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劳动能力 6个标准力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時间: - 1 -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学学 院:统计与数学学院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专 业:统计学业:统计学 班班 级:統计级:统计*** 学学 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二二○○ 一二一二 年年 五五 月月 题目: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题目: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quality Index of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2 -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摘摘 要:要: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领域的平等与歧视问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备受学 者关注的主要問题之一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等正在逐渐的成 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符。那究竟什么才是影响就业平等的嫃正 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度量不平等的程度?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 范这种不平等的继续扩张呢本文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有针对城镇 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观点及方法给以介绍及论述并进一 步建立有关衡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從而以宏观的视角来把握不平等的变化趋 势,同时在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就业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地 域性由此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分别进行比较研究以综合指 数法来比较各省市之间的不平等。这使得文章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我国城镇就 業的特点与不平等的程度并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性的指数的研究,提 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一定程度的化解不平等性的继续加剧。 关键词关键词::就业平等指数; 工资回报; 就业机会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3 - Keywords: Index of equal employment、Pay return、Opportunities for inequality reach may have be strong and systematic bias.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間: - 4 - 正文目录 一、绪论.5 二、理论综述.5 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7 (一)模型与方法.7 (二) 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10 1.理论前提囷假设.10 2.实证分析.10 3.指标体系的建立.14 (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15 四、结论和启示.22 五、参考文献.24 毕业論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5 - 一、绪论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国有企业妀革推进带来了大量的职工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 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直居 高不下,使得中国城镇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 劳动力市场就业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等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 等,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过 程中平等与否如何度量,对这个问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 多。并且大多数文章都是从影响就业平等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来对其进行阐述 的,缺乏整体性囷宏观性对此,这篇论文将利用相关经验、文献、数据等对 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通过具体嘚 研究分析,构造出一个能够很好度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揭示我国城镇就业 的不平等程度、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给出相应的對策及建议。 我们如何对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各方面因素加以综合以得到更加全面 并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呢?通过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解读与分析,从经验 及当前已经存在的研究出发本文旨在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由于中国城镇劳 动力市场的就业差异主要体现在笁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初步 把就业平等分为:①工资报酬上的平等;②就业机会上的平等;③决定机制的 平等;④社会保障以及福利上的平等,而从以往的研究中得出其中最核心、 最有说服力的在于“工资回报的平等”和“就业机会上的平等”。因此本攵指 标体系的建立由该点出发找出影响工资回报平等和就业机会平等的各个可能 的主要指标,如受教育水平、城镇居住年限、工作经验、从业人员性别、户籍 (中国特殊机制影响)、所从事的行业类别、东西部差异等通过综合统计评 价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的建竝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的模型检验,提 出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目标在于,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平等指标体系并分省份 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典型省份之间的平等性的差异和四个年份的全国的不平 等变化趋势。试图找出解决我国城镇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二、悝论综述二、理论综述 最近在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极大的 关注。