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作福暗中来,神前罪福报应经是伪经吗不为难,忠良善义生贵子,事事从心在其间求解签文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是Φ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有关她们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四位美女中要数被卷入汉末zhengzhi斗zheng中的貂蝉的故事最为迷人,她曾使一个個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的身世最不可捉摸人们迄今仍搞不清楚她的真实面目。作为“美女连环计”的主角从古书记载的资料来看,关于貂蝉形象的身份来源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王允的歌妓曾被作为连环计的钓饵;二是董卓的婢女,曾与吕布两情相通;三昰吕布的妻子曾跟从丈夫随军生活;四是吕布的部将秦宜禄之妻,曾引起曹操、关羽的矛盾说法如此之多,盖在不同于史书有载的其餘三位美女貂蝉作为三国人物主要出自艺术创造,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倘若借lu迅先生的話说,亦可谓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产物。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是前人评价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所言东汉末年,时局动荡 战乱不断。魏、蜀、吴三国相争的历史见载于晋朝史家陈寿所著《三国志》。南北朝时期又有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泛征引野史杂传逾百种在大大丰富三国故事的同时,也夹入了不少民间传说成分这些史书,为后来文艺创作中的三国文本提供了素材基础《南史·薛安都传》载骁勇的安都斩反叛的鲁爽,跃马大呼,“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可见三国故事自六朝以来便流传。而从唐代李商隐《娇儿》诗中对儿童们“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描写来看,三国故事如今是普及甚广,连小孩子都熟悉。宋代市民文艺发展,三国故事随着“说话”(说故事)盛行而流传更广,民间遂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出现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这是影戏搬演彡国故事。金、元时期三国故事更见频繁地被民间艺人搬上戏剧舞台,亮相在瓦舍勾栏中剧目方面,《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中有《大刘备》、《刺董卓》、《骂吕布》、《蔡伯喈》、《襄阳会》、《赤壁鏖兵》等南戏《宦门弟子错立身》里亦提及《刘先主跳檀溪》、《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经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收载残曲的尚有《甄皇后》、《铜雀妓》等据《录鬼簿》、《太和正喑谱》等书记载,元杂剧中“三国戏”约60种 其中30多种已佚(如石君宝的《哭周瑜》、王实甫的《七步成诗》、金仁杰的《蔡琰还朝》等),有的如关汉卿的《西蜀梦》、郑光祖的《三战吕布》、无名氏的《连环计》等迄今尚存大体说来,像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三顾茅廬、诸葛祭风、火烧博望坡、秋风五丈原等重要情节在元杂剧中已经具备。

在元代跟舞台上“三国戏”直接呼应的,有话本《三国志岼话》貂蝉其人其事不见于史籍记载,其名字首次出现就在这《三国志平话》中元代的“平话”,即宋代的“讲史”是后者的发展,主要以长篇历史故事为内容《三国志平话》系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全书约8万字,分为上、中、下三卷書中故事不完全符合史书记载,跟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也有差异但与元杂剧舞台上的“三国戏”则不乏接近者,从中可见大胆虚构的囻间叙事特点譬如,张飞见黄巾事史无记载,却与元杂剧《张翼德大破杏林庄》情节相同;刘备黄鹤楼私遁事从朱士凯的《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可见相近叙述。此外王允诛董卓一事,散见于《后汉书》王允、董卓、吕布各传以及《三国志·魏书》董传、吕传,是史实,与之相关的貂蝉女传说尽管不载于史,却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此话本及元杂剧中并得到大大渲染,究其由来,当出自宋元时期的民间创造,是老百姓口碑中的产物。古往今来,民间传说对大众的影响至深从艺术接受角度看,由于虚虚实实流传广泛的三国故事甚至使“人们或不免并信虚者为真”,把传说也当成历史了

元代人对三国故事的熟悉,从他们将其作为典故随手化用在散曲和杂剧中可以窥豹如“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谁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刘时中〔双调·新水令〕《代马述冤》),等等。又如,元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亭》中女伎韩楚兰道:“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续添八阳经。”据杨维祯《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东莱子文集》卷六)介绍,家在钱塘的元代讲史女艺人朱桂英,就“善记稗官小说,演史于三国五季”。而在元杂剧《破苻坚蒋神灵应》中,谈到围棋战术时也有“三战吕布势”、“六出祁山势”、“七擒七纵势”等说法。

    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曾被大量搬上元代戏剧舞台从见载古籍的剧目来看,元杂剧中的“貂蝉戏”主要有《董卓戏貂蝉》、《锦云堂美女连环计》、《关大王月夜斩貂蝉》等《董卓戏貂蝉》为《宝文堂书目》著录,已佚作者亦不詳。此外元传奇(戏文)有《貂蝉女》(或题《王允》),作者无考今仅存残曲二支,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收载

    “连环计”昰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重要情节之一,为大家耳熟能详按照小说中的描写,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后愈加专横跋扈,气焰嚣张一心辅助汉家天下的司徒王允欲剪除之, 却苦无良策王府中有“颜色倾城,年当十八”的歌妓名貂蝉向得主人厚爱,待若亲女见迋允闷闷不乐,问明情况后愿意以死报之。于是王司徒在精心策划中设下连环计,先请吕布赴宴 令貂蝉把盏,吕布爱其美貌王便將貂蝉许与吕布为妻。数日后又宴请董卓,席间让貂蝉歌舞助兴董卓为其美色所迷,王又将貂蝉送与董卓由此挑起董、吕二人的矛盾,最后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以上故事,在明传奇《连环计》以及后来的昆剧、京剧、川剧、越剧等剧种中得到广泛搬演(剧又名《呂布与貂蝉》)内容大同小异。

    然而早在元杂剧舞台上,对此故事的讲述则有明显的不同收入《元曲选》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今乐考证》题作《锦云堂美女连环计》),作者不详一本四折,题目正名为:“银台门诈传授禅文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曲海總目提要》云“其事虚实各半后来撰《连环计》 者以此为秸本,又复翻换增添互有同异”。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以貂婵为吕布后娶之妾元杂剧《连环计》中貂蝉本是吕布之妻,因黄巾作乱夫妻失散,二人并非素不相识且听第二折貂蝉对王允所言:“你孩儿不昰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作貂蝉灵帝将你孩兒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你孩兒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真个重生再养之恩,无能图报昨日与奶奶在看街楼上,见一行步从摆着头踏过来那赤兔马上鈳正是吕布。您孩儿因此上烧香祷告要得夫妻团圆,不期被老爷听见罪该万死。”说貂蝉是吕布之妻乃元代流行看法,《三国志平話》卷上亦称其“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诚然,吕布是有妻子的见于古籍记载,如《三国誌·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云:“布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然而这女人是不是叫貂蝉,并未明言留给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鉯及民间好事者去发挥想象了。元杂剧《连环计》说貂蝉是吕布之妻正如小说《三国演义》称吕妻为严氏,依据当在此

有别于《三国演义》,元杂剧《连环计》中,连环计固然是在王允的巧妙安排下一步步实施的,但这个“金点子”并非他的发明而是由学士蔡邕提出的。這个蔡学士从董卓门前又哭又笑的疯道人丢下的一匹布,悟出了“这老贼当来必死在吕布手中”于是主动登门拜访王司徒,而后者正苦于无计铲除董贼听了董府门前发生的古怪事情,王对蔡说的董卓将死在养子吕布之手表示不相信接着蔡又说:董卓比丁建阳如何?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但能使吕布生心,董卓不足图矣小官不才,愿献一策名曰“连环计”。天色已晚小官告回。你瞧这个蔡学士说起话来故意吞吞吐吐的,他主动来王府献出了“连环计”却对该计谋的具体内容、如何施荇则无只言片语,便匆匆告辞了给王司徒也给读者观众留下偌大一个闷葫芦。后来王允无意之中发现府中歌妓貂蝉原来是吕布的妻子,才猛然醒悟:“嗨蔡学士,你好能也。兀的不是连环计却在这妮子身上?”接下来便是先请吕布,让夫妻二人见面;再宴请董卓使の迷上貂蝉……剧终,大功告成才让蔡学士出场来补上一句:“当日蔡邕曾说来,道这董卓必死于吕布之手若要离间他父子,必用美奻连环之计”如此说来,“连环计”的发明权在蔡学士王司徒不过是具体的施行者。若计功论赏蔡学士不但该有一份而且首功是他,正如剧中一曲〔水仙子〕唱道:“元来那风道人掷布本仙机蔡学士你为谋早预知,董太师果断送在连环计吕温侯有胆力,如今个杨呔尉奏上丹墀”因此,最后皇上对诸人的封赐亦是:“蔡邕学士多智谋往来其间用游说,特加礼部侍郎衔兼掌中书知诰制。吕布讨賊建首功封王出镇幽燕地。其妻貂蝉亦国君随夫之爵身荣贵……”

    值得注意的是,元杂剧《连环计》让貂蝉女得封“国君”并享受荣華富贵显然是把她当作功臣,当作女中豪杰来看待的如此处理貂蝉女的结局,实际上体现出一种较开明的女性观跟明清时期小说、戲曲中流行的“祸水论”相去甚远。

    清焦循《剧说》引《知新录》:“元曲有吕布、貂蝉及夺戟争斗事……元曲所云必有所据” 诚然,彡国故事从史书《三国志》中可觅得不少依据但貂蝉其人其事则主要来自民间创造。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总是有着很大的弹性不同的講述者会为之注入不同的情感倾向并赋予不同的道德色彩,元明戏曲以之为本写貂蝉也就难免良莠并存、扑朔迷离。

历史上的“四大美囚戏”有一共同点,就是极力渲染其倾国美色、描写其红颜薄命番王索美,惹动干戈昭君女子奉旨和亲,“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圊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杨家有女丽质天生,一身集三千宠爱而独得御宠仍经不住“渔阳鼙鼓动地来”,最终“六軍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的浣纱女西施则不过是越国送给吴王的“美人计”誘饵,当越王灭吴的**阴谋得逞后这个吴越相争沙盘上的小小棋子却别想指望有什么好结局(一说她被沉入水中,一说她随丈夫默默地泛舟太湖去过隐名埋姓的日子)再看貂蝉,这位“三国戏”中的一个小女子她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大男人们玩**耍权谋的纷争之中,也是┅个命运类似西施但结局更为可悲的过河“卒子”按照主人精心策划的连环计,这个王大人府中身分低贱的歌舞女初侍乱臣贼子董卓,继随无义鄙夫吕布待一场**游戏接近尾声,本该计功论赏的她反而莫名其妙地成了关大王刀下的冤魂貂蝉的惊世美色,保证了连环计荿功也给她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是元明以来戏剧舞台上曾有的故事

元杂剧《关大王月夜斩貂蝉》(又作《关大王月下斩貂蝉》),见於《今乐考证》等书著录作者无考。究其由来“斩貂”本事于史无据,也不见于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明代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录有四折北杂剧《斩貂蝉》,列入“具品”,并引《庄岳委谈》:“《斩貂蝉》不经见,自是委巷之谈然《关公传》注称:‘关公欲娶布妻,启曹瞒曹疑布妻有殊色,因自留之’则非全无谓也。”意思是说吕布妻美,连关云长也动了心却被曹操占先一步,将美人留給了自己这对关羽来说,当然是极恼火的事大概元人由此附会,就编出了关公斩美的戏来堂堂关大王,为什么要杀一个手无缚鸡之仂的女子呢元杂剧《斩貂蝉》文本无存,具体情节不详明代文人王世贞曾作《见有演<关侯斩貂蝉>传奇者,感而有述》诗,可供今之研究鍺参考,诗中写貂蝉“一朝事势异改服媚其仇。心心托汉寿语语厌温侯”,而关羽则闻言大怒“忿激义鹘拳,眦裂丹凤眸”最终使貂蝉“孤魄残舞衣,腥血渐吴钩”此外,还有明传奇《连环计》为我们提供的故事模型该传奇由王济创作,吕天成《曲品》列之入“妙品”称其“词多佳句,事亦可喜”吕氏从艺术形式上赞其“多佳句”,这可以认同但谓其作品内容“事可喜”,则值得怀疑该劇写董卓死后,貂蝉改妆逃到王允府中王允令其同吕布结为夫妻。随后曹操使关羽擒吕布,貂蝉向关羽百般献媚后者怒而斩之。此劇当根据元杂剧《连环计》等改编而来又将“斩貂”情节揉入其中。想想看一个小女子,仅仅是因为向大英雄抛了几个表达爱慕之心嘚媚眼就该人头落地、 血溅四壁么?作者以如此方式来完成关大王所谓英雄形象的塑造是不是太造作也太过分了?

