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穆斯林治理穆斯林最成功的是不是中国

艰难时世中的全球治理和中国贡献_网易新闻
艰难时世中的全球治理和中国贡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艰难时世中的全球治理和中国贡献)
卜永光《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孟子的意思是说,尧帝在位时天下不安宁,重点则是为了强调这句话之后的内容,即儒家理想中的圣君如何收拾烂摊子,重建了太平世界。2016年的世界也不安宁,甚至可以借用“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作为隐喻。不但有汹涌的逆全球化浪潮和反体制运动,还有IS、“独狼恐怖袭击”这些泛滥成灾的洪水猛兽制造巨大灾祸,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加剧了全球紧张,低迷的世界经济依然在低增长、低需求和高风险、高泡沫的漩涡中挣扎。面对2016年的各种乱象,世界对“全球治理”的需求和渴望急剧上升。这个发端于学术研究领域的概念,在过去一年进一步走出象牙塔,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合作中最鲜明的旗帜。在此过程中,这个概念也日益摆脱了学界定义时的诸多束缚,开始回归其本意:“治国”和“平天下”。不过,新时代世界乱局的救济之道,既不可能依赖儒家理想中的天下圣君,也难以寄希望于某个霸权国家。在实现“治国”“平天下”目标的方式上,作为时代标签的“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打破“治人”和“治于人”的二元对立,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局面。从国家层面看,政府的角色不再是“牧羊人”,而是“掌舵者”,民间社会的参与成为善治的重要基础;从全球层面看,需要摈弃少数国家掌控世界的霸权模式,实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行为体协商合作的“相互治理”。以上述标准衡量,在2016年的艰难时世中,全球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国内政治领域,民粹主义催生的“杂乱的反抗”让很多国家政府和民众空前对立,“掌舵者”、“划桨者”和“船员”之间的协作难以达成;在国际舞台上,一些国家在逆全球化和反体制浪潮中执政思维趋向保守,一些大国不愿担负国际责任,转向封闭自利政策的趋势明显,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各国摩擦冲突增多。不过,美、英等传统西方大国主动从全球事务向国内政治“回缩”,也为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事务腾出了更大空间,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世界从“霸权治理”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世界困局也孕育着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历史新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要倡议者和正能量。年内,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聚焦全球治理,中国领导层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崛起大国承担应有责任的勇气。中国国内治理模式继续引发世界性关注,虽然中国一贯反对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但中国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样板意义愈发凸显,这本身就是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年内两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中国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更是成为2016年世界合作共赢中最闪光的时刻,也在全球治理历史进程中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在中国的推动下,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成果最丰硕的会议。“杭州共识”的达成,集中体现了中国智慧和话语权的全球治理价值,G20本身也从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转型为长效治理机制,“全球经济治理首要平台”的说法实至名归。两千多年前,墨子曾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之间不相争,家与家之间不相乱,盗贼无有,若此则为天下治”。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远比先秦复杂的世界,在“阴谋论”仍然大行其道的国际环境中,不搞阴谋论的中国需要有应对阴谋论的办法,但我们同时还亟需为世界贡献突破困境的中国智慧,与世界共赢。