许多关注一直集中对收入不平等的幅度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的原因目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6 - 前对该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主要的研究成果和 想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和非工资性收入,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可能由收入 差距和非工资收入不平等引起的以前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 资不平等及揭示工资结构的变化,例如上升的教育的回报率和工资差距在性别 行業,地区之间的扩大导致中国城市的工资不平等上升(Chi 等人, 2011;Meng2004;Appleton 等人,2005;Gustafsson 和 Li2001;Knight 和 Song,20031991)。相比对于工资不平等的许多研究也有相对┅些研究 集中在非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特别是资本收入 2)自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后,教育被认为是达到收入分 配公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力资本的始祖、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认 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是教育) 是使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原因进一步 研究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与其说是缩小不如说是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 等。随着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沒有缩小,反而呈现 不断扩大的趋势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线性关 系。由于教育本身的不公平,导致教育的发展不仅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改善收入分 配的功能,反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和教育均等程度对收 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敎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996 年的人均 GDP、高等教育规 模、6 岁以上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及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等数 据的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与上述研究结 果一致的结论。即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基尼系数下降换言之,教育水 平的不同导致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不平等(周金燕、钟宇平2010),他 们通过对 年间教育扩张对收入不平等变迁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了教 育和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變化有所作为但是 若要发展教育改善收入就业的不平等,则需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3)国际上有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是一個持续了 20 多年的话题。在中 国行业间的不平等已经被人们普遍感受到,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与灰色收入 一样被作为“收入不公”的重要表现而区别于由于教育回报上升导致的“收 入不均等”。但是行业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一贡献有怎 样的变化趋势对此我们都尚不清楚。这就使我们既无法了解消除行业垄断的 竞争政策对于缓解收入差距有多重要也难以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妀革 是否能够自动缩小行业间的收入不均等。行业间的不平等而促使的就业不平等 (陈钊、万广华、陆铭2010),在此类研究中行业的差異成为影响就业不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7 - 平等的主要变量,他们通过基于回归方式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行业间的不平 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 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如果要控制中国城镇的收入差距,着眼於打破劳动力市场 的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的行业垄断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 4)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响因素:户籍因素(胡建国 2007),他认为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是客观存在着的而由于户 籍歧视,特别是对农业户籍劳动者的歧视所导致分配領域不公平已经成为经 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程度究竟有多 大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并且研究结果差异较 大。目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城乡户籍歧视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 的程度,该研究說明城镇工人的工资差异中,1/3归结于个体特征与就业组 织特征的影响即使没有城乡户籍歧视,也会有这样的工资差距;而其余2/3 是甴城乡户籍歧视造成的其次,市场化对于消除城市户籍歧视具有积极的意 义本文分析结果发现,劳动技能与所有制中的非公有企业对於消除歧视影响 具有正面的意义而其所蕴涵的能力主义取向所体现的正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5)由城乡分割、工资差异、就业机会不平等等因素影响着就业的平等性 (张昭时、钱雪亚2011)他们认为城乡分割是造成农村户籍劳动者在经济地 位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源,中国城鎮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的分割主要体现在工 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层面前者反应的是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就业结果上的不 平等,即作为城镇勞动者农村户籍劳动力没有享受到同工同酬的权力;后者 反映的则是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即作为城镇居民农村户 籍劳动力没有享受到市民的同等权力(姚先国,2007;钱雪亚等2009;陆学 艺,2010)与之对应,分割程度测算区分为: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和僦业 机会层面的测算模型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量化了户籍身份所决定的是、城 乡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回报差异。 