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绿度母法门的成就可以圆满成就佛果吗?

查看: 1547|回复: 11
净土宗略钞
净土宗略钞(一)诸位!请合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甚深本愿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弥陀真实义请放掌(阿弥陀佛)。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法然上人所写的一篇文——“净土宗略钞”。“净土宗略钞”这篇文,收录在《大正藏》第八十三册一九五页。这篇文,法然上人将净土宗的宗旨说了大要,让我们明白修学念佛法门的行者,知道念佛的宗旨。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每一个净业行者一生的理想,我们为了要达到这个理想,当然解行并进,在解门了解六字果号的意义,在行门实践净土教法,就是一心念佛。净土宗略钞这篇文,也收录在《法然上人全集》法语篇之中,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三八九页(简第266页)。第三八九页,“净土宗略钞”。净土宗是大乘宗派之一,是最普遍的一宗,在教界不论专修或杂修的行者,无不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管是修学显教或密教的行者,也或多或少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不管是修学大乘或小乘的行者,也有不少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净土宗就现今的教界而言,说是最普遍的一宗,也不为过。诸位是净土宗的行者,每天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当然目的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提。要了办生死这件事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更要用心探讨:了办生死要怎样彻底的了办。就因为解脱生死是如此的困难,所以才更要好好的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净土宗略钞”这篇文,可以使我们明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略”是简略,“钞”是文钞,所以从这篇文可以让我们大概了解净土宗的道理,让我们明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意义。请看内文:往生净土之行,无过于念佛今度离生死之道,无过于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之行,无过于念佛。一开始,法然上人说出要解脱生死的道理。诸位菩萨!如果你不想要解脱生死,你根本不需要念佛;你若不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也不必要探讨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更不必去了解这篇文的意义。有想要在今生出离生死的人,当然就要念佛,就要了解念佛能够往生的道理。“今度”就是今生的意思,“离”是出离,今生想要出离生死之道,没有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好的。诸位若有真心想要出离生死,有想要了办大事,当然你就要好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这是了办生死最好的方法之一。“往生净土之行,无过于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方法很多,念佛是一切往生修行中最好的方法。为何法然上人如此的肯定?因为法然上人在四十三岁之前,就读了五遍的《大藏经》,通达一切经论道理的人,才有资格说这么肯定的话,因为一切佛法的道理,法然上人都明白了,所以说出这样的道理,是通宗通教之后说出。若对一般的人,连世尊一代时教的佛经都看不到三本,说这样的道理,我们不一定要相信他所说的话,为什么?因为他很多道理都不懂,他这样说不客观。法然上人是读了五遍的《大藏经》,通达世尊一代时教经论,所以说出这样的话,特别值得我们接受。所以法然上人的开示,对我们生死的解脱,有莫大的帮忙。请看下文:壹、圣净分判凡出尘世入佛道虽有多门,大别为二门,即圣道门与净土门也。法然上人将出离生死分为两门,就是“圣道门”与“净土门”。这样的判教,并非是法然上人独创,是根据道绰禅师的开示。“出尘世”就是出离三界六道,“入佛道”就是证悟菩提。要了办生死、证悟菩提,有很多门路,将所有的门路“大别为二门,就是圣道门与净土门”。道绰禅师在《安乐集》,判世尊一代时教为圣道门与净土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判世尊一代时教为正行与杂行;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判世尊一代时教为自力与他力;龙树菩萨在《易行品》,判世尊一代时教为难行道、易行道,这四位了不起的祖师,将世尊一代时教作了分判,虽然所说名相不同,意义都相同。“自力”就是难行道、就是圣道门、就是杂行,“他力”就是易行道、就是净土门、就是正行,名相不同,意义相同。所以诸位,你有想要了办生死、成就佛道,你可以在这两门选择其中一门。不管你要走圣道门或走净土门,当然目的都是为了了办生死,都是为了要成就佛道。但是我们要进一步深深思惟:“我是怎样根性的众生?我走圣道门可以了办生死吗?可以成就佛道吗?”如果非常肯定是可以,当然就好好修学圣道门的教法。问问自己:“我是什么根性的众生?我走净土门这条路,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可以了办生死吗?可以成就佛道吗?”可以!当然好好念佛。如果不能!当然就放弃念佛,改修其它的法门,就是如此。诸位!圣道门与净土门,要如何通达佛道、了办生死、成就菩提?当然道理我们要听法然上人如何的开示。我们明白道理了,我们就知所抉择,知道要选择圣道门或者选择净土门。我们不知道很多佛经的教理,但是法然上人他已经读了五遍的《大藏经》了,通达一切佛经的道理,听这样了不起祖师的开示,当然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摸索佛经的时间。下面这段文,就是法然上人开示圣道门的道理。一、圣道门:难证易迷,非我等所能初、圣道门者,在此娑婆世界断惑证果之道也。就此有大乘圣道,有小乘圣道。大乘亦有二:佛乘与菩萨乘也。小乘亦有二:声闻乘与缘觉乘也。此等总名四乘。但此等悉皆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是故道绰禅师云:圣道一种,今时难证。虽说各种行法,而无其益,难证易迷,非我等之份所能也。这段文法然上人说明,圣道门教法是在娑婆世界,经历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断惑证真,分为大乘与小乘,总括有四乘,也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在这段文法然上人最后说,末法时代烦恼的凡夫,要根据圣道门的教法修学,了办生死、证悟菩提,是非常的困难。我们知道圣道门教法大概修行的方式与凡夫根本很难修成的真实,那么我们不禁反省自我:“我真是如法然上人所说的,不堪修学圣道门的教法吗?我真的不可能根据圣道门的教法断惑证真吗?”不妨自我好好的检视,也许你不是法然上人所说的无法修圣道教法的人,也许你是上等的根性,可以参禅悟道、开悟证果;也许可以修学密法,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也许可以修学教下的法门,大开圆解、了办生死。如果你能做到了办生死,无论修学圣道门任何一个教法,你只要好好的修学,能够解脱生死最重要。但是反观自省之后,若发觉不能呢?那当然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不然无止尽的生死大苦,会等我们继续承受。所以圣道门的教法,我们是不是能修成,机与法要相契,自己一定要明白是不是堪修。“圣道门者,在此娑婆世界断惑证果之道也。”这句话就将圣道门修学解脱生死的原理说出,圣道门的教法就是在这个人间,经历长久的修行,断惑证果。“断惑证果”就是断惑证真的意思,断惑,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圆满佛果。断见思惑,证阿罗汉果。见思二惑不断,不能出离三界。除非修学净土门,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要不然任何圣道教法八万四千法门,若没有断尽见思二惑,不能出离生死苦海,不能跳脱三界六道。可是我们可以根据圣道教法修学而断除见思二惑吗?问问自己:“参禅可以开悟吗?修密可以相应吗?学教可以圆解吗?”如果可以,当然好好修学。如果不可以呢?当然念佛!圣道门这路走不通,当然走净土门这路,如果圣道门这路走得通,可以了办生死,当然就好好走。断尘沙惑,证辟支佛果。见思惑断尽,再断尽尘沙惑,就证悟辟支佛的果位。分断无明,分证菩萨果。无明有四十一品,每断一品就分证自性法身,分证菩萨果位;满断无明惑,满证佛果,将一切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断尽了,就圆满成就佛果。道理要说很简单,可是要做到非常的困难。见惑的身见,对诸位你我凡夫而言,要伏断都非常之难了,其它的烦恼别说。“身见”就是强烈的我执,诸位!你能修学圣道教法破掉我执吗?能!师父一定跟你赞叹,了不起。如果不能?不能!你要如何出离生死苦海?不能!你要如何了办生死?不能!你要如何成就菩提?最根本的我执都断不掉打不破了,其它的烦恼就别再说了。所以圣道教法不堪凡夫修学,确实道绰禅师说的没错,法然上人说的没错。“就此有大乘圣道、有小乘圣道。”将圣道门的教法分为大乘与小乘。“乘”是运载的意思,犹如小车能够载少人,大车能够载多人。一般轿车可以乘坐四个人,加上司机五个人,若是游览车,就可以坐四、五十个人。所以大乘犹如游览车,小乘犹如轿车,运载人数多与少的差别而已。“大乘亦有二,佛乘与菩萨乘也。”大乘的根本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先,所以佛与菩萨,虽然在因地自行为了要求成菩提,可是在化他非常的积极,以利他为先。小乘正好相反,以自利为先。小乘的行者虽然也是以解脱生死为修行的目的,但是以自利为先。所以大乘与小乘的差别在这里。诸位!你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句佛号是大乘圆顿的教法,你每天虔诚的称念,是用大乘心称念或是用小乘心称念?你问问自己:“我念这句佛号是为我自己打算或者是为别人打算?是为了办自己的生死为先,还是要了办他人的生死为先?”这样,你就知道你是大乘心念佛还是小乘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广度众生,虽然是为了办自己的生死,但是那份坚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心,是为了要成就菩提、广度众生,所以在自利的心中以利他为先,这样的心念佛,就叫做大乘心念佛;如果起心动念只是为自己设想、为自己打算,先了办自己的生死为先,那么这样的念佛是小乘心念佛。小乘心念佛与大乘心念佛,虽然同样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大乘心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小乘心念佛,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菩萨,非是权位菩萨、非是因位菩萨,是倒驾慈航的古佛,为了要广利众生、救度众生,解决众生的生死大事,而发愿修行。所以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是古佛,古佛倒驾慈航而来,示现因位菩萨的发愿修行,这个根本精神就是利他,也就是大乘心,也就是菩提心。所以诸位!你的起心动念,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吗?你要看看自己,然后再如何修正错误的想法念头,那你就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决定。“小乘亦有二,声闻乘与缘觉乘也。此等总名四乘。”声闻与缘觉这两类的行者,并非不慈悲,只是以自利为先。“但此等悉皆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看见法然上人所说的这句话,我们不禁要好好反省自我:“我真是不堪修学圣道教法的人吗?”“此等悉皆”这四字,就在说四乘教法,也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圣道门这四乘的教法,“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此时”就指末法时代。