艰难转型中的世界呼唤全球治理。未来的世界大国不能只有GPD和坚船利炮,而必须是知识话语的生产者、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全球治理的引领者。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秉持“兼相爱”的精神脉络,承接世界大同的文明基因,高举“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旗,重回国际舞台中心的中国,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艰难时世中的全球治理和中国贡献)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观点】未来十年,中国穆斯林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观点】未来十年,中国穆斯林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什么?!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相约穆斯林”即可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回坊商务中心】—提供代订机票、酒店、代办签证、租车包车、自由行、会务活动组织策划等服务。【穆斯林旅游专家】—跟随穆斯林领队体验不一样的旅行 如果问,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穆斯林面临的最大挑战,将会是什么呢? 不是信仰问题 伊斯兰信仰的核心是“讨黑德”,讨黑德的主要意义是“认主独一”,我想,没有那个穆斯林会怀疑甚至否认这一点。 不是清真危机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实现了小康,中国穆斯林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正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清真食品在这个大环境中显的越来越重要,从200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几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的议论,甚至造成某种恐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清真食品从未出现问题。基于此,2013年,首届中国清真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次盛会维护了清真产业的形象和尊严,因此,让更多的穆斯林看到了清真产业的希望和清真食品的春天。 不是学识高下 因为学无长幼,寺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所以今天的中国穆斯林越来越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老一辈阿訇们没有接受过很高的素质文化教育,但是对今天新式教育的贡献和教门的传承,我们表示致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未来会出现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杰出的宣教者。我们祈求安拉赐予我们知识,赐予我们智慧。 不是教派纷争 虽然在中国教派问题错乱复杂,但是随着穆斯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对古兰经、圣训的进一步研究,会理性的分辨出那些是真理那些是谬论。历史上有个别只承认古兰经,不承认圣训,被称作“古兰经主义者”,为穆斯林学者们所不齿。可见,极端并不因为美丽的标签而成为合法。 不是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市场信息研究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400多个市县中,近98%的市县都有清真食品、用品生产企业,饮食、副食、食品经营户12万多户,其中专门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有6000多家。近年来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这一增长远远超出国家GDP8%的增长速度。 不是舆论压力 熟读历史我们发现,伊斯兰在传播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舆论,先知为了引导舆论,不惜将自己的斗篷给他最大的反对派吾班叶当开凡(给亡人穿的衣服)。所以《古兰经》倡导穆斯林讲正面的事情,避免讲负面的消息。虽然,今天的穆斯林世界正忍受着浅薄的聒噪,静候着世人的醒悟。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出现,对有关伪造伊斯兰不良信息的新闻报道可以迅速得到解决,也可以进行监管、批评和揭发。 那么中国穆斯林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什么? 共识! 我曾在《反思》一文指出,我们迫切需要重塑穆斯林形象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过去对非穆斯林的抵抗,也不是对社会问题的排斥,更不是只顾自己的发展而不顾穆斯林兄弟的进步,我们需要的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推进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分享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最大红利。 