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北站最强钉子户“钉子户”请问还有谁

请问英美澳等国,“钉子户”要被“强制购买”的吗?都被迫放弃自己的房产?他们对房产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呢? | 谋杀 现场 法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66614人加入此小组
最近,浙江“最牛钉子户”登英媒头条,英网友叹真幸福。 浙江温岭“最牛钉子户”的图片爆红网络,一幢民房因不愿搬迁矗立在公路的最中间,来往车辆绕房而行。22日,这组图片登上了英国《每日邮报》,英国网友们强势围观,有网友调侃这家钉子户抢占了一个好地段,也有网友称,要是在英国,这种房子早就被“强制购买”了。《每日邮报》介绍说,在浙江温岭火车站前这栋一半已被拆除的房子里,年老的罗保根夫妇坚持不愿意搬走,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提供的赔偿金不够。现在,这层五层的小楼孤零零地站在马路中央,来往车辆纷纷绕房而行,而罗保根夫妇则“享受着住在高速公路中央的生活”。该文还配上了大量“浙江钉子户”和中国各地“钉子户”的图片,这引发了英国网友的强烈兴趣。有网友打趣这栋房子的位置:“真是一个好地段啊”。还有人说,两位老人“与车共舞”,“真勇敢”,“真难想像中国人竟绕着房子修出一条路。”还有网友则说,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在西方。“这个故事真有意义,如果在西方,警察会把他们拖到大街上去”,“感觉中国的人权比英国的好多了。”还有网友说:“他们真幸福啊,不会像我们这里一样被强制购买,人们都被迫放弃自己的房产,没什么可啰嗦的。”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这家“钉子户”已破坏了公共利益。“我觉得他们该搬了”,“我真是受不了这些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它所有人之上的人。”请问英美澳等国,“钉子户”要被“强制购买”的吗?都被迫放弃自己的房产?
他们对土地、房产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呢?真的会按照破坏公共利益被起诉、拆迁的吗?
两位老人“与车共舞”,“真勇敢”,“真难想像中国人竟绕着房子修出一条路。”还有网友则说,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在西方。“这个故事真有意义,如果在西方,警察会把他们拖到大街上去”,“感觉中国的人权比英国的好多了。”不知道为何让我想起
不了解:在英美法德等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会不会连逝去的人都无处藏身的(对墓地、耕地会有什么样的行政、法律规定的呢?)......
请问在国外生活过的朋友可以说一说吗?
+ 加入我的果篮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刚才回了一堆,但是帖子禁止显示了。这么说吧,英国被吐槽是因为他们通过议案以后,虽然可以申诉,但是相关利益者不会或者很晚才接到通知。(银河系漫游指南吐槽过……)如果拆迁方是私人企业的话当然必须要跟被拆方协调,但是市政建设的话完全就是通过投票,后面这个操作中乱七八糟的闹心事儿可就多了。
的话:禁止显示?哦哦,是因为引用图片出现了问题,要删帖之后,重新发帖才行,抱歉了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我只是写帐小青年,没有学会澳洲物权法,土地法如果议会通过法案(Act),强制购买是可能发生的土地以及其上的附属建筑是私产,Unit是私产但是所属的土地不知道是不是墓地都在不宜开发的山上,况且澳洲最不缺的就是地耕地有专门的法案管理
另:借用一位女士的肖像权
的话:刚才回了一堆,但是帖子禁止显示了。这么说吧,英国被吐槽是因为他们通过议案以后,虽然可以申诉,但是相关利益者不会或者很晚才接到通知。(银河系漫游指南吐槽过……)如果拆迁方是私人企业的话当然必须要跟被拆方协调,但是市政建设的话完全就是通过投票,后面这个操作中乱七八糟的闹心事儿可就多了。借用
说:呃,英国城建也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估计不会有这种状况。如果负责拆迁的是私人企业,那企业公关需要负责和拆迁地块的居民协商,如果实在谈不下来的话也没办法拆。但是如果是市政建设需要的话,一般来说是市议会的决定,可以向地区议员投诉,但是不一定