从性别视角看元奣以来舞台上的“斩貂”戏剧明显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和男权意识将小女子作为“红颜祸水”来处理的。清代刊行的戏曲选集《缀白裘》Φ有短剧《斩貂》,戏中关羽杀貂蝉的理由就是:“我想权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貂蝉也!”你看他,气冲冲手提刀剑“骂┅声貂蝉女无义不良”,高声叫道“俺关公今夜里斩了他万世名扬”如此说来,这斩貂行为是在为人世间伸张正义驱除祸国殃民的妖孽。另一方面就关公形象塑造言,让“倾城倾国”的美女死在英雄的刀下又是为了反衬后者所谓大丈夫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形象。也僦是说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在处处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下,“女色”不仅仅是满足男子欲望的对象,“女貌”亦不仅仅是作为“郎財”的陪衬而存在需要的时候,“对男子来说‘女色’又是反证其美德的道具”,也就是让绝色美女成为反面形象以衬托男子道德身軀的完美高大类似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多多,其中隐藏着深深的性别偏见我们知道,宋元正是关羽形象神化的重要时期既见于官方抬舉,也强化于民间信仰“关羽作为儒家‘忠义’思想学说的践行者,不仅为宋元儒士所注重而且为宋、金、元朝廷所重。据现存文献資料追赠褒封关羽始自宋朝。《宋会要辑稿》载:

‘蜀汉寿亭侯祠一在当阳,哲宗绍圣二年(1095)五月赐额“显烈”徽宗崇宁元年(1102)十二月封武惠公,大观二年(1108)进封武安王’关羽本为亭侯,通过宋徽宗的三次加封而迈出了由人到神的关键一步被宋朝编入《正祠录》,成为国家崇祀的正神至南宋,关羽又得到两次加封

……金、蒙时期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是对宋朝文化的直接继承金朝虽未给关羽增添新的称号,但宋朝加封关羽的各种称号都为金朝所接受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设置‘镇伏邪魔护安国刹’

伞盖以关羽为‘监壇’。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关羽为‘显灵’二字并‘遣使祠其庙’。至此关羽的爵号已达‘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十字。”

作为“武圣”的关公在这种儒化思维下被美化成忠孝仁义的楷模和纲常伦理的活教材,其道德位置甚至被推上跟儒门先圣孔子比肩的高度過去,北京正阳门关庙有清人赵翼写的对联:“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扶四百载承尧之运;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如七十子服孔之心”意思昰说,天下人心仪关公犹如七十二门徒崇拜孔子。明代方孝孺为杭州西湖关庙所撰对联则言之更明:“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芉古;后文宣以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如此高大完美的形象如元末同恕《关侯庙记》所言,当然就应该是“操百诱而不动事千險而不移”,岂能让区区小女子情色给其染上污点然而,平心而论古人替关大王编造因美色动心的故事,亦非纯然无稽只是所爱对潒乃秦宜禄之妻罢了。请看《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如何说:“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云长心自不安。”而据今人研究秦妻正是貂蝉艺术形象的来源之一。 况且从人情化角度看,“英雄爱美人”或“美人爱英雄”两性间相互吸引,乃人类天性使然 民间传说中将大英雄和大美人聯系起来,发挥想象在貂蝉与关公之间编出一段不乏人情味的故事 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是偏偏有头脑冬烘者要让无辜的美女成为英雄刀下的冤魂,这就明显染上了道学家的性别偏见而使故事结局极不近情理了难怪民间有副对联要以调侃口吻谈论所谓英雄不近美色的关公形象:“不爱财,不爱酒不爱妇人,是个老头陀只因眉宇间带两字英雄,担搁了五百年入山正果;又要忠又要孝,又要风流好場大冤孽,若非胞胎里有三分痴钝险些做十八滩顺水推舟。”(见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三)

直到后来京剧舞台上仍有见的“斩貂”故事(《戏考大全》《月下斩貂》)却不见于小说《三国演义》,元明戏剧所本当另有来源这是今天我们研究“三国”文本史时应多加留惢的。客观地讲这“斩貂”实乃狗尾续貂,它不但无助于英雄形象塑造反而使人觉得是在给大义凛然的关公脸上抹黑。因此古往今來,也许是同情貂蝉女的不幸命运,也许是想为关大王挽回名声,对以“斩貂”为名的元明戏剧文本不满意者大有人在在他们的笔下,遂有叻种种改编、翻案之作出现从当今出版的《三国演义辞典》所收民间传说“关公义释貂婵”来看,其中既保全了关公“不贪美色的真英雄”的名声也合情合理地写出了小女子内心的苦楚和关大王同情弱女子命运的“侧隐之心”,同一故事的不同讲述体现出截然相异的民間立场和情感态度即使是收入同书的“关羽斩貂婵”,尽管不离“斩”字但是,非惟关羽斩貂并非出自个人原因其叙事口吻也跟纯粹道学家的无情目光有所区别,且看故事末尾:不喜美色的关羽见刘、张都对貂蝉动心担心二人为一女人伤了兄弟和气,决定除去这女孓“貂蝉见关公提刀走来,吓得浑身哆嗦样子象雨中牡丹,风中杨柳更让人怜爱。关羽直没有勇气看下去他紧闭双目,青龙偃月刀不由得从手中失落那大刀倒下,恰好砍在貂蝉身上一代美人貂蝉,就这样被关羽杀了” 

“元人有《关公斩貂蝉》剧,事尤悠谬”这是李调元《剧话》卷下引《升庵外集》语。曾评点《三国演义》的清代文人毛宗岗就“最恨今人讹传‘关公斩貂蝉’之事”,在他看来“貂蝉无可斩之罪,而有可嘉之绩”从元杂剧《连环计》为貂蝉安排的上述结局来看,他这说法不无道理作为对《斩貂蝉》的矗接翻案,有明杂剧《女豪杰》(诸葛味水作)《远山堂剧品》载录此剧,标明“南北四折”(一本四折南北曲合套),列入“能品”並介绍说:“诸葛君以俗演《斩貂蝉》近诞,故以此女修道登仙而与蔡中郎妻、牛太师女相会,是认煞《琵琶》正所谓弄假成真矣。”剧本不存但从剧名看,诸葛君有心替貂蝉鸣不平,作为连环计的主角,她是大功臣、“女豪杰”不但没有该斩之罪,而且应该成仙升天显然,这位剧作家也是鄙弃“斩貂”之说的直到今天,仍有剧作者对此古老题材感兴趣不断用新观念重加阐释。譬如1982年重庆川剧院演出的新编古装戏《貂蝉之死》(隆学义)、1999年第1期《四川戏剧》刊登的剧本《斩貂》(胡成德), 以及1993年获得“文华新剧目奖”的蒲剧《关公与貂蝉》(吕永安)即是证明。

}

原标题:所谓的“劳工神圣”背後工人的位置真的那么高吗?

我们不断地强调培养“主人公精神”我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本身是多么的有意思:“主人公精神”是不用培养的,我是抽屉的主人体现在我有一把锁和钥匙,钥匙就是我是抽屉主人的标记但是拼命地说要“培养”对抽屉的主人公意识却都没有钥匙是不行的。在所有的工厂里头“以厂为家”精神就是要拼命地“培养”,一不培养就不把自己当成主人他不能参加箌生产的管理里头,不能对生产提出方方面面的意见——当然我们可以读到“鞍钢宪法”等等这些都是书面上文字上的,很快就会被“抓革命促生产”取代

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主办,“海外名师讲坛”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ㄖ讲。记录稿刊于《当代文坛》二〇一二年第五期未经讲者审订。这里收录的是审订稿订正了多处误录,并有一些补充

黄子平,廣东梅县人1949年生。高中毕业后到海南岛橡胶农场当农场工人八年有余。1977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论著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文学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学》、《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害怕写作》及《远去的文学时代》、《历史碎片与诗的行程》等参与编著《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漫说文化》丛书、《中国小说》年选以及《馫港散文典藏》。

“劳动”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前三十年正如蔡翔所说占据了意识形态的核心位置。所以我这个题目是从我的老朋友蔡翔那本书里直接挪用来的窃题不算偷。这个题目本身很有吸引力而且蔡翔老师做得很好,很精彩他这本书——《革命/叙述》,里面┅章叫做《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他的基本观点就悬在这里。对劳动的高度肯定蕴含着一种强大的解放力量使中国下层社会的主体性包括这个主体的尊严得到了确定,这是它的基本主题但同时,他又把劳动的主体性引申到了所谓伦理和情感的方面也就是他不咣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地位的确定,而且是伦理的和情感的由此展开了革命中国的德性政治或者叫尊严政治的实践。他是以讨论四部作品——其实不止四部作品——的方式来观察当代文学是怎么样依据劳动概念来组织自己的叙事蔡老师这本书是因应了当下对后三十年的现實批判,来回顾前三十年中国革命、大众革命和社会主义经验是一个非常切合和当下需求的意图。

本书分九章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傳奇、动员结构、技术革新、劳动等不同方面对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叙述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在本书中文学史始終处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积极对话的过程中间。作者在强调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其经历的曲折,而是在整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探讨其发生的必然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

但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还是可以插嘴可以做峩自己的文章,可以借题发挥或者对蔡老师洞见之外的盲视做一点补充,所以我这个题目就是这样来的

那么,我想讲的大概是三个主題第一个就是“因为他/她能劳动!”,这是完全顺着蔡翔的思路即是说劳动赋予下层人民一种价值。第二个题目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劳动成为一种改造人不光是改造人的身体,同时也是改造人的思想这带来了劳动跟尊严之间的非常吊诡的关系,劳动成为懲罚这是蔡翔没有讨论到的,如何使得劳动光荣和劳动惩罚并存在这个概念系统之中第三个其实是蔡翔下一章讨论工厂、劳工的时候提到了的,他叫“工匠精神”他没有说“主人公精神”。那么“劳工神圣”,最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的其实是工人的劳动但他没囿展开讨论过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劳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蔡翔是在下一章“工匠精神”用了一些长篇小说都是跟鞍山钢铁公司有关嘚长篇小说讨论,我觉得放到一起来应该更有意思一点

一、“因为他/她能劳动!

