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修什么宗派的为什么大力提倡《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学修

藏巴加惹的一段话也可谓千锤百炼:“具修证者之门房,幸福快乐已困躺,饕餮之徒难寻访;对治士夫之门房,看破尘世已困躺,具贪嗔者难寻访;断根源者之门房,舒心愉悦已困躺,具希忧者难寻访;知餍足者之门房,富贵荣华已困躺,具贪念者难寻访。”
具证者森丹华云:“追求此生享乐乃痛苦,风卷此念方可得恒乐。”
夏沃工巴(名白玛香秋,三同门弟子,于潘地的加夏沃冈弘扬佛法,精通教法,证悟深广,圆寂之时出现大量舍利)也开门见山地说道:“如果相信我的话,立时就可获得安乐,即使相信我,也没有其他的高招,没有其他的诀窍,就是令其舍弃今生。”
又说:“使我们今生来世蒙受痛苦的一切祸根,就是对今生的贪执,所以必须削减对今生的贪执,如果丧心病狂地追求今世的安乐,其心就绝对不会快乐,即使忙忙碌碌、东奔西跑、疲惫不堪也于事无补。甚至痛苦、罪业、恶言也会不约而同地降临。因此,应当将泛滥成灾的贪欲之念驱之门外,如果能将贪念赶尽杀绝的话,幸福安乐的生活将从此拉开帷幕。因此,若想让今生来世都获得快乐,至少应从心底生起什么也不贪求、什么也不蓄积的心念。不欲获得是最殊胜的获得,不念名声是最殊胜的名声,不趋赞誉是最殊胜的赞誉,不求眷属是最殊胜的眷属。如果诚心想修法,就必须让心依于贫穷,贫穷乃至死亡。一旦生出此种念头,则无论天、魔、人都不能侵犯,如果不遗余力地算计今生,则只能自取其辱,不但自己品尝自己酿成的苦酒,还要承受他人的讥讽,来世还须奔赴恶趣去感受无边无际的痛苦。”
基巴(名森丹华,潘地希杰派加扎法王弟子,精通教法,证悟圆满,主修希杰妙法,据说获得了极高的等持境界,创建果莫亚寺,度生事业广大无边,培养造就了雅得班钦等一大批名声卓著的大弟子,被人们尊称为基确法王)云:“若以风扫此生念,即可称为厌离者,何亦不需念头生,美名广传遍大地,为修法故舍身寿,和风吹送称赞语。”
龙树菩萨也真挚地教诫国王道:“搔痒生乐受,无痒更安乐,如是世间欲,无欲更安乐。”“法规若胜妙,能令世间喜,世间生喜已,且于他无欺。以法理国政,诸方皆叹称,现大宝华盖,众圣皆礼恭。治国若如法,美誉至纷纷,能获极胜果,他法无力成。”意即如果你能如法而行,抛弃此生一切贪欲,反能获得利益、恭敬、名声等一切回报。如此治理国政,则能令自他受益。反之,如果你对享乐铭记不忘,治理国政也将一无所成。
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在《中观四百论》原文中未找到此偈颂,请大家详察)中也云:“谁舍世间难,则比他人憨,何者追随彼,长时受欺瞒。”也进一步说明,如果认真修持,即生也可获得更胜于他人的安乐。如果不能通晓此理,实在是愚不可及,必将毁坏自他。因此,只有全心全意地修持方能达至大乐之胜地,这一点至关重要。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的开头,也是如此殷切教诲:“何得无散具相胜妙法,将获前所未得之欢愉,更胜于此安乐不曾有,圆满菩提无尽之胜乐,以及无等佛果皆能获。”
佛陀(在《因缘品》中)也说:“如若贪诸欲,欲念反将弃,若舍诸贪念,将获胜妙乐。乃至欲相随,永不得餍足,何者以智慧,斩彼方满足。贪念不能餍,以智能知足,以智得足者,三有不能转。”
圣者无著菩萨也殷切教导:“以智慧而生存所能感受之胜法妙用,以享受饮食、女人、歌舞所获之乐受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享受饮食等所获之乐受,不能周遍
全身;需要依外缘而获得;不能恒时随心所欲而得,只是暂时性地偶尔获之;并非遍布三界;其后不能获得圣财;享受之后即消耗殆尽;怨敌等能从中作梗;不能携往来世;依之不能究竟满足;并且滋长今生来世之一切痛苦;犹如麻风病人搔痒之乐一般仅仅是将息灭痛苦冠以快乐之名而已。由此衍生贪欲等各种烦恼,造作杀生等种种恶行。而享受妙法所获之乐受,可以周遍全身;可以随时获得;遍布三界;其后能获得圣财;享受之后不但不会穷尽,反而日益增上;怨敌等不能从中作梗;可以携往来世;依之能究竟满足;并且不会滋长今生来世之一切痛苦;并非仅仅冠以快乐之名。且能摧毁一切烦恼及恶行。由此可见,佛法是极为殊胜善妙的。
一次,听说一些施主即将前来拜见,奔公甲格西将供养三宝的供品精心加以装饰,显得极为庄严。此时,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有为了在施主前使供品显得精美堂皇的虚伪之心。于是一边抓起一把灰土洒(到供品之上),一边大声呵斥:“比丘,你不要装模作样,回到座位上去吧!”帕当巴听闻此事,由衷地赞叹道:“在对三宝的供养中,奔公甲的那把灰是最上乘的!”