外国的事情没有经历过,不过每平米275元的拆迁补偿,合30英镑,连装修费都不够一半,怎么让人搬家?搬家就等于睡大街,在欧洲就成了吉普赛人了,在天朝有可能连吉普赛人都当不成。英美澳等国,有拆迁导致的自焚吗?把那些自焚的照片给英美傻哥们儿瞅瞅,看他们有什么评价。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我只是写帐小青年,没有学会澳洲物权法,土地法如果议会通过法案(Act),强制购买是可能发生的土地以及其上的附属建筑是私产,Unit是私产但是所属的土地不知道是不是墓地都在不宜开发的山上,况且澳洲最不缺的就是地耕地有专门的法案管理嗯,腐国也是这样。修路属于市政,一般如果别人都拆了理论上是可以强制拆迁的。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的话:嗯,腐国也是这样。修路属于市政,一般如果别人都拆了理论上是可以强制拆迁的。所以沃刚工程队拆迁就真的没有补偿款诶5555555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所以沃刚工程队拆迁就真的没有补偿款诶5555555(他们是非法拆迁,因为地球是老鼠星人的私人实验产业,后来因为有人申诉不是补偿了一个地球)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的话:(他们是非法拆迁,因为地球是老鼠星人的私人实验产业,后来因为有人申诉不是补偿了一个地球)开发计划书不是一直在半人马座的办公室里么?~~
的话:(他们是非法拆迁,因为地球是老鼠星人的私人实验产业,后来因为有人申诉不是补偿了一个地球)外星人,喵星人呢.....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开发计划书不是一直在半人马座的办公室里么?~~但是这个开发计划没有查到地球是私人产业,所以这份计划书只考虑了使用者投诉,没有征求所有者的意见(因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已经备份的项目,必须通知项目执行人)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外星人,喵星人呢.....可惜,是老鼠星人道格拉斯脑残粉召唤~~
最近一个月来一直在啃一本英文书,《Downtown, Inc. -How America Rebuilds Cities》。是一本介绍美国城市重建的调查报告,之所以看它,是因为它里面讲到了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强拆,其惨烈程度不逊于我国目前。最近我对这类摸过石头过过河的经历都很感兴趣,美国的、日本的、包括突尼斯的,为的是想知道未来要经历什么,心里好有点底。美国的城市复兴运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当时城市中的中产阶级纷纷搬往郊区,购买独门独户的大房子居住,传统的城市成了低收入者和少数族裔(这二者往往重叠)的贫民窟,经济衰退和城市破败情况很严重,各大城市的市长因此考虑城市重建。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州际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送交国会审议,在政治角力过程中,市长们将他们的城市复兴计划也掺进州际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中,以此获得资金和规划上的支持。两个原因造成了此后的大规模强拆。一个就是联邦政府的资金,这个项目化的资金是有使用的期限的,且规定这笔资金不得用于清理工厂和商业区所在地,它使得城市管理者们要快速地推进项目的进行并集中在普通住宅上;第二个是制度造成城市管理者在获取地块、清理地块时不能预先与开发商接触,以免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结合,这使得城市管理者们一厢情愿地设计前景,将“贫民窟整治”这类行动扩大化,大量正规的住宅区都被划入其中。为城市重建的强拆与当时还比较盛行的种族主义结合在了一起,很多大城市在清理地块的过程中夹带了私货,将目标专门集中于有色种族。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7年,城市重建与州际高速公路建设造成了对730,000个家庭的强拆,其中大部分都是黑人或西班牙裔人,他们只获得了极少的补偿,甚至根本没有得到补偿。书中举例巴尔的摩1951年-1964年拆除的10000个家庭中,90%是黑人家庭。在调查者收集到的材料中,从1949-1963只有一半的被拆家庭得到了补偿,平均的补偿款是每个家庭69美元,每个个人45美元,每个小商业机构1405美元。这些受害者马上就面临了重新找房子的难题,离开原居住区,他们无法负担其他地区的房租,而在城市重建运动的最初6年,拆迁者们没有提供任何安置房给这些受害者;在那之后,各城市提供的安置房也远远小于他们拆除的数量,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的被拆迁者得到了安置房。为了让被拆迁人尽快搬走,强拆者们采取了和当下我国拆迁队几乎一样的举动:他们在拆迁房附近纵火、在拆迁房中还有人住的时候就开始强拆、在拆迁房中放老鼠、恐吓还没搬走的“钉子户”……即便在纽约这样的城市,也发生着楼里还住着人,楼顶就被拆走的情况。受访的受害者在书中说:“那个冬天,我一下子变老了。”更糟的情况是,当有抗议者和民间调查者收集了足够的相关情况,投诉到新闻媒体时,几乎没有一家媒体愿意刊登。在拆除行动进行几年之后,反抗的力量慢慢变大。