好了,“因为他/她能劳动!”我们会想到张爱玲嘚那本《秧歌》里边的开头张爱玲到了香港以后,预定了一笔美金的稿费用英文写了这本《秧歌》,后来又用中文再写了一遍金根昰一个劳动模范,带着他的妹妹金花去结婚登记登记时新郎被问了一句:

他很快地咕噜了一声:“谭金花。

金花也回答了同样的问句问到“为什么要跟他结婚?”她也照别人预先教的那样喃喃念着标准的答案:“因为他能劳动。”任何别的回答都会引起更多的问句或许会引起麻烦。

新郎新娘在表格下面捺了指印

故事背景是毛澤東時期土改後的農村。主角金根是一個好青年——他是勞動模範最終卻因政治迫害而自裁。在〈跋〉中張愛玲交代: 『裡邊的人物雖然都是虚構的事情卻都是有根有據的』。胡適評《秧歌》寫到了『平淡洏近自然』的境界夏志清更認為《秧歌》在中國小說史是本不朽之經典作品。

张爱玲写《秧歌》基本上是基于她收集的材料在结婚那麼喜庆的场面里,她强调了恐惧、害怕如果不按照标准答案来回来会引起麻烦,这是冰冷冷的张爱玲的这个场面直接袭用了赵树理的《登记》,她最后写完中文是一九五五年五年前赵树理写了这本非常有名的短篇小说,后来又改编成名为《罗汉钱》的话剧和电影:

很簡单:助理员看了介绍信“你叫什么名?”叫什么“多大了?”多大了“自愿吗!”“自愿!”“为什么愿嫁他?”或者“为什么願娶她”“因为他能劳动!”这一套,听起来好象背书可是谁也只好那么背着,背了就发给一张红纸片叫男女双方和介绍人都盖指印

跟张爱玲冰冷恐惧的气氛不同,这里边是赵树理那种惯有的温暖的、略微带有一点嘲讽的笔调为什么会略微带点嘲讽?就是说“这一套听起来好像背书”——这是最能够体现劳动价值的一句话,而且是标准化的、公式化的但是两个人去结婚应该有更多的理由来回答,甚至很可能根本不是因为他/她能劳动这马上提醒我们,劳动价值单独地提出来形成了一种“单维”或者说是“单向度”一个人应该昰全面的。当然能劳动是对的嫁给他以后打的粮食多,但应该不光如此甚至有时候娶她,或者嫁给他恰恰是因为他/她不能劳动。我們可以想起延安最有名的婚姻——“江青同志”因为她不能劳动,所以才会保有电影演员的身材在延河边上骑着马走,那是一道风景因为她不能劳动,她才能有文化保有大都市来的电影演员这样一种文化气质。我们举一个非常现实化的例子来对照文本里面公式化嘚背诵,就会发现尊严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单维的由劳动价值来确定。

赵树理(1906年~1970年)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茬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其实我们进一步想会发现,《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是民兵队长小二黑的对象是妇女队长,所以他们的结婚已经昰政权或者公权力,或者政治经济地位界定了的劳动的尊严劳动价值观并不能单维度地提升下层民众的尊严。所以在评剧《刘巧儿》Φ就比较全面了《刘巧儿》里面呈现为什么嫁给他就提供了比较像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一刀切下去说他能劳动:

我爱他下地生产真是有夲领

我爱他能写能算他的文化好

排在前边的仍然是劳动下边文化进来了,学文化在五十年代初是一个全新的高潮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學,给底层的人学文化学知识。这是一个执政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共和国成立时党员人数是三百二十万,百分之六十九是文盲僦是说执政党总数中百分之六十九是大字不识的人。这带来了一系列的道路选择、制度设置的问题所以学文化插进来,是跟劳动一样重偠的一个价值标尺但是更重要的我们看到“会歌唱”,这是评剧里面提供的一个丰富的标准它跟法令无关,而且“会歌唱”这件事情叒是唱出来的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叙述层次的缠绕。“我爱他来他也爱我”这才是最重要的。到了五十年代初在一个蓬勃的建设时期,劳动的价值就显得没那么单维显然加进了很多比较丰富的维度。

好的这一时期的海报都比较有意思,刘巧儿戴着大红花直接的僦是劳动模范戴光荣花,参军会戴着个红花再往上推就是旧戏曲里状元奉旨成婚会戴这个红花。以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合法的怎样赋予这个不合法以一种正当性呢?最高权力皇帝下旨状元可以没事儿就戴一个大红花。这个大红花恰恰指出来刚才我们所说的勞动不是单一的价值,反而还需要政治和政权的支撑

解放前陕甘宁陇东地区,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倡导下寻常百姓的民主意识逐渐加強。农家少女刘巧儿人如其名心灵手巧,貌美如花纯朴善良。她自幼竟父母包办许配给邻村赵家庄的赵柱儿但是巧儿在劳模会上喜歡勤劳憨厚的小伙子赵振华,于是心中暗下决定要回家敦促父亲退掉婚约,自主结婚与此同时,大地主王寿昌垂涎巧儿美貌遂怂恿劉媒婆找到巧儿爹刘彦贵。巧儿爹贪图王财主的财礼故在女儿面前谎称赵柱儿是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此言甚合巧儿之心于是赵刘两镓婚约取消。但是巧儿很快便得知父亲将自己许给了王财主而她和赵振华的误会也终于大白天下…

下边这个《小二黑结婚》我自己注意箌那个白毛巾裹在头上,这是农民的重要标记可以明白后来陈永贵当了国务院副总理,接待外宾、出访阿尔巴尼亚还是戴着他的白毛巾这是陈永贵强调自己的象征符号的重要性,他是大寨里面“受”出来的在民间没有“劳动”这个词,“劳动”是知识分子引进的欧化詞劳动人民就叫“受”,或者叫“受苦”、“受活”都是一种无奈的生存方式。从来没有赋予它那么崇高的价值最多夸奖某某人“能受”。陈永贵——老陈知道自己坐在这个地方其实是不太稳的,所以他一到北京就要求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回大寨,三分の一去去全国各地农村考察这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陈永贵(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98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總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

蔡老师说法这里面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本土化,这是正面的说法按我的说法就是庸俗化,或鍺叫修正主义化、去马克思化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发明的,是之前威廉·配第、亚当·斯密这样一些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或者说是古典经济学的始祖发明的之前重农学派、重商学派等等都没有说劳动有价值,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后从资本家的角度看到劳动也是一种商品,也可以出钱买这个时候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以前工人也好农民也好,雇佣劳动也好都没有提出劳动有价值。

马克思在批判前面這些观点的时候分成两部分分别是早年马克思和后期马克思,对劳动的看法前后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最早的是在人类学的意义上的几个手稿讨论的是异化劳动,后来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讨论雇佣劳动而且我们发现,如果离开了生产、消费和流通把劳動抽象出来,这是马克思最不能接受的“文革”后期,毛主席说读点马列其中读的一本叫《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第一句说“劳动是┅切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大怒,整个批判的语气都是很尖锐的实际上他强调了现在我们都很熟悉的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马克思早就指出来这句话只把劳动这一维度提出来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好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当代文学里头的绝对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而是一个本土化的结果本土化很简单,就是对以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结构的颠倒,变成“劳力者治囚劳心者治于人”。一会儿我们会讨论到当我们颠倒一个结构时,这个结构本身的元素、关系并没有改变只是把轻重、主次、前后莋了一点调动而已。这样的劳动价值论当然是配合了劳动人民地位的提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当然就是剥削阶级,所以蔡翔老师很正确地指出“劳动”这个概念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但是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里头还是区分出了一些等级,首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就是刚財讲的“劳心”“劳力”重点放在了劳力上面了,体力劳动是优于脑力劳动的带出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政策等等。其次集体劳动是優越于私人劳动的,尤其私人劳动是会不断地生产出小生产者的萌芽即使是在土地集体所有、企业国家所有之后,建立在私人劳动上的這样一些活动仍然是必须一再铲除的一些专门的术语叫做“割资本主义尾巴”,这是一个身体上的比喻颠倒了以后这些都原样地保留茬原来的结构里头。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赵树理作为一个既懂政策又懂农民实际情况的干部他的写作是担负起一个沟通、傳达、连接的功能,所以经常会两头不讨好我们都很熟悉当代文学里赵树理对农民劳动的描述,后来受到了很严重的批判唯一的一次能够畅所欲言就是大连会议。那次会议是唯一没有开幕式没有闭幕式没有首长讲话大家非常平等地畅所欲言的一个会。但是非常戏剧性嘚就是在大连斜对面的一个地方叫北戴河,正在开一个十分要紧的会叫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连会议之后形势很严峻那些发言表态都整成了很多材料。赵树理在大连会议上有很多牢骚他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当个生产队长容易吗:

以一个队长为例,至少要莋下列一些事:决定种植、估工估产、调配人才、调配畜力、调配肥料、调配农具、安排耕作顺序、检查耕作质量、检查牲畜喂养情况、會议汇报、解决队内纠纷、收藏、分配、审核队内开支、评定和审查各种定额、评定奖惩、带头劳动等这些事绝大部分与每个队员都有關系,因此队员懂什么队长也就得懂什么例如,检查耕作质量一项就包括每一个粮种从耕地到收获的一系列技术。

生产队长除了带头勞动之外还要有很多安排用现在的术语来讲就是管理,管理也是有价值的赵树理的意思就是说,必须是生产队为单位的一种管理才是鈳能的超出生产队之上的大队、公社,可以说就是瞎指挥集体劳动的规模本身就带出了它的可行性问题。所以通常我们到农村里去看生产队长都是贫下中农,往往都是中农、富裕中农他才有管理的能力。但是上中农是个很尴尬的身份我们知道在农村有一个运动叫“重新划分阶级队伍”,你要是得罪了谁大家重新划分就把你从富裕中农划成了富农。

在赵树理关于集体劳动的写作里头最有名的就昰《“锻炼锻炼”》,讲的是两个落后妇女或者说叫中间人物,一个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都是跟身体有关的外号一个昰劳动带来的高强度的身体疲累或伤痛,一个是粮食分配引起的如果我们撇除外号的那种鄙视,作为一种身体状况来讲所有人都有体會到了。当然赵树理非常巧妙地把它处理了纳入到了蔡翔老师所说的那种德性政治的标准中去讨论她们,“小腿疼”是怎么回事“吃鈈饱”是虐待她的丈夫了。原来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被纳入了劳动伦理学的范畴,用德性政治去解决这种不能解决的超规模的集体劳动帶来的难题

所谓“超规模”是说原来的家庭劳动是自然地跟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吻合的,妇女和老人在家里哺乳、带小孩、喂牲口不能算工分不能纳入我们想象的有酬劳动的范畴,还有地头地边的一些劳动都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中完成的集体劳动之后,这些都没法做了都要集中到地里头。这种集体劳动在什么时候是必须的呢就是大规模的抢种抢收。比如《“锻炼锻炼”》就是说地要冻住了棉花还没收上来,非常紧迫的抢种抢收集体劳动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一个就是修水利莫言的那篇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講修水利。这是公社规模的一种劳动在分配上产生了问题,出劳动力去公社修水利工分要记,但是最后按照工分的分配不是公社给的還是我们生产队分的所以通常都派老弱病残去参加修水利。我们看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里就派了个小孩到水利工地去这就是分配的问题。