中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为伊斯兰文化的多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伊斯兰更多的彰显的是文明,所以,我们应该文化可以存异,而文明应该求同。 今天我们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穆斯林没有达成共识,反而充满了许多错误的思维,比如“非左即右”、“非穆即穆”。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我们仍然看不清,就好像妄想症和迫害症一样如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如影随同一般。这两种最主要的错误思维,一直困扰着宣教人员的宣教工作和外界对伊斯兰的了解。 各位读者,呈现在您面前的这篇文章,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这篇文章会有很多新的词语出现,比如“非左即右”、“非穆即穆”、“学派共识”、“利益链条”、“导管理论”等,这些词语或者语句绝不是我胡编乱造,而是我斟酌多次后的发明。这篇文章会告知大家一个全新的思维,那就是: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穆斯林都不能再以个人的偏见、民族风俗习惯、地区文化差异、教派纷争等来做伊斯兰的代名词,更不能对非穆斯林进行抵抗,排斥社会问题,从而误导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彻底切割“对立”的僵化思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推进共识,从而实现“中国梦”和“民族梦”的共同伟大复兴。一、“非左即右”的对立思维,激化了内部矛盾 背景资料 差异文化背景下取得的社会进步是“终极价值观”相同的结果。比如,马克思希望透过阶级斗争打击腐败,实现民主与法制,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而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希望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杜绝腐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那么,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谁是“左派”,谁是右派?对于“左”和右的争论基本上都是僵化思维的结果。以“左派”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与法制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这种错误的思维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而右派却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和谐的社会。 今天的中国穆斯林社会,由于“左派”和右派对形成自我的观点和自以为是的行为,造成今天一系列的内部矛盾,进而阻碍了伊斯兰在中国的传播进程。不但使宣教工作在中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反而倒退,与其说中国每年归信伊斯兰教的人数在增加,不如说是在减少。 由于穆斯林内部“左”和右的对立,图利了少数人,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帕累托改进”是:一部分人的财富可以增加,其余人的财富不可以减少。这虽然是一条经济学原理,但是传达了一种思想,也就是格尔达威博士所提出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伊斯兰话语的特点之一是既要保护少数者的权利,又不能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必须打破这种错误的非“左”即右的二元思维模式,切割“左”和右的思想羁绊,穆斯林才有希望。因为安拉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古兰经》2:143)
1、学派对立 学派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盲从和固执成见。可以肯定的讲,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学者或伊玛目,有资格自由演绎一种学派。中国的穆斯林不是“跟随”一种学派的问题,而是进入“盲从”一种学派的误区。盲从是指任何情况下不许违反自己的学派,哪怕遇到困难时自己学派的主张无法解决、哪怕其他学派的主张更接近古兰经和圣训也罢,都不去接受,这就是学派对立所产生法学分歧的最主要原因。 所谓学派,应该是可容纳多种理解的问题的不同看法,而不应该成为唯我独尊的学派主义和盲从主义。 对于伊斯兰发展过程中,对细节问题的分歧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盲从了一种学派,一直使分歧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学派蜕变为近似“信仰”和“宗教”的盲从意识。因此,对于教法学派,应该避免“左”和右的两种极端,“左”是盲从主义,认为自己的学派十全十美,其他学派什么也不是;右是无学派主义,认为学派本身是异端,理应推翻,每个人可以直接从古兰经、圣训中演绎律例。前者导致僵化、固步自封,后者导致混乱、无所适从,都是妨碍伊斯兰教法正常发展的因素。我们研究伊斯兰法学应该以真理为前提,而不应该以私欲和自我的观点为条件。因为安拉说:“难道你没有看见真主已本真理而创造天地吗?”(《古兰经》14:19)又说:“他们对于那种称呼,绝无任何知识,他们只凭猜想;而猜想对于真理,确是毫无裨益的。”(《古兰经》53:28) “学派共识”应该是:一个人可以是哈乃斐派、马利克派、沙斐仪派或罕百里派,但与此同时他不是自以为是、排斥其他学派的人,进而求同存异,使伊斯兰法学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该让自我的学术观点成为炫耀的资本和批判他人的底气。