法然上人是八百多年前的日本高僧,是在末法时代。八百多年前的高僧,和八百多年后的今日诸位你我来作一个比较,我们的根性是远远不如祖师。别说八百多年前,说八十年前就好。诸位老菩萨!八十岁以上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哦。八十年前的人和八十年后的人作一个比较,八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还是八十年后今日的人比较善良?八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别说八十年前那么久,说三十年就好。诸位大多数的人都超过三十岁,师父也四十多岁了。三十年前的人和三十年后的人作一个比较,你一定会发觉:三十年前的人比较善良,心地比较好,比较有伦理道德的观念,现代人比较没有。三十年前,很少见到电视或报纸报导,骂父亲骂母亲,现在看见电视报纸报导,杀父亲杀母亲已经很普遍了,所以众生的烦恼越来越重。我们的烦恼确实非常的重,以如此烦恼厚重的凡夫,要修学圣道门了办生死,非常之难。所以法然上人引用道绰禅师在《安乐集》所说的一句话,“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今时”是指道绰禅师著作《安乐集》的时代,道绰禅师是出生在公元五百六十二年,是佛灭度之后一千五百十一年,已经进入末法时代。所以,“时”是末法时代,“机”是下劣的凡夫,法要修什么法门一定要明白哦。若不明白,盲修瞎练,修一辈子佛法,不一定会解脱生死哦。机教时乖,难修难入道绰禅师在《安乐集》说: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佛陀的教法若契合某一时代的某一种众生,那众生要修学佛法开悟证果就非常的容易;假使世尊所说的佛法,若与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众生的根性不相契,就很难证悟菩提,很难了办生死,意思就是如此。我们要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为我们是下劣的凡夫,是在末法时代,所以时、机、法相契相应。如果在正法时代,根性很猛利的人,他要参禅、要修密、要修天台法门、要修三论法门、要修任何法门,成就道业,都很容易,为什么?因为是根性猛利的人。可是,在末法时代的凡夫,要参禅开悟就非常的困难,开悟之后要断惑,断惑要断到见思二惑断尽,才能出离三界,实在不容易。同样一支斧头,要砍倒一棵树,一个三岁的孩子和一个二十岁的壮丁,使用这支斧头要砍倒这棵树的功效就不同。三岁的孩子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没有力气,这支斧头就拿不稳了,更别说要砍倒一棵树。二十岁的壮丁孔武有力,拿着这支斧头要砍倒这棵树就非常的简单。诸位!同样是一件事,但是因为不一样的人,所以就有不同的结果。同样是一部《金刚经》,可是有人修学《金刚经》能成就,有的人修学《金刚经》不能成就。《金刚经》是禅宗的经典,就是圣道门的教典。诸位!你诵《金刚经》,根据《金刚经》的修学,能够开悟吗?能够了办生死吗?如果能,当然好好根据《金刚经》修学;如果不能,你可以根据《阿弥陀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阎府见闻:出家诵经,不了生死在《冥报记》这本书,记载一个故事。唐朝在遂州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做赵文信,在贞观元年的时候暴毙,在三天之后突然活过来,向他的亲属说:我在刚死的那天,和十个同伴,被鬼卒驱赶,向前一直走,走到阎罗王那里。我们十个,其中有一位是出家人,冥君就先问这位出家人:“师父!你平生修什么功德?”这位出家人就说:“贫道一生就只读诵《金刚经》。”冥君一听,立刻起身合掌赞叹:“善哉!善哉!师父既然你熟读般若经典,应当是生天才对,是什么原因误到地狱来呢?”冥君的话尚未说完,忽然有一位天人,来将这位出家人带到天上去了。冥君就叫赵文信前来问他:“赵文信,你一生修什么功德?”赵文信就回答说:“我这一生都没诵佛经,只喜欢读庾信这个人的文章集录。”冥君说:“庾信是一个大罪人,现在在地狱受苦,你可见过庾信这个人?”赵文信说:“我虽然很喜欢读他的文章,但是我不认识他。”冥君就派人将庾信带来,让赵文信看,结果一看是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有很多头,赵文信一看非常的纳闷,为什么庾信这个人在地狱是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离开之后不久,突然就出现一个人,这个人说:“我就是庾信,由于生前很喜欢写文章,妄引佛经杂在俗书里面,而且诽谤佛法,我说佛法比不上孔子和老子的教理,因此堕入地狱受苦,在地狱现出多头龟身受苦这个果报。”赵文信活过来之后,向亲属说这件事,使得原本在遂州这个地方很喜欢打猎捕鱼的人,知所警戒,互相告诫不要造杀业,否则会堕入地狱受苦。大家虔诚持诵《金刚经》,这种风气一直到今日仍然存在。诸位!《冥报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诵《金刚经》的出家人,尚且都不能了办生死了,纵然能够投生天上享天福,也是在六道里面。诸位!要根据《金刚经》修学开悟,一直到了办生死,没那么容易。《金刚经》说空性的道理:“若菩萨有四相,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可以看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样观到空性现前而了办生死吗?如果能,你就好好根据《金刚经》修学,但是不能呢?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无止尽的生死轮回,业力的牵引,使我们毫无抵抗的力量。很简单,来看我们现在这生,你有能力抵抗每天的老化吗?你有能力抵抗生病吗?若没有!你更无能力抵抗死亡,诸位!你说对不对?所以在生死轮回的面前,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如何跳脱死神的掌握?当然虔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法然上人引用道绰禅师在《安乐集》的开示,“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也许你听了不怎么赞同:“真的圣道门我修不成就吗?”如果你不怎么赞同道绰禅师的开示或者法然上人的开示,那么四乘的教法不妨作个检视,看看自己是不是堪修?先说声闻乘。声闻乘的教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你有办法根据苦、集、灭、道四圣谛教法,修到断除见思二惑吗?如果有办法,当然好好修,因为断除见思二惑证悟阿罗汉。如果没办法呢?不念阿弥陀佛,当然继续生死轮回。再来说缘觉乘。缘觉乘的教法就是“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你能够根据十二因缘法修持了办生死吗?断除见思二惑之后再断除尘沙惑吗?如果能,当然好好修学;如果不能,再不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当然继续生死轮回。再来说菩萨乘。菩萨乘的教法,修学的内容就是“六度万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持这六度,展开就是“万行”,你能够断除见思二惑、断除尘沙惑再分断无明惑吗?如果能,当然好好修持;如果不能,再不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当然继续生死轮回。六度万行,说大家一定都要做的“持戒”就好。戒律是通于一切佛法,无论修学任何一个宗派,都一定要持戒。诸位!我们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的行者,要持戒吗?当然要。诸位今天回到我们讲堂,持守“八关斋戒”,就是很好的修行。要去化土都要持戒了,要去报土更要持戒。可是持戒,要受戒很容易,要持守精严不容易哦;要持戒持到了办生死,更是困难。过去有一位在家居士,持守五戒,受完五戒之后,也不好好持戒,经常破戒。持守五戒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起初这位在家居士破了杀生戒,后来又破了偷盗戒,慢慢五戒一戒一戒一直破掉,护持戒律的护法神,一个一个离开。每一戒有五个护法神护法,杀生戒破掉,五个护法神就离开了。你若好好的持戒,护法神就护你的法,真是如此。这位在家居士,因为五戒一一破掉,所以护法神一个一个离开。也不认真做早晚功课,但是这位在家居士,还有一点很可取的就是,虽然没在持戒,也没在用功修行,早晚还会在佛前上一柱香。所以当有一天,他要到佛前上香的时候,看见一位护法神在那里感叹:“欸!这个人所有五戒破光光了,护法神大家都跑光光了,剩下我一个,他若不要早晚在佛前上香就好。就是因为他还在佛前早晚上香,所以我才没办法走,他若不上香,让我清闲一点,我也要离开了。”护法神这样的感叹,让这位在家居士听见,起了忏悔心:“啊!我在佛前早晚上香,就有护持上香的护法神还在,不离开,我实在是很惭愧。”好好忏悔后,这位在家居士再受五戒,重新好好守戒,不再破戒。诸位!你可以因为守戒而了办生死吗?如果可以,当然要好好守;如果不可以,当然在守戒之余好好念佛,将内心烦恼、无明,透过这句佛号彻底断尽;在因地断不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地就能断尽。断尽了一切三毒的烦恼,内心清净了,真正持戒。大乘经典说:“贪瞋痴不除,是名大破戒。”我们的贪、瞋、痴能够现在因地除掉吗?很难。所以我们要持好戒律,谈何容易。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走净土门解脱生死的方法之一。因为圣道门虽然说了很多行法,但是对烦恼厚重的末法时代凡夫而言,“无其利益”,这样的话若不是法然上人所说,师父还不敢说。“难证易迷”这句话,就在说圣道门教法,对烦恼的凡夫要证悟很困难,容易再迷惑在三界六道之中。“非我等之份所能也”,不是我们这种烦恼的凡夫可以成就菩提、了办生死。不但是法然上人如此的开示,道绰禅师也是如此的开示,善导大师也是如此的开示,昙鸾大师也是如此的开示,龙树菩萨也是如此的开示,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为何做这样的开示?是不是看不起烦恼的凡夫?不是!是说出事实,说出事实就是要帮助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彻底了办生死,祖师的用心良苦。诸位若了解法然上人开示的道理,当然我们会依教奉行,老实念佛。好!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略钞(二)诸位!请合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甚深本愿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弥陀真实义请放掌(阿弥陀佛)。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来向大家报告法然上人所撰写的“净土宗略钞”。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三八九页(简第266页),第三八九页。昨晚我们看完第一段文,第一段文是法然上人说明圣道门,第二段文是说明净土门,为了要连贯,所以师父从头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今度离生死之道,无过于往生净土;往生净土之行,无过于念佛。凡出尘世入佛道虽有多门,大别为二门,即圣道门与净土门也。初、圣道门者,在此娑婆世界断惑证果之道也。就此有大乘圣道,有小乘圣道。大乘亦有二:佛乘与菩萨乘也。小乘亦有二:声闻乘与缘觉乘也。此等总名四乘。但此等悉皆不堪于此时我等之身,是故道绰禅师云:圣道一种,今时难证。虽说各种行法而无其益,难证易迷,非我等之份所能也。昨晚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段文法然上人说,圣道门的教法,不堪末法时代的烦恼凡夫修学成就。下面说出净土门,目的就是要使末法时代的烦恼凡夫了解,念佛法门是可以解脱生死、成就菩提的教法,所以先说难成就的圣道门,再说容易成就的净土门,二门互相比较就有难易之别,当然对末法时代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而言,只要行走净土门,一心念佛,就能解脱生死。好!继续来看下面这段:二、净土门:唯凭佛愿,称名易往次、净土门者,厌舍娑婆,急生极乐也。往生极乐者,阿弥陀佛之愿,不择善恶,唯在凭不凭弥陀之愿也。是故道绰禅师云: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故此时欲离生死之人,应舍难证之圣道,而愿易往之净土也。