对于高速公路对社区的破坏、城市重建对旧建筑、街景以及低收入人群的损害,都开始有了反对行动。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反抗来得最为猛烈,1965年夏天,发生在洛杉矶的一场黑人骚乱导致了3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4000人被捕,从1966年到1967年,黑人街区的暴力行动四处蔓延,造成多人死亡,调查发现针对黑人社区的强拆是造成其不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拆迁运动还造成了大量土地被废弃。政府一厢情愿的拆迁得来的土地并没有获得开发商的青睐,很多地块因为找不到买主而被撂荒。反抗行动使这一阶段的重建运动走到了终点,大量的骚乱使市长们重新考虑规划,将社会稳定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反省之后的城市管理者改进了重建的思路,他们先行与开发商接触,将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结合,小心地处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在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城市重建中,他们致力于公众公认的城市眼中钉如色情街区、犯罪率较高的街区,在小面积的地块上,兴建可以作为公共活动区的商业中心。这本书花了很多章节,讲城市管理者如何与开发商谈判、互相妥协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实现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共赢。这种改变不仅因为前一阶段的失败,也与当时的经济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赖以发展的制造业逐渐衰落,市中心的制造工厂先是转移到市郊,后来又转向海外。制造业的搬离曾一度造成城市的破落以至于犯罪频发,城市成了一个危险的所在。与此同时法律、金融等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市适时地转向开发办公楼、高档住宅、文化体育设施,最后开发的商业中心正好可以将办公设施整合并吸引外流的城市居民回来。这个策略在七八十年代取得了很大成功,使衰落的城市经济重新复兴。直至八十年代末,经济与社会状况再度产生变化,新技术的产生使企业需要更少更优的员工,并愿意迁至郊区建设可容纳更大设备的企业基地,城市面临再一次的转型。以上基本是对这本书内容的概括。事实上,书中对于强拆部分着墨较少,连反抗在内只有两章内容,而关于商业中心等的建设花了十多章的篇幅——对于美国读者来说,如何在现有制度上完成公共-私人利益的合作是一个值得详述的课题,可惜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的制度毫无借鉴意义。此外,美国城市的变迁有它特殊的背景,这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几乎无可能复制,中国恐怕永远也不会经历同样的情况。所以,尽管有过曾经类似的强拆表现,美国后来的路却不是中国能走的——人家摸着石头过的是另外一条河。这本书,也只有看看热闹的份了。
的话:外国的事情没有经历过,不过每平米275元的拆迁补偿,合30英镑,连装修费都不够一半,怎么让人搬家?搬家就等于睡大街,在欧洲就成了吉普赛人了,在天朝有可能连吉普赛人都当不成。英美澳等国,有拆迁导致的自焚吗?把那些自焚的照片给英美傻哥们儿瞅瞅,看他们有什么评价。在腐国住了5年半
从来没听说过拆迁自焚这种事情
给楼主个连接作参考
不了解西方国家的具体规定。但是假如该报道真实可信,可以想象的是,英国网友所说的“强制购买”应该和强拆是不同的,强制购买的价格及决定价格的程序相信也会有所不同。
我记得前几年深圳岗厦村拆迁的时候,居然没有引发强拆纠纷或者自焚等恶性事件,后来才知道,补偿是按照每平米一万四计算的。我冒昧地揣测,如果补偿相对合理的话,钉子户应该不会愿意冒着住在车流和噪声中的风险继续坚守下去吧。
另补充,四楼附图应该是重庆著名的钉子户,当时我还在重庆读书,所以有幸观摩了物权法出台时的这一大经典案例,当时户主杨某持煤气汽油坚守楼顶,由于地势险要且杨某系某届全国散打冠军,所以强拆人员屡攻不下;而其妻(上图)手持物权法在楼下召开记者发布会···当时刚开完两会,全球记者都闻风而至(记得当时那个楼盘的广告都挂出来了:“三月,全城关注中···”广告商言出必行啊),因此舆论压力巨大,最后获得合理补偿(包括一处门面房)。但是后来,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又听说(未亲自核实)该业主经营门面房的过程中因涉嫌偷税漏税被采取强制措施。
至于上面所说的平坟运动,我有幸见过真实场景:死者家属哭天抢地,执法人员将棺木挖出,以汽油焚烧,美其名曰“火葬”,然后罚款,然后依旧允许埋在原处。个人认为,推行火葬确实符合公共利益,但在内地农村居民观念一时难以转变、火葬过程中也存在乱收费垄断利益的情况下,强行开挖坟墓并焚烧尸体的做法,确实伤害普通民众的感情,甚至涉嫌侮辱尸体罪。
