝洛巴修密法,长达十二年之久,最后得大成就。这则公案里讲的是诚心,但也非常重视仪式,要以上师为主,若无上师,就得不到法,光有佛没有用。密法非常重视这一点,故修密法对上师必须绝对恭敬,这是不可免的。然后那洛巴再传玛尔巴,玛尔巴刚开始也拜了一位不怎么样的师父,玛尔巴说:「我愿全部皈依您,受您调教。」师父很高兴,可是其余弟子却反对道:「这人打妄语,骗人!」玛尔巴因此一再受伤害,后来他找到了那洛巴,接受传法而得大成就。那是他一心一意、诚心皈依三宝的结果。密法一定得透过上师指导,不要管上师骗你与否。前面显教公案的二鬼,就是世尊的假上师。密教玛尔巴的前一位上师也是假上师。无论世尊或玛尔巴,他们都被伤害过,但最终都得正法。求道人不必管上师如何,真诚付出最重要,不要做任何事都跟上师计较对错,这样一点实益都没有。你所争的或许不无道理,难道师父也不懂道理?问题是,你的道理只有自己通,别人宏观全局,你可能不了解。若一味坚持己计,大可出外占山为王,否则从师修学就得完全依止,其中毫无道理可言。师兄弟间的情况亦然,少争那些道理。修法不谈道理,那都是六、七、八识的东西,我们真正所需者,乃生命的东西,此是修法的至要关键。后来第四代祖师密勒日巴的情况也雷同。他跟很多人学法,布施了所有财产,找到了玛尔巴时,已然两袖清风。玛尔巴要调教他,叫他去打工赚一锅的酥油,马马虎虎挣一些供养,然后又「修理」他好几年,叫他盖房子盖到皮破血流,但密勒日巴始终毫无怨悔,为了求道,一心一意依止上师。相形之下,我们的要求简单得多,唯一要求不过是修法过程中必须绝对依照上师指导,不要自我发明。一如临帖,必须依法如实修行,先临摹和模仿,一切基本的先弄清楚、学起来再说。修道的过程里,其间所经历的障碍、挫折、委屈愈多,成就便愈大,此乃基本原则。不要认为修道的路途平平坦坦,一般在外面的学习强调爱的教育,所以讲究尊重学生,经常探望学生,以了解其生活起居等,这是世间人的师生之情。修道者的师徒关系并非如此,师父如果不好好整治徒弟的话,徒弟不会脱胎换骨。别以为师父应该对徒弟温柔体贴,吃饭时为你夹菜,上楼梯扶你一把,那都属世间法,如此对待,徒弟肯定不成才,难成就,所有贡高我慢都会跑出来。修道学法在破除我执,把「我执」抓起来,然后破除掉。有时候随便一句话便被师父骂到臭头,大脑还一直想不透:「我那句话没错啊!」其实并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那句话一出,你的「我执」也跟着冒出来,师父开骂是要帮助你砍掉「我执」。有人会认为,自己尚有自尊心和人格、面子。这些其实就是自我,自我愈强者,自尊心愈强。学佛就是要破除这个我执,因此会给你难堪,彻底毁掉你的自尊。有人想展现自己的能耐,师父当场加以扑灭,真正的修行就在此处。不管讲得好不好,所说对错与否,站在世间人情世故的立场,老师总要安慰或鼓励一番。佛法不来这套,只要我执一出,师父的责任就是连根拔起,彻底摧毁,如此才能了生脱死。「只要给我面子,让我心情好过一些,再多的捐献或供养我都给!」这种情况,修再多福报都是生死轮回,因为「我执」的根一直留着。因此,要找寻善知识,不要只找会说好话的,必须找严厉、修理人的,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今天这类善知识并不好找,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饿死,便是被打死。学佛基本上和一般人的想象有很大出入。我们的周遭其实充斥着不少我执及自尊极强的行者,他们的表现方法众多,有的直接明着来,有的则是旁敲侧击。旁人看得清楚,但当事者不自知。我们本身一样,别人都对你一目了然了,你还难以看清自己。而善知识便是来破你的,指出你的自我蒙蔽之处,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密教和显教只是语言表达方式有别,然两者各擅胜场,各有其殊胜之处。中国显教的教法依止善知识的情况相当多。宋朝有位颇负盛名的沈禅师,南方有两位很了不起的禅和子想来依止,他们为了亲近禅师,无怨无悔。有一天他们打水给老和尚洗脸,老和尚故意把水打翻,并当众修理他们一顿,当时一百多位弟子在场,都看得出老和尚无理取闹,对二位远道而来的师兄弟打抱不平,禅师斥道:「仗势搞群众运动!」把他们都轰出去了。虽然被赶走,两位禅和子仍偷跑回来,躲在屋外听经。过了一阵子,又被老和尚逮住,修理一顿后又赶出去了。然而,这两位禅和子还是不顾颜面偷偷回来听经。几年后,老和尚打算退位,准备交出方丈一职,人人满心期待,结果出炉,方丈居然传位给他们两人的其中一名,监院则属意于另一名禅和子,大出众人意料。为什么?因为唯有去除我执者,才经得起这种训练与考验。我执尚在者,只要被骂,脸上一定很难看,明天不再来。这就是佛法教育与世间教育的不同之处。世间教育的原则是,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一再呵护、招呼来学之人,不断赞叹学生,想尽办法留住人才。社会知识的特性也是书愈读愈多,愈读愈深,不断积累知识。然而佛法并不如此。修行不再用传统的固有观念,如今社会教育所传者即此类旧有、传统的知识、思考方法与观念,凡此,皆不脱生死轮回的范畴。佛法的训练就是生命的改造,他的训练大不相同,只要简单诵一部经、念一句佛号,天天阿弥陀佛,一念即数十年……。若是可造之材,毋需雕刻刀慢慢地琢磨,斧头直接就劈下去,当下便即「成材」了。佛法非常不一样!他透过简单的工具、媒介和手段,总之愈简单愈好;所谓简单即如钉子愈尖、愈硬,穿透得愈快,然后由此持续深化,穿透我们的生命。所有宗教的修行率皆如此,愈简单愈好。念佛号最简单,效果却最大。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念不好?因为他们运用社会知识来分析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说什么「南无」即皈依,「阿」字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既如此,为何不念「皈依无量光」?其实,重点不在于分析,关键是以「南无阿弥陀佛」为媒介去穿透生命,如实认知生命的存在。关于这种种修行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基本认知,否则会很痛苦。很多人进入佛门后,仍习惯运用传统旧有的方法求取知识,以满足种种欲望,要明白,那样根本就不是佛法修行。