另一次,加拉康寺为僧众们供养酸奶。看到分发酸奶的人忙不迭地为队伍前面的人供养,奔公甲心中忽然闪现了一个念头:(如果这样殷勤地为他们供养),排在后面的我会不会得不到酸奶了? 当他继而以正念察觉后,自言自语道:“你在想什么啊!”说着,就将碗反扣起来。临到接受酸奶之时,格西说道:“我这个坏蛋刚才已经喝过了!”然后拒不接受供养。
他将零星物件全部供养了加拉康寺,然后踏上了乞食僧人的修行旅途。
有一段时间,上潘地方的强盗窃贼极为猖獗。听说人们都将值钱的物品藏匿起来,并作好了临行前的准备时。他所有的家当除了一把陈旧的水瓶,一件法衣之外,别无长物。他将法衣举在肩头,以手提着水瓶,得意地说道:“恐怕我不需要打点什么行装吧!”对此,博朵瓦尊者深感欣慰,发人深省地感叹道:“既然奔公甲的临行行装如此菲薄简陋,我倒有一块上好的氆氇,可以托人捎给他,以派死后裹尸之用场。我们这些人好象都不需要到死神那里去报道,(但这只不过是白日做梦!)作为修行人都应象他一样,没有必要囤积大量的食物、茶叶以及搀和料之类的物品。”
扎噶瓦(扎巴与博朵瓦的弟子,《喻法论》的主要结集人,居于扎嘎巴翁,享年八十高龄,摄受僧众三百余人,扎巴即为潘地扎巴,创建扎尼萨与颇章当寺,法名寻尼翁,享年六十有
五)也叮嘱后人:“我们在准备行装之时,也应当象奔公甲一样。”
奔公甲自己也深有体会地说:“我作在家人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着荆棘般的弓箭,腰间插着两三把锋利的刀子,可是我的敌人却多如牛毛,朋友却屈指可数。我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拥有四十亩庄稼的收成,被乡邻称为,,四十蝎(原指一种毒虫,在此处指坏人)",白天在山口当强盗,晚上到村落里当盗贼,即便如此,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今我放下武器,结果却连一个敌人也不复存在,连口水吐在石头上的事也不用做(藏地时常以此形容无须劳作)却丰衣足食,即使出现饥谨,也如同与富人的脖子连在一起一般,无须考虑吃喝。以前我为了糊口四处寻觅食物,却不见踪迹。而今食物却主动送上嘴来,有吃不完的佳肴、喝不尽的甘饮。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啊!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西日大驾光临之时,藏地的法师们为了印证自己的见解,给马装上蹄铁,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摩肩接踵地前往阿里。看到那些博学多闻的人都蜂拥而往,如我这般孤陋寡闻的人更应该去。但又一思忖,所谓闻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消除烦恼,我的烦恼已难以寻形,他们
虽广闻多学却烦恼依然如旧,这一切,都是因为将佛法停留在口头(却没有融入自己的相续)所导致的。如今,我应该以此为满足了。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胜任大法师、大修行、大尊者、大长老的头衔吧!”