的话:至于上面所说的平坟运动,我有幸见过真实场景:死者家属哭天抢地,执法人员将棺木挖出,以汽油焚烧,美其名曰“火葬”,然后罚款,然后依旧允许埋在原处。个人认为,推行火葬确实符合公共利益,但在内地农村居民观念一时难以转变、火葬过程中也存在乱收费垄断利益的情况下,强行开挖坟墓并焚烧尸体的做法,确实伤害普通民众的感情,甚至涉嫌侮辱尸体罪。这个跟强行引产一样,都是公权力肆无忌惮的表现。蛮横霸道的行为把有意义的事情也做成恶行。当不需要讲理就可以强行办成事的时候,在有关部门眼里,讲理不但麻烦缓慢,还成了脱裤子放屁。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总是倾向于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果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平衡,一方坐大的结果往往导致暴力横行。说到底,社会制度必须改变,以平衡权力。
材料学研究生,古典音乐爱好者
实在没有精力和动机以及时间去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抱歉。
德国是看项目性质的。商业项目(包括政府参与入股的)只能跟房地产所有人协商拆迁。事业项目由所在地区议会决定,产权所有人必须接受。补偿方面有法定硬性指标,在一个小别墅只卖20几万欧元且10年才涨10%的德国,补偿还是很到位的。
果壳问答运营经理,科技传播硕士
的话:外星人,喵星人呢.....啥意思,难道强拆背后的黑手其实是喵星人?
提到的那本书我看过,里边讲了很多美国大建设年代拆迁不公的案例,不过这不是书的重点,重点还是城市开发的思想、案例、经验之类的。外国法律我不了解,不过既然楼主你都@ 我了,一点东西不给也不讲究,我就偷偷告诉你点我了解的情况,以下言论我可不负责任啊。工程动迁一年难过一年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既然人家外国人早已过了大拆大建的年代,又总结出哪些好经验呢?这一点政府官员当然比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更好奇,近几年各级政府都派出了大量的代表团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拆迁经验”。通过多年和政府打交道,广交路边社消息人士,再加上亲身体验,也了解了个大概,不从法律层面而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商业项目政府一般不介入,谁开发谁拆迁,当然这一点也看具体地方和具体项目,不过大致如此。基本思路就是钱上找齐,双方讨价还价,如果价钱冲了天,项目自然就不具备商业价值了。但是国外有一点先天有利,就是群众的契约观念远强于中国,比如同一个项目,你和邻居的房子一样,开发商谈判的结果是给你200万,给邻居100万。只要签了协议,邻居也不会闹事。这就给“用钱砸晕钉子户”创造了条件。但在中国完全不同,这也是我在另一帖里说钉子户不能用钱解决的原因。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项目,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了。要记住一个前提,政府资金都是有预算指标的,不加控制一泻千里的话,工作人员有渎职罪的风险,这一点中外都一样(或者说中国根本就是跟外国学的)。那么怎么办呢,基本的思路就是“法律的框架内玩死你”,讲两个案例,不对真实性负责,来源路边社。一是日本那个机场的“著名”钉子户,我所在的地区还特意派人去考察过,日方介绍的情况是这样:该住户虽然发扬了抗争到底的精神,但是媒体热炒关注期一过,而机场方面也并未妥协,就这么挂着(期间还有高官被此连累),但是住在机场里边肯定不会舒服,天天飞机来回多大的噪音。近年户主也老了,见媒体不再关注,就主动找到机场方面,答应按照合理价格搬迁。但是机场说了,没问题,该你的补偿一分钱不会少,但是咱们日本是法制社会,你对机场的损害现在也要算算帐了。你在这里,每天对飞机安全造成隐形威胁,机场要花额外成本来维持安全,这么些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不错,没动迁之前你有权住在这里,可是在航空安全区内,谁批准你进进出出生火做饭搞风搞雨了?结果一算账,动迁费你不但一分拿不到,还得倒贴钱。于是这件事继续挂着,反正这么些年机场也不着急用这块地了-_-(实际上钉子户压力特别大,因为现在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骂他,而时间一长机场反而压力小了)二是国内某项目,一个普普通通的门面房,但是户主阴差阳错的弄到了某国居民身份,成了“外国友人”,所以一个不起眼的动迁变成了国际事件,要说人家外国的领事保护真不是盖的,指挥部不久就收到了领事馆的公函,意思是动迁中伤害了我们公民的人权,不能这样,我们高度关注云云。