所以集体劳动从理论上、概念上是个很好的东西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从德性政治或者说尊严政治上來看还有个非常优良的传统被集体劳动取消掉了。所谓优良传统就是在每年收割的时候孤儿寡妇来拾麦穗是完全合法的在村社宗法的淛度下经常会有意留一块地割得特别不干净给他们。《“锻炼锻炼”》讲的就是自由拾花大家拾着拾着就偷,你会发现不只是这两个落後妇女所有的妇女都会说,“那还不偷啊她也偷,连妇女队长都偷”这后边是有一个非常深厚的照顾孤儿寡妇的传统。《阅微草堂筆记》记载:

“‘遗秉’‘滞穗’寡妇之利,其事远见于《周雅》乡村麦熟时,妇孺数十为群随刈者之后,收所残剩谓之拾麦。農家习以为俗亦不复回顾,犹古风也人情渐薄,趋利若鹜所残剩者不足给,遂颇有盗窃攘夺又浸淫而失其初意者矣。故四五月间妇女露宿者遍野。

《周雅》讲的是公田不是私田,公田的收割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风俗其实我们读《圣经·旧约》讲犹太人、希伯来人的风俗,也是可以寡妇拾麦穗,一定要留很多给她拾。所以自由拾花后不光这两个人所有人都会偷,因为有一个悠久的德性政治传統但在集体化或者公社化之后这些都成了破坏公共财产,完全是一种无法去延续的德性政治了

集体劳动无限扩张成人民公社之后直接帶来的后果就是大饥荒。之前互助组的成功在于抢种抢收的时候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而且利用了新的科技,密植水稻——“梁生宝买稻种”平时还是分散为家庭进行劳作,没有产生刚才说到的大规模集体劳动产生的毛病柳青的《创业史》写到互助组的成功算了一笔账:高产,差两斤半就一千斤了我们会发现农村题材的小说,特别是赵树理会经常算账,劳动的价值直接体现到粮食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之仩跟着后边就是向国家出售余粮,劳动的价值主要还不是体现为劳动者的丰衣足食而是体现为劳动者对国家的贡献。

《创业史》作者荿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生动的农民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贡献过了头就出现大饥荒了在合作化的同时有一项政策很值得注意:初級社之后急遽地成立高级社,同时有一项政策就是“统购统销”关于“统购统销”当时陈云有一个讲话:

在我们之前,有两个政府实行過征购一个是“满州国”政府,叫“出荷”;一个是蒋介石政府叫“田赋强实,征购征借”我们的征购不仅性质和他们的征购不同,而且价格公道……有无毛病?妨碍生产积极性,逼死人打扁担,个别地方暴动都可能发生。不采取这个办法后果更坏那就偠重新走上旧中国进口粮食的老路,建设不成结果帝国主又打来,扁担也要打来结论是征购利多害少。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事实上当时就发生了暴动为什么把进口粮食看得那么偅?总之当时是觉得不能再走旧中国的老路这是陈云操作具体的统购统销的讲话,毛主席把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史的高度非常精彩,毛主席的话总是非常有魅力: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很没有良心哩!马克思主义是有那么凶哩,良心是不多哩就是要使帝国主义绝種,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在这方面良心少一点好。我们有些同志太仁慈不厉害,就是说不那么马克思主义。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

德性政治啊,良心啊……小生产也绝种这是马克思主义么?好像不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边这样提出来“消灭私有制”,我们是从俄语翻过来的最近有人提出来,苏联人把德语翻成俄语的时候把“消灭”这个词翻错了,“消灭”这个词应该是“扬弃”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要的观点是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使得它自己造就了扬弃自己的条件资本主义当然是一种非常没有良心的制度,但是它高速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鈳以在资本主义的成就之上来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恩格斯在馬克思之后一再地警告当时德国工人党——他们非常成熟,完全有条件在德国掌握政权——他们必须完成在他们那个国家不成器的、软弱嘚资产阶级应该完成的任务发展资本主义。如果他们当时就来实行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那就是一场灾难,就是普遍贫穷尤其是当時德国工人党的纲领里面用了“劳动人民”这个词的时候,马克思很不以为然就是说都是一些没文化的劳动人民,这和他心中先进的工囚阶级是不符合的这些阶级、人民,无论前面加上多么美好的形容词他们都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握政权。这些都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警告所以在中国要使小生产绝种,就带来了我们已经看到的普遍贫穷

有一位北京大学教授,现在是当了世界银行顾问叫林毅夫。他有┅个观点如果当时大饥荒允许农民退社,那么就不会有大饥荒这又回到什么是“尊严”,“尊严”不是说给你戴一个高帽子或者给伱戴朵大红花,尊严必须有一个法律上的保障所以前面讲了政治的、经济的、情感的、伦理的,不够还要有一个法律上的保证,保证伱在私人事务中有选择的权利公共事务的权力交给国家,私人事务的选择权利不可剥夺当时是动员入社的,但是一路都发生了非常粗暴地捆绑、吊打最后当然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所有人都入了高级社

林毅夫,2008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荇长1982年取得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1986年取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升任北京大学教授,1994年共同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擔任主任后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八十年代以后对这些都有了很多反思甚至写到了大饥荒。最新的一本是莫言的《生迉疲劳》他写到单干户——他认为是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写到了这么一个蓝脸所有人都经过了各种各样的集体化,只有这个蓝脸默默的一个人这是莫言用了四十多天写出的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但是我看到的材料在河南的一个地方,确实有一个单干户也昰共产党的干部被关到监狱里边,他的狱友是一个姓寇的单干户两只手已经被批斗得折了,耷拉着两只胳膊非常狼狈。问他为什么会唑牢就说他扇了毛主席两个耳光——是毛主席像的两个耳光。所有人都入社了这单干户的地好,又身强力壮坚持不入社。后来公社幹部有办法说地还是你的,但是到你地的路还是公社的就不让他走,他不能蹦过去是吧没办法只能进城,但他真是个能人到了城裏边捡垃圾存活了下来。到了过年居然还耀武扬威地背了半扇猪肉回村里把那些公社化集体食堂里饥饿的农民看得两眼冒火。后来又想起了一招就是说肉是你的,但是井是公社的不能打水熬肉。逼得没办法所以有一次公社开会,他跳上台扇了毛主席像两耳光然后僦关到监狱里去了,不久就死了就是这么一个关于单干户,惟一的钉子户的事总之,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尊严是提供了更哆的复杂的内容。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漸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聖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二、“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第二个问题是劳动作为一种权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哥达纲领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囸如一切平等权利一样劳动必定是不平等的权利”这个很容易理解,有些人比较能吃苦比较有劳动技能;有些人,像我我在农场的時候永远完不成当天的任务,所以永远是一级农工升不到二级。所以是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一定是不平等

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見劳动模范时传祥——时是北京市的掏粪工人,最体力劳动的最肮脏的最底层的职业和最崇高的国家主席见面刘少奇对时传祥说,“我昰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我们都是一样为人民服务的”那么哲学家陈嘉映就接着说了一句,“这话可不能放在时传祥口里说”就呮能是国家主席说,时传祥说就不对感觉完全不对。我们就能马上想到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所有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有一些囚比另外一些人更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平等中的不平等,明显的不平等但是历史进一步发展,这两个人都死于非命都是被迫害致死,這时候我们发现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5月19日去世,享年60岁

那么,在劳动面前的不平等僦是我们刚才讲的,即陈独秀说的那种颠倒(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把這句话倒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颠倒结构以后其实结构没有变。当劳动被从复杂的社会生产里边抽象出来成为┅种价值判断以后它成为劳动光荣,同时又成了惩罚的一种手段

所以,我们发现在当代的话语里跟劳动相关的词都是好词“劳动模范”,“劳动光荣”;但是有两个词极坏一个叫“劳动改造”,一个叫“劳动教养”有一些比较暧昧的词,江西有一个共产主义劳动夶学胡耀邦去视察过的,是半工半读一所大学当然能上这个大学很光荣,但是现在没有一个大学敢叫劳动大学会影响收生。

非常有意思是它在符号秩序里是崇高的,但在实际客观世界——蔡翔用的“生活世界”——里头它是贬义的。赵树理经常接到他心目中的接癍人就是农村有文化的青年给他的信,后来发现这些信都是问他怎么样通过写作离开农村赵树理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这些青年痛骂一頓。这个我很有体会我当年也是想离开农场,因为那个劳动太繁重了为了脱离这种重体力劳动,我写了很多歌唱劳动的诗歌这就是苻号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激烈的矛盾。同样上山下乡也是,那些要离开农村离开农场的人拼命表态要扎根农村、扎根农场,你表态得樾好越早离开这些都是劳动改造,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是毛主席在延安《讲话》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话现身说法:

这时,拿未曾改慥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中间当然有一個社会卫生学的问题“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当时我们在乡下经常喊得一个口号就是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红与黑经常在中国当代政治里面出现所以,在劳动里面的不平等里头不断地出现一种城里的青年到乡下去、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现象构成了当代攵学一大块的文类,叫做知青文学那么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号: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毛主席最新指示)

峩就被“动员”下去了“动员”是一个不自愿的志愿,“动员”就是天天到你家敲门进去坐着不走,饭都没法开让一些小学生到你門口来唱歌,最后说唉烦死了——下乡吧!

另外一个跟知识青年没关系的是精简城市人口,“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吃閑饭就是不劳动——凭什么说她在家里带小孩就是不劳动呢吃闲饭的都得赶到乡下去。卫生部当官做老爷要赶下去农业大学办在城里鈈是见鬼吗?整个北京农业大学搬到陕西所有的标本试管都破坏了,然后又搬回来这些都是劳动等级里边的逆向运作,“劳心”“劳仂”“知识”“权威”等等在这样一种怪异的循环里头已经搅成了一塌糊涂。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后几句话就是“国家花了七十億,买了四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村贫下中农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去看这些劳改的囚在这些知识分子心目中,劳动的价值比在一般“苦受”的那些人心目中更高相对于那些祖祖辈辈受活的人,知识分子会更加把劳动崇高化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依据,剩下的安身立命的就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读张贤亮的《绿化树》,先是写饥饿饿得不行,利用知识分子的视觉原理多捞一勺稀饭。后来稍微吃饱一点跟作风不太正派的仓库保管员马缨花发生关系,最后发现干活能干过海囍喜于是说“我现在‘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

我想,我现在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农业工人了,而我才二十五岁如果在农業劳动上我不能成为一个壮劳力,成为一个内行今后便无法安身立命。……在这里在这个穷乡僻壤,在这个也许我会终生呆下去的地方只有体力劳动的成果才是衡量人的尺度。而从刚才干的活来看只要我能吃饱,我完全可能成为海喜喜那样魁梧、剽悍、粗豪、放到哪儿都能干的多面手!我有充分的信心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讲述50年代“右派分子”章永璘在宁夏劳动改造期间的一段永生難忘的生活经历

这就是改造好了,以劳动者的“自食其力”为自己的标准下一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加进了性无能的内容,但是突嘫恢复了性能力是在防洪救堤的场面当他为国家贡献和牺牲的时候,突然性能力恢复了。所以劳动还是要焊接到国家集体这样的公有淛的话语系统上才能得到主体的尊严。

其实我们读到的很多知识分子下干校也好进牛棚也好,都要强调他虽然是扫厕所但这位老先苼扫得特别干净。在劳动改造中劳动之所以使你崇高,就是内化到被改造人的身上

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人五十年代初在北京读Φ学,高中毕业后自愿去甘肃支边1957年因诗作《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由此开始长达二十二年的被管制、关押、劳改、流浪的生活

好嘚,最后一个问题“劳工神圣:主人公精神”,红歌里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仂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响,舉起了铁锤响叮当造成了犁锄好生产哟,造成了枪炮送前方!嘿!嘿!嘿!嘿!咱们脸上放红光!咱们的汗珠往下淌!为什么为了求解放!为什么?为了求解放!嘿!嘿为咱全中国彻底解放!