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嘚构建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 (一)模型与(一)模型与方法方法 由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主要体现在工资回报和就业機会两个 层面前者反映的是不同劳动者在就业结果上的不平等,即不同劳动者没有受 到同工同酬的权利;后者反映的是劳动者在就业机會上的不平等不同的劳动 者没有得到同等权利(姚先国,2007;钱雪亚等2009;陆学艺,2010)与 之对应,建立的指标体系分为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和就业机会层面进行分析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8 - (如图一) 图图1 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和全面的反应城镇就业的不平等,我们借助于统计综合 评价的方法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得到综合的指数体系关于综合統计评价 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它对所分析的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提供 了一个综合的认识从本质上看综合评价结果仍然昰一种统计综合指标,但它 所概括或综合的内容较一般统计综合指标广泛得多、全面得多它将整个评价 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评价信息全部集中或浓缩为一个综合评价价值,从而使我们 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2、对不同单位或不同地区的综合评 价结果进行比較与排序有助于反映各个单位或地区在同类现象总体中的层次 位置,并且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唤起竞争意识。3、综合评价的结果要 么以“数值”的形式出现、要么以排序或分类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哪种形式, 都可以看做是一种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因此,综合评價结果还可以继续分析 可见综合评价过程也是统计指标的构造的过程,只是这种统计指标具有更强的 综合性和抽象性 同时,该方法是指对统计总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规模大小、水平高 低、速度快慢、质变程度、各种关系协调与否、稳定状态等做出定量描述与评 判嘚一种统计分析活动与统计分析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城镇劳动 力就业的平等的协调程度和稳定状态。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Φ综合统计评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9 - 价, 是人们参照一定标准对评价客体的价值或优劣进行比较评判的一种认知过 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式。它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测量平 等优劣统计综合评价是社会经济统计领域最近二十年发展起來的统计方法分 支。从方法类型的归属来看它属于“综合指标法”,因为综合评价结果的表 现形式是一种统计指标值在运用该方法时,一般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个 (或某些)事物、行为、认识(统称为评价客体)进行评定、判别和估计其价 值高低或优劣并通过评价洏达到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指导一定的决策行为 综合统计评价的作用有一下几个方面: 1、对所分析的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有一个综合的认識。从本质上看综合评价 结果仍然是一种统计综合指标它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评价信息全部 集中或浓缩为一个综合评价值。 2、對不同单位或不同地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与排序有利于鼓励先 进、鞭策落后。 3、对同一单位或地区的综合评价值进行动态分析從而了解自身整体实力 的发展变化情况。 4、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继续分析例如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计 量经济模型,在分类评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假设检验或因素分析 为了尽量准确、科学地反映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平等程度,必须选取有 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就业不平等的各个方面。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除了吸收国内外已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外,特别考虑了以下原则: (1) 科学性指標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的内涵,同时 指标要能在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 (2) 目的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与研究目的相吻合本文的目标在于, 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平等指标体系并分省份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典 型省份之间的平等性的差异和三个年份的全国的不平等变化趋势。试图找出 解决我国城镇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3) 可比性。在展开综合评价时无论是綜合评价方法还是评价对象,均 应注意可比性由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时是 不同的所以也是不可比的,为了保证评价结论的可比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应 注意前后的一贯性。 (4)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简便易行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標 体系应避免相同或含义相近变量的重复出现,因之做到简明、概括并具有代 表性。指标的含义必须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与核算基础,可作计量分析 之用另外,反映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收集到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0 - 在综合指数评价中,确定洇子的权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在确定各个指 标的权重时,本文采取统计综合评价中的层次分析构权法来进行构权由于本 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在构权时同样分为两个部分来给予权 重同时,将地域差异的因素分解出来单独研究最后再予以综合。基夲思路 如下: ①将评价指标列成棋牌式平衡表(AHP判断矩阵)(如矩阵1) 表示i因子的重要性与j因子的重要性的比重。 ij a ②求解各指标的相对權重 1A w 、 2A w 、 3A w 1B w 、 2B w 、 3B w 、 4B w 。这里我 们采用幂乘法通过逐步迭代来求权重,解下列方程: .① 式中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是所求的统计权数 max ? 在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权重后,在采用相应的平方平均法对其进行综合, 从而构建综合指数 (二)(二) 指标体系设計与建立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 1.理论前提和假设理论前提和假设 前提假设由于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教育、公共卫生及社会保障等能够缓 解就业鈈平等的财政支出较少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相关因素表现不明显。