什么才是佛法的修行?透过前面所谈的正行方法,一直用功持咒,从长咒到短咒,最后变成一个音出现,那个音会领导我们穿透生命的隧道与核心,这便是修行。我们全身都会因此起变化,色身、呼吸、吐口水、心念、意念都一一改变,这时会发现和何谓不可思议,慢慢体会修行如何超越大脑。我们不能以世间方式来理解修行,因为那是完全不同的认知领域。我们已经明白佛法与世间法大不相同,也晓得密法和显教之间的差异,接着谈准提法在密教中的特殊地位。准提法确实很特别,所有法都需要本尊、本尊的像,而我们看到的准提菩萨像与其它修法的本尊不一样,其本尊只是让大家看一下,而准提法的重点全在镜坛。镜坛是一面镜子,切莫把它拿来化妆、挤青春痘。我们藉由本尊准提佛像来观,但重点不在于观准提菩萨像的外相,所以说这本尊只是借看一下。一般人认为观镜之时,必须将准提像看得很清楚,其实这只是移情作用,正所谓如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看什么都会呈现出来,那是不对的。真正的观,是对着镜坛修法时,让自己内心的本尊现前,而不是外相的本尊。假设现在修十八臂,实际观的时候可能只出现四只手,这是愿力的关系,一切都相应于我们的愿力而出现。准提菩萨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六臂、三十二臂、六十四臂,也有千手准提,这些都与我们的愿力有关,而不是你看到什么就显现什么,那些都是颠倒妄想。镜坛代表清净,准提就是清净,自性清净心在这清净的镜面上显现时,才叫修行功夫。自性清净在此展现,而非表现外在的那些东西,此为准提法特殊之处,有别于其它法门。镜坛、镜子是自性清净的代表相,必须从这里来了解,别太过自作主张。所以修准提法需要上师的指导、上师灌顶。有缘修准提法是福报,修法本身无其它特别限制,但求法修道的心则必须坚定。一旦懂得准提法的独特和殊胜关键全在于自性清净的显现,则法本文字只是媒介,修法时,就是透过这些文字显现自性清净。天衣也是清净之意,法本里所谈的种种庄严,不一定是要把东西挂得琳琅满目,关键在于透过这种种庄严,表达自性的殊胜。自性清净究竟为何?有些人以为如透明皎洁的玻璃。其实不单如此,清净能起无边妙用,我们就透过这种种庄严来表达这种种妙用。法本是作为参考用的,有人主张法本一个字也不能念错,发音必须正确,还得抑扬顿挫,高低大小、长短调等都得注意。你固然可以如此要求,但真正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状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摩诃萨」只是一句符号,最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境界。你必须接受当此境界的讯号,将之转为自己的境界,才是成功的修行。否则,纵使将全世界的准提佛母像通通买回来挂在家里,也无法保证台风吹不垮房子。真正的关键在于准提菩萨的清净境界!要将我们的内心转化过来,使之达到这种殊胜与清净。所以修法切勿着相或执着于文字上,这是总关键。我们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种种法义,例如透过文字来表达清净。前面讲的赞叹、称赞、迎请也是如此,都只是透过文字了解其法义。譬如「绀目澄清四大海」所表为何?我们常说「身相庄严」,如何才是庄严之貌?常言慈悲、精进,怎样才是慈悲、精进?是否手上、手指头和脖子上都缠上好几串念珠,才叫学佛的样子?其实,这些都只是外相,重要的是活出学佛的真正意义。学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踏实去做,如果修法之余能环顾、观照周遭,落实生活即修行」,那就更容易进入自性清净的领域。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四、神通只是修法的副产品,不必执着
神通、相应或所谓感应、奇迹等,都是修法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不能讲,但也不能一直讲,因为神通可以教化众生,但也容易迷惑众生。举个例子,春秋战国时代有四公子,春申君、孟尝君等,养士三千。其中,孟尝君有一次被软禁,他半夜想逃,但城墙关着,出不去。食客当中就有一人建议道:「学公鸡叫。」这一叫,守城的人果然以为天快亮了,于是便将城门打开了,他们便得以逃脱。等人家发现,要追他们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幕,在当时是不是很神奇?谁不会学公鸡叫?但此事一经口耳相传、泫然,变得很轰动,有如神迹一般。其实,那件事只是刚好在那个时间、节骨眼上出现,于是变成了「神通」,事实上它本身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人人可能会有,只是时节因缘没碰上,显不出那种殊胜而已。这些东西也都必须透过学习,有的人学得来,有的人学不来,学不成的就变成母鸡叫。我们往往以为「神通」有如武侠小说、封神榜里所描述的,会腾云驾雾、放剑光才叫神通,其实不是。神通不是不能有,但也不能经常挂在嘴上,最重要的是绝不能欺骗人心。因为即使你认为神通有助于人心,但也无法确知是否真的能帮助众生,或确定众生真的有此需要。所以爱展现神通的人,多半只是爱现、爱炫耀而已。修行经过学习、锻炼以后,诚然会有某种特殊的能力出现,但也须注意,当某人一再自诩修法就如何如何时,其实都是不当的。因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无需一再地夸耀自己的能力。科学家或政治家若开口闭口都不离科学或政治,多半只是藉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在宣传或打知名度罢了。不管科学知识的发明、政治技术的运作,其重点都在于对人性的增长是否有帮助。譬如机器的发明,如非基于人性的增长,即可能变成杀人的工具。同样的,真正的修行人所着重的也是人性的关怀。即使有神通,也必须有人性的存在为前提,否则无有是处。修学佛法本身不可避免会附带一些所谓知识、神通等副产品,爱现的人绝对要注意,那个因果不可思议啊!同样的,如果指导你的人也爱现神通,好谈相应之类的,那就得更加警觉了。这个「警觉性」是智慧的根本!