这段文,法然上人说明净土教法的修持,并且在这段文的最后,劝勉我们根据净土门修学,为什么?因为容易成就。法然上人实在用心良苦,每一位祖师大德说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利生,利益众生,使众生可以解脱生死,成就菩提。也就是因为祖师的这份悲心,所以只要根据祖师开示的法语老实修学,一心念佛,就能解脱生死。厌舍娑婆,急生极乐“净土门者,厌舍娑婆,急生极乐也。”要怎样修学净土门?法然上人说,“厌舍娑婆,急生极乐”,是说往生三法信、愿、行的“愿”。其实,举出愿就是包括信与行;同样的道理,举出信就包括愿与行;同样的道理,举出行就包括信与愿,这样的道理我们要明白。“厌”是厌离,“舍”是舍弃,对这个世间一切厌离、舍弃,为什么?因为这世间的一切,带给我们无止尽的生死轮回,如果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种种的痛苦、没有天灾人祸,我们何必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有种种的痛苦,有六道轮回,有天灾人祸,所以当然我们厌离,当然我们舍弃。“急生极乐”,“急”是急切的意思,“生”是往生的意思,往生净土为何要急切?法然上人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祖师,用字用语意义都非常的深奥。因为我们的生命非常的无常,随时都有无常到来的可能。请问诸位菩萨:你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舍报吗?不知道!师父也不知道。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明天,所以我们今天才要把握当下,好好念佛。我们若知道,我们是十年后的今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这十年来,有很认真念佛或没有很认真念佛,可能不是很要紧,等我们十年后快要死的时候,再来认真的念佛还来得及。但是,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有多少生命可活,我们也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因缘离开这个世间,所以有可能是日日临终日,也有可能是时时往生时,所以把握当下,认真念佛。这种认真念佛的心情是急切的,因为有一个我们过去到现在未曾打败的死神,随时跟在我们身边。诸位菩萨!请你们配合师父观想一下:你的身边无时无刻日夜时分,就是有一个死神在你旁边,随时要处死你,想一想,你会紧张吗?不过听你们这声音好像不紧张。想一想你会恐惧吗?我相信,你有对死亡产生恐惧紧张的人,一定会回答会,因为我们凡夫强烈的自我,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诸位菩萨!我们想看看,我们有什么力量可以抵抗死神?我们有什么力量可以使自己免死?冷静想看看,你就会发觉,我们的生命,因为有南无阿弥陀佛而幸福,因为有南无阿弥陀佛而安全,因为有南无阿弥陀佛而得救。所以,师父很直接的感受就是,我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抗死神,因为死神要杀死一个人的方法千百万种,用毒药毒死你,用刀杀死你,用车子撞死你,用电电死你,用瓦斯爆炸炸死你……哇!死法实在太多太多种啦。所以,若有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不怕死神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了。所以,诸位菩萨,记得常常打电话给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做你最究竟圆满的保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保你的安全,让你不必怕死神随时会降临,你要吗?要!很好。那么要打电话给阿弥陀佛,要打几号?六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经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请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你就不怕死神了,再多的死神来也不怕,因为有阿弥陀佛保护着我们,死神若来了,不管他是要用刀杀死我们,用枪打死我们,或是用车子撞死我们,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光,将我们层层叠叠的保护,非常的安全,哇!太好了。也许你会问:“师父!若听你这样讲,那么念佛的人不就不会死?”念佛的人也是会死,但是念佛的人是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因为当死神降临时,阿弥陀佛看你,你今晚十点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成熟了,所以藉着死神的降临,使你的世缘尽了,阿弥陀佛带你的神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哇!这时候虽然在人世死亡,充满着哀伤,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法喜的,对不对?当然啊。法然上人说得真好,“净土门者,厌舍娑婆,急生极乐也”,这个“急”字用的太妙了。那对这个“急”字,我们也可以明白,法然上人希望我们早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晚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早一点,和法藏菩萨所发的第一愿同样的用意,法藏菩萨也希望我们早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阿弥陀佛希望我们赶紧成佛,所以诸位菩萨!你想要早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提,赶紧回到人间广度众生,了不起,你这样的心念跟阿弥陀佛一样,跟法然上人一样,当然你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契相应。下面是法然上人解释“往生极乐”的意思,虽然非常简要的解释,却是非常的重要。弥陀本愿,平等救度,不择善恶“往生极乐者,阿弥陀佛之愿,不择善恶,唯在凭不凭弥陀之愿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论善人、恶人,平等慈悲的救度,唯有众生是不是要依凭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这段开示法语,法然上然跟我们说得很浅白,没有非常的深奥,没有说的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让我们体会不出法然上人要说的道理。很浅白的文字,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的众生,是不分善人、恶人,只要众生依凭阿弥陀佛的本愿。众生若不依凭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善人也不能往生;众生若有依凭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恶人也能往生,这样就是“往生极乐”的意思。所以重要的不是众生的善与恶,重要的是众生有依凭阿弥陀佛的本愿吗?诸位!你不必烦恼你的烦恼有多重,你也不必担心你的业障有多深,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要如何归命阿弥陀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这两字就是归命,就是依靠,就是在这里法然上人所说的“凭”,凭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当你的心中念出“南无”的时候,你心中的念头就是:“我归命阿弥陀佛,我依凭阿弥陀佛,我投靠阿弥陀佛,我归依阿弥陀佛。”说比较白话就是:“我的生命交给阿弥陀佛发落。我什么时候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我在人间还有多少阳寿,我也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我会在什么地方舍报,我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所以,对我未来的一切,我什么都不知道,阿弥陀佛什么都知道。当然我的生命让阿弥陀佛为我做主,我就一生老老实实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将我生死解脱这件事办得非常的圆满。”就是如此,这样就是“归命”,这样就是“南无”,也就是法然上人所说的“依凭”。所以诸位菩萨,你要做的就是,佛珠拿着,虔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必求早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人这样求。香港有一位老菩萨,就是每天都求阿弥陀佛赶紧接引她去西方极乐世界,她已经求了快一年了。这位老菩萨还很健康,这次师父去香港弘法的时候,我请她的女儿将她的妈妈请来念佛会,师父想与她见面。因为她的年纪很大,行动不便,后来没有来,但是她那份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非常的切,凭这种切愿的心,决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必求说要赶紧在明天、在后天、在下个月、在明年,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认真念佛,所有往生的事情阿弥陀佛在发落。阿弥陀佛在处理,阿弥陀佛一定会发落的非常的顺遂,阿弥陀佛一定会处理的非常的圆满,你不必担心,你就安安心心每天一直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不要求阿弥陀佛:“弟子年纪还很轻,我虽然得到癌症,但是我还不想要死,我怎能四十多岁就死了?阿弥陀佛,我希望能活到一百岁,你要每天加持我,最好是放光放那个加强版的,每天加持我,加持让我活一百岁,活到老老的。”也不要这样要求,任凭阿弥陀佛的救度,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 “南无”这两字念出来,你就是内心真正有任凭、有归命、有依靠,将身心生命的一切,通通交付给阿弥陀佛,诸位菩萨,你要吗?我要。当我们依凭阿弥陀佛,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人;当我们归命阿弥陀佛,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人。所以,人生所有大小诸事,都交付给阿弥陀佛作主,当然我们日子就过的很快乐,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不选择善人或恶人,为什么?佛的心没有分别心。佛在因地修行已经断惑证真,转识成智了,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所以佛的心是平等心,看一切善人、恶人,都是一样有佛性,可以修行成佛。所以善人与恶人,不管他的根性如何、善恶怎样,只要仰凭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是善人或恶人?诸位!好好自我检视,你是一位善人或是一位恶人?就算你是一位善人,你也要归命阿弥陀佛,纵然你是一位恶人,也要归命阿弥陀佛,因为不是以你善人之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如果你肯念阿弥陀佛,肯归命阿弥陀佛,肯求生西方净土,纵然你是恶人,你所造作的恶业也不会障碍你往生西方。所以法然上人才会这样说,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分别善恶。祖师示教:如何看待自己?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浅短。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一位了不起的祖师,他说“我是一位生死凡夫”,这就是善导大师要教导我们对机的深信,要深信自己是一位罪恶的生死凡夫。法然上人说:我是无智之身,我是破戒之身。法然上人是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被当时教界佛弟子称为“智慧第一法然师”。法然上人也是要为诸位你我作一个示范,引导我们相信自己是一位罪恶的生死凡夫。昙鸾大师也说:我既是凡夫,智慧浅短。昙鸾大师这段话,和善导大师所说的完全一样。