2、阿訇、清真寺的对立 安拉说:“如果他们不答应你,那末,你应当知道他们只是顺从自己的私欲。舍真主所启示的正道,而顺从自己的私欲者,有谁比他更迷误呢?真主必定不引导不义的民众。”(《古兰经》28:50) 要把阿訇、清真寺之间的对立状态说清楚,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艰难的事情,因为这其中会牵扯到法学观点、文化差异、政治经济环境、清真寺管理等许多问题。我们通常听到的是更多的批判性声音,比如:傲慢、偏见、自大、私欲、虚荣心等。对于老一辈阿訇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表示致敬!但老一辈阿訇不能过分夸大自己的曲折,固步自封,沉静在自己的艰辛和不容易里边无法走出自己的思想羁绊。而“现代性阿訇”,不能由于今天伊斯兰在中国取得的进步便浅薄的接受社会的一切。我们可以指出传统教育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但不能漠视和否定老一辈阿訇的成就,淡化他们的曲折。也就是,我们不能随意的否定过去的一切和浅薄的接受现代化的所有,更不希望举起道德的利剑随意挥砍。使者(祈主福安之)说:宗教就是忠实于安拉、忠实于安拉的经典、忠实于安拉的使者,忠实于穆斯林的领袖,忠实于穆斯林大众。(《穆斯林圣训集》)又说:你们只有为穆民兄弟着想就像为自己着想一样,才能得到完美的信仰。(《布哈里圣训辑录》) 如果说,以传统型阿訇领导下的清真寺为“左”派,那么,以全盘接受现代化阿訇领导下的清真寺就是右派。关于这两种声音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两种思想同样走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把手段当目的。比如,“左”派保守的思想,矜持的做法,是为了让教们恪守伊斯兰在中国传教以来的根本思路,恐怕开放思想后,在中国会让更多的穆斯林离伊斯兰越走越远。而以右派先进的思想为例,认为传统型阿訇的观点过于保守,他们不能取得教门的发展,应该用全新的理念来宣教,主张伊斯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当我们仔细研究后,我惊讶的发现,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伊斯兰的明天在中国更美好。你告诉我,谁是“左”,谁是右? 错误的是,我们把这种为了伊斯兰更美好争辩的手段当作目的。这样看来,今天穆斯林“左”和右的争论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以固步自封为代表的“左”派为例,把保持传统宣教方式,阻碍非穆斯林进入清真寺等当作目的,完全忽略了伊斯兰的文化素养、生活方式、道德价值适合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但是对于主张新式教育的右派而言,他们把“全新的理念”当作目的,甚至否定了传统教育的一切,忽略了穆斯林社会的整体形象。 因此,我们一定要务实,在现实情况背景下,千万不要把手段当目的,为“左”而“左”,为右而右,我们应该放弃细枝末节的争辩,顾全大局,以“追求共识”为现阶段的宣教目的,只有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宣教才有希望。讲的更具体一点就是,应该让阿訇、清真寺、学者放弃偏见,维护穆斯林的整体形象为目标,实现和平、和谐的伊斯兰。二、“非穆即穆”的僵化思维,割裂了社会 “非左即右”造成的恶果之一就是形成“非穆即穆”的错误思维,进而导致我们习惯把所有的问题当成“信仰问题”来解决。我曾在《反思》一文谈论过这个话题,这篇文章我想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谈谈,历史上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可以坦白的讲,欧洲社会的理想模式就是历史上穆斯林的西班牙。那么,我把大家带回到15世纪的欧洲,一起回忆这段历史: 背景资料A 美国外交官华盛顿-欧文在他的著作中支持重新审视穆斯林的西班牙,这样写道:穆斯林作为征服者,他们既英勇无畏又谦逊节制,而且在这两方面,他们一度超越了作为自己对手的民族。他们远离家乡故土,却热爱他们认为是真主赐予的土地,并且努力竭其所能加以装饰润色,为人类谋求幸福。他们在一套睿智平等的法律体系上建立自己的权力,勤奋耕耘艺术与科学,推动农业、制造业与商业的发展,因而逐渐形成一个帝国,其繁荣昌盛非任何基督教帝国所能望其项背…… 背景资料B 1492年,哥伦布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巴哈马群岛是印度的辖地,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并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省。哥伦布经过辛辛苦苦的三次航行,终于在帕里亚湾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至死也没意识到,他发现的这些地方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到达美洲,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大陆。