佛门里,甚至任何宗教都不免有种种骗人的把戏,算命的也一样。我们学佛必须有警觉性,绝不要被骗了。以上是谈修法应有的认知。本来今天,领导大家共修的明灯师姐,她有某些用功后的心得或功夫,本来我想针对此作一开示,以为现场的证明,检讨一下,看看她应该如何改进。这对她个人或大家来讲,都是活生生的实例。可是因缘就是在这样!她的母亲临时住院,她身为独生女,必须赶回去才圆满。如此,这一会的因缘便不具足。这也算是一种相应。而这也是因缘法!刚才谈到生灭法,它必然如此。你看,她等了好久要听这一堂课,偏偏在此时另有要事。此外,有位男众专攻密法,常说自己一修就有什么相应,却一直弄不好。原本我想将密法传承给他,然而就在公开此事的前一晚,因为道场安排修法时间已然不足而被挡掉了。因缘不具足!像这种事其实真的不必用大脑,佛菩萨和护法自然会处理。何时他才能接传承呢?那得看他整个因缘变化而定。如果他认真修法,状况会自然浮现,到时就清楚了,此即所谓「不用大脑」。生命本身、生命中的护法自然会去处理。很多人处心积虑、工于心计,但如果会输,也是输在这里。世间很多人白手起家,很能干地赚了很多钱,搞到最后却归于零。为什么呢?缺少那份忠厚!要知道,世间之财,名利财食睡,五家共有。高雄工程界,某人素有大楼起造第一人之称。他标工程都把别人的股份吃掉,后来却百病丛生。他说谁能治好他的病,就捐多少钱给谁。我敢说那些钱一定捐不成,最后一定是花在医药费上,被冤亲债主们通通吃光,到时他也离死期不远。相信吗?他有多优秀、多任务于精算,既没杀人也没放火,最后却不得善终。尽管才智丰盈,但若人性空洞,终究是没有用。我们必须发心求正法,即使被骗了,被剥夺了,该你的自然会回来。把心胸、心量放大!吃亏便是福,这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不必太精算,否则业力愈大。你呆一点,正直一点,憨一点,吃点亏,福报就愈大,子孙愈有福。台中有位学佛的同修,据说富甲一方,要住两千坪的房子也没问题,但令人讶异的是,他们一家六口竟然挤在二十坪的空间里。我问他原因,他说:「这样比较不会被绑票。」唉!那么有钱干嘛?怎么不布施出去呢?会算的人,不见得享受得到。他一家六口就用一般的办公桌当餐桌,这样的日子好过吗?那叫业啊!所以,学佛人心胸放开一点,别那么计较。学佛提供我们健全的人生观。「华严」就是「花园」啦!每个人在里面都像一朵花,花开表示健康啊!这社会每一朵花都盛开,花团锦簇,这种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嘛!为了将真理呈现给各位,我们投注了很大的精神与财力,但也发现效果不好。我如果用很通俗的讲法来谈佛法,可能会有两种效果,第一是群众极广,办一场上万人的演讲也没问题,但真理未必能彰显。假如我舍通俗而就古董式的讲法,既不用白话,也不谈真理,光会说:「转识成智,舍识用根,诸法实相……」大家肯定睡成一片,但又会称赞师父高明。我一板一眼的,可能会留名于世,广受传颂,反正不管对错,都语出佛经嘛!人家问:「何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一概回答发菩提心。只要不失殊胜感就好了,反正你也不求甚解。你问我怎么念佛,我就说:「念到一心不乱,不打妄想。」你问:「如何才不打妄想?「我答:念到一心不乱!」至于怎么一心不乱,还是告诉你:「不打妄想。」这样你还会找我第三次吗?很多身前清净、身后享誉的师父,就是这样。佛教原本不外于日常生活,其重点在于改善生活,达到自在、解脱和止于至善的生命目标。而现代的佛教徒往往无法走出佛教徒既有的框架,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尝试用接引一般人的方法来引导大家学佛。我曾写过一本《心灵方程式》,为使一般人都能看懂,所以不走传统的经书路线二全用现代笔法。在这过程中,曾有人劝我完全放弃佛教术语,与佛教划清界限,将真理直接表达即可。但我认为自己是三宝、佛法、佛教真理的弟子,而非佛教文化的弟子,不能将佛陀的慧命给丢了,所以一定得在陈述真理当中,融注佛法的精髓。所以这本《心灵方程式》中,约有十分之一篇幅引用《华严经》的资料。换言之,他可说是一本白话的、《华严经》的菁华。也有人警告我,这本书舍传统的讲法,争议性颇大,可能会引起佛教界的反弹。这一点我倒认为不要紧。我想做的,就是直接将佛陀的理念传达给非佛教徒。其实,南传佛教传到欧洲已有三、四百年了,但欧洲人对佛法仍不了解。近百年来,日本将中国禅宗引进西方,尤其铃木大拙花了近八十年的时间从事此一工作,但临死之际,却仍旧很遗憾地说西方人都不了解禅。为什么?因为他用西方人的方式来讲禅,当然导致这种结果。佛法是实相,而非知识;禅,不能用知识来解。他老人家用知识的方法来解释实相,结果让实相变成了知识,当然害得西方人对禅多所误解。今天的佛法,虽然命脉犹存,讲经之风盛行,其实尚未拮菁取华。台湾所保留的佛法精神,好比被包在桃子的硬核里面,一直挑不出来。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抽取出菁华,分享给大家。这趟我到美国讲经,一直提出一个原则:不用大脑思考,才叫佛法!这一点相信已对美国人产生了震撼。这个真理是什么?必须做到不用大脑思考、不用知识,而用所谓实相、垂直的、纵向的思惟训练,来披露法身慧命,彰显自性的清净,让本来面目现前。我们应该如何完成生命的改造呢?这必得有具体的方法才行。这一点,从最广的一直到最微细的,我都已经完整为各位开剖,可是这样一个改造生命的工程体系,毕竟非一般人脑力所能承担。我们看歌仔戏或布袋戏不是很轻松吗?但吸收能力很低,何况这生命改造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其中所涉的细节、微观,或整体的宏观部分实在太广大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放弃旧有的思考方式。这破旧立新的过程怎么调适呢?我们听讲的时候,能从中有一点一滴的收获已属难能,若说要很圆满的完成,确实还有困难。我们也发现,听经时往往有一种矛盾:听了一年半载,脑中装载的信息已经差不多了,尤其讲者如果只有一套思惟模式、一个惯性,你听一百个小时,大概就知道他下面要讲什么了。我的思惟模式不只一套,是开放的,不容易让人抓到重点。你想要成长就必须持续听,最少得听一个完整的、相当于浓缩《华严经》思想的一整个段落,如此天天听,最少也得三年以上才能抓住核心。这是累积整个生命改造工程所需要的资粮。