昙鸾大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虽然没被列为中国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之一,但是自古以来就受净业行者的尊重,因为昙鸾大师的道德、学问、修持都非常的了不起,北魏皇帝尊称昙鸾大师为“神鸾”。昙鸾大师是中国净宗祖师之中,最先提出“本愿他力学说”的,影响后来的道绰禅师,甚至后来的善导大师,非常了不起的祖师,都说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的凡夫。印光大师说:自谅陋劣,专以净土为事,倘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印光大师这段话更了不起,师父个人对印光大师这段话非常的赞叹,印光大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自谅陋劣”意思就是,我是一个下劣的人。“专以净土为事”就是“我因为下劣,其它的圣道教法可能不能修成,所以专修净土法门”。印光大师的学问不得了,说这样的话。下面的话才是令我们赞叹,“倘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假使阿弥陀佛在我的临终,慈悲现前接引,我一生就千足万足了。印光大师实在了不起,跟印光大师赞叹(掌声)。印光大师是晚近两百年来净土宗第一人,学问好的不得了,你看一部《印光大师文钞》,相当有水平,度了千千万万的念佛人解脱生死。印光大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师,认为自己是一位下劣的人,专修净土,假使能够蒙受阿弥陀佛的接引,就满足了,一心一意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印光大师,或善导大师,或法然上人,或昙鸾大师,都看自己是一个没智慧的人,是一个下劣的人,是一个生死凡夫。诸位你我若和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昙鸾大师、印光大师来相比,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修持、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持戒、我们的修行,都远远不如这些祖师万分之一。这些了不起的祖师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不管是善人、恶人,都要依凭阿弥陀佛愿力,方能了办生死大事。《无量寿经》经文说出念佛的修行,《观经》经文也说出念佛的修行,《阿弥陀经》的经文也说出念佛的修行,为何净土三经世尊教导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因为这句佛号,可以令善恶的凡夫,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因为这样的道理,所以善导大师才会在《观经四帖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说:一切外凡人,皆得往生。道绰禅师在《安乐集》说: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这三位了不起的祖师都跟我们说明,凡夫念佛,仰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只要仰凭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可以了办生死。仰凭弥陀愿力,念佛无不得度恶人念佛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我们凡夫对待的观念会这样认为:“有道德、有学问、有修持的善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当然;没道德、没学问、没修持的人,甚至造作恶业的人,破戒犯斋的人,为非作歹的人,哪有可能念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面师父来说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莲池大师在《往生集》所说的。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在家人,一个是出家人,都不是善人,是恶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例。说道理也许很难相信,说实例就不能不信了,因为真实发生的事情,被记录在往生传记,是实例,当然值得大家明信。莲池大师在《往生集》说,宋朝有一个人叫做吴琼,是临安人,起先出家修行,后来退道返俗,前后娶了两个太太,生了二子。返俗之后的吴琼从事杀业,经常在厨房杀鸡杀鸭。每当他要杀鸡杀鸭的时候,他就这样说:“你是阿弥陀佛的孩子,所以我将你杀死,脱离这个鸡身,脱离这个鸭身,念佛去吧!”然后就操刀杀鸡杀鸭,每在切鸡肉切鸭肉的时候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久,这位吴琼眼睛长一颗瘤,很痛苦,这颗瘤像鸡蛋的大小,他非常的忧愁恐怖,所以盖了一间草庵,安排好他的妻儿,在草庵里专心修行,念佛拜忏。为什么?业障现前,知道杀业的业障现前,毕竟他出家修行过,知道因果报应,所以日夜精进念佛、拜佛、忏悔。在宋朝绍兴二十三年,这位吴琼告诉人家说:“我明天戌时要往生了。”“戌时”是在晚上七点至九点,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间。人家听到他这样说,就耻笑他:“你是个从事杀业的人,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般的人确实是如此的观念。果然,到了隔天晚上,吴琼以布衫换一坛酒喝下去,然后说了一首偈颂法语:“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然后端坐合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最后说了一句话:“佛来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哇!实在是很殊胜。从吴琼这个人的行为来看,他不是一个善人,是一个恶人,出家返俗,还从事杀业,还娶了两个妻子,临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喝了一坛酒,诸位!这样的人怎会是善人?可是说一首偈颂法语,端坐合掌念佛,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未断气时亲眼目睹佛现前,所以说了一句 “佛来了”,就舍报往生了,这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那从这吴琼往生的公案,我们来体会往生的道理:是这位吴琼念佛的工夫很好,使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吗?不是!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愿力对恶人也不放弃,仍然慈悲加以救度,所以要跟谁鼓掌?跟阿弥陀佛鼓掌(掌声)。听完这个故事,诸位菩萨!你我要做善人念佛,还是要做恶人念佛?做善人念佛。因为师父要跟大家说的,连恶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善人念佛更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啊?对!第二个故事,仍然是莲池大师在《往生集》所说的。宋朝有一位仲明法师,居住在山阴报恩寺。这位仲明法师素来经常破戒,出家人不遵守佛陀的戒律,经常破戒,失去了出家人的尊贵身份。因为患病,这位仲明法师就跟同参道宁法师说:“我的内心散乱,有什么药方可以治疗?”道宁法师就教他:“你随你的呼吸气息念佛。”这也是念佛的方法之一,随着呼吸,一呼一吸,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这位仲明法师果然依教奉行,虔诚念佛。念多久?念了七日,念到感觉体力已经很疲倦了,道宁法师又叫他:“你得观想前面的佛像。”不久,这位仲明法师就看见二菩萨,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继续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久,阿弥陀佛现前了,当下仲明法师眼睛一闭,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故事很短,叙述仲明法师,不遵守佛陀的戒律,内心散乱,念佛七日——不是很久的时间,不是七个月,也不是七年——在临终亲见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现前,观世音菩萨现前,大势至菩萨现前,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菩萨!这样的往生有殊胜吗?太殊胜了。以仲明法师的出家修行,破戒出家人,是恶人不是善人,念佛当下的内心有散乱心,念佛经过七日而已,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从这个往生的实例,来体会往生的道理:是这位仲明法师念佛的工夫很好使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吗?不是!因为他虔诚的念佛,只不过七日的时间而已,哪有什么念佛的工夫可言!是所念的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对善恶凡夫平等救度,对不对?这样道理才说得通。诸位!从这两个公案,我们就明白法然上人所说的,“阿弥陀佛之愿,不择善恶,唯在凭不凭弥陀之愿也”,说出事实,说出真相,说出法藏菩萨用愿力要广度众生,不分别善人、恶人。诸位!我们体会净土教法这样的道理,我们要做一个善人念佛被阿弥陀佛救度,因为阿弥陀佛虽然对恶人念佛也同样的救度,但是阿弥陀佛的佛心,希望众生行善念佛,不希望众生造恶念佛,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样圣道门与净土门,阿弥陀佛教法与十方诸佛教法,就圆融一体。欲离生死之人,应愿易往之净土“是故道绰禅师云: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也就是末法众生,可以通入佛道的一条明路——净土。念阿弥陀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故此时欲离生死之人,应舍难证之圣道,而愿易往之净土也。”最后这段话,是法然上人鼓励我们,舍圣道门归净土门,是法然上人悲心的劝勉,不是法然上人看不起圣道门,也不是法然上人修养不够,有排他的心理,都不是;是法然上人为了要帮助在生死苦海的凡夫,决定当生解脱生死,所以才会如此悲愍的劝勉。“此时欲离生死之人”,在末法时代,有想要出离生死之人。诸位!你有想要出离生死吗?有!应该接受法然上人的劝勉。如果你不想要出离生死,那有听法然上人的话也好,没听法然上人的话也无妨。有想要出离生死的人,“应舍难证之圣道”,是“放下”的意思,不是“放弃”的意思,不是圣道门的教法都不修,不是这样的意思,是“暂搁”。念佛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修持。“舍”这字我们经常在说,因为有人误解,所以大家不要误解“舍”这字的意思,不是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不可以修布施,不可以修持戒,不可以修忍辱,不可以修精进,不可以修禅定,不可以修般若,不是这样的意思。“难证圣道教法”,确实对凡夫而言难证,很难证悟阿罗汉道,因为要了办生死,一定要断除见思二惑。与圣道门相对的净土门是易往,很容易往生。法然上人说,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是容易。法然上人的说法,和善导大师的说法,和世尊在《无量寿经》的说法都一样。“易往而无人”,这句经文是《无量寿经》世尊所说的。所以无论世尊或是法然上人,都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所以我们凡夫当然走一条容易成就佛道的菩提大道,对我们了办生死才会稳当,是不是啊?当然啊。好!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略钞(三)诸位!请合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甚深本愿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弥陀真实义请放掌(阿弥陀佛)。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来向大家报告法然上人所写的“净土宗略钞”。