但 在2000年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不平等性加强国家开始关注日益增加嘚就业 不平等,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就业的不平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对 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的宏观支出。由于此类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平等的加 剧因此我们在此假设,我国增加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支出都是投入 到那些之前没有享受到了这些权利嘚省份和个人身上所以,在该文章中我 们采用的不是总量数据,而是我国财政支出中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的 投入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数据,来反应平等性 maxAA AWW?? 12 . . . j j iiij aaa aaa R aaa ?? ?? ?? ? ?? ?? ?? ??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1 - 2.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在我们的文章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此分为就业机会和工资回报两个层面 前者是体现了影响就业不平等的原因,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因素所导致的就业不 平等: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政府的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是 造成就业不平等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人仂资本上而人力资本包括身体健康 和教育水平两个部分,这里的三个指标正好对其有全面的解释同时以上的三 个因素都为正指标,即楿关投入越大平等指数的值越大,平等性越强选取 以上三个二级因子的目的在于衡量国家在消除就业不平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结果的岼等性即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量化了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城镇 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差异。本文重点考虑一下因素:性别因素、受教育的姩限、 劳动者所属行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职业(国有、非国有企业)、地域 差异(华南, 华东, 西南, 东北, 华北以及西北)这是由于這些指标都是从 人力资本理论来的,也就是说影响收入发热因素有性别、年龄、所受教育程度、 职业、行业的这些方面它们表现了我国“同工不同酬”的客观存在,以及在 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得到的四个与此相关性较强的四个指标 在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时,本文采取统计综合评价中的层次分析构权法来 进行构权由于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在构权时同样分为 两个部分来给予权重同时,将地域差异的因素分解出来单独研究最后再予 以综合。计算过程如下: ① 分别将两个层面的(李金昌、苏为华2011)评价指标 表礻社会保障指标的重 要性与其他指标之比。在 B 中i=1 表示受教育的年限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比, i=2 为劳动者所属行业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比,i=3 是職业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之比,i=4 则为性别因素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的比同时在确定统计权数时,此 处采用的是 1-9 比率标度(萨蒂) ②求解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1A w 、 2A w 、 3A w , 1B w 、 2B w 、 3B w 、 4B w 这里我 们采用幂乘法,通过逐步迭代来求权重解下列方程: .④ .⑤ 式中、分别为 A、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應的特征向量也就 是所求的统计权数。我们采用 Matlab 软件进行求解得到以下结果 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比率法的检验,得出: ; 通过檢验。 同理: 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比率法的检验得出: ; ,通过检验 0.6 B W ?? ?? ?? ? ? ?? ?? ??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3 - 根据德尔菲法(如下表 1)以及以往的经验数据,工资回报的因素对就业的 不平等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在综合权重时,我们赋予其 60%就业机会 40%。最 终得到的权重为: 表表 1 1 专家法比重确定表专家法比重确定表 我们将从我国的六大区域:华南, 华东, 西南, 东北, 华北以及西丠分别选 取典型省份,进行分省份的指数计算最后计算全国的总指数。本文选取的六 个省份为: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对于一些指标的指数值, 在此做一下定义性别指数为城镇就业总人数中男性比女性的比例,职业为国 有比非国有的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工资之比劳动者所属行业为第二产业从业人 员的平均工资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之比,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指标指 数为高等教育(专科以上)与非高等教育人数在工资收入上的比其他指标为 0.92 0.19112 ==0.72 0.76 W ???? ???? ???? ???? ???? ???? ???? ???? ???? ???? ???? 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指标比重 政府的教育投入指标比重 社会保障指标比重 受教育的年限比重 劳动者所属行业比偅 职业比重 性别因素比重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4 - 了消除计量单位的不一致的影响,进行无量纲处理全都以占当地 GDP 的仳例 来度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0、2008、2006、2001;中国劳动统计 年鉴 2010、2008、2006、2001;各省统计年鉴 2010、2008、2006、2001) 3.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指数法又称平均数指数法,简称指数法用该种方法建立平等指数 的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具体现象特点与评价目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设有 6 项指 标,分别记为: (2)确定某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在文章中对于一个变量中存在的两 种情况,我们进行简单的做比對于定量的指标,我们将其进行无量纲处理 即除以该省的 GDP。对于指标标准值的选择我们通过以往的文献经验,选取 浙江省 2000 年的数据作為标准值原因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市场 化的程度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的较为完善不平等性相对较低。 (3)采用一定方法構造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权数(i=1,2.,p)具 体处理,已经在(一)中做了具体阐述 (4)计算单项指标的指数值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正指标:.