此后,你若不继续听倒也无妨,但必须按我提的方法去修。换言之,三、五年内,你必须淬炼出自己的法门。或许你觉得别人单单提起佛号的方法很简单,不过换你来,也许念了三十年还摸不到重点。你提着念珠像拿着玩似的,一个钟头绝对念不到两千声。你一天究竟能念多少都无法肯定啊!那人家一小时念几万声是怎么来的?别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对你的教导也不会施压,然而你下辈子来也不过是这样而已。但,我所说的,是我们这辈子必须即刻完成的。了生死啊!建立自己的国度啊!内在世界完成建设啊!那是真实的生命改造工程,绝非一般信仰。你拜拜看,诵经诵诵看,念佛念念看,都只是结个善缘,得一点福报,远种菩提因而已。至于了生死?只要我执不断,想了生死、出脱轮回就毫无可能。阿罗汉小乘,虽然法执未破,至少也已断了我执。我执不破,顶多修个福报,到头来还不是在三界中轮回,所以大家一定得踏踏实实去做。我们讲了好几堂课下来,这些内容怎么成为你的生命因素呢?人家说弥勒内院很清凈,你也想去,然而想去就能去吗?听说极乐世界很好,念阿弥陀佛就能去,所以见了人就「阿弥陀佛」说不停,这样能去吗?你必须去验证。我所谈的都属修行的真功夫,是根性的修行,只要如法尝试、修为,保证你往后的生命都比这辈子高。你在此所直接吸收、接纳的都属实相,好比奔逐于开阔的原野上,吸收到的都是新鲜的氧气和芬多精,而不是关在家里运动得满身大汗,却吸进了二氧化碳。这是整体性的。在这里,即使你没目标而到处乱跑,知道也都还在实相吸收的范围里,所吸收到的乃是新鲜的氧气、健康的空气,脚踏的是生机盎然的绿地,而非水泥,不同的关键在此。这殊胜的法宝,到下辈子还会令你回味无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五、密法修行的原则
修法前的供养,是前行加持,不要忽略,尤其修法的人,常常忘记这一层,显教同修忘得更厉害,只知法而不只知供养,这对于福德资粮的累积与增长,是很大的障碍。学佛人都知道因果,而修法跟因果有绝对关系。若觉得需要福德资粮,在修法以前,不管显教或密教,都必须积极累积福报。这当中有一很深奥的道理,并不单纯是要或不要。修法过程中,不单完全依现世来看,而是以整个法界为着眼点。从整个法界来看,我们的世间跟其它的世界不尽相同,若认为不需要这世间福报便予以放弃,那么要出入这世界就会有障碍。如同开车没机油会变得很难开,除非不开,否则你受得了吗?有很多非常聪明而又具智慧的人,他们敢说不要福报,可是,恐怕他们也受不了这种痛苦。在这前提下,我们必须积极去修福报。一般来说,修行人明知道这世界福报在他方世界不一定用得到,为何还要积极修?原因有二:一是他不知道,认为世界就是如此,而法界也应该一样,没福报 便难以修行,于是一直修,往往修得太多。这也有两种状况:一是用太多时间修福报,智能无由增长;另外是福报修得太大,于他方世界造成障碍。另一原因是:纵使这些福报在他方世界不需要,但若有的话,要放下也无妨。在我们这世间,有人觉得自己障碍很多,但可以选择放下。这世界的障碍在他方世界可能是福报。你若不了解法界,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差异或奥妙,而误以为全然是障碍。譬如病苦,在他方世界说不定是一种福报;我们睡得舒适是福报,在他方世界则不尽然。夫妻、父子感情、世间福报财富都很好、很圆满,在我们世间叫圆满如意,但却会造成其它不同的困扰,比方情执深重,甚难修行。正所谓「富贵学道难」,所以非得修财富的福报吗?很多世间观念与佛法抵触。提醒各位,一旦进入了「华密」的大门,脑筋就得灵光些,千万不要硬梆梆,否则修行会变得很困难。我们都生活在意识形态的框框里,被拘束,此外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必须学会不用脑筋想,因为用脑筋想多半是单行道。学佛人应该打破这种局限,进入无限的境界里面。密法的大原则是什么?我们过去所接触的多属显教的修持方法。密法和显教的修持基本并无差别,但方法有异。要明白,学佛的究竟目标即是了生死、出三界、免轮回,北传佛教称此为明心见性、开悟成佛。以此标准言,显密皆是同一目标,只是方法有别。尤其密教的修行法门更多,故《楞严经》云:「归元不二路,方便有多门。」方法、方便很多,但归元归到最后,只有一个究竟。我们常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怎么清净呢?这有三种修法。以显教而言,主要以「意业」、「心念」为主。不管行者的程度高低如何,所要求的都是意业清净,意业若不清净,一切很难成就。有些人不重视意业,纵使福报很好,但业障亦颇重。显教的修法是以「意业」为主而统理三业,身、口业都用意业统一起来,以此为标准,慢慢提升生命品质。密教有别于显教,其修法以「口业」为主。这时,身、口、意三业可以单独进行,要怎么清净都没关系,只要在最高处予以统一;也就是说,三业分开进行,在成佛以前一定用口业来统治身业和意业,故密教又称「真言宗」,因为它的修法特别重视口业。「口业」的修法在持咒上用功。为何不将咒语的意义翻译出来?盖因咒语为「意业」的一个代表,故无需译出来,持咒者自然能通。在「华严密」里,修持既然从口业下手,一切密法的标准和基础,便都统摄在这四十二个字母里。「华严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密法的基础,其它咒语皆从此四十二音而来,由此而起种种妙用。「四十二字母」是一切妙用的本体,这个本体里面分成四十二门,每一字母都是「般若波罗密」。学会四十二字母并不代表四十二个波罗密门都懂,可是只要修一个字母通,其余便都会通。通达本体之后再起其它妙用、持其它咒语,就能把握该咒语的重点。以西藏密教来说,其基础是「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音的重音何在?重音不同,修法便有异,所修的「般若波罗密门」也不一样。以「唵」为重音是个法门,以「吽」为重音又属另一种法门,差别在于不同的般若波罗密所起的观想有异,结论也不同。西藏密教晓得观想不同字母,所得的效果也不一,但从没有人谈过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华严经》里,可是西藏密教几乎未接触《华严经》,所以无法谈清楚。「般若波罗密」是一切佛法的基础,进入「般若波罗密」才算找到修行的正确起点,而非成就。