“净土宗略钞”这篇文,我们已经看完圣道门与净土门分判的道理。法然上人说完圣净的分判之后,还说了譬喻的话。法然上人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祖师,为了要让众生明白圣净分判的道理,所以说完道理之后,再举出譬喻,更能让众生明白圣净分判的道理。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三九○页(简第267页)。第三九○页,下面这段文是法然上人就圣道门与净土门分判的道理,先说出譬喻,然后再解释本愿的道理。请看三九○页内文:一心仰凭弥陀愿,一向专称弥陀名此圣道、净土,名为难行道、易行道,取喻而言,难行道者,如险路徒步而行;易行道者,如海路乘船而往。足跛目盲之人,不能行于陆路,唯可乘船,得至彼岸。然而此时之我等,智慧之眼盲,行法之足跛,如是之辈,圣道难行之险路,一切绝望,唯可乘弥陀本愿之船,渡生死之海,至极乐之岸也。今此船者,即喻弥陀之本愿也。其本愿者,弥陀往昔,始发道心,舍王位而出家,欲成佛度众生时,为建设净土故,发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完成此愿,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故善导和尚释言:“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思此道理,则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之人,往生无疑,应详知此理。不论如何,先凭弥陀誓愿,一向念佛。虽别解之人种种言词妨碍,亦皆不可有疑佛愿之心。如是领解,前所言之圣道门,非我之份而舍之,入净土门,一心仰凭弥陀誓愿,一向称念弥陀名号,名为净土门之行者也。此名为圣道、净土之二门也。这段文,法然上人先就圣净二门作譬喻,然后解释本愿的道理,劝勉我们净业行者,一心仰凭阿弥陀佛的誓愿,一向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法然上人确实非常的悲心,为了要帮助我们净业行者,了办生死、往生净土,所以悲心的开示。“此圣道、净土,名为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易行道是龙树菩萨在《易行品》所分判。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对世尊一代时教的分判,判为难易二道。圣道门一切教法,龙树菩萨判为难行道,净土门的教法,龙树菩萨判为易行道。所以要解脱生死,可以走这两条路,就是难行道这条与易行道这条。我相信,不必问,大家都会选择走易行道这条,可是不了解祖师开示的真义,也许有的人宁愿选取难行道这条。诸位菩萨!我们学佛修行,最重要就是要解脱生死,无论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只要能帮我们解脱生死,能够使我们成就菩提,任何一个法门都值得我们学习。诸位菩萨!你今天回到我们讲堂打佛七,虔诚念佛,也许你是自己开车回来,也许你是坐车回来,也许你是走路回来的。前天师父回到讲堂,在路上遇到一位年纪很大的老菩萨,在嘉丰路上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因为是中午,天气非常的炎热,师父看见之后赶紧将车子停着:“来!来!老菩萨,请你上车,师父载你。”这位老菩萨就是要回到我们讲堂,坐公交车坐到加工区前面那一站,然后再走回来我们讲堂。因为中午太阳很炎热,年纪大来体力比较不好,所以从加工区前面那一站,走路回到我们讲堂,我看至少也要走个半小时,非常的辛苦。若是年轻人,年轻有力,走路当然就能健步如飞,若是脚力不够的人,甚至残废的人,行走就比较困难。所以靠自己的力量,当然各人的力量不同,所以就有很大的差别。靠自己的力量一定比较困难,靠佛的力量一定比较容易,因为要解决生死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在人间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可以走路也可以坐车,就有两种的不同,当然走路辛苦多了,也比较久、比较费体力,坐车一定比较快,比较省力、比较快,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为了要解决无始劫以来没有解决的生死大事,所以进入三宝门中学佛修行。诸位菩萨!用我们的智慧想想,自己法身慧命的解脱,走难行道比较好,还是走易行道比较好?当然走易行道比较好。就同样能够解脱生死而言,走易行道也会比较轻松,所以龙树菩萨的判教,不但法然上人继承,善导大师也继承,道绰禅师也继承,昙鸾大师也继承。所以圣道门是难行道,净土门是易行道,只要能够帮助自己解脱生死,哪一门、哪一道都很好。问题是圣道门的教法,我们下劣的凡夫可以修成吗?如果可以,当然就好好的修;如果不可以,难行道这条路走不通,当然改路,走易行道这条路,所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向东这条路走不通,当然转个方向向西这条路走。“取喻而言,难行道者,如险路徒步而行;易行道者,如海路乘船而往。”先说譬喻的话,难行道犹如在险路徒步而行,易行道犹如在海路乘船而往。以陆路和海路作个比较,在陆路行步一定比较辛苦,比较费时,在海路乘船一定比较舒适,比较省时。说实例作譬喻,诸位更容易体会。诸位菩萨!你若要前往香港观光,你可以自己走路到达香港,也可以坐飞机到达香港,这两条路都可以使你到达目的地香港,请问诸位菩萨:你要走路还是要坐飞机?当然坐飞机。在我们台湾坐飞机到香港,只不过一个小时又十五分而已。飞机飞行的时间,大约就是一小时又十五分钟,当然若加上等飞机的时间,就不止。但是就算等飞机的时间,加上坐飞机的时间,也一定比走路比较舒适,比较快到达香港。所以在人间,要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就可以选取两种不同的路径行走了,当然我们现在从因地要到果地,从人间要到净土,也可以选取两条路行走,一条路就是靠自己修行的功德,一条路是靠阿弥陀佛修行的功德,诸位菩萨!若是你,你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德,还是要靠阿弥陀佛修行的功德?若是我,我要靠阿弥陀佛修行的功德。同样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靠自己念佛的工夫,与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一个观念上的改变而已,所念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同样。下面,法然上人说,“足跛目盲之人,不能行于陆路,唯可乘船,得至彼岸。”若就众生来说,因为各人千差万别,所以,要走陆路,在众生之中,有的人根本无法走陆路,因为眼睛瞎了之人,脚跛脚的人就无法走陆路了。“足跛”就是跛脚,“目盲”就是眼睛瞎了,这两种人无法在陆路行走,只有能够乘船而已。所以靠自己的修行功德,各人就千差万别了,若都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因同果同,每一位会修行的人或不会修行的人,得到的果报都一样。就像一个跛脚的人、一个健步如飞的人,一个瞎眼的人,一个明眼的人,全都坐在船上,同一个时间到达目的地。所以,你我无论会修行不会修行,只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得到的果报是一样的。用世间法来譬喻佛法,这样大家就容易明白。请看下文:眼盲足跛辈,唯乘愿船渡生死“然而此时之我等,智慧之眼盲,行法之足跛,如是之辈,圣道难行之险路,一切绝望,唯可乘弥陀本愿之船,渡生死之海,至极乐之岸也。”这段话同样是法然上人对下劣之机的说明。“此时之我等”,就是指末法时代的诸位你我,在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智慧之眼盲”,就是没有智慧的意思;“行法之足跛”,就是修行犹如跛脚,也就是修不成就道业的意思,法然上人的譬喻是说的很好。也许你心中会这样想:“我真是法然上人所说的这种人吗?我真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吗?我真是一个无力修行解脱生死的人吗?”如果你心中有如此的疑惑,不妨问问自己:“我修阿罗汉在修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能够断除见思二惑吗?我修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缘法,能够断除见思惑再断除尘沙惑吗?我修菩萨在修的六度万行,可以断除见思惑、再断除尘沙惑、再分断无明吗?”如果你反观自省,得到的答案是“不能”,没能力断除见思二惑,没能力断除尘沙惑,没能力断除无明惑,那么我真的就是法然上人所说的“智慧之眼盲、行法之足跛”的人。“如是之辈,圣道难行之险路,一切绝望。”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个修行没能力解脱生死的人,要根据圣道门这条路行走,要解脱生死,“绝望”,就是没有希望了。那么要解脱生死,修圣道门没有希望,当然改修净土门,所以法然上人说:“唯可乘弥陀本愿之船,渡生死之海,至极乐之岸也。”如果你是一个残废的人,我相信你要到达很远的目的地,你一定不会自己用自己的双脚来走路,因为都已经残废了,要怎样走路?现在虽然有残废人用的轮椅很方便,但是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很远,你也不会坐轮椅前往,你一定会坐车、坐船或坐飞机,这是一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会这样做,在学佛修行了办生死,怎么不会这样做?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真的没有智慧吗?修行像个跛脚的人,没有力量解脱生死吗?法然上人说:“我是一个无智之身,我是一个破戒之身的人。”善导大师说:“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浅短。”昙鸾大师说:“我既凡夫,智慧浅短。”印光大师说:“自谅陋劣,专以净土为事,倘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这道理昨晚向诸位报告过了。这样了不起的祖师,法然上人、善导大师、昙鸾大师、印光大师,是佛菩萨示现了不起的祖师,他们看自己是一个生死的凡夫,是一个破戒的人,是智慧浅短的人,诸位菩萨!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当然是非常的客气,也是在跟我们说,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就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破戒之身的人,所以才要更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了办生死,要不然圣道门教法无法修成,净土门教法又不依靠,当然会再继续在六道里面生死沉沦,祖师的悲心开示,用心良苦。“今此船者,即喻弥陀之本愿也”,阿弥陀佛的本愿犹如一艘船,载运生死的凡夫,出离生死苦海,往生涅槃的西方彼岸。阿弥陀佛本愿船开到你的面前,阿弥陀佛向你说:“佛子某某人!我乘本愿力,现在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菩萨!若是你,你要上船吗?当然要啊!观想你现在就是跌落在生死的大海,若不会游泳的人一定喊救命:“救人哦!”因为在生死大海不会游泳,就会很快溺死。像师父就不会游泳了,我若跌落大海,我一定大声喊:“救命哦!”为什么?我不会游泳。所以在生死苦海的凡夫,犹如跌入大海的人,处境是非常的危急,不会游泳的人,有可能很快就被海水溺死。诸位菩萨!观想你的处境,现在就是如此,阿弥陀佛开本愿船到你的面前,要将你牵引上船上,哪有人不上这船上来的道理?我们就是没有无常观,没有危机感,没有想到现在还在人间生死的苦海之中,有可能随时沉死在生死大海,继续在三途受苦受难,所以才会对阿弥陀佛的本愿船要载运我们离开生死苦海无心。诸位,你若有无常观、有危机感,我相信听到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道理,你会全心全意将这句佛号抱得紧紧的,就像钻石黄金怕被人抢走一样,也就是一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别说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开本愿船到你的面前,要将你牵引上船,你在大海溺水的时候,就是遇到一块木头,你也会赶紧把它抱得紧紧的吗?会不会?会啦!看见一块木头赶紧抱住,才不会沉入海水之中溺死,这是一定的。因为每一个人面临着生死危难的时候,无不想尽办法使自己免于死亡,这是凡夫爱惜生命的自然反应。我们现在在人道,还在生死苦海之中,怎么不会好好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抱住?