当他未与烦恼抗衡时,一旦生起贪念之苗头,就立即用右手拉住左手,并高声怒喝:“奔公甲!”他就是如此忘却百般恶行(意即不为恶行),战胜自我。即便有些许的烦恼之念苏醒,也会一边大呼:“慈诚加瓦比丘!(不得放肆!)”一边用右手紧拽左手。(以此对治方式,)生起了极大的欢悦。据传,他原本为一盗匪,后来看破今生并如前厉行对治,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安乐。(据说奔公甲尊者的寿命极长,已趋入无死持明之行列,并以修行贤妙快乐而著称于世,其美名盛传至今,是博朵瓦尊者的弟子中,在对治烦恼方面首屈一指的大修行人,其出生地为潘地。)
博朵瓦曾意味深长地说:“修行人在今生中也应与其他人截然不同。我是在家人的时候,曾三次去挖金,结果一所无得,现在每一天都有许多两黄金的进项。雍瓦谷的堪龙巴所拥有的幸福、快乐和名望,世间无人可出其右。龙修的金厄瓦也是快乐无比。这一切都来源于如法修持的结果啊!”
金厄瓦(法名慈诚巴,在阿底峡尊者前恭聆了如海言教,主要追随种敦巴格西,与热振的康巴益西巴在热振寺以禅定修持境界最高而著称,被人们并称为“二巴”,并以此享名于世。创建落寺,度生事业广大无边,其门下有以多龙巴等美誉驰世之大弟子为首的七百余名门徒,享年七十一岁)也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修行之初,也是艰难重重,生活异常拮据。糌粑吃完了,以荨麻糊口。裙子破了,没有可以补缀的布片,只好用皮革代替。如此天长地久,故被人们称为,,皮裙者金厄"。事到如今,(我的境况与过去有天壤之别,)即使让我负担养育整个瞻部洲所有众生的重担,似乎我也能够胜任。”
同样,米拉达波与果仓巴等,在当初作在家人时,也是倍尝艰辛,趋入佛门,舍弃今生后,从莘莘庶民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天底下最快乐的人。如果回顾古往今来所有前辈大德们的事迹,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沿着同一条足迹走过的。我们应当对此审慎思维,如果能舍弃今生,则绝对不可能不幸福。反之,如果不能看破今生,而企图得到幸福快乐,简直是痴心妄想!
所以,无论如何都应将未能舍弃今生之念,视为擦屁股的石头(类似汉地偏僻农村以木、竹片擦屁股一样)一般,刻不容缓地将其抛弃。
羊衮巴说:“此生牵连断,舍弃吃与穿,蔑视己身寿。应当思维噶举派大德们倜傥不羁的洒脱行为,生起厌离、坚忍之心,依止深山,在阒无其人的寂地潜心修持,持之以恒的熏修,内心必定会生起梦寐以求的境界。”
叶衮巴上师也讲出一段肺腑之言以提醒后人:“人们与其谈论许多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不如拜读诸佛菩萨的传记,了解彼等从当初直至后来是如何实践的。只有这样,才是极为善妙,不会被诓骗的啊!”
博朵瓦也殷殷地教诲道:“如果未能了知(看破今世)此理,我们就会肆无忌惮地造作恶业,在短暂的此生行持举不胜举、罄竹难书的种种罪行。如果明了此理,就会终止一切恶行,稳如泰山的信念也会油然而生。”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菩提道次第略论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菩提道次第略论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
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 造 第12讲 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菩提道次第略论》导读编辑:释宏演 内容提要:《菩提道次第略论》是宗喀巴大师关于......
<<菩提道次第略论》修学课(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修学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 【学前思考】 一、佛法修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与操作,听者有听者应落实的心态和要点.........
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 造 第二讲 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
济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 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济群法师
年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导读编辑:释宏演 内容提要:《菩提道次第略论》是宗喀巴大师关于......
菩提道次第略论35-37讲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第三十五讲 下面讲第......
菩提道次第略论科判-如性法师译本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菩提道次第略论科判-如性法师译本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
道次第讲义完整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菩提道次第略论》教学讲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和任务 课程性质、 《菩提道次第.........
卷之二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具足无缘大悲至尊具德恩师功德名称亟难赞说昂旺朗吉堪布......
济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 菩提道次第略论大纲济群法师
年讲......
此祈祷按照所说的修法诀窍联贯在相续中 详细修 法菩提道次第祈请文与诵胜道启门圆满......
日宗仁波切: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第21讲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日宗仁波切: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第 21 讲 2010 年 5 月 9 日晚上 接下来请看到.........