怎么办呢,政府请来了美国处理此类事件的知名大律师,仔细谋划,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1、此类农村门面房不会完全跟规划证一致,总会私自超建一部分,组织一批群众,就说你是违章建筑,挡光挡风挡我们家大黄生崽,天天在你门口拉横幅,让你做不成生意。你找政府也没用,这是群众行为我们有什么办法。2、那你说我把违建部分自己拆了行不行,对不起,也不行。在项目规划区内,动迁公告一发,此地就变成了“不可建设区”,这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但是中国可以做得更绝,任何施工机械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理由是保证安全)。3、立公示牌,公示项目规划做了调整,你的门面房我们不占了,但是恰好在“XX安全控制区”范围内,所以你尽可以大大方方的住在这,但是“不准进行任何施工作业”,啥意思,如果房子漏雨你要补,对不起,罚款。最后该户主自知跟政府对抗没有结果,于是乖乖的签了协议。
想来《飞屋环游记》中,工作人员主动把老头激怒,让他出手打了自己,然后告他有暴力倾向,这情节还是有社会现实基础的。
最恶心没有“契约观念”的人了,唉!如果中国人契约观念更强点,开发商还是愿意砸点钱的。但现在是开发商不敢多给钱。那怕是特殊情况,你多给一点,前面拿少了的人就不满意。又开始闹。
的话:提到的那本书我看过,里边讲了很多美国大建设年代拆迁不公的案例,不过这不是书的重点,重点还是城市开发的思想、案例、经验之类的。外国法律我不了解,不过既然楼主你都@ 我了,一点东西不给也不讲究,我就偷偷告诉你点我了解的情况,以下言论我可不负责任啊。工程动迁一年难过一年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既然人家外国人早已过了大拆大建的年代,又总结出哪些好经验呢?这一点政府官员当然比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更好奇,近几年各级政府都派出了大量的代表团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拆迁经验”。通过多年和政府打交道,广交路边社消息人士,再加上亲身体验,也了解了个大概,不从法律层面而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商业项目政府一般不介入,谁开发谁拆迁,当然这一点也看具体地方和具体项目,不过大致如此。基本思路就是钱上找齐,双方讨价还价,如果价钱冲了天,项目自然就不具备商业价值了。但是国外有一点先天有利,就是群众的契约观念远强于中国,比如同一个项目,你和邻居的房子一样,开发商谈判的结果是给你200万,给邻居100万。只要签了协议,邻居也不会闹事。这就给“用钱砸晕钉子户”创造了条件。但在中国完全不同,这也是我在另一帖里说钉子户不能用钱解决的原因。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项目,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了。要记住一个前提,政府资金都是有预算指标的,不加控制一泻千里的话,工作人员有渎职罪的风险,这一点中外都一样(或者说中国根本就是跟外国学的)。那么怎么办呢,基本的思路就是“法律的框架内玩死你”,讲两个案例,不对真实性负责,来源路边社。一是日本那个机场的“著名”钉子户,我所在的地区还特意派人去考察过,日方介绍的情况是这样:该住户虽然发扬了抗争到底的精神,但是媒体热炒关注期一过,而机场方面也并未妥协,就这么挂着(期间还有高官被此连累),但是住在机场里边肯定不会舒服,天天飞机来回多大的噪音。近年户主也老了,见媒体不再关注,就主动找到机场方面,答应按照合理价格搬迁。但是机场说了,没问题,该你的补偿一分钱不会少,但是咱们日本是法制社会,你对机场的损害现在也要算算帐了。你在这里,每天对飞机安全造成隐形威胁,机场要花额外成本来维持安全,这么些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不错,没动迁之前你有权住在这里,可是在航空安全区内,谁批准你进进出出生火做饭搞风搞雨了?结果一算账,动迁费你不但一分拿不到,还得倒贴钱。于是这件事继续挂着,反正这么些年机场也不着急用这块地了-_-(实际上钉子户压力特别大,因为现在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骂他,而时间一长机场反而压力小了)二是国内某项目,一个普普通通的门面房,但是户主阴差阳错的弄到了某国居民身份,成了“外国友人”,所以一个不起眼的动迁变成了国际事件,要说人家外国的领事保护真不是盖的,指挥部不久就收到了领事馆的公函,意思是动迁中伤害了我们公民的人权,不能这样,我们高度关注云云。怎么办呢,政府请来了美国处理此类事件的知名大律师,仔细谋划,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1、此类农村门面房不会完全跟规划证一致,总会私自超建一部分,组织一批群众,就说你是违章建筑,挡光挡风挡我们家大黄生崽,天天在你门口拉横幅,让你做不成生意。你找政府也没用,这是群众行为我们有什么办法。2、那你说我把违建部分自己拆了行不行,对不起,也不行。在项目规划区内,动迁公告一发,此地就变成了“不可建设区”,这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但是中国可以做得更绝,任何施工机械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理由是保证安全)。3、立公示牌,公示项目规划做了调整,你的门面房我们不占了,但是恰好在“XX安全控制区”范围内,所以你尽可以大大方方的住在这,但是“不准进行任何施工作业”,啥意思,如果房子漏雨你要补,对不起,罚款。最后该户主自知跟政府对抗没有结果,于是乖乖的签了协议。笑尿了……