就是因为没有无常观、没有危机感,不知道死神随时在旁边要将我们砍死,若知道,当然不会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遇到佛法,遇到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定会很急切的好好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弥陀弘誓:称名乘愿必往生下面是法然上人解释“本愿”的道理。“其本愿者,弥陀往昔,始发道心,舍王位而出家,欲成佛度众生时,为建设净土故,发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完成此愿,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好!看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法然上人所开示的这段文,并非是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原文,但是意思是一样。“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从法然上人所开示的第十八愿,和法藏菩萨所发的第十八愿,我们可以发觉,法然上人加一句“乘我愿力”,对不对?“下至十声”下面加一句“乘我愿力”。法然上人要跟我们开示什么道理?这十声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就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要怎样登上阿弥陀佛的本愿船?很简单,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本愿船,就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然上人的用心良苦。祖师实在悲心,跟法然上人赞叹。(掌声)从这段法语我们可以明白,法然上人单刀直入,直接跟我们说,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要用名号度众生,直接举出第十八愿。四十八愿明明就有四十八条的愿力,为什么会单说第十八愿?法然上人的用心非常的良苦。四十八愿举出第十八愿就是,第十八愿是十方众生的修因愿,若没有第十八愿可以使十方众生称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它的四十七愿对众生而言,毫无利益。第一愿“国无恶趣愿”,法藏菩萨誓言,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途,但是十方众生若没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途,对众生而言,毫无利益。第五愿到第十愿,是“六神通愿”。诸位菩萨!你我若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不到六种神通,所以第五愿到第十愿,对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而言,毫无利益。所以师父经常开示说,对我们还在生死大海的众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百分之百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当然是这样啊。所以,为什么要将第十八愿说得非常的详尽?就是要让大家彻底明白,安心念佛,根据第十八愿,老老实实修持起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至于净土其它深奥的道理,我们现在在因地懂多懂少,无妨,最重要就是一定会往生,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大慈悲父阿弥陀佛的教导,有什么法门不会,对不对?就是如此。“故善导和尚释言: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样的解释实在非常的奥妙,令人了知这样的道理之后,内心安心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将善导大师所开示的话,好好思惟、体悟,明白了、了解了,内心必然安心念佛。“彼佛今现,在世成佛”,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当知本誓,重愿不虚”,在因地所发的誓愿非常的殷重,所以成佛之后的佛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具有救度乃至十念的念佛人,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做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了不起的祖师,所开示的话,等同阿弥陀佛所开示的,所以善导大师开示的话,值得诸位你我奉行。“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必”是非常肯定的话,必定、一定,善导大师不是跟我们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也许往生;众生称念,可能往生;众生称念,应该往生。”善导大师不是这样跟我们开示,善导大师跟我们开示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诸位菩萨!你要相信善导大师的话吗?要!当然你就会安心念佛。念佛三天,自在往生频现瑞说道理之后,也许很难相信,但是说真实往生的实例,就不得不信了。说一个念佛三天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公案,让大家体会,你就会明白,善导大师所说的道理确实正确。因为一个人一生若只有在临终,要死之前,念佛三天,就能够很自在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死后有很好的瑞相征验往生,那么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真实的、是不虚的。有一位太太度她的先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事例。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八楼一单11号,杜秀亭的丈夫张玉祥,法号仁祥。杜秀亭深信佛法,在四年前皈依三宝之后,一心念佛(在这里所说的四年前,就是公元二○○一年的四年前)。杜秀亭是一位很难能可贵的女众,她皈依三宝一心念佛之后,曾经多次劝勉她的丈夫张玉祥念佛修行,但是张玉祥不相信佛法,不但不相信,还经常妨碍他的太太念佛修行,经常骂他的太太:“念什么佛、信什么佛?”这是没有善根的人。由于阿弥陀佛慈悲的调摄,使杜秀亭坚持不懈劝她的丈夫念佛,并且带她丈夫的相片到寺院,代替她的丈夫皈依三宝,希望经由三宝的威神加持,使她的丈夫有朝一日,能念佛修行。真是一位好太太。一九九九年四月,某个星期一下午五点多,张玉祥突然跌倒,骻骨摔断了,痛得呼爹叫娘,浑身出汗,一直到半夜三点多,疼痛仍不止。杜秀亭告诉她的丈夫说:“你呼爹叫娘也没有用,谁也不能救你,只有阿弥陀佛才能救你!”在痛苦无奈之际,张玉祥生起了厌离世间苦的心,念了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之后就睡着了。你看,念这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是这么有效。诸位菩萨!若是你你要念吗?若是我,我要念啰,不但要念而且还要念得很大声,人在痛苦的时候,念佛会特别大声一点,求阿弥陀佛的护佑,这是自然的心理。第二天张玉祥被儿女送往医院,就一直不痛了。第三天下午四点多,杜秀亭还想要回家上香,求佛再留丈夫住世几年,和自己作伴念佛。此时张玉祥向太太摆手示意,意思就是说“我要走了,你不用求佛了”,之后就断气了。杜秀亭回家之后,将张玉祥的相片供在佛堂。到了傍晚六点多,全家人看到张玉祥的相片放出种种颜色的光明。第二天,很多居士到张家助念,都看见张玉祥的相片放出白色的、粉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多种的光明,很不可思议。第三天,从太平间冰柜拉出张玉祥的遗体,打开包在遗体的黄色包巾,张玉祥身上发出檀香的味道,所有在场的人都闻到,冰冻三天,张玉祥全身柔软。亲友为张玉祥拍第一张相片时,相片显现的都是白光,没有任何一物。第二张相片,看见张玉祥的遗体在玻璃棺里,面容微笑,栩栩如生,头部上方有一朵带绿叶的白色莲华,下面还有绿色的叶子,真是不可思议。火化之后,于当日半夜四点,杜秀亭一睁眼,突然看见张玉祥,身穿大红袍站在半空中,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所有见到知道这件事例的人,都认为念佛有不可思议的力量,都深信佛法,称念佛号。一个平时对佛法不信任的人、不信受的人、没有善根的人,还骂自己太太念佛,遇到苦难的时候,竟然一念回头,念佛经过三天,死后有这么殊胜的瑞相,征验往生,这是不是佐证:“只要念佛,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绝对慈悲救度。”对不对啊?实在是如此。阿弥陀佛对十方任何一个众生大悲不弃的救度,所以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确实如善导大师所说的,“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信本愿称佛名之人,往生无疑“思此道理,则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之人,往生无疑。”法然上人这段话实在开示的真好。思这样的道理,信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往生不疑——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必怀疑。信弥陀本愿是说“信”,念佛之人是说“行”。“应详知此理”,法然上人教我们要详细明白这样的道理,有一个“详”字,详是详细。法然上人教我们要详细知道:“信阿弥陀佛本愿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无疑的道理”。所以诸位菩萨!你若愿意这样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而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么当然你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论如何,先凭弥陀誓愿,一向念佛,虽别解之人种种言词妨碍,亦皆不可有疑佛愿之心。”无论如何,一定要首先仰凭阿弥陀佛的誓愿。法然上人开示的法语,诸位要用心体会。在这里,法然上人有教导我们仰凭自己念佛的工夫?没有!教我们先仰凭阿弥陀佛的本愿。先仰凭阿弥陀佛的本愿,自然起行念佛,这是一定的道理。“虽然别解之人种种言词的妨碍,亦不可有疑佛愿之心”,法然上人教我们,不要受到别解之人的妨碍,退失念佛心,退失信佛愿的心。“别解之人”就指圣道门正见之人,虽然正见,但是圣道门与净土门解行不同,所以叫做“别解”。圣道门的行人,如果用圣道门的教法来妨碍念佛,那念佛人受他的妨碍,表示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举例说明。天台的行者修止观,当然一定会求禅定,所以若天台的行者,用止观的道理带入念佛的修行,向念佛人妨碍说:“你若念阿弥陀佛没进入禅定,没念到入禅定的事一心不乱,或理一心不乱,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是以天台的教法,妨碍念佛的修行。你若听到这样的话,内心就恐慌害怕了,对阿弥陀佛本愿绝对的救度有了疑心了,那么这样就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念佛能够念到入禅定,当然了不起,一定要赞叹他,但是不是一定要念到入禅定才构成往生的要件。真实的净土教法就是:念佛念到入禅定,不管是证悟事一心不乱或理一心不乱,当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念佛无法念到入禅定的人,心中还有妄念的人,阿弥陀佛更慈悲,绝对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阿弥陀佛发愿的真意。所以结论就是:念佛人,不管念佛的心有禅定或无禅定,只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慈悲平等救度。阿弥陀佛实在太慈悲了,跟阿弥陀佛鼓掌(掌声)。这样就是信阿弥陀佛的本愿,一心念佛不受别解之人的种种言词妨碍。“如是领解,前所言之圣道门,非我之份而舍之。”既然圣道门这条路我们走不通,也就是无法以圣道教法解脱生死,当然进入净土门。