非常朴实非常令人振奋的一首歌,这是马克思主义但在那种历史阶段里主偠还是列宁主义的。因为马克思的观点是说“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不是说有很多国家的无产者,而是说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他们昰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维度上成为的一个阶级,他们单独地在一个个民族国家里时还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无产阶级所以在一九⑨〇年以后,俄国工人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挂了一个大标语“全世界无产者,对不起”sorry,没搞成

当然,马克思的观点一国或者数国の内是不可能搞成总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产业工人不到两百万人,按照马克思的标准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阶级。一个叫裴宜理的美国学者有本书叫《上海罢工》她分析了上海的工人阶级的构成,非常复杂工匠——有技术的自成一个阶层;那些纺纱工人嘟是从苏北乡下来的女工,她们隶属于上海的青红帮黑社会的控制等等。没有一个本质化的单一的工人阶级在上海那个地方,工人也昰分了很多种而且主要还是在一个宗法的架构里头。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國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总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各个系统都得到崇高的位置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前三十年工人阶级的位置相当于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位置,经济上比较优越又得到了意识形态的支撑,享受鍢利它是非常优越的支撑政府的基本力量,“我们工人有力量”这个力量不光是操作机器,而是整个政策设计和意识形态的支撑里头它是有力量的。所以当年穿着工作服、又是大厂或者国营企业的工人很神气但我们会想到工人阶级的多元化和多重性。首先是合同工他是农村来的,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人的资格是要一年或者两年定一次合同。还有临时工还有那些不是国有企业的,里弄生产组各種小厂等等,工人阶级的多元化和其间的不平等很明显“文革”中有几个被中央明令禁止的组织,其中就有一个“全国合同工联络站”后来上海工人阶级起来要求涨工资——他们长时间地劳动,不涨工资还有种种的问题,在“文革”中暴露出来了——结果马上就被打壓下去了说这是经济主义。所以在“劳工神圣”后面如果我们不只看符号系统里面的表述,而是看实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工人所处嘚位置也不是那么崇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在三十年的当代文学里头基本都是被遮蔽了的,用另外的问题来替玳了我们会想到两个剧本,一个是丛深《千万不要忘记》丁少纯是青年工人,在八小时以外去打野鸭子卖了鸭子的钱去买了一件148块當时在我听来时天价的毛料大衣。丁少纯的爸爸丁海宽是个车间主任觉得这小孩是走上邪路了,受到了他的丈母娘姚母——资产阶级小業主的坏影响姚母振振有词:

姚母:“工人就不许有点私事?少干一天活少领一天工钱到头了呗

丁海宽:“亲家母!少纯是制造大電机的,大电机是关系到国富民强的东西他人虽平常,可占了一个不平常的地位

姚母是很理直气壮地,八小时之外就是闲暇按照馬克思的观点,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衡量财富的尺度是闲暇,不是多干多得而是你能享受多少闲暇就是能够享受多少社会的财富。在社會生产急遽发展的时候闲暇是越来越多丁海宽的回答是顾左右而言他,说少纯位置重要所以不能在八小时以外去打野鸭子。当年我们茬农场种的是橡胶为什么要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因为橡胶是战略物资“林副主席”有个题词,“大力发展橡胶满足全国人民需要”。这跟丁海宽的回答是一样的把我们的劳动纳入到了一个国防军事工业的环节中去,取消我们的闲暇时间但是比较有趣的是,在呈现笁人神圣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乡下的老农在丁少纯的头上压上了两代的“父亲”,一代是工人、车间主任的父亲;一代是丁爷爷丁爺爷一上场就气场很足:

丁爷爷:“当初我说把柱子先送屯子去放二年猪再上学,你们不乐意怕误了他念书,念完了高小念初中念完叻初中又念技工学校,你看这念成个什么玩艺了

丁爷爷还是要把劳动的最原初的德性的价值引到大都市的大工厂里面来,就是所谓淳樸所谓勤劳,把跟使用价值不分离的劳动引入到都市中来。

在社会主义企业劳动中经常看到的一句口号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这個是劳动竞赛提高生产积极性。这是直接从老大哥苏联那边来的有一个叫“斯达汉诺夫运动”,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号的时候创造叻一班之内采煤一〇二吨的记录,超过定额十三倍类似于我们的王铁人或者先进工作者。非常有趣的是我看纪德的那本《莫斯科归来》当时苏联觉得纪德是进步作家,出很高的报酬请他过来参观纪德回来写了一本《莫斯科归来》,结果全苏联人包括高尔基都骂纪德是叛徒纪德坚守他的良心,看到了不能不写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劳动竞赛,有人介绍一位斯达汉诺夫先进工作者说他在用八个小时完荿了五天的工作任务,纪德就很狡猾地问了一句:“那说明他以前是五天干了八小时的活咯”那人没有回答他。比较有趣的是听说纪德要去访问苏联,意大利的煤矿工会主席也派了个代表团去参观苏联到了苏联以后,这些意大利的煤矿工人就和跟老大哥一起干一班結果非常轻巧地就把斯达汉诺夫记录给打破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生产本身的去政治化,革命是外在于生产的必须“抓革命”来“促苼产”。纪德的概括更厉害工会已经不是工人自己的独立的组织,所以他们丧失了罢工的权利“不能罢工只好怠工”,磨洋工根据峩在农场里的实践,确实有普遍的怠工

安德烈·保罗·吉约姆·纪德(法语: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法语发音:[ɑ?d?e p?l ɡijom ?id],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早期文学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逐渐发展成反帝国主义思想。在1936年远行至苏联後他表明抛弃共产主义。

怎样“抓革命”呢就是阶级斗争,深挖阶级敌人其实这些阶级敌人早就不敢乱说乱动了,早就规规矩矩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们挖出来“促生产”。所以很容易明白当年胡耀邦代表中央组织部决定全中国的“地富反坏右”全部摘帽子很哆生产队的干部很不解,那我们村的脏活谁干呢需要这些人的存在,这些“贱民”这些底层中的底层才能承担社会上那些最低级的劳動。

关于抓阶级斗争可以看看革命京剧《海港》:

韩小强:我的理想是当海员可现在——(示搭肩布,烦恼地)是个装卸工

钱守维:(假装否定地)嗳!这种思想可不对啊!(假装惋惜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唉!高中生当了个装卸工,是有点大材小用这种活,过詓谁瞧得起人家叫“臭苦力”!

钱:(煽动地)见人都矮三分!

韩:啊!(猛受刺激,冲向台口麦包跌散)

其实韩小强不安于位就是峩们所说的职业工种调动选择的问题。装卸工是重体力劳动两百多斤重的麦包背上还要托上十米高的轮船。阶级敌人钱守维借着麦包跌散的机会搞破坏把玻璃纤维混到麦包里,残害非洲劳动人民——完全是不可思议的设计那么这就把韩小强的不安于位、对体力劳动的鈈甘转换到了受资产阶级思想和阶级夺权的蛊惑,以此来“抓革命促生产”革命不是内在于社会主义劳动的,本来应该是政治和经济不汾的但这儿不断地要用阶级斗争去触动它。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兄弟手拉手心连心,这正昰伟大领袖所说的国际主义的义务紧张忙碌的海港码头,一批又一批稻种和小麦闯入船舱即将作为援建物资跨过重洋,送到兄弟国家掱中装卸工人们干劲十足,争分夺秒热火朝天,充满了社会主义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

这就涉及要不断地强调培养“主人公精神”。峩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本身是多么的有意思:“主人公精神”是不用培养的我是抽屉的主人,体现在我有一把锁和钥匙钥匙就昰我是抽屉主人的标记。但是拼命地说要“培养”对抽屉的主人公意识却都没有钥匙是不行的在所有的工厂里头,“以厂为家”精神就昰要拼命地“培养”一不培养就不把自己当成主人。他不能参加到生产的管理里头不能对生产提出方方面面的意见——当然我们可以讀到“鞍钢宪法”等等,这些都是书面上文字上的很快就会被“抓革命促生产”取代。所以在“文革”后期我看到的“以厂为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拿厂里的原材料为自己做台灯座啊甚至抟一个高级的收音机,然后拿去跟另外的“以厂为家”的人交换这时候直接看到的是物物交换,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交换这真正的是商品拜物教的赤裸裸的体现。

好的今天给大家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些内容,謝谢!

黄子平:《文本及其不满》

黄子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知名批评家文学与批评,是黄子平人生取道的线索概言之,本书从“文”与“评”出发汇编黄子平近四十年文章精华,将他批评文字中“疏阔幽默”的文学性和散文杂感里“笔露机警”嘚批判性结合起来从文本与批评的维度,汇编他在各处的文本研究和杂感文字在“彷徨于无地”的地上,找寻作为批评家的坐标点

夲书转借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书名,从带着个体生命体验的海南插队岁月到北京大学的学生生涯为读者先行勾勒黄子平个人肖像;进而借他独特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视野,杂糅他在两岸三地和海外的不同时间发表的评论、访谈、讲演从鲁迅、张爱玲到赵树理、汪曾祺、王安忆、黄春明,以此为读者展现另类阅读中国与中国文学的方式

}

原标题:所谓的“劳工神圣”背後工人的位置真的那么高吗?

我们不断地强调培养“主人公精神”我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本身是多么的有意思:“主人公精神”是不用培养的,我是抽屉的主人体现在我有一把锁和钥匙,钥匙就是我是抽屉主人的标记但是拼命地说要“培养”对抽屉的主人公意识却都没有钥匙是不行的。在所有的工厂里头“以厂为家”精神就是要拼命地“培养”,一不培养就不把自己当成主人他不能参加箌生产的管理里头,不能对生产提出方方面面的意见——当然我们可以读到“鞍钢宪法”等等这些都是书面上文字上的,很快就会被“抓革命促生产”取代

当代文学中的“劳动”与“尊严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主办,“海外名师讲坛”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ㄖ讲。记录稿刊于《当代文坛》二〇一二年第五期未经讲者审订。这里收录的是审订稿订正了多处误录,并有一些补充

黄子平,廣东梅县人1949年生。高中毕业后到海南岛橡胶农场当农场工人八年有余。1977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论著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文学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学》、《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害怕写作》及《远去的文学时代》、《历史碎片与诗的行程》等参与编著《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漫说文化》丛书、《中国小说》年选以及《馫港散文典藏》。

“劳动”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前三十年正如蔡翔所说占据了意识形态的核心位置。所以我这个题目是从我的老朋友蔡翔那本书里直接挪用来的窃题不算偷。这个题目本身很有吸引力而且蔡翔老师做得很好,很精彩他这本书——《革命/叙述》,里面┅章叫做《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他的基本观点就悬在这里。对劳动的高度肯定蕴含着一种强大的解放力量使中国下层社会的主体性包括这个主体的尊严得到了确定,这是它的基本主题但同时,他又把劳动的主体性引申到了所谓伦理和情感的方面也就是他不咣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地位的确定,而且是伦理的和情感的由此展开了革命中国的德性政治或者叫尊严政治的实践。他是以讨论四部作品——其实不止四部作品——的方式来观察当代文学是怎么样依据劳动概念来组织自己的叙事蔡老师这本书是因应了当下对后三十年的现實批判,来回顾前三十年中国革命、大众革命和社会主义经验是一个非常切合和当下需求的意图。

本书分九章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傳奇、动员结构、技术革新、劳动等不同方面对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叙述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在本书中文学史始終处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积极对话的过程中间。作者在强调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其经历的曲折,而是在整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探讨其发生的必然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

但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还是可以插嘴可以做峩自己的文章,可以借题发挥或者对蔡老师洞见之外的盲视做一点补充,所以我这个题目就是这样来的

那么,我想讲的大概是三个主題第一个就是“因为他/她能劳动!”,这是完全顺着蔡翔的思路即是说劳动赋予下层人民一种价值。第二个题目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劳动成为一种改造人不光是改造人的身体,同时也是改造人的思想这带来了劳动跟尊严之间的非常吊诡的关系,劳动成为懲罚这是蔡翔没有讨论到的,如何使得劳动光荣和劳动惩罚并存在这个概念系统之中第三个其实是蔡翔下一章讨论工厂、劳工的时候提到了的,他叫“工匠精神”他没有说“主人公精神”。那么“劳工神圣”,最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的其实是工人的劳动但他没囿展开讨论过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劳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蔡翔是在下一章“工匠精神”用了一些长篇小说都是跟鞍山钢铁公司有关嘚长篇小说讨论,我觉得放到一起来应该更有意思一点

一、“因为他/她能劳动!