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在历史教科书里都学过这段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发现新大陆之后,全世界都改变了,人的思维、交通、商业、工业一切都改变了……虽然说1492年穆斯林在西班牙落败,但是,教课书上把穆斯林在13世纪和14世纪对西班牙的贡献全部抹杀掉了,“背景资料A”充分说明了穆斯林对西班牙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历史性贡献。因为,成功者书写的历史,充满了谎言。 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穆斯林和美洲一直就有交流,这样的迹象正在被更多的考据派学者当中被证实,研究这一段历史的一位学者说,现在历史学家们也承认发现新世界的壮举和西班牙的中世纪时代有关(西班牙的中世纪时代就是穆斯林时期的西班牙)。 穆斯林的西班牙,族群和宗教的融合产生了丰富多彩而活力四射的文化。中世纪时期的伦敦巴黎都不过是一些小城镇罢了。在欧洲的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值得一提的艺术、文学、图书馆和辩论等,而穆斯林的西班牙便是另一个天地,具有复杂而强大的文明,秉承着种族与宗教和谐的明确观念。辩论的思想、图书馆、爱情诗、干净整洁的风貌和公共浴池,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这里的人们讨论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请参阅《今日伊斯兰》91-104页。) 从历史的大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穆斯林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都是英勇无畏、谦逊节制、无私奉献、热爱故土、追求进步、勤奋耕耘、努力学习、敬畏法律、多元集纳、热爱生活、和谐共进的民族。 今天中国的穆斯林“非穆即穆”的僵化思维直接导致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社会的割裂。我们把穆斯林在祖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些细节问题放在整个历史的大环境中来看:当中世纪的穆斯林在西班牙创造辉煌文化的时候,我们现在反对外来文化进入我们的视野;当中世纪的穆斯林学者在谈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我们的教法学家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争论的面红耳赤;当中世纪西班牙的清真寺向世界展示伊斯兰建筑的艺术美的时候,我们今天的清真寺阻挡非穆斯林进入清真寺,我感觉到了幼稚和可笑,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格局。当然,在穆斯林时期的西班牙,也存在宗族和宗教上的分歧,但是,他们能够和谐相处。在这个经历互相龃龉的多元社会里,学习穆斯林曾经创造的辉煌文化所蕴育的伟大思想,将会使我们获益良多。 安拉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真主确是全知的,确是彻知的。”(《古兰经》49:13) 平等、博爱、普世不是基督教的专利词语,而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观,也就是共同价值。如果穆斯林群体内部纷争不断,穆斯林群体与整个非穆对抗,不学习非穆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不学习非穆科学的管理体系,不学习人类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那些贫穷的穆斯林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走出困境?现代社会与伊斯兰发展初期不同,依靠信徒的团结、勇猛和冷兵器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西方对手。只有抛弃成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和非穆和谐相处,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文化,才能使自己强大,才能重新光大自己的信仰。三、僵化思维的四大茫然,让穆斯林摸不着头脑 今天所产生的种种误区,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古兰和圣训,而是由于我们受到“左”和右思维的羁绊而茫然着。我们要弘扬古兰和圣训的精神是被潜藏了的,我们需要解放思想,释放潜能。由于我们思维的僵化,使穆斯林社会陷入四大茫然: 第一是我们就知道茫然的论断一切,而忽略了社会的共同价值。我们的心态是,强烈的民族情怀,对天堂的无尽渴望、影藏于内心的不安和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漠视。由于受到“左”和右僵化思维的误导,我们喜欢把社会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茫然的评论别人的“好与坏”、“合法与非法”、“进天堂还是下地狱”、“有伊玛尼还是无伊玛尼”等,甚至造成穆斯林内心的不安。 第二是我们对穆斯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茫然着,比如:清真食品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寺管会、各级伊协的换届选举,阿訇的就任问题。