66 《菩提道次第略论》修学课(二十四) 第 25 讲 诸佛正法贤圣僧,......
又《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菩萨布施时,“若能具足六度而修学,其力尤大”。施之施度......
道次第(48)法义总结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菩提道次第略论》修学......
31·略论·视频文字_工作总结汇报_总结汇报_应用文书。《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1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第 31 讲宗喀巴大师 大勇法师 净戒法师 造译.........
行为 闻法方式→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过: “若能具足六度而修学,......
菩提道次第论提纲 stages of the buddha’s path 人生归向 ――人生何去何从...d、 宗喀巴大师依―灯论‖ 之「道次第」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
■ 热门推荐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
修行路上的地图
近年来,《道次第》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资讯空前发达。对学佛者来说,不必出门就可接触到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这种便利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这些资讯固然使学人眼界大开,见识增广,但同时也给修学带来新的困扰。如果没有能力对众多学说进行消化和处理,这种便利往往会令学人莫衷一是,造成修学理路的混乱。
仅仅汉传佛教,已是宗派林立,博大精深,再加南传和藏传,没有超凡的学习能力,结果必然是不得要领。或是茫茫然不知从何处入门,或是偏执一端,片面抓住一点而视之为佛法全部。
是以,不少学佛者都希望将佛教经典浓缩一册,就像基督教以一部《圣经》概括全部教义那样。有鉴于此,古今大德也编写了不少关于佛法修学的概论。其中,《道次第》以完整而清晰的修学套路备受瞩目。民国年间由大勇法师译出《菩提道次第略论》后,太虚大师就亲自作序推荐。其后,法尊法师又在汉藏教理院以随讲随译的方式,译出《菩提道次第广论》,将本论完整介绍给汉地学人。
近十多年来,汉藏两地法师纷纷讲解或注释本论,各地《道次第》学习小组也蔚然成风。对有心学修的佛子来说,本论不仅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把握佛法纲要,更有详细的修学指导,尤其在基础部分,是修习任何一个法门必须具备的前行。
可以说,学好《道次第》,就掌握了修行路上的地图。
《道次第》修学意义
学佛,是要从生命的不良状态中走出,走向解脱,走向菩提。这是一条需要上下求索的艰难征途,其难度就在于惑业力量太大。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外在环境极其复杂,学佛环境同样复杂,到处充斥着种种似是而非的说法,令人不明真伪,难辨正邪。  
在林立的知见前,我们如何选择?靠什么标准选择?多数人都是跟着感觉走。但我们要知道,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凡夫心正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我们相信自己,事实上,我们无始以来一直都在相信自己,相信所谓的感觉。但结果却使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不休,没有出头之日。  
学习《道次第》,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走向解脱的捷径。如何才能使修学走上正轨,顺利前行?首先是对这部论典生起信心,而且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否则,我们最后还是会被感觉牵引,在不知不觉中偏离方向。  
我经常强调学佛起点的重要性,因为起点就决定了你的终点。如果这个起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我们做的是什么,最终都会成为凡夫心的增上缘,进而发展出轮回的结果。如果这个起点是以三宝为中心,并在前行过程中保持正确方向,才能使我们走向解脱,走向菩提。
在学佛过程中,方法、目标、态度、重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如果在这几个环节出现偏差,无论做什么都是表面文章,都没有实际力用。  
学佛的效果,不在于知道多少名相,背诵多少经典,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用得起来,这才是学修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法义,更要将法落实到心行上,切切实实地用起来。
如果法不能成为改变生命的增上缘,很可能会成为我执的增上缘,觉得我学了佛法,那些没学佛的不如我。事实上,不少学佛者都有这种“信仰优越感”。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学佛的重点。这个重点是在我们内心,而非书本。经教的作用,只是帮助我们了解心的种种作用和误区,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正视生命存在的过患和缺陷。  
《道次第》中,讲到闻法必须具备六种想。其中之一,就是把自己当做病人,当做无明大病的患者。惟有看清这一现实,才能通过修行来解决问题,解除生命内在的轮回之因,进而成就佛菩萨那样慈悲智慧的品质,那样解脱自在的人生。
法在内心有一分作用,生命就会得到一分改善。这也就是佛法所说的现法乐住,你有一分实践,内心立刻就能感受一分法喜。不必等到临终才能检验,不必等到死后才能证明。所以我现在提倡的是当下因果,当下解脱。如果方法正确且真正用心,必能获得法喜,从中受益。  