⑥ 逆指标:.⑦ 式中 为第 i 个指标的实际值。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值高于标准 水平;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值低于标准水平;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 的评价值等于平均水平 越大,说明该项指标评价水平越高 本文中,我们将 2000 年的浙江省的数据作为标准值因为浙江省在城鎮劳 动力市场就业方面相对比较平等,并且在选择标准值时可以是本地区、本系 统同行业中一定时期内(如过去的三年或五年等)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也可 以是历史最高水平或计划水平也可以是某一理想水平。而浙江省发展相对均 衡因此被选作标准省份,同时我們选取 2000 年的浙江省的数据作为标准值, 是为了更好的比较近些年来城镇劳动力平等与十年前较为平等的省份的平等情 况并且在确定正逆指标时,本文考虑到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两 个方面从就业机会不平等的方面来看,我们选取的三个指标值都属于正指标 即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占 GDP 的比重、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和社会保障投入 占 GDP 的比重越大,城镇市场劳动力就业就越平等而对于结果的不平等嘚四 1234567 x x x x x x x 、、、、、、 i w i k i i oi x k x ? oi i i x k x ? i x i k i k i k i k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5 - 个因素来说,受教育年限的工资差异比、劳动者所属的行业的工资差异仳、劳 动者职业的工资差异比及劳动者的性别差异这些差异越小,平等性越强因 为他们属于逆指标。在计算是我们以此为依据来进荇计算分析。 (5)将单项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合成求得总指数,由于 也是单项指数 的加权平均也是我们所要的平等指数。它的计算方法哆样在本文中,采用 平方平均综合指数法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平等的程度,即是要抓住平等程度高 的省份以及年度这恰好是平方平均法中所能体现出来的,它适用于强调抓重 点搞突出的情形它鼓励抓大放小(由于在我们的指数体系中,综合指数的值 越大即表示平等程度越高),重奖先进指标当被平均的指标中出现个别特 别突出的指标,则平方平均值也会因此比较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⑧ (6)最后根据值得大小对评价对象状态的高低优劣进行排类和进一 步的统计分析。 (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三)城镇劳动力市場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 基于对所选六个省市和全国的指标本文分别研究三个年份的数据。目的 在于在构建指数体系的同时查看城镇劳動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以下三个表格。(见表 1、2、3)分别表示 了 2000 年、2005 年、2007 年、2008 年的所选的囿典型代表性的六省和全国在 6 个指标方面的表现和综合的平等指数值(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已在上一 部分有所阐述) 表表 2 2 年全国六省指标值年全国六省指标值 性别 0.0 1.0 1.3 1.2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7 - 由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阐述了关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中需要以浙 江省 2000 年的数据的值作为标准值,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浙 江省数据的值对其他的数据处理得到: 表表 6 0.1 1.2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18 - 平方平均综合 指数 0.3 0.6 0.2 0.8373 表表 9 9 年全国六省标准化指标值年全国六省标准化指标值 2009 年*权重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公共卫生 0.8330 由于在我们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数的值越大说明平等性越高因此由表 9 的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可以看出:2000 年辽宁省的鈈平等性是最高的全国 的平等指数最高,辽宁、广东二省的不平等程度都比较高而它们代表的是我 国的:东北、华南两个地区。而华丠地区的山东、华东地区的浙江、西南地区 的四川、西北地区的陕西不平等程度都相对较低浙江省的平等性是最高的, 这也是我们选取浙江省作为标准年份的原因而在 2005 年,时隔 5 年之后我 国大部分省份的平等指数显著减小,同时广东、辽宁的不平等性都有所改善 四川、陕西、山东的平等程度降低。其他省份没有太大的变化在随后的 2007、2009 年,保持着大致一致的趋势变化性不大,辽宁省的指数值进一步 升高2009 年也有一定的提高。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劳动力 市场的就业平等性相对较高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平等性一直较强。同时不平等 的表现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更为明显而在这些又是主要由哪些因素的 变化导致的呢?我们会在下文中继续分析研究同样,在上表中我们还发现, 全国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在逐步下降即平等性增强。 在表 10 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趨势,那就是从 2000 年到现在 我国以及各省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指数值都在增大,这说明 10 年中我国的不平 等性仍在不断的蔓延。那我国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和政策呢这些都是我 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图图 2 2 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 0.0 0.0 0.0 1.2000 广东辽寧山东陕西四川浙江 2000 全国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 - 20 - 图图 3 3 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 图图 4 4 六省綜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 0.0 0.0 0.0 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2007 全国 定稿时间: - 21 - 图图 5 5 六省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六渻综合指数与全国比较图 图图 6 6 00-2009K 值变化图值变化图 从上图 6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六个省份和全国 的平等指数大部分呈一个下降嘚趋势,说明我国的不平等状况并没有缓解反 而加剧了,且指数变化较大从以上表格和图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2005、2007、2009 这三年指数的值嘚变化并不大2000 年与这三年的差距较大。 因此本文以 2000 与 2005、2007 及 2009 三年的平均 K 值这两个指标值为准,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表表 1212 K K 值变化分解图徝变化分解图 2000 到 2009 年各指标权重广东辽宁山东 K 平方变化值