没有找到正确入处,怎么修都属盲修瞎练,这正好说明「般若波罗密」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先摸索、找寻,厘出正确的方法与感受,才能开始修行。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一个人在台北找地方住,一会儿找到北投、松山,一会儿又找到艋舺、板桥。台北这么大,到底要住哪里?一般人刚开始没经验,可能找到离公司很远的住处,慢慢会有所调整,经过逐渐摸索,即会找出正确的途径与适当的地点。同样的,法界这么大,我们该把心安住在哪里呢?我们必须有一个下手处,定一个方向。人生中的一些挫折、不如意、烦恼,往往是智能增长的基础。没有这些烦恼挫折的话,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修行。可以用「意业」、「身业」、「口业」来修行,但在世间很少人以「身业」来修法,这都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有障碍,无法清楚说明「身业」怎么修。什么是「身」?我们常常混淆不清,其实以「身业」直接去修持的,即是「普贤法门」。例如要把一块木头雕成一尊佛像,我看大部分人都不知该从何下手。如果直接告诉大家:「这块木头就是佛像。」那多数人更是摸不着头绪。木头本身可以变成佛像,这是很深刻的人生体验。意大利石雕大师米开朗基罗说:「一般人看到的大理石,在我眼里全都是生命。」有办法看出大理石的生命,说不定他的境界和佛祖差不多。《华严经》的〈世主妙严品〉有言:佛陀看一切境界皆是生命,凡夫看一切境界就只是六尘而已。昨天是阴天,今天非常炎热,看出去光明一片,感觉很舒服,一般人看到的就这样子而已。佛陀看的境界不一样,他以普贤法门来看「存在」,从那块木头里直接就看到生命的「存在」。把木头雕刻成佛像,这木雕佛像里包含着雕刻着的技术与生命情操,佛像只是表现内在生命的媒介。以普贤法界门来说,「存在」就是这样,有无这块木头都无所谓。木头雕成佛像便称佛像,而木头只是个媒介,所以未曾雕刻的木头也是佛像,这便是「存在」。真实的境界就是即使这块木头尚未雕刻成形,也能看到其生命的「存在」,此即「身业」修行。「身」并非指肉体的身,而指无所不在的本体。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这是身业的修持方法,也是我们的本尊。这个法门很殊胜,但在娑婆世间里,愈殊胜的法门愈难修,实因我们的智慧有限。但各位不用惊慌或担心,虽然现在做不到身业修持,尚有口业和意业的修持。意业修持属显教,口业的修持则属密教。「身业」的真实修持,在这世间无法为各位说明怎么修。一般而言,不管是用意业或口业修持,成就之后,自然会知道何谓「身业」的修持。所以这变成「得到的境界」,而不是修持的方法。从根本说,身业固然可以修持,但必须等待善根增长到一定阶段,再来谈其修持才有意义。这里,我们仅仅简单介绍显教和密教的修法。一般来说,意业修持比较好理解,至于口业的修持,须得有意业的基础才好修,所以别想说要广邀同修来直接修口业,这个法很殊胜、很好用没错,但若不曾接受意业的基本训练,要进入实修很困难。如果以为修密法比较能快速成就或容易有所感应,这非常危险,好比站在十三楼却自以为是在地面而跳下去。佛法有众多法门,每位修行人所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别自认为修学很久,便用所谓的基础自我展现一番,这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应,无法凑合起来。否则会像只占五坪大的客厅,却妄想摆下一组需要二十坪空间才能容纳的沙发,根本就挤不进去。你现在的境界如何?进入道场后会怎么展现?你不知道。法门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所趋目标是否正确也不晓得。对的目标只有一个,不对的则有无量数。目标若无法肯定,就遑论修持方法了;目标不对,方法怎么会对?密法修持里,此点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得先了解显密二教的关系和差别。最好能先听经闻法,了解佛法的殊胜及义理、目标、行法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来进行修法。身为密行者,千万不要沦为专搞法术的「师公」之流,否则是很悲哀的事。修密有感应的话,成就会很快,但若内心基础不够,种种感应会让人受不了,纵使勉强承受也一定走偏锋。所以基础务必打好,脚要站稳,才能挑起重担。密法非常殊胜、妙用广大,可是很少人能够承担得起。我们一方面进行修法,另方面也要通达教理。修法,显教强调一门深入,若选择修密法,修持方面更不能贪,修一个法便可,不必贪多。每一种法都想修,发财、长寿、健康、子孙满堂全都想要,最后恐怕负担不起。不用修太多法门,一天二十四小时,要把握时间,只要方法正确,一门通达,其余法门要通达就更快。若一门不通,门门便都不通,修再多法门也没任何效用。我们先学「准提法」,因为准提法并无太多限制,只要一面镜子就可以修。镜坛若能成立,没有佛像也没关系。准提法很简单,修持十分方便,若连这方便法都修不起来,遑论有限制的法了。有些人硬是要让别人管,希望限制多一点,他们非常固执,问话要问到有话柄可抓,因为太执着了,这种人修行难有成就。我们道场以「准提法」为基础,先持准提咒。一开始怎么持、如何观都没关系,但至少先完成十万遍再说,持的时候心想:「是什么镜子,是不是要返照自己?这样持咒是否正确?为什么要持准提咒?」镜子映照出你的脸,从这映照出来的脸里去找寻答案。虽然人人都照镜子,但若要把自己的脸画出来,却是怎么画都不像。我们看别人看不准,看自己更是不准。我们先这样观照:「如此用心是否正确?该如何用心?」就像是问:「为何进佛门?进佛门后,如此这般修行是否正确?」这可由两部分去思考,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这里面是否正确?我们有在里面吗?从微观角度看:每一部分都看得清楚吗?从这一部分到其它各部分,逐一看清楚,如此便能完成起观。凡此都要先进行,若持十万遍准提咒尚无长进,就再来十万遍。现代人差不多得持五十万遍才有办法将心整理好。各位或许有经验,吃过饭后洗碗筷,有个专放筷子的篓子,若只有四、五人份的筷子,手一抓就收拾好了。