温州“《道次第》学习班”就是个成功例子。这个班学习不过半年,其中不少都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原来虽然也跑寺院,修供养,但并没有多少佛学基础,对佛法内涵也没有多少认识。通过半年来抓住重点、一门深入的学习,他们确实感受到极大法益,得到极大受用。  
所以学习不在于时间长短,关键是方法正确且真正用心。否则的话,往往越学越没有感觉。因为你所听到的这一切,都不曾用得起来,都无法对治烦恼,解决问题。这就会使我们对闻法产生怀疑,产生疲倦,最终退失道心。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家众有之,出家众也不乏其人。看的书很多,听的法很多,但最后只是一种说法,一个形式,只是给自己加上了一点佛法的包装。解下这个包装,内在的一切依然故我,毫无改变。这样的学修,即使学得时间再长,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我出家后,在佛学院呆了近三十年,学的经教不少,参访的善知识也不少。近年来之所以特别提倡《道次第》,正是有感于大众学修中普遍存在的弊病。  
弊病主要有两类,一是不得要领,二是偏执一端。因为法不入心,最后就学出一大堆凡夫心来。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佛法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弘法重点转向修学次第的引导,及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这五大要素。尤其是前三项,是一切法门修学绕不开的基础,也是修学佛法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重心,不了解生命的过患,学佛就不容易走上正轨。或是若有若无地学一学,或是把经教当做一种说法,或是干脆学到名闻利养中去。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重心没有摆正。不曾找到切实的支点,自然会四处晃悠,没有着落。
此外,态度必须认真。佛法要说难,确实也难,八万四千法门怎么会不难?古德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学佛就像把麻油摊到树上让它不掉下来一样,如何不难?我们需要面对的,一方面是无量法门,是三藏十二部典籍;一方面是内心的烦恼惑业,是无始以来所形成的轮回力量。要从这种惑业泥潭中脱身,谈何容易?  
但我们不要一听到难就失去信心了。古德又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因为每个生命内在都具足佛菩萨那样的潜在品质,这也就是佛陀悟道时所证得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所以说,佛菩萨始终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只是众生被无明所蔽,看不到生命真相而已。  
如果我们认准之后,修行就不再是无从下手的难事,成佛也不再是无法企及的梦想。成佛,是生命的觉醒,是开显我们的自家宝藏,而非成就外在的什么,不是无中生有,不是造就全新产品。我们所要成就的,只是本然现成的东西。  
所以,这项任务也难也易,关键是方法正确。如果没有方法,我们要爬上屋顶困难重重,但方法正确的话,却可以登上月球,遨游太空。所谓方法,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方便。
佛法虽然典籍众多,但核心无非是解脱的经验。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就是为了使众生超越轮回,解脱自在。  
其后,历代古圣先贤遵循佛陀指引的道路,修行传道,使佛法薪火相继,延续至今。我们今天学修,同样需要有传承,有善知识指导。否则的话,凡夫总是喜欢凭个人感觉来抉择法门,那样学到的佛法,往往是被打上自我烙印的,是被凡夫心染污的。  
所以,态度非常重要,要认真虔诚,不要自以为是,纵容个人感觉。许多信众特别热衷于朝圣或拜见师父,今天学这个经教,明天修那个法门,把学法当做集邮,当做收藏,当做互相攀比的资本,但哪一个都没时间真正入门。这样的修行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开始会有一个多方接触和选择的阶段。一旦作出正确抉择,需要做的就是正确重复,在重复中巩固,在重复中加强。如果我们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就要老老实实地跟着走。走到一定阶段,才可以放松地四处看看风景。
佛法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我曾给温州《道次第》学习班成员说过,学修离不开四个一,那就是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一个目标,就是解脱。不少人害怕解脱,以为一解脱就无法再过正常生活,就要和这个世界永别。事实上,我们所要解脱是烦恼、迷惑而非其他。解脱烦恼、迷惑之后,我们才能自由自在,不被轮回所缚,这也是学佛的真正意义所在。进一步,我们不仅要自己解脱,还要发心帮助更多的人走向解脱。  
一张地图,就是《道次第》。这是宗大师为我们提供的,从学佛到成佛的简明套路。其中,对每个步骤解决的重点和所应达到的标准都有详细说明。我在戒幢佛学研究所讲述《菩提道次第略论》课程时,对每个步骤的用心原理和修学规则都作了展开说明。只要把那一百多讲课程用心听下来并准确理解,相信大家就能把握佛法修学的基本理路。  
一位导师,就是依止修学的善知识。如果你们对我有信心,就老老实实地跟着学。不是我需要你们对我有信心,而是具备信心之后,你们才能和法相应,才能从中真正得到受益。其实,你们的信心对我也是一种责任,但从修学需要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们请求尊者加持时,尊者的回答是:“弟子啊,我求你们的信心。”事实确实如此,惟有具足信心的弟子,才有能力纳受上师加持。否则,就会像《道次第》所说的覆器那样,即使法雨周遍,也是滴水不沾,空空如也。每天就在自己的感觉中转悠,那是玩什么呢?就是玩轮回,最后辛苦的还是自己。  
一群伙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你们要互相提携、互相促进。我们总在说发菩提心,说要帮助天下众生,这就必须从身边的人做起,对身边的人宽容、爱护、平等、慈悲。如果连周围的人都无法相处,菩提心从何修起?