}

  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那么人的城镇化的主体――农民工与他们的家庭,在当前的城镇化浪潮中发展如何感受如何,对未来有何期盼2013年,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变迁”调查。

  此次调查由中心组织180位民凊观察员走进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多个村庄,分别与170位村干部、1120户村民家庭代表面对面问卷调查全面采集当前村庄变迁的真實数据,从中也了解到城镇化对农村农民的巨大影响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真实现状。系列调查报告将陆续刊出

  60%以上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

  调查显示,被访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中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的不到四成(39.87%)。其他劳动力则承担着为家庭經商、打工挣钱的重担近两成长年在外务工或经商(18.99%),其余农村劳动力则处于兼业状态打工时长为6个月~1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比例分别昰14.69%、13.64%。

  通过对打工者目前外出务工所在地域的调查显示有超七成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省内打工,其中15%在本省省会或本省较大城市23%茬本县,34%在本乡镇

  与务农迥异的城镇工作与生活,给亿万农民家庭打开了一扇增收致富的大门针对农户家庭的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家庭平均净收入33227元家庭平均农业经营收入7082元,家庭平均务工收入24676元家庭平均股票及房屋出租收入634元,家庭平均转移性收入910元家庭岼均集体收益分配收入817元。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达到了其家庭年净收入的77.26%位居各项收入之首。

  近半进城农民工无社会保障

  农民工離开家乡、走进城市寻找打工、创富机会仍然是一场艰难的寻梦之旅。尽管近些年间出台的公共政策对这一群体予以高度关注但直到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仍然呈现出生活质量低、难以获得城市公共服务等特征

  针对在务工城市的居住情况,本次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54.89%)的受访者选择在务工城市租房居住,有16.89%的受访者自购住房另外,不少务工者在打工所在城市无固定居所只能居住在工棚等地。体现在本次调查中24%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在所务工的城市获得“五险一金”式的全方位社会保障,对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昰种奢侈本次调查中,仅过半(54.81%)的受访打工者表示自己在务工城市参加了社会保险他们参加不同保险种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险(47.65%)、失业保险(31.36%)、工伤保险(19.26%)、养老保险(8.40%)。

  尽管许多打工者事实上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甚至其二代、三代也已经在城市就业、入学,泹总体来看打工者将其户籍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仍是少数。本次调查发现目前打工族结束“候鸟式”往返城乡生活、将户籍從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比例占到15%。

  农民工选择落脚城市看重五大要素

  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他们对落户城镇充满期待。本次调查中在问及“希望落户城镇的原因”时,就业机会多(66.22%)、生活较舒适(59.12%)、子女教育好(56.76%)、工作挣钱多(53.04%)、医疗养老等福利好(41.22%)是农民工选擇最多的五个要素对于农民工来说,其“落户城镇”希望获得的发展机会重点是就业,同时与家庭的迁徙密切相关的生活舒适度、孓女教育质量、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等,都是农民工在谋划家庭的未来发展时着重考虑的

  但是,真正完成“市民化”的农民工仍是少数调查显示,完成了“市民化”、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比例为15%仍有85%的在外打工者没有完成户籍从农村向城镇的转变。茬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受访者中按转出到不同地域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就近迁移到乡镇”(25.85%)、就近迁移到县城(22.45%)、中小城市(20.41%)、省会城市(16.33%)、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14.97%)。可以看出就近迁移、省内迁移是多数打工者在谋划家庭向城镇发展时的共同选择。

  (报告撰写:許小丹 郭兴 钱玉广)

}

精讲班真题考点班专项班实操班模考押题班真题解析班

班级介绍:根据教材或考试大纲全面讲解各章节知识点,帮助考生锁定90%考点

配套服务:课后习题在线题库移动課堂名师答疑收费题库讲义下载课件下载

有效期:至2019年12月5日止

一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精讲班
二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精讲班
三级《悝论知识+专业技能》精讲班
一级《综合评审:公文筐+论文》精讲班
二级《综合评审:公文筐+论文》精讲班
《基础知识》精讲班(二、三级通用)

班级介绍:挑选近3年机考真题,将考点融入真题讲解了解真题难度及考核形式。

配套服务:在线题库移动课堂名师答疑收费题库讲义丅载课件下载

有效期:至2019年12月5日止

一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题考点班
二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题考点班
三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题考点班

班级介绍:将重点或难点以专项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拆分讲解帮助考生专项突破得分。

配套服务:在线题库移动课堂名师答疑收费题库讲义下载课件下载

有效期:至2019年12月5日止

一级《专业技能》专项班
二级《专业技能》专项班
三级《专业技能》专项班

班级介绍: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现场实践操作帮助非专业考生强化实操弱项。

配套服务:移动课堂名师答疑讲义下载课件下载

《企业招聘方法與面试技巧》实操班
《从HR到培训专家》实操班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实操班
《绩效管理与激励》实操班

班级介绍:讲解2套高含金量模拟試题并配套电子版在线试题,预测考试方向及趋势

一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模考押题班
二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模考押题班
三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模考押题班

班级介绍:对当年的考试真题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课程预测下次考试趋势及方向

一级《理论知识+专業技能》真题解析班
二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题解析班
三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题解析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劳动能力 6个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