但我们的心很复杂,不光是四、五人份,甚至有四、五万双筷子,可有得整理了。所以几乎要五十万遍才有办法将混乱的心做一番整理。观念、疑情能带进来,如是持咒下去,基础便会建立。我们是以准提法作为华严密的前行,是正式修持前的基本工作。注意自己的心境变化!有人贪心重,有人瞋心或愚痴心较重。愚痴者别人说什么都好,根本毫无主见。学佛人一般有两种,即贪心重和瞋心重的。瞋心重者不一定爱发脾气,其特色是原则性强,是非对错分明。有人犯错时很容易发脾气,且富正义感,爱讲道理,一旦别人道理讲错,他就非让你明白真相不可。这类人或许过去有所修行,但都带着追求是非、正义、名利等分别心。贪心重者与瞋心者完全迥异,他们较随缘,什么都好,好到象是没原则,但又和愚痴不同。他们其实不是没原则,只是比较随缘,随缘到让瞋心重者火冒三丈。他们讲话柔和,不易得罪人,且能包容。他由于瞋心而目标多,什么法都要修,什么人都要度。瞋心者不同,不符合他标准的,会一脚踢出去。贪心的人则会说:「这人好可怜,我若不度他,谁来度!」所以身边一大堆有的没的被度者,在那边缠来绕去。瞋心重者则一下子就将那些不符标准的人赶走,因为他的是非、名利等分判得很清楚。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种人?若过去生有修持,一定带着其中一种性格,不是贪心重的,便是瞋心重的。学习密法者必须先对自己有所认识,了解了本身的性格,要改进、对治便很快。如果知道自己是非心重,便要稍微慈悲一点,不要说某人不行就马上赶出去,说话也稍微柔软一些。明白自己贪心较重,过度柔软,那就应该学会快刀斩乱麻,别拖拖拉拉、牵扯不断。是非心、名利心重者,下决定非常快,人家一开口,他就知道怎么做了!而贪心者从头讲到尾都难以下任何决定,他说:「这样也好,不过……那样也好……」他就是难以下决定。密法修行很容易有相应的情况出现,相应之处必须保密,所知道、看到的不必对他人言。纵使看到鬼,保持安静就好,不要问别人是否看到。其实你也无法让他人看见。修密法者很快便看得到鬼或天神。能先看到天神者定力必然很够,且具备充足的阳刚之气,而一般修持者多半是先见到鬼,甚至到死亡时还无法看到天王。真正的修行者则是天上宫殿、地狱现象等两方面都看得到,有真功夫的行者甚至能让别人得以目睹,问题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一般人会斥之为疯子:「头壳坏掉!再修下去会发疯的。」何苦让众来毁谤呢?因此要能保守秘密。况且,看得到又不能断烦恼,一点办法也使不上,和看不到并无太大差别。看得到很简单,一旦修行便会现前,但现前之后并无实质利益,所以得保守秘密。我们有位同修二十四小时都看得见,三个月后他说:「师父,我快发疯了,请帮我处理一下。」修到看得见时间很快,但还要学会放下和不执着。种种境界固然都能现前,但现前后却无法处理,因为你用单行道的修法,外道法就很容易在这当中蒙混进佛法里。以道教而言,有一法出来,就一定有破解之方。如果能让某些现象现前,便也同样有相对的办法使之消灭,否则即是单向修法,而非双向的。法界情况亦然。有山就有海,山是由海底的土堆积上来的;森林中如果某一种树有毒,就一定有某种草能解毒,而且解毒草就一定长在毒树的附近。所以我们修法、用心之处所生起的境界,定然也有另一法能够破解。定力如果不足,便不要让境界现前,务必先了解此一原则。我们谈的密法大部分指印度的「檀催」(编者案:tantra一般译为怛特罗),无论是道教或印度的檀催,若未抓到此一基本要领,则持续修下去便难以回头,因为这当中会生起很多妙用,如不能善加应用,反而会引致严重的偏差,到时恐怕连自己也难以单独处理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六、佛母修持法
密法在中国已经流传一千多年,并且逐渐演变成一般的民间信仰与文化。民间信仰中,很多人喜欢持咒,因为会产生某些特殊的状况。譬如大家都不懂咒语的意思,念得对不对也不知道,可是念咒又的确会产生某种真实的效果。这是因为持咒者很容易形成某种磁场,亦即所谓的「磁场流」。一般人静下心来也会有类似的现象,烦恼生起时也会形成磁场流,只是十分混乱罢了。念佛、持咒、静坐、诵经、拜佛,都像在水缸里搅动着水一样,自然会形成波纹,搅动两圈以后,把手放在里面,波纹会跟着回绕。这时你会发现,当水缸是圆形时,波纹旋转得很顺畅,可是如果是四角形或水泥制的水缸,情况就不同了。当水被搅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水纹才得以顺畅。虽然你花了更多力气搅动,所形成的水流范围却会变得比较小。从这个例子可以得知,环境是很重要的背景。俗话说:「家里人若是三代没修行,家族一定会有灾难。」自古以来,一般老百姓受此说影响,或多或少都在修行、持咒,最起码也做做好事,劝人修行、吃素。吃素是一种修行,持咒也不错,可以简单念「唵嘛呢叭咪吽」,甚至念「唵阿吽」,念佛祖、妈祖也无妨。这样念下去,水流的波纹会形成,那股力量会发生作用。任何宗教都有这种力量和作用。我们不必排斥别的宗教,只要是修行、有宗教信仰的都是好的,不一定要别人跟着你念。一般宗教活动里都有持咒,如道教里有画符、念咒,念到最后都有一「撇」(台语)。「撇」是从咒语翻译过来的。道教符令最后总是说:「急急如律令」,意思是这个符或咒持下去,必须快点将它完成。「急急如律令」的白话就是「快点快点把它完成」,其实就相当于佛教咒语里的「娑婆诃」。「娑婆诃」就是快点快点去做,赶快完成的意思。念念咒,便有天兵天将来帮忙,「娑婆诃」就是叫天兵天将赶紧帮忙进行。虽然任何时空都可以持咒,但千万不能有害人的心念。学佛人宁可让别人来害死我们,也绝不能有伤害众生之心。持咒者会有天兵天将爱护法,所以更不该起心动念去伤害众生。由于天兵天将是护法,我们一做坏事,他们也跟着为恶。你偷人家十块钱,顶多下辈子还十块钱或多还几倍而已。如果后面还跟着一堆天兵天将,那加起来的总数,可能让你几辈子还也还不完。因此,一般人造业若得下十八层地狱,则修行人造恶就得下无间地狱了。一位士兵杀人,顶多一枪一个,将军杀人的话,可是千军万马从之,没完没了。修行人必须好好保持那颗心,因为他有如元帅,命令一下,天兵天将、护法神们都景而从之。所以修行人绝不能有伤害众生或做坏事的意念,也绝不能稍不如意,就马上生起「欲做什么而后快」的心念。我们都说佛法十全十美,但是在印度,佛法属于严格的修行方法,称为「佛父法」,至于「檀催」(编案:tantra一般译为怛特罗),在印度孟加拉国是很特殊的修行方法,他和佛法有些不同,修法较轻松,后被倂入佛门,成为「佛母」的修行法,称之为「准提佛母」。