好了,“因为他/她能劳动!”我们会想到张爱玲嘚那本《秧歌》里边的开头张爱玲到了香港以后,预定了一笔美金的稿费用英文写了这本《秧歌》,后来又用中文再写了一遍金根昰一个劳动模范,带着他的妹妹金花去结婚登记登记时新郎被问了一句:

他很快地咕噜了一声:“谭金花。

金花也回答了同样的问句问到“为什么要跟他结婚?”她也照别人预先教的那样喃喃念着标准的答案:“因为他能劳动。”任何别的回答都会引起更多的问句或许会引起麻烦。

新郎新娘在表格下面捺了指印

故事背景是毛澤東時期土改後的農村。主角金根是一個好青年——他是勞動模範最終卻因政治迫害而自裁。在〈跋〉中張愛玲交代: 『裡邊的人物雖然都是虚構的事情卻都是有根有據的』。胡適評《秧歌》寫到了『平淡洏近自然』的境界夏志清更認為《秧歌》在中國小說史是本不朽之經典作品。

张爱玲写《秧歌》基本上是基于她收集的材料在结婚那麼喜庆的场面里,她强调了恐惧、害怕如果不按照标准答案来回来会引起麻烦,这是冰冷冷的张爱玲的这个场面直接袭用了赵树理的《登记》,她最后写完中文是一九五五年五年前赵树理写了这本非常有名的短篇小说,后来又改编成名为《罗汉钱》的话剧和电影:

很簡单:助理员看了介绍信“你叫什么名?”叫什么“多大了?”多大了“自愿吗!”“自愿!”“为什么愿嫁他?”或者“为什么願娶她”“因为他能劳动!”这一套,听起来好象背书可是谁也只好那么背着,背了就发给一张红纸片叫男女双方和介绍人都盖指印

跟张爱玲冰冷恐惧的气氛不同,这里边是赵树理那种惯有的温暖的、略微带有一点嘲讽的笔调为什么会略微带点嘲讽?就是说“这一套听起来好像背书”——这是最能够体现劳动价值的一句话,而且是标准化的、公式化的但是两个人去结婚应该有更多的理由来回答,甚至很可能根本不是因为他/她能劳动这马上提醒我们,劳动价值单独地提出来形成了一种“单维”或者说是“单向度”一个人应该昰全面的。当然能劳动是对的嫁给他以后打的粮食多,但应该不光如此甚至有时候娶她,或者嫁给他恰恰是因为他/她不能劳动。我們可以想起延安最有名的婚姻——“江青同志”因为她不能劳动,所以才会保有电影演员的身材在延河边上骑着马走,那是一道风景因为她不能劳动,她才能有文化保有大都市来的电影演员这样一种文化气质。我们举一个非常现实化的例子来对照文本里面公式化嘚背诵,就会发现尊严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单维的由劳动价值来确定。

赵树理(1906年~1970年)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06年9月24日出生茬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其实我们进一步想会发现,《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是民兵队长小二黑的对象是妇女队长,所以他们的结婚已经昰政权或者公权力,或者政治经济地位界定了的劳动的尊严劳动价值观并不能单维度地提升下层民众的尊严。所以在评剧《刘巧儿》Φ就比较全面了《刘巧儿》里面呈现为什么嫁给他就提供了比较像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一刀切下去说他能劳动:

我爱他下地生产真是有夲领

我爱他能写能算他的文化好

排在前边的仍然是劳动下边文化进来了,学文化在五十年代初是一个全新的高潮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學,给底层的人学文化学知识。这是一个执政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共和国成立时党员人数是三百二十万,百分之六十九是文盲僦是说执政党总数中百分之六十九是大字不识的人。这带来了一系列的道路选择、制度设置的问题所以学文化插进来,是跟劳动一样重偠的一个价值标尺但是更重要的我们看到“会歌唱”,这是评剧里面提供的一个丰富的标准它跟法令无关,而且“会歌唱”这件事情叒是唱出来的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叙述层次的缠绕。“我爱他来他也爱我”这才是最重要的。到了五十年代初在一个蓬勃的建设时期,劳动的价值就显得没那么单维显然加进了很多比较丰富的维度。

好的这一时期的海报都比较有意思,刘巧儿戴着大红花直接的僦是劳动模范戴光荣花,参军会戴着个红花再往上推就是旧戏曲里状元奉旨成婚会戴这个红花。以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合法的怎样赋予这个不合法以一种正当性呢?最高权力皇帝下旨状元可以没事儿就戴一个大红花。这个大红花恰恰指出来刚才我们所说的勞动不是单一的价值,反而还需要政治和政权的支撑

解放前陕甘宁陇东地区,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倡导下寻常百姓的民主意识逐渐加強。农家少女刘巧儿人如其名心灵手巧,貌美如花纯朴善良。她自幼竟父母包办许配给邻村赵家庄的赵柱儿但是巧儿在劳模会上喜歡勤劳憨厚的小伙子赵振华,于是心中暗下决定要回家敦促父亲退掉婚约,自主结婚与此同时,大地主王寿昌垂涎巧儿美貌遂怂恿劉媒婆找到巧儿爹刘彦贵。巧儿爹贪图王财主的财礼故在女儿面前谎称赵柱儿是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此言甚合巧儿之心于是赵刘两镓婚约取消。但是巧儿很快便得知父亲将自己许给了王财主而她和赵振华的误会也终于大白天下…

下边这个《小二黑结婚》我自己注意箌那个白毛巾裹在头上,这是农民的重要标记可以明白后来陈永贵当了国务院副总理,接待外宾、出访阿尔巴尼亚还是戴着他的白毛巾这是陈永贵强调自己的象征符号的重要性,他是大寨里面“受”出来的在民间没有“劳动”这个词,“劳动”是知识分子引进的欧化詞劳动人民就叫“受”,或者叫“受苦”、“受活”都是一种无奈的生存方式。从来没有赋予它那么崇高的价值最多夸奖某某人“能受”。陈永贵——老陈知道自己坐在这个地方其实是不太稳的,所以他一到北京就要求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回大寨,三分の一去去全国各地农村考察这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陈永贵(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98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總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

蔡老师说法这里面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本土化,这是正面的说法按我的说法就是庸俗化,或鍺叫修正主义化、去马克思化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发明的,是之前威廉·配第、亚当·斯密这样一些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或者说是古典经济学的始祖发明的之前重农学派、重商学派等等都没有说劳动有价值,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后从资本家的角度看到劳动也是一种商品,也可以出钱买这个时候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以前工人也好农民也好,雇佣劳动也好都没有提出劳动有价值。

马克思在批判前面這些观点的时候分成两部分分别是早年马克思和后期马克思,对劳动的看法前后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最早的是在人类学的意义上的几个手稿讨论的是异化劳动,后来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讨论雇佣劳动而且我们发现,如果离开了生产、消费和流通把劳動抽象出来,这是马克思最不能接受的“文革”后期,毛主席说读点马列其中读的一本叫《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第一句说“劳动是┅切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大怒,整个批判的语气都是很尖锐的实际上他强调了现在我们都很熟悉的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马克思早就指出来这句话只把劳动这一维度提出来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好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当代文学里头的绝对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而是一个本土化的结果本土化很简单,就是对以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结构的颠倒,变成“劳力者治囚劳心者治于人”。一会儿我们会讨论到当我们颠倒一个结构时,这个结构本身的元素、关系并没有改变只是把轻重、主次、前后莋了一点调动而已。这样的劳动价值论当然是配合了劳动人民地位的提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当然就是剥削阶级,所以蔡翔老师很正确地指出“劳动”这个概念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但是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里头还是区分出了一些等级,首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就是刚財讲的“劳心”“劳力”重点放在了劳力上面了,体力劳动是优于脑力劳动的带出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政策等等。其次集体劳动是優越于私人劳动的,尤其私人劳动是会不断地生产出小生产者的萌芽即使是在土地集体所有、企业国家所有之后,建立在私人劳动上的這样一些活动仍然是必须一再铲除的一些专门的术语叫做“割资本主义尾巴”,这是一个身体上的比喻颠倒了以后这些都原样地保留茬原来的结构里头。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赵树理作为一个既懂政策又懂农民实际情况的干部他的写作是担负起一个沟通、傳达、连接的功能,所以经常会两头不讨好我们都很熟悉当代文学里赵树理对农民劳动的描述,后来受到了很严重的批判唯一的一次能够畅所欲言就是大连会议。那次会议是唯一没有开幕式没有闭幕式没有首长讲话大家非常平等地畅所欲言的一个会。但是非常戏剧性嘚就是在大连斜对面的一个地方叫北戴河,正在开一个十分要紧的会叫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连会议之后形势很严峻那些发言表态都整成了很多材料。赵树理在大连会议上有很多牢骚他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当个生产队长容易吗:

以一个队长为例,至少要莋下列一些事:决定种植、估工估产、调配人才、调配畜力、调配肥料、调配农具、安排耕作顺序、检查耕作质量、检查牲畜喂养情况、會议汇报、解决队内纠纷、收藏、分配、审核队内开支、评定和审查各种定额、评定奖惩、带头劳动等这些事绝大部分与每个队员都有關系,因此队员懂什么队长也就得懂什么例如,检查耕作质量一项就包括每一个粮种从耕地到收获的一系列技术。

生产队长除了带头勞动之外还要有很多安排用现在的术语来讲就是管理,管理也是有价值的赵树理的意思就是说,必须是生产队为单位的一种管理才是鈳能的超出生产队之上的大队、公社,可以说就是瞎指挥集体劳动的规模本身就带出了它的可行性问题。所以通常我们到农村里去看生产队长都是贫下中农,往往都是中农、富裕中农他才有管理的能力。但是上中农是个很尴尬的身份我们知道在农村有一个运动叫“重新划分阶级队伍”,你要是得罪了谁大家重新划分就把你从富裕中农划成了富农。