进入净土门怎样修行?“一心仰凭弥陀誓愿,一向称念弥陀名号”,就是这样修行。进入净土门怎样修行?就是这样修行,很简单、很明确、很扼要。法然上人有教我们进入净土门修的很杂吗?没有!就是两句话而已:“一心仰凭弥陀誓愿,一向称念弥陀名号”。“一心仰凭弥陀誓愿”,就是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法然上人不是教我们仰凭自己念佛的工夫,法然上人也不是教我们仰凭自己修行的功德,法然上人教我们仰凭阿弥陀佛的誓愿。如何仰凭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下面这句话,“一向称念弥陀名号”,简单、扼要、明白,就是如此修学净土教法。好!这段文,法然上人将圣道门与净土门说了一个大要,分判圣净,教导我们进入净土门。下面的文,就是法然上人教导我们进入净土门修行,分为安心与起行,“安心”就是《观经》的三心,“起行”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五正行,我们等待明晚再继续探讨。今晚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略钞(四)诸位!请合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上甚深本愿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弥陀真实义请放掌(阿弥陀佛)。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来向大家报告法然上人所写的“净土宗略钞”。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三九一页(简第268页)。第三九一页,从前面算来第三行。入净土门,安心起行次、入净土门,若言所应作之行者,应心行相应,亦即名为安心起行也。这段文是承前文而来。前面的文钞说到圣净分判的道理,法然上人劝勉我们,舍圣道门归净土门,进入净土门要如何修行呢?就是“安心起行”这句话,“安心”是说心,“起行”是说行;“安心”是意业的安心,“起行”是口业的称名、身业的礼拜,也就是身、口、意三业的修行,解行必须相应。“入净土门,若言所应作之行者,应心行相应”,选择进入净土门修行,修行的行者应当心行相应,因为心行不相应,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就是意业的安心,“行”就是身业的礼拜与口业的称念,身、口、意三业,如果内外不相应,不是真实修学净土法门。“亦即名为安心起行也。”解门,在内心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内心安住在对阿弥陀佛本愿的信心,也就是《观经》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归在“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阿弥陀佛本愿的心。所以三心是说信心,信受阿弥陀佛本愿之心,这就是“安心”这部份。“起行”就是根据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五正行修持。所以,法然上人所写的这篇文“净土宗略钞”,其实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深心所说的信心与正行。信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七种信心、四种问难;起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正行与杂行。正行说到五种,就是五正行,第一读诵正行,第二观察正行,第三礼拜正行,第四称名正行,第五赞叹供养正行。从法然上人在净土宗略钞所开示的法语也不难了解,法然上人的净土思想,完全相承自善导大师。贰、安心好!我们先来看安心的部份。其安心者,即《观无量寿经》言: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安心这部份,首先法然上人引用《观经》上品上生一段经文,“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若有众生,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三种心,当下就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诸位菩萨!你有真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这三心。“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至诚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不多;深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解释就非常的多;回向发愿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解释,说一个故事,就是“二河白道喻”。不论是至诚心或深心、或回向发愿心,总归在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具足这三心的内涵,当下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观经》的经文,世尊说得非常的明白,“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具”这字就是显示,三心缺一不可,不可以只具足至诚心与深心,而不具足回向发愿心;也不可以只具足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而不具足深心;也不可以只具足深心与回向发愿心,而不具足至诚心,三心缺少任何一心,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世尊说得非常的明白,“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必”是肯定的话,必就是一定、就是必定,世尊在净土的经典所说的用语,非常的肯定;法然上人、善导大师、昙鸾大师、印光大师,这些了不起的净宗祖师,在法语的开示,用字也是非常的肯定。所以我们明白,具足三心,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诸位菩萨!我们每天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内心是不是有具足三心?如果反观自省之后,发觉没有具足三心,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希望了;如果具足三心,当然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三心的意义我们要明白。下面:一、至诚心善导和尚之三心释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又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对“至诚心”的解释,当然不只是如此的简要而已,在这里这篇文“净土宗略钞”,法然上人引用了比较简略。善导大师对至诚心的解释说,“至者真,诚者实”,所以“至诚心”就是真实心。凡夫的心是虚假心,佛的心是真实心,因为佛在因地的修行,已经转凡成圣了,转凡心为佛心,转意识心为真如心,转虚假心为真实心,所以佛的心叫做真心,凡夫的心叫做妄心,所以真实心就是至诚心。在这里,善导大师要跟我们说的“真实心”,并不是说我们凡夫念佛要念到没有妄念、回复真如、开显智慧、证悟实相,不是在说这个道理,若说这个道理,你我大家都做不到,因为你我就是有妄念的凡夫众生。在这里说的“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意思就是,众生若依自己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所修的善根叫做“假”,众生若依阿弥陀佛名号愿行功德所修的善根叫做“真”,也就是依自力就叫做“假”,若依他力就叫做“真”,是在说这个道理。若说这个道理,是凡夫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你可以依自力心修行,也可以依他力心修行;你可以依自己修行的功德,断惑证真、了办生死、证悟菩提,但是这样的修行,对凡夫而言是很难成就。前面这篇文一开始,法然上人用圣道门与净土门作一个对照比较,圣净分判,法然上人劝勉我们,舍圣道门归净土门,也就是舍自力心归他力心,不依自己修行的善根,依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修善,这样就是“真实心”,这样是你我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以,“真”对“假”而言,“实”对“虚”而言。众生所修的杂毒之善叫做“虚”,弥陀所修的愿行功德叫做“实”,所以为什么我们念佛可以灭罪、念佛可以消灾、念佛可以往生?因为名号的功德,是法藏菩萨以古佛的真心发愿修行所完成的,所以名号的功德叫做“真实的功德”,我们众生生生世世所造作的罪业,是从意识心流露出来,所以叫做“虚假”,所以名号的真实功德,可以破除众生虚假的罪业,叫做一真能破一假,一实能破一虚。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法体,起光明普摄念佛人的妙用,照耀念佛人,使他烦恼、无明、业障降伏伏断,犹如光明能破黑暗。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说,名号有两个功能,第一破暗,第二满愿。阿弥陀佛的智慧,起光明普摄作用,作用在哪里呢?在念佛人的身上,所以众生称念,阿弥陀佛的光明普摄,使念佛人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使念佛人往生西方、成就菩提。佛号是佛的真如所成就的,因此佛号的功德是无为的、是无漏的、是无上的、是真实的。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的修行,是用佛的真心起修,叫做“称性起修”,不同于我们凡夫修行。我们凡夫的修行,无论身业的礼佛、口业的念佛、意业的忆佛,是从意识心流露出来的,是从生灭心流露出来的,是从虚假心流露出来的,是从分别心流露出来的,所以凡夫所修的,实在很难称为“功德”,因为功德在法身之中。凡夫所修的,是有为的、是有漏的、是有上的、是虚假的,所以不能称为“功德”,充其量称为“福德”。所以,以凡夫意识心、生灭心、分别心、烦恼心三业起行,所修的有为、有漏、有上、虚伪不实的功德,不能了办生死,会继续在六道里面轮回。凡夫之行: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所以善导大师才会在《观经四帖疏》解释《观经》的第一心至诚心,说两个名相: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杂毒之善”就是参杂三毒烦恼的修善,修行是好,所以叫做“善”;“虚假之行”就是,凡夫修行,是从意识心流露而出,从虚假心流露而出,从生灭心流露而出,从分别心流露而出,这样修行,“虚假之行”意思就是如此。善导大师实在很有智慧,说出两句名相,就将凡夫修行很难解脱生死的事实说出,实在了不起,我们跟善导大师鼓掌(掌声)。既然众生依自己杂毒虚假,所修的善根是“假”非“真”,是“虚”非“实”,当然要放下自力心依他力心,放下自己所修的有为、有漏,根据无为、无漏愿行功德六字果号修持,就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人将心念放在“佛”这字,非是将心念放在“念”这字,那么修行当下,就有截然不同的果报。因为依真实心修行,不依虚假心修行,才能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好!继续看下面。真实之行:信顺本愿,专称佛名“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这段文,善导大师说得非常的明白,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意业领解到佛号的道理叫做“解”,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圣像、口业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叫做“行”,所以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必须”这两字,是非常肯定的话,应当要这样做,必须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必须”这两字的意思,也就是众生在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非在真实心中造作不可。