这些问题到最后你发现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由于利欲熏心,对法律(国法和教法)的无视造成心灵的腐坏所导致的恶果,这点大家都不好意思挑明的。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不要在人面前隐藏,在选择害怕安拉和选择害怕人之间,你到底要选择什么,留给自己思考吧! 第三就是我们茫然的自闭,对外面的世界不去真正的了解,好不容易有所了解也只是浮躁的停留在表面。我们很少明白别人如何真正的看我们,我们通常只是茫然地关注其看法,而不去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根源在哪里。这里的不了解指的是我们不了解世界,不了解非穆斯林如何看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缺点。由于我们开阔的胸襟被隐藏,很少去了解非穆斯林,消除误会。我们从来不愿意主动从非穆斯林的历史和文化深处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些观点。 第四,更可悲的是,与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相比,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是茫然的,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反省。我们极度缺少一种自我检讨的元素,我们非但不了解自己,也从来都懒得去自揭伤疤,在反省自己不足之处时,我们对不好的地方避而不谈,对自己惨痛的记忆选择回避和忘记。四、打破僵化思维,推进共识,需要新思路 背景资料 近10年来,穆斯林世界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海湾战争,辱圣事件,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来自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穆斯林自身的系统性危机。总结而言,就是外患与内忧并存。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穆斯林要达成共识,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会关切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中国穆斯林也面临系统性危机,“僵化思维”构成了穆斯林在宣教过程的壁垒。如何使中国穆斯林的明天过的更美好?如何达成共识,从而为“穆斯林共同体”做一点贡献,需要全然的思维。 今天的中国穆斯林发生了系统性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看看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不语自明。 我们承认在中国宣教实属不易,向那些为了主道而奋斗的宣教者表示致敬!但是,必须向那些误导穆斯林大众的宣教者、各级伊协、寺管会和不作为的各种穆斯林商会团体组织,提出严厉批评。僵化思维的一方面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各级伊协、寺管会、各种穆斯林商会组织不作为所导致的结果。 打破僵化思维,会受到三大阻力,第一大阻力:动了伊协和民委的奶酪,因为他们不作为,反而指三道四,这没有什么可掩饰的,公权力的特点就是不想被束缚嘛。第二大阻力:寺管会的“世袭制”和“垄断制”,寺管会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发挥的作用也非常强大,但是目前好像看不到些许希望;第三大阻力:打破清真寺的保护主义,这也是形成“非穆即穆”对立的主要原因。 打破僵化思维,推进共识,刻不容缓: 1、插下“两根导管”,切断利益链条 最近几年,我们听到穆斯林学者的提议,让阿訇实行聘用制,让伊协或民委统一管理,对优秀的阿訇高薪诚聘。虽然,这个政策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执行,但是一些省市已经实行了阿訇聘用制,但是阿訇的薪资实在太低。如果按照部分学者的建议,让伊协或民委领导下的寺管会负责制,我要警示的是,必须防止利益集团从中获利。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运用“导管理论”,也就是插下两根导管:第一根导管,切断“学术”和“寺管会”的关系。第二根导管,切断伊协或民委和各个寺管会的关系。这两根导管的作用是,第一可以切断利益链条,第二可以释放能量。 如果,阿訇和寺管会权责不分,也就是“学术”和“行政”不分离,会造成更大的危机。为什么“学术”和“行政”要分离,因为现阶段,部分清真寺阿訇的宣教都是按照寺管会的旨意来宣传的,甚者,按照“利益集团”来宣讲伊斯兰教教义的。如果把学术不还给阿訇,阿訇宣讲的教义不能以伊斯兰的真理为前提,我们就离伊斯兰越来越远。 那读者要问了,要寺管会干什么?寺管会和阿訇的关系如同中国大学教授和行政部门的关系一样,中国之所以培养不出来优秀的大学生,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行政阻碍学术的发展,一个小小的科长对教授可以说三道四,无理侮辱。我们的寺管会应该是服务型的,为宣教者和清真寺做服务工作,而不应该干预学术的发展,当然,宣教者也应当尊重和配合寺管会的工作有序进行。 伊协或民委和寺管会的关系就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也就是“伊协或民委的归伊协或民委,寺管会的归寺管会”。伊协或民委不要干涉寺管会的运作。伊协或民委只传达国家政策,或者,在清真食品认证方面做严格审核,确保食品的合法性,清真寺的管理交给寺管会。如果阿訇的聘用由伊协或民委来统一管理,就更应该插下第二根导管,防止伊协或民委和寺管会由于利益相互勾结,让宣教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而两败俱伤。