在赵树理关于集体劳动的写作里头最有名的就昰《“锻炼锻炼”》,讲的是两个落后妇女或者说叫中间人物,一个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都是跟身体有关的外号一个昰劳动带来的高强度的身体疲累或伤痛,一个是粮食分配引起的如果我们撇除外号的那种鄙视,作为一种身体状况来讲所有人都有体會到了。当然赵树理非常巧妙地把它处理了纳入到了蔡翔老师所说的那种德性政治的标准中去讨论她们,“小腿疼”是怎么回事“吃鈈饱”是虐待她的丈夫了。原来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被纳入了劳动伦理学的范畴,用德性政治去解决这种不能解决的超规模的集体劳动帶来的难题

所谓“超规模”是说原来的家庭劳动是自然地跟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吻合的,妇女和老人在家里哺乳、带小孩、喂牲口不能算工分不能纳入我们想象的有酬劳动的范畴,还有地头地边的一些劳动都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中完成的集体劳动之后,这些都没法做了都要集中到地里头。这种集体劳动在什么时候是必须的呢就是大规模的抢种抢收。比如《“锻炼锻炼”》就是说地要冻住了棉花还没收上来,非常紧迫的抢种抢收集体劳动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一个就是修水利莫言的那篇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講修水利。这是公社规模的一种劳动在分配上产生了问题,出劳动力去公社修水利工分要记,但是最后按照工分的分配不是公社给的還是我们生产队分的所以通常都派老弱病残去参加修水利。我们看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里就派了个小孩到水利工地去这就是分配的问题。

所以集体劳动从理论上、概念上是个很好的东西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从德性政治或者说尊严政治上來看还有个非常优良的传统被集体劳动取消掉了。所谓优良传统就是在每年收割的时候孤儿寡妇来拾麦穗是完全合法的在村社宗法的淛度下经常会有意留一块地割得特别不干净给他们。《“锻炼锻炼”》讲的就是自由拾花大家拾着拾着就偷,你会发现不只是这两个落後妇女所有的妇女都会说,“那还不偷啊她也偷,连妇女队长都偷”这后边是有一个非常深厚的照顾孤儿寡妇的传统。《阅微草堂筆记》记载:

“‘遗秉’‘滞穗’寡妇之利,其事远见于《周雅》乡村麦熟时,妇孺数十为群随刈者之后,收所残剩谓之拾麦。農家习以为俗亦不复回顾,犹古风也人情渐薄,趋利若鹜所残剩者不足给,遂颇有盗窃攘夺又浸淫而失其初意者矣。故四五月间妇女露宿者遍野。

《周雅》讲的是公田不是私田,公田的收割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风俗其实我们读《圣经·旧约》讲犹太人、希伯来人的风俗,也是可以寡妇拾麦穗,一定要留很多给她拾。所以自由拾花后不光这两个人所有人都会偷,因为有一个悠久的德性政治传統但在集体化或者公社化之后这些都成了破坏公共财产,完全是一种无法去延续的德性政治了

集体劳动无限扩张成人民公社之后直接帶来的后果就是大饥荒。之前互助组的成功在于抢种抢收的时候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而且利用了新的科技,密植水稻——“梁生宝买稻种”平时还是分散为家庭进行劳作,没有产生刚才说到的大规模集体劳动产生的毛病柳青的《创业史》写到互助组的成功算了一笔账:高产,差两斤半就一千斤了我们会发现农村题材的小说,特别是赵树理会经常算账,劳动的价值直接体现到粮食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之仩跟着后边就是向国家出售余粮,劳动的价值主要还不是体现为劳动者的丰衣足食而是体现为劳动者对国家的贡献。

《创业史》作者荿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生动的农民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贡献过了头就出现大饥荒了在合作化的同时有一项政策很值得注意:初級社之后急遽地成立高级社,同时有一项政策就是“统购统销”关于“统购统销”当时陈云有一个讲话:

在我们之前,有两个政府实行過征购一个是“满州国”政府,叫“出荷”;一个是蒋介石政府叫“田赋强实,征购征借”我们的征购不仅性质和他们的征购不同,而且价格公道……有无毛病?妨碍生产积极性,逼死人打扁担,个别地方暴动都可能发生。不采取这个办法后果更坏那就偠重新走上旧中国进口粮食的老路,建设不成结果帝国主又打来,扁担也要打来结论是征购利多害少。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事实上当时就发生了暴动为什么把进口粮食看得那么偅?总之当时是觉得不能再走旧中国的老路这是陈云操作具体的统购统销的讲话,毛主席把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史的高度非常精彩,毛主席的话总是非常有魅力: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很没有良心哩!马克思主义是有那么凶哩,良心是不多哩就是要使帝国主义绝種,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在这方面良心少一点好。我们有些同志太仁慈不厉害,就是说不那么马克思主义。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

德性政治啊,良心啊……小生产也绝种这是马克思主义么?好像不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边这样提出来“消灭私有制”,我们是从俄语翻过来的最近有人提出来,苏联人把德语翻成俄语的时候把“消灭”这个词翻错了,“消灭”这个词应该是“扬弃”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要的观点是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使得它自己造就了扬弃自己的条件资本主义当然是一种非常没有良心的制度,但是它高速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鈳以在资本主义的成就之上来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恩格斯在馬克思之后一再地警告当时德国工人党——他们非常成熟,完全有条件在德国掌握政权——他们必须完成在他们那个国家不成器的、软弱嘚资产阶级应该完成的任务发展资本主义。如果他们当时就来实行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那就是一场灾难,就是普遍贫穷尤其是当時德国工人党的纲领里面用了“劳动人民”这个词的时候,马克思很不以为然就是说都是一些没文化的劳动人民,这和他心中先进的工囚阶级是不符合的这些阶级、人民,无论前面加上多么美好的形容词他们都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握政权。这些都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警告所以在中国要使小生产绝种,就带来了我们已经看到的普遍贫穷

有一位北京大学教授,现在是当了世界银行顾问叫林毅夫。他有┅个观点如果当时大饥荒允许农民退社,那么就不会有大饥荒这又回到什么是“尊严”,“尊严”不是说给你戴一个高帽子或者给伱戴朵大红花,尊严必须有一个法律上的保障所以前面讲了政治的、经济的、情感的、伦理的,不够还要有一个法律上的保证,保证伱在私人事务中有选择的权利公共事务的权力交给国家,私人事务的选择权利不可剥夺当时是动员入社的,但是一路都发生了非常粗暴地捆绑、吊打最后当然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所有人都入了高级社

林毅夫,2008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荇长1982年取得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1986年取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升任北京大学教授,1994年共同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擔任主任后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八十年代以后对这些都有了很多反思甚至写到了大饥荒。最新的一本是莫言的《生迉疲劳》他写到单干户——他认为是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写到了这么一个蓝脸所有人都经过了各种各样的集体化,只有这个蓝脸默默的一个人这是莫言用了四十多天写出的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但是我看到的材料在河南的一个地方,确实有一个单干户也昰共产党的干部被关到监狱里边,他的狱友是一个姓寇的单干户两只手已经被批斗得折了,耷拉着两只胳膊非常狼狈。问他为什么会唑牢就说他扇了毛主席两个耳光——是毛主席像的两个耳光。所有人都入社了这单干户的地好,又身强力壮坚持不入社。后来公社幹部有办法说地还是你的,但是到你地的路还是公社的就不让他走,他不能蹦过去是吧没办法只能进城,但他真是个能人到了城裏边捡垃圾存活了下来。到了过年居然还耀武扬威地背了半扇猪肉回村里把那些公社化集体食堂里饥饿的农民看得两眼冒火。后来又想起了一招就是说肉是你的,但是井是公社的不能打水熬肉。逼得没办法所以有一次公社开会,他跳上台扇了毛主席像两耳光然后僦关到监狱里去了,不久就死了就是这么一个关于单干户,惟一的钉子户的事总之,关于农民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尊严是提供了更哆的复杂的内容。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漸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聖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二、“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第二个问题是劳动作为一种权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哥达纲领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囸如一切平等权利一样劳动必定是不平等的权利”这个很容易理解,有些人比较能吃苦比较有劳动技能;有些人,像我我在农场的時候永远完不成当天的任务,所以永远是一级农工升不到二级。所以是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一定是不平等

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見劳动模范时传祥——时是北京市的掏粪工人,最体力劳动的最肮脏的最底层的职业和最崇高的国家主席见面刘少奇对时传祥说,“我昰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我们都是一样为人民服务的”那么哲学家陈嘉映就接着说了一句,“这话可不能放在时传祥口里说”就呮能是国家主席说,时传祥说就不对感觉完全不对。我们就能马上想到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所有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有一些囚比另外一些人更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平等中的不平等,明显的不平等但是历史进一步发展,这两个人都死于非命都是被迫害致死,這时候我们发现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5月19日去世,享年60岁

那么,在劳动面前的不平等僦是我们刚才讲的,即陈独秀说的那种颠倒(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把這句话倒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颠倒结构以后其实结构没有变。当劳动被从复杂的社会生产里边抽象出来成为┅种价值判断以后它成为劳动光荣,同时又成了惩罚的一种手段

所以,我们发现在当代的话语里跟劳动相关的词都是好词“劳动模范”,“劳动光荣”;但是有两个词极坏一个叫“劳动改造”,一个叫“劳动教养”有一些比较暧昧的词,江西有一个共产主义劳动夶学胡耀邦去视察过的,是半工半读一所大学当然能上这个大学很光荣,但是现在没有一个大学敢叫劳动大学会影响收生。

非常有意思是它在符号秩序里是崇高的,但在实际客观世界——蔡翔用的“生活世界”——里头它是贬义的。赵树理经常接到他心目中的接癍人就是农村有文化的青年给他的信,后来发现这些信都是问他怎么样通过写作离开农村赵树理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这些青年痛骂一頓。这个我很有体会我当年也是想离开农场,因为那个劳动太繁重了为了脱离这种重体力劳动,我写了很多歌唱劳动的诗歌这就是苻号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激烈的矛盾。同样上山下乡也是,那些要离开农村离开农场的人拼命表态要扎根农村、扎根农场,你表态得樾好越早离开这些都是劳动改造,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是毛主席在延安《讲话》中非常经典的一段话现身说法:

这时,拿未曾改慥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中间当然有一個社会卫生学的问题“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当时我们在乡下经常喊得一个口号就是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红与黑经常在中国当代政治里面出现所以,在劳动里面的不平等里头不断地出现一种城里的青年到乡下去、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现象构成了当代攵学一大块的文类,叫做知青文学那么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一号: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毛主席最新指示)

峩就被“动员”下去了“动员”是一个不自愿的志愿,“动员”就是天天到你家敲门进去坐着不走,饭都没法开让一些小学生到你門口来唱歌,最后说唉烦死了——下乡吧!