的话:啥意思,难道强拆背后的黑手其实是喵星人?我觉得应该不会是汪星人对老鼠星人出手的,嗯嗯.....引用
的话:开发计划书不是一直在半人马座的办公室里么?~~引用
的话:可惜,是老鼠星人道格拉斯脑残粉召唤~~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的话:我觉得应该不会是汪星人对老鼠星人出手的,嗯嗯.....详情请参考《银河系漫游指南》
的话:详情请参考《银河系漫游指南》糟了,我的邻居不是外星人,没法把我带走啊......
由此可见,吾朝在职(特别是城市改造部门)官员重考《行政行为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另,对《行政行为能力》的持续进修也是势在必行的。
价差是政府拿的。。。
你还想让他好好执法????
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利益,贱买贵卖符合政府利益,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处理方法? 这个不改,就是把天国的经验拿来也照样
可以到影视作品中找一下,比如楼上面有人举例的《飞屋》,明显有现实痕迹。我再举个例子,著名的《Rent》,其中也有开发商强行征地的影子。
以公共利益,其实是可以强拆的,英国、美国都是,但问题是谁来定义公共利益,英美等是有地方自治传统和地方议会等机构,中国没有,公共利益是政府说的算,而政府又得不到信任,所以麻烦就大了。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的话:糟了,我的邻居不是外星人,没法把我带走啊......你需要一个纸袋,然后套在头上~~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糟了,我的邻居不是外星人,没法把我带走啊......引用
的话:你需要一个纸袋,然后套在头上~~咦,重点不是应该是不要恐慌嘛
的话:咦,重点不是应该是不要恐慌嘛引用
的话:你需要一个纸袋,然后套在头上~~要和谐啊....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
的话:你需要一个纸袋,然后套在头上~~我脑补了纸袋上挖两个洞负责观测(美帝X丝范儿忽然乱入了)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的话:我脑补了纸袋上挖两个洞负责观测(美帝X丝范儿忽然乱入了)无所谓,反正有备份
引用 的话:价差是政府拿的。。。 你还想让他好好执法???? 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利益,贱买贵卖符合政府利益,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处理方法? 这个不改,就是把天国的经验拿来也照样引用 的话:可以到影视作品中找一下,比如楼上面有人举例的《飞屋》,明显有现实痕迹。我再举个例子,著名的《Rent》,其中也有开发商强行征地的影子。引用 的话:想来《飞屋环游记》中,工作人员主动把老头激怒,让他出手打了自己,然后告他有暴力倾向,这情节还是有社会现实基础的。引用 的话:这个跟强行引产一样,都是公权力肆无忌惮的表现。蛮横霸道的行为把有意义的事情也做成恶行。当不需要讲理就可以强行办成事的时候,在有关部门眼里,讲理不但麻烦缓慢,还成了脱裤子放屁。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总是倾向于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如果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平衡,一方坐大的结果往往导致暴力横行。说到底,社会制度必须改变,以平衡权力。有记者近日去周口调查发现,过了一个春节,当地至少有一半的坟头又都重新被“圆”了起来。在微博上,不少周口地区的网友也在分享着“圆坟”的喜悦。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对此发表了微评论:“即便平坟真为长远发展考虑,也不应该践踏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文化底线,更不应该用运动式执法将民意碾得粉碎。”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北站最强钉子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