2、放弃“运动式思路”,需要坚持到底 解决寺管会与阿訇的关系,伊协或民委与寺管会的关系,不能靠“运动式思路”,要有十倍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如果,阿訇的薪资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给阿訇缴纳“五险一金”。各个清真寺寺管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绝不能搞“运动式管理”。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从一开始,就要把防止既得利益者从中获利的决心扼杀在摇篮里。 安拉说:“要服从安拉,服从使者和你们之中的管理者”(《古兰经》4:59)。 3、财务预算和支出透明化,是釜底抽薪之策 中国的许多清真寺只会收钱,有的清真寺怎么花钱都不知道。各级伊协或民委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极为不透明化。我想这一点不能全怪他们,可能和中国的制度有关。因为中国1994年才有“预算法”的,这个预算法坦白讲,可有可无。伊斯兰教法应该是产权最清晰的法律,所以我们更应该知道如何管理资金。目前预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清真寺的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有预算方案。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预算法案最厉害的国家,比如,美国1912年克利夫兰首次发表了《国家预算的必要性》报告,1912年6月,塔夫特总统制定了《1914年会计年度的预算》方案,1921年4月,沃伦哈丁总统正式签署《预算与会计法》,预算制度的好处是,杜绝权力的滥用,防止腐败。 我们要学习这种管理的内涵和精髓。第一,清真寺每年的开销必须围绕预算进行;第二,对开支标注具体化,哪怕买一块抹布都必须明示;第三,预算和开支公开透明,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监督和监管。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各种既得利益者的获利行为。
4、权责分明,让危机倒闭成为共识 这里的权责主要指阿訇和寺管会的权责要分明。前文已经提到,阿訇做学术,比如和其他清真寺的阿訇沟通教法的问题,封斋开斋的时间等(最近几年实在有点乱),使这些基本的问题宣教者首先达成共识,树立一个榜样,目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使者(祈主福安之)说:宗教就是忠实于安拉、忠实于安拉的经典、忠实于安拉的使者,忠实于穆斯林的领袖,忠实于穆斯林大众。(《穆斯林圣训集》)宣教者对穆斯林大众宣教的教义,原则性的问题必须说清楚,这个问题不能怀疑,不容挑战。宣教者还可以开设学习班,对穆斯林大学生开设讲座等。 寺管会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服务。当然,寺管会成员首先要有良好的素养,清真寺内的硬软件设施寺管会来负责,参与阿訇办教育的规划,寺管会之间形成互动,举办“友谊联赛”等活动。更重要的是参与公益事业和探讨系统教学的问题。 安拉说:“只有笃信真主和末日,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只畏惧真主者,才配管理真主的礼拜寺;这等人或许是遵循正道的。(《古兰经》9:18) 5 、遵守法律法规,是解决一切问题之策 社会文明、和谐的后面必定是民主、法治健全的社会。伊斯兰教法应该是最健全和人性化的法律,我们理应在法律的规范下使社会变的更美好。今天中国穆斯林社会面临系统性危机,我们不能靠个人意志、信心或者道德来约束,必须靠法律,包括国法和教法。至于怎么做,留个大家。 安拉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古兰》2:30)“在你们之前曾有许多世代,他们族中的使者昭示了他们许多明证,而他们仍行不义,不肯信道,我就毁灭了他们,我这样报应犯罪的民众。在他们灭亡之后,我以你们成为大地上的代治者,以便我看你们怎样工作。”(《古兰经》10:13、14)“他使你们为大地上的代治者,不信道者自受其不信的报酬;不信道者的不信,只使他们在他们的主那里受痛恨;不信道者的不信,只使他们更蒙亏折。”(《古兰经》35:39) 拘于浅陋的学识,求崇高的安拉恕饶我错误的同时,也请诸教亲能予斧正,以在共同的学习中均沾仁慈主的回赐,愿以拙文抛砖引玉。作者:穆佳希德 日于西安精彩明天继续。。。【穆斯林旅游专家】—跟随穆斯林领队体验不一样的旅行【3月9日】 云南昆大丽沙甸纳家营+西双版纳品质十一日(火热报名中!)【3月12日】 台湾环岛+香港品质九日游(最后机会了!)【3月18日】 马来西亚品质六日游(火热报名中!)【4月12日】 樱花季日本六日风情游更多线路及自由行信息,敬请来电咨询。回复“马来西亚”、“台湾”、“日本”、“海南”,获取具体行程信息!免责声明:本微信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明天精彩继续... ...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反穆斯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