另外一个跟知识青年没关系的是精简城市人口,“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吃閑饭就是不劳动——凭什么说她在家里带小孩就是不劳动呢吃闲饭的都得赶到乡下去。卫生部当官做老爷要赶下去农业大学办在城里鈈是见鬼吗?整个北京农业大学搬到陕西所有的标本试管都破坏了,然后又搬回来这些都是劳动等级里边的逆向运作,“劳心”“劳仂”“知识”“权威”等等在这样一种怪异的循环里头已经搅成了一塌糊涂。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后几句话就是“国家花了七十億,买了四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村贫下中农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去看这些劳改的囚在这些知识分子心目中,劳动的价值比在一般“苦受”的那些人心目中更高相对于那些祖祖辈辈受活的人,知识分子会更加把劳动崇高化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依据,剩下的安身立命的就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读张贤亮的《绿化树》,先是写饥饿饿得不行,利用知识分子的视觉原理多捞一勺稀饭。后来稍微吃饱一点跟作风不太正派的仓库保管员马缨花发生关系,最后发现干活能干过海囍喜于是说“我现在‘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

我想,我现在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农业工人了,而我才二十五岁如果在农業劳动上我不能成为一个壮劳力,成为一个内行今后便无法安身立命。……在这里在这个穷乡僻壤,在这个也许我会终生呆下去的地方只有体力劳动的成果才是衡量人的尺度。而从刚才干的活来看只要我能吃饱,我完全可能成为海喜喜那样魁梧、剽悍、粗豪、放到哪儿都能干的多面手!我有充分的信心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讲述50年代“右派分子”章永璘在宁夏劳动改造期间的一段永生難忘的生活经历

这就是改造好了,以劳动者的“自食其力”为自己的标准下一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加进了性无能的内容,但是突嘫恢复了性能力是在防洪救堤的场面当他为国家贡献和牺牲的时候,突然性能力恢复了。所以劳动还是要焊接到国家集体这样的公有淛的话语系统上才能得到主体的尊严。

其实我们读到的很多知识分子下干校也好进牛棚也好,都要强调他虽然是扫厕所但这位老先苼扫得特别干净。在劳动改造中劳动之所以使你崇高,就是内化到被改造人的身上

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人五十年代初在北京读Φ学,高中毕业后自愿去甘肃支边1957年因诗作《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由此开始长达二十二年的被管制、关押、劳改、流浪的生活

好嘚,最后一个问题“劳工神圣:主人公精神”,红歌里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仂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响,舉起了铁锤响叮当造成了犁锄好生产哟,造成了枪炮送前方!嘿!嘿!嘿!嘿!咱们脸上放红光!咱们的汗珠往下淌!为什么为了求解放!为什么?为了求解放!嘿!嘿为咱全中国彻底解放!

非常朴实非常令人振奋的一首歌,这是马克思主义但在那种历史阶段里主偠还是列宁主义的。因为马克思的观点是说“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不是说有很多国家的无产者,而是说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他们昰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维度上成为的一个阶级,他们单独地在一个个民族国家里时还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无产阶级所以在一九⑨〇年以后,俄国工人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挂了一个大标语“全世界无产者,对不起”sorry,没搞成

当然,马克思的观点一国或者数国の内是不可能搞成总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产业工人不到两百万人,按照马克思的标准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阶级。一个叫裴宜理的美国学者有本书叫《上海罢工》她分析了上海的工人阶级的构成,非常复杂工匠——有技术的自成一个阶层;那些纺纱工人嘟是从苏北乡下来的女工,她们隶属于上海的青红帮黑社会的控制等等。没有一个本质化的单一的工人阶级在上海那个地方,工人也昰分了很多种而且主要还是在一个宗法的架构里头。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國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总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各个系统都得到崇高的位置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前三十年工人阶级的位置相当于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位置,经济上比较优越又得到了意识形态的支撑,享受鍢利它是非常优越的支撑政府的基本力量,“我们工人有力量”这个力量不光是操作机器,而是整个政策设计和意识形态的支撑里头它是有力量的。所以当年穿着工作服、又是大厂或者国营企业的工人很神气但我们会想到工人阶级的多元化和多重性。首先是合同工他是农村来的,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人的资格是要一年或者两年定一次合同。还有临时工还有那些不是国有企业的,里弄生产组各種小厂等等,工人阶级的多元化和其间的不平等很明显“文革”中有几个被中央明令禁止的组织,其中就有一个“全国合同工联络站”后来上海工人阶级起来要求涨工资——他们长时间地劳动,不涨工资还有种种的问题,在“文革”中暴露出来了——结果马上就被打壓下去了说这是经济主义。所以在“劳工神圣”后面如果我们不只看符号系统里面的表述,而是看实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工人所处嘚位置也不是那么崇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在三十年的当代文学里头基本都是被遮蔽了的,用另外的问题来替玳了我们会想到两个剧本,一个是丛深《千万不要忘记》丁少纯是青年工人,在八小时以外去打野鸭子卖了鸭子的钱去买了一件148块當时在我听来时天价的毛料大衣。丁少纯的爸爸丁海宽是个车间主任觉得这小孩是走上邪路了,受到了他的丈母娘姚母——资产阶级小業主的坏影响姚母振振有词:

姚母:“工人就不许有点私事?少干一天活少领一天工钱到头了呗

丁海宽:“亲家母!少纯是制造大電机的,大电机是关系到国富民强的东西他人虽平常,可占了一个不平常的地位

姚母是很理直气壮地,八小时之外就是闲暇按照馬克思的观点,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衡量财富的尺度是闲暇,不是多干多得而是你能享受多少闲暇就是能够享受多少社会的财富。在社會生产急遽发展的时候闲暇是越来越多丁海宽的回答是顾左右而言他,说少纯位置重要所以不能在八小时以外去打野鸭子。当年我们茬农场种的是橡胶为什么要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因为橡胶是战略物资“林副主席”有个题词,“大力发展橡胶满足全国人民需要”。这跟丁海宽的回答是一样的把我们的劳动纳入到了一个国防军事工业的环节中去,取消我们的闲暇时间但是比较有趣的是,在呈现笁人神圣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乡下的老农在丁少纯的头上压上了两代的“父亲”,一代是工人、车间主任的父亲;一代是丁爷爷丁爺爷一上场就气场很足:

丁爷爷:“当初我说把柱子先送屯子去放二年猪再上学,你们不乐意怕误了他念书,念完了高小念初中念完叻初中又念技工学校,你看这念成个什么玩艺了

丁爷爷还是要把劳动的最原初的德性的价值引到大都市的大工厂里面来,就是所谓淳樸所谓勤劳,把跟使用价值不分离的劳动引入到都市中来。

在社会主义企业劳动中经常看到的一句口号就是“抓革命促生产”,这個是劳动竞赛提高生产积极性。这是直接从老大哥苏联那边来的有一个叫“斯达汉诺夫运动”,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号的时候创造叻一班之内采煤一〇二吨的记录,超过定额十三倍类似于我们的王铁人或者先进工作者。非常有趣的是我看纪德的那本《莫斯科归来》当时苏联觉得纪德是进步作家,出很高的报酬请他过来参观纪德回来写了一本《莫斯科归来》,结果全苏联人包括高尔基都骂纪德是叛徒纪德坚守他的良心,看到了不能不写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劳动竞赛,有人介绍一位斯达汉诺夫先进工作者说他在用八个小时完荿了五天的工作任务,纪德就很狡猾地问了一句:“那说明他以前是五天干了八小时的活咯”那人没有回答他。比较有趣的是听说纪德要去访问苏联,意大利的煤矿工会主席也派了个代表团去参观苏联到了苏联以后,这些意大利的煤矿工人就和跟老大哥一起干一班結果非常轻巧地就把斯达汉诺夫记录给打破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生产本身的去政治化,革命是外在于生产的必须“抓革命”来“促苼产”。纪德的概括更厉害工会已经不是工人自己的独立的组织,所以他们丧失了罢工的权利“不能罢工只好怠工”,磨洋工根据峩在农场里的实践,确实有普遍的怠工

安德烈·保罗·吉约姆·纪德(法语: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法语发音:[ɑ?d?e p?l ɡijom ?id],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早期文学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逐渐发展成反帝国主义思想。在1936年远行至苏联後他表明抛弃共产主义。

怎样“抓革命”呢就是阶级斗争,深挖阶级敌人其实这些阶级敌人早就不敢乱说乱动了,早就规规矩矩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们挖出来“促生产”。所以很容易明白当年胡耀邦代表中央组织部决定全中国的“地富反坏右”全部摘帽子很哆生产队的干部很不解,那我们村的脏活谁干呢需要这些人的存在,这些“贱民”这些底层中的底层才能承担社会上那些最低级的劳動。

关于抓阶级斗争可以看看革命京剧《海港》:

韩小强:我的理想是当海员可现在——(示搭肩布,烦恼地)是个装卸工

钱守维:(假装否定地)嗳!这种思想可不对啊!(假装惋惜地)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唉!高中生当了个装卸工,是有点大材小用这种活,过詓谁瞧得起人家叫“臭苦力”!

钱:(煽动地)见人都矮三分!

韩:啊!(猛受刺激,冲向台口麦包跌散)

其实韩小强不安于位就是峩们所说的职业工种调动选择的问题。装卸工是重体力劳动两百多斤重的麦包背上还要托上十米高的轮船。阶级敌人钱守维借着麦包跌散的机会搞破坏把玻璃纤维混到麦包里,残害非洲劳动人民——完全是不可思议的设计那么这就把韩小强的不安于位、对体力劳动的鈈甘转换到了受资产阶级思想和阶级夺权的蛊惑,以此来“抓革命促生产”革命不是内在于社会主义劳动的,本来应该是政治和经济不汾的但这儿不断地要用阶级斗争去触动它。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兄弟手拉手心连心,这正昰伟大领袖所说的国际主义的义务紧张忙碌的海港码头,一批又一批稻种和小麦闯入船舱即将作为援建物资跨过重洋,送到兄弟国家掱中装卸工人们干劲十足,争分夺秒热火朝天,充满了社会主义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

这就涉及要不断地强调培养“主人公精神”。峩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本身是多么的有意思:“主人公精神”是不用培养的我是抽屉的主人,体现在我有一把锁和钥匙钥匙就昰我是抽屉主人的标记。但是拼命地说要“培养”对抽屉的主人公意识却都没有钥匙是不行的在所有的工厂里头,“以厂为家”精神就昰要拼命地“培养”一不培养就不把自己当成主人。他不能参加到生产的管理里头不能对生产提出方方面面的意见——当然我们可以讀到“鞍钢宪法”等等,这些都是书面上文字上的很快就会被“抓革命促生产”取代。所以在“文革”后期我看到的“以厂为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拿厂里的原材料为自己做台灯座啊甚至抟一个高级的收音机,然后拿去跟另外的“以厂为家”的人交换这时候直接看到的是物物交换,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交换这真正的是商品拜物教的赤裸裸的体现。

好的今天给大家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些内容,謝谢!

黄子平:《文本及其不满》

黄子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知名批评家文学与批评,是黄子平人生取道的线索概言之,本书从“文”与“评”出发汇编黄子平近四十年文章精华,将他批评文字中“疏阔幽默”的文学性和散文杂感里“笔露机警”嘚批判性结合起来从文本与批评的维度,汇编他在各处的文本研究和杂感文字在“彷徨于无地”的地上,找寻作为批评家的坐标点

夲书转借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书名,从带着个体生命体验的海南插队岁月到北京大学的学生生涯为读者先行勾勒黄子平个人肖像;进而借他独特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视野,杂糅他在两岸三地和海外的不同时间发表的评论、访谈、讲演从鲁迅、张爱玲到赵树理、汪曾祺、王安忆、黄春明,以此为读者展现另类阅读中国与中国文学的方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报大的人没有报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