古德讲,处事不求无难,说明障碍也是修学的增上缘。比如每天都有人恭敬着我,那种感觉似乎很不错,好像自己是佛菩萨一样。换作你们,也会觉得舒服。但当这种恭敬变成诽谤或其他种种考验时,内心是否会在冲击中产生变化?是否还能如如不动,泰然处之?这时就能看出你是不是真有料,是不是当得起这份恭敬。  
所以,逆缘也很重要,它更能让我们看清内心的缺陷,看清修行的薄弱之处。我以前一直是当法师的,很单纯。这些年逐步做一些办学、弘法方面的事,希望为四众弟子提供一个修学平台。在做事过程中,逆缘也随之而来。这就是考验心性的时候,是交出修行答卷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这几年能有一些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做事。这也就是古德所说的历事练心吧,通过一些逆缘来磨炼心性,调伏习气。  
当然,学习不是靠公约。但要让我们的不良习惯得到修正,离不开相应规范。希望专修班的学员不是来这里丰富业余生活的,而是确实意识到轮回过患,从而主动自觉地寻求解脱,改善生命。  
学佛是我们自己的事,不是谁在约束你。只是当你学法尚未走上轨道时,需要外缘的推动。一旦走上轨道,就不再需要这些,而会主动自觉地求法。就像五祖送六祖过江时说:“是我渡你吗?”六祖的回答是:“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还有不少人,总在说“我很忙,没时间,等有了时间再好好学。”其实,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所谓忙,无非是你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必须优先处理那些问题。那些因为忙而被搁置的,无非是我们觉得不重要的。但我要告诉大家,解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与此相比,你们现在追求的事业、金钱都只有暂时的、微不足道的意义。  
如何才能走向解脱?《道次第》就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稳健而直接的道路。整个“《菩提道次第略论》系列讲座”有114讲,这是我在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的讲课录音,也是我近年来向信众大力推荐的。我看弟子的标准就是,是否用心学过这套《道次第》。凡是没有在这上面下过功夫的,都不能算是我真正的弟子。
文:济群法师
小佑向大家推荐两个公众号,长按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哦~
续佛慧命,共成佛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找到自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地向
青笋炒木耳莴笋抗过敏,爽口又排毒食材:青笋500克、木耳150克、红椒20克、姜15克、植物油适量、盐1茶匙
她是13岁就出家的比丘尼;她是西方媒体笔下的国际歌唱巨星;她是把无数命运悲惨的孩子,变成“希望之星”的奇迹创
——9.20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中国
杭州为弘扬佛教&深入经藏、弘法利生&的优良传统,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皈依后,常常给家人讲佛法的好处,现在母亲跟在我身边也能每天念佛,但是也只是在我身边,她一回
点击上方“上海政法学院”可以关注哦!
曾经有一个美食节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还没有吃尽兴,刚
夜幕降临。
一艘白色的私人豪华游轮,正漂浮于海滩数千米外的浅海区域。
此时这艘价值千
《活动由来》龙舟赛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东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作者:鄢一龙谁才是中国最牛的“九零后”——编者按:今天推荐清华大学学者鄢一龙的一篇长文,轻松话语,道理深刻。
点上方“阅读原文”,给你最有营养的阅读!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
佛佑我,佛佑众生!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群法师修什么宗派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