这句话不好了解,“必须真实心中作”,是什么意思呢?众生三业解行,必须在阿弥陀佛所回向的真实心中造作,也就是众生三业的造作,必须根据名号阿弥陀佛真实功德修持,这样是什么意思?说比较白话让大家都听得懂,就是内心安住在所念这句名号的功德,修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进一步说明,诸位才会容易明白。如果念佛的当下内心想:“就是因为我念佛的工夫很好,所以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我修行往生的资粮累积了很多,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想是依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往生的,不是依阿弥陀佛名号的愿行功德往生的。这样是虚假心非是真实心,这样是自力心非是他力心,这样是疑心非是信心,这样就是不在真实心中造作净土法门的修持,善导大师在说这个道理。这段疏文这句话是很不好理解,若不详细探讨这句话的意思,误解善导大师的法义,那念佛也许不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众生三业解行,必须在阿弥陀佛所回施的真实心中造作。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以古佛的真心发愿修行所完成的,所以名号是佛的真心。佛的真心,我们应该根据佛的真心发愿修行完成名号的功德修持,念佛依靠佛力,这样凡心就与佛心相契相应。虽然念佛人念佛当下会打妄想,但是归命阿弥陀佛名号愿力,那份心叫做“真实心”,就是如此。这是你我每一个人,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若要叫我们念佛念到没妄念、禅定心现前,念到没杂想清净心现前,这我们做不到,善导大师在说的道理,也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要了解“必须真实心中作”这句话的意思。阿弥陀佛在因位修行的时候,一念一剎那间,都是在佛的无漏真实心中造作,换一句话来说,法藏菩萨修六度万行,要圆满四十八愿的每一愿,要圆满六字洪名的功德,是用古佛无漏的真心,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修禅定、修智慧,点点滴滴六度万行,是用真心起修的。我们凡夫在修行,无法做到这样的地步。所以阿弥陀佛六字果号真实功德,可以使凡夫称念六字果号,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我们可以进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报土,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完成的,实在是太殊胜了。这样的教法就是“他力教”,是所有世尊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印光大师在《文钞》,称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称圣道法门是“通途法门”。特别法门“特别”在什么地方?就是佛力使念佛人了办生死,佛力使念佛人“不断烦恼得涅槃分”,这是印光大师如此的开示,也是昙鸾大师如此的开示。净土法门确实是非常奥妙的法门,难怪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佛的智慧不能明信”。所以《阿弥陀经》以舍利弗尊者为当机者,用意非常的深远,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众之中智慧第一;《阿弥陀经》列出四位菩萨作为菩萨众的代表,第一位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是菩萨众之中智慧第一。声闻众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菩萨众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作《阿弥陀经》的当机者,就是要启发我们,真正明信阿弥陀佛名号本愿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才真真正正相信净土法门,老实念佛。世尊在《无量寿经》也是如此的开示。所以诸位,你能够接受净土法门,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很难得。“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如果外在相貌显现的贤善精进之相,可是内心怀着虚假,这样内外不相应。“又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不简别内与外,不简别明与闇,都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什么叫做内?什么叫做外?什么叫做明?什么叫做闇?道理要了解。“内”是指四乘的圣人,内心安住在真理之内。四乘的圣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外”就是世间凡夫,内心安住在真理之外。“明”就是出世四乘圣人,离开世间的迷闇,智慧开显光明,叫做明。什么叫做闇?“闇”就是世间的凡夫,经常处在迷闇,智慧不开显,愚痴黑暗,叫做闇。所以“不简内外明闇”这句话,就是无论圣人或凡夫,无论有智慧或没智慧的人,造作净土修行,都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也就是说,无论上圣或下凡,无论有智慧之人或无智慧之人,无论任何人修学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必须在真实心中造作。“作”这字就指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阿弥陀佛的本愿真实功德,造作净土往生真因。所以阿罗汉也好、辟支佛也好、菩萨也好、六凡的众生也好,任何人修学净土法门,要以真实心念佛,就是如此。诸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心是真实心或虚假心,是攸关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往生清净报土或者往生方便化土,因为因真果真、因假果假。同样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可以用真实心称念,也可以用虚假心称念。当然,真实心称念,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用虚假心称念,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化土。继续看下面一段:是故至诚心者,即是真实心也。言真实者,身之所行,口之所言,心之所思,无内虚外饰之心也。这段话是法然上人解释“真实”这两字的意思。身业所造作之行,口业所造作之言,意业所造作之思,“无内虚外饰之心”,也就是内外一如。如果内外不相应,就是“内虚外饰”,内心无真实的心,虽然在外貌看起来,很虔诚在念佛,很认真在拜佛,但是没有真实心。总之,真实厌秽土欣净土,外相与内心相应也,不可外现贤善之相而内造恶,外现精进之相而内懈怠之意也,故言: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就念佛而言,人前批露六万七万之念佛,而实无此数;又人所见之时处,显现贤善精进念佛,而人不见之处,则不念等之心相也。好!看到这个地方。下面是法然上然更进一步说明“真实”这两字的意思。真实厌秽土、欣求净土的人,外相与内心是相应的,不可外貌现出贤善之相而内心造恶,外貌现出精进之相而内心懈怠。法然上人为了要让大家了解,所以就举例说明。就念佛而言,在人前批露六万声、七万声之念佛,而实无此数。一天实在没有念佛六万声、七万声,而跟人家说他念佛六万声、七万声。过去师父希望诸位莲友能够精进用功,所以鼓励大家每天念佛作功课,一天下来念多少佛号记录起来,一个月到了,将功课表交给师父,当然我相信你们一天念多少,纪录的是真实的。有的人一个月念佛超过一百二十万声,一个月三十天,一天若念佛四万声,一个月就念佛总共一百二十万声。如果实在没有念那么多而记那么多,这样就是“虚假心”,不是“真实心”。法然上人又说:“又人所见之时处,显现贤善精进念佛,而人不见之处,则不念等之心相也。”在人前很虔诚拜佛、很虔诚念佛,不在人前就懈怠拜佛、懈怠念佛,这样不是真实心。过去有一位老菩萨,每天很虔诚在某一个寺院三宝圣像佛前,虔诚祈祷:“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弟子一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年纪都这么大了,对家里的事都放下了,不再管子孙了。阿弥陀佛,我想要早点往生您的西方佛国。”这座寺院里有一个小沙弥,每天听到这位老菩萨在佛前祈祷,就故意要捉弄这位老菩萨。有一天就躲在阿弥陀佛圣像的后面,这位老菩萨又照平时这样对佛祈祷,一心一意希望要早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这位老菩萨说完之后,这小沙弥出声了:“好!我晚上就来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位老菩萨吓了一跳:“欸!四下无人,莫非阿弥陀佛说话了,今晚就要迎接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吓了一跳,起脚就跑。请问诸位,这位老菩萨这样有真实心吗?没有!嘴巴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不是真正这样想。诸位菩萨!这是一个笑话,你要反问自己哦,你会像这位老菩萨吗?如果口业说要往生净土,但是意业将感情、金钱、亲情、财宝、名利,看得比念佛还重要,那就是内外不相应,没有真实心。诸位菩萨!请你们回答师父:将感情和念佛作个比较,你要将念佛排在前面,还是将感情排在前面?念佛!是真的吗?真的哦!哇!了不起。将金钱与念佛作个比较,你会将金钱排在前面,还是将念佛排在前面?念佛!这个声音好像比较小声哦。金钱若很少,也许你就会将念佛看得比较重要,但是金钱若很多很多,也许你就会将金钱排在前面啰。同样念这句佛号,有的人真心、有的人假心;有的人真的有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不要了,有的人并非真实如此。继续看下面:虽如此言,非以外现恶相为良。总之,真实欲契合佛心,内起真实,外相则随顺境缘也。然若因随顺境缘故,而破坏内心真实之行为者,亦是欠缺至诚心之心也。总之,唯是内心真实,并有其外相也,故名至诚心。虽然如此而言,“非是以外现恶相为良”,这句话就在说内外要一致,不要外现贤善之相,内怀虚假,也不要听到这样的话,说“那这样我就外现恶相”,不可以这样,这样是内外为恶,当然会相应堕落三途。“真实想要契合佛心,内起真实,外相则随顺境缘”,也就是能多拜佛就多拜佛,能多念佛就多念佛。诸位菩萨,如果已经退休的人,没有其它的事情,也不肯好好念佛,也不肯好好拜佛,那年纪又那么大了,内心必然是无真实心。因为年纪大来要赶紧为自己将来的归处设想,人生所剩下的光阴无多了,还不赶紧念佛拜佛,那要等待何时才修行?所以一心一意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内心是真实心,外在身业的礼佛,口业的念佛,能多拜能多念就多拜多念。随顺各人的境缘,因为每一个人的境缘不同,有的人很有时间,有的人很没有时间;有的人年纪大来双脚无力,你要叫他拜佛很困难,当然就多念佛;有的人念佛只要念大声,念个一小时就很累了,当然就小声念,有的人甚至病到无法念佛出声,就心中意念。每一个人的境缘不同,总之是随顺境缘真诚念佛,相应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样就叫做“至诚心”。二、深心好!下面说第二心深心:二者深心,亦即善导和尚解释言:深心者,深信之心也。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也,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二者深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佛之教而修行,永除疑心,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阿弥陀佛本愿的心,不是深信自己念佛的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机法两种深信,就是要消除众生内心的疑惑,因为同样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有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