「准提佛母」不只有一法,而有很多很多法。简单来说,现在看到的准提菩萨佛像多半是十八只手,另有十六、十四、十二只手的。从两只手开始,到三十二只手,乃至千手准提都有。这当中,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三十二、三十六只手皆各有一法,另外尚有二十一、二十七只手的法,以及一0八只和千手的法,你看这里面有多少?将这些没限制的法统一起来,称为「准提法」,故名曰:「七俱胝」。「七」即「七菩提分」;凡依七菩提分的标准,将此无量无边的法门统一起来,都称为「准提法」。因此,修准提法,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含括其中,这部份就称之为「佛母」修持法。原来释迦牟尼佛的法称为佛父,亦即有限制的法。而「檀催」的修法则是在佛教末期才并入佛法中,世尊当时根本不修这个法。「檀催」一法如何肇端?最先修持成功的人如何产生呢?头一位修持成功的人叫帝洛巴。帝洛巴是商羯罗的师兄弟,商羯罗在理论方面极有成就,帝洛巴则不务理论而专修事相,且修持得非常成功。帝洛巴过世后差不多两百年,有位叫那洛巴的人想修这个法,但当时帝洛巴早已过世、入涅盘了,可是那洛巴并不死心,确信还能找到帝洛巴。你看,第一代和第二代祖师的殊胜就在这里。第一代祖师如何修持成功的部份,以后再为各位说明。至于第二代祖师的成就则更加神奇,第一代祖师已经入灭快两百年,他才发心要找祖师,试问到何处寻?没关系!因为印度修行人有个特色,大凡在何处修行,便会在同一地点映现,于是那洛巴便在森林里以至为虔诚之心,找了十二年,终于有一天发现了帝洛巴一个人坐在森林里,于是向其表明来意,希望拜他为师。帝洛巴道:「假若佛祖就坐旁边,你先拜佛祖还是先拜我?」那洛巴答道:「当然先礼拜佛祖。」「那你就拜佛祖吧!」帝洛巴就不见了。
那洛巴非常懊恼:「不对!我是来找帝洛巴,又不是找佛祖,怎么不先拜师父?」那洛巴以极度虔敬的心忏悔,再次寻找帝洛巴,这一找又是十二年,某天那洛巴看到有人在溪中将肚子剖开来清洗肠胃。那洛巴立刻冲下去道:「师父!我找你很久了,弟子向您忏悔,上一响应该先向你顶礼,那时候我心境尚未调适过来。」帝洛巴道:「想通了吗?为何要先感恩老师?」「师父是我佛法的传承者,若没有师父,根本就没有佛祖。」这就是我们为何要对上师觉对恭敬的原因,因为要修的法是从上师那里来的。密教「唐卡」里,有位祖师手中抓一条鱼,那便是帝洛巴在溪中剖腹洗肠的情境,把肚子里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拿去喂鱼,该图指的便是此一公案。那洛巴就这样跟着帝洛巴修持,十二年后而有所成就。他找师父花了二十四年,然后再修十二年而成就,由此可见摸索阶段往往比正式修行的时间来得长。第三代祖师叫「玛尔巴」。玛尔巴要找到那洛巴,过程更加辛苦。玛尔巴发心修行之后,他就去找师父,结果找到一位胡涂师父。这位师父虽然不怎么样,知见还算马马虎虎,他一直告诉大家:「要破我执,不要执着。」至于怎么破?他说:「破就破了。」所以大家一直在那里破,只是都破不了。玛尔巴听说这位师父很有名,便来拜师,他说:「我将一切供献给师父,身、口、意三业都来供养你,看师父如何调整,我完全接受师父调教。」师父心生欢喜道:「难得有你这种弟子!」这句话一出,所有弟子都跳起来大喊:「很好!你是难得的,那我们都是多余的!」这一对弟子就开始设计陷害玛尔巴,他们说服「两光」师父测试玛尔巴的诚意,于是叫玛尔巴去烧掉后山一间蛇盘据的茅棚,想藉此害死玛尔巴。玛尔巴拿着火把进去,结果草寮烧得精光,玛尔巴却安然无恙坐在那里。他向师父顶礼三拜道:「师父功夫了得,教导有方,故有此奇迹。」某次下大雨,山洪暴发、水流湍急。师兄弟们利用这个机会指使玛尔巴涉水到彼岸,其实对岸已是悬崖,玛尔巴一过去,人便往下掉,没想到他居然坐着一朵大莲花浮上来,然后满心欢喜对师父三拜道:「师父加持,神通广大,才有此种殊胜成就。」玛尔巴心中只有法,毫无是非,一心好好修行,只要求自己。第三回,师兄弟们怂恿师父叫玛尔巴从大洪水中走过,玛尔巴真的听从,孰料他竟脚踩着莲花走过去。众人啧啧称奇,大声赞叹,玛尔巴回头看到走过之处尽成莲花,便向师父顶礼三拜道:「真是殊胜,全仰仗师父的加持和成就。」师父被夸了几回后,便也跟着陶陶然,真以为自己有神通了,于是领着大家去踩莲花,结果全都被洪水冲走。玛尔巴是西藏人,但非今天的西藏,应是比较靠近西域这边的人。他成就后回乡翻译梵文经书,故被称为大译师、大翻译家。后来有位叫作密勒日巴的人来拜玛尔巴为师。密勒日巴非常聪明,原来是富家子弟,但父亲的财产都被别人占据,母亲非常生气,要密勒日巴复仇。密勒日巴于是去学一些邪术外道等种种神通,并且因为报仇而杀人无数。后来他觉得这样不对,一心想学习正法,于是前去找寻成就非凡的玛尔巴。玛尔巴对密勒日巴道:「学法要先做一个大供养,大锅子要装满酥油。」以今之标准,差不多是供养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密勒日巴于是发心出外打工,赚取供养上师所需的一切费用。之后,玛尔巴又对他说:「学法没那么容易,要先用石头在对面山头盖一间茅棚。」想不到盖好之后,玛尔巴又说:「是盖另外一边,不是那边。」这回密勒日巴找师母来当保证人,师母道:「好!你去那边盖,我保证绝对没错。」其它是兄弟也主动帮忙一起盖好,孰料玛尔巴又道:「是叫你一个人盖,干嘛找一堆人帮忙?现在把这房子的石头搬到后面的那座山去重盖。」密勒日巴被折磨得想死,心道:「学习正法怎么会那么痛苦?以前学邪法杀人也都没事,现在只能乖乖听话,又不能有任何意见。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子磨我?」盖因其过去有害人的心念,如今想修习正法,种种害人念头必须铲除,否则业障不先除掉,修持正法之际,坏念头一起可就麻烦了。魔子、魔孙、魔王怎么来?直接修邪法的便是魔子、魔孙;若进佛门修持正法,却又带着邪念邪心,肯定会变成魔王,所以我们一定得端正自己的心念。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再叫大家去盖房子来消业障了,也无法如从前的禅宗那般,不对就打三十大板。既不能打,又没办法磨,那就只能慢慢劝说:「心念要正。」可是大家就要贪、还要快,个个妄想马上开悟。密勒日巴是我们所见公案里唯一能够飞天的大德,他的色身能像鸟一样飞起来,人人欣羡,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之后是如何被磨出来的。现在,你进入这个道场来修持正法,过去的习气与不当的念头也都要先除掉。如今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动不动就讲人权,事事要求合理。但我告诉各位,若处处要求合理,修法是难以有所成的。修法本身对脑筋来说是不合理的,记得这一点。修法若按脑筋所设想的才算合理,那就变成了世间法。修法之目的在破除意识形态、走出轮回的圈限。一般人所说的合理部份属轮回的观念,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是属于脑筋里认为不合理的部份。一般人认为修持就是依照自己的方法,如此便继续轮回,若不想轮回,就得接受佛法的要求。师父明明说要如此这般,你回去之后还是按自己的方式做,觉得这样比较习惯、方便,始终无法接受佛法的要求,学到最后都是自己的法,这不是佛法。进入佛门后,便要完全按照指导者的方法去修。一般来说,事相方面还容易一点,例如念珠挂哪边、该怎样拿等等。可是观念、脑筋的转化就很难了,往往指导者说该如何,你却像条鳗鱼一样,一下子溜回去而不自知。习气牢固啊!观念、想法才是问题,必须改过来,这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密法修持当中,不可思议的公案很多。密法的修持有一根本,即任何一法都是「总持法」。我们提供给各位的法本都是分十个阶段和十二个阶段两种。大法是十六个阶段,一般人修到这种程度的机会可能不多,这些都属自修,共修的部份则通常分十阶段,分开是十阶段,合并起来则只是一个咒语。这十个阶段怎么修?譬如麦克风该怎么才能发挥作用?第一,得先做个支架固定在这里,否则麦克风太近,讲话会有一股气音,太远则音响不清楚;第二要有线路;第三是感应器;此外里面还得具足种种东西……,这林林总总的东西组合起来,就是一支麦克风,所以麦克风是一,不是十个零件。十个零件不起作用,组合起来才叫一支麦克风。麦克风是总持法,我们需要精通里面的东西,麦克风才能用。不管修持什么法,内容都要搞清楚,零件一一分开来没用,一定得组合起来成为麦克风,才能起作用。所以任何一种修法都是总持法。不用去烦恼那么多,如果自己真的有办法完成修法,那时候才修自己的法,否则接受别人指导时不必想太多。我们所说的修法,你必须搞清楚分开是什么?合并起来又该怎么修?如何用心?分开来是要让人了解,而真正修持、运用之时,则是整体的运用。古人不用麦克风就能让好几千人都听得到,现在有麦克风,话声却还不容易远传。因此,关键在于确切明白方法,如何起妙用才是修持的重点,而基本条件只是「认识」而已。不管显教或密教,修法时心念都要正,此乃基本要求。但修持密法时有一特异之处,即修持的定位问题。密法不同于显教,显教都说上求下化,上求佛智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然而要怎么修,则多数人都不知道。一般而言,显教的佛法是说明周知,密法、密行的部份则是要行者去履行、去实践。就华严密的基础来说,一定要受两个戒,一是发菩提心戒,另一个是菩萨行戒;「菩提心」乃行者本身上求的标准,「菩萨行」则属下化方面。这两部份是密法修持的基础,修不好就谈不上阿阇梨的资格,没能力指导人家。下化众生就是利他。利他怎么修?台北有一位富翁,常对人家说一句话:「你们布施一百万,不如我布施一百块。」他在台北市有十多间房子出租,每个月光租金收入最少就有两、三百万,每次道场办活动,他却只缴一百块,连供养自己的师父也一样。他有利益众生的观念,但难以真诚地付诸行动。这不是佛法,佛法「如说而行,如行而说」,这样说就要这样做,如此做也要如此说。这位富翁只是自圆其说,并不是利益众生的基本做法。修密这该如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要有一个心念——「不舍菩提心」,不忘失菩提心。所以修密法的人经常得将众生挂在心上,以众生为前提,不以自身的利益为目标。当我们经常以众生为前提,心念一起,便会持咒回向给众生。修行功夫到家的人嘴巴一直念,那叫「金刚持」。虽然嘴巴在念,却听不到声音,他一直持、一直在加持,走到哪里就加持到哪里,加持、利益众生,平常即训练有素,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以自己所行的本尊法来修持,如以「唵 阿 戌福啰尾拟弥吽」一法来说,你经常持这个圆满咒,身到意到,不管到哪里都以心念带着,不忘失;心念是要利益众生用的,常想到利益众生,即使看到狗、猫等动物被撞死或其它问题,都没关系,你就一直这样持过去。看到众生痛苦给他加持,看到众生欢喜也为他随喜。走到哪里,心境就扩大到哪里,这是利益众生的实际行。密行者想饶益众生就得持「实际行戒」,并且要受这「实际行戒」来饶益众生。总共有三条戒律,两个是自行自利的,即菩提心戒和菩萨行戒,另一是实际行戒。即如何利益众生?怎么将佛法修行不离众生的这条戒律受持好?我们以后会一步步传给各位。这里有个原则:华严密行者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行表现出来。显教人具体的行较不外显,是比较保守、内敛的,密行者的具体行则一定得现前。古代的密行是不现前的,中国佛教是标准的密行者,一般人看不出来,这叫「内密菩萨行」,亦即「密行」。世尊的公子罗睺罗便是密行者,一般人看不出他在修行。如今正好相反,密行者一定得付出行动,因为我们不是成就者,但又不敢付出行动,那等于没有修行。然而行动并不表示要很嚣张、张狂,持咒不必为了让大家都听到而大声喊,金刚持就好,行之所至,心念即到。工作、说话时要专心,不要嘴巴一直动来动去。没事做的时候,心念要起,持咒、回向给众生。菩提心戒、菩萨行戒、真实行戒,这三个戒都是真实行利益众生用的,这是学密之前个人应当具备的一些条件和观念。后面会再跟各位谈华严密的行持及准提法的注意事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977 小时阅读权限150积分154632帖子精华2UID18753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6:13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