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岗位如此糟糕,为何不用机器人替代工人?

08年我机械本科毕业,当地招聘起薪平均1200,甚至有900元找技术员的——待遇还不如去搬砖——本省两大民营机械企业招人,2500起薪,招五十个去了五千个人应聘。

然后我跑上海入职一家台湾企业,起薪1800需要大量加班。我最多一个月签了240个小时的加班,收入刚刚过5k。工作一年期间差点瞎眼一次,差点断手一次,手上脚上受伤无数次,因过度疲劳骑单车撞人一次,撞栏杆二次。

有网上前辈提携,去了一家it(非码农),进去起薪就是3k5,每天8小时,周末双休。和之前每天12小时周末基本无休天上地下。而我在台企时的加班,在我和同学吐槽时,对方评价:你起码有的加班有的钱赚,比我们拿死工资强多了。

拿一个月死工资多少钱?在湖南一千出头,二千算运气好。而能拿死工资的已经算混的不错。

运气不好的同学南下广东,在08那个坑爹年份,进一个厂子老板跑路,再进再垮,半年被换了三家厂。最终黯然回到湖南考了个公务员。

至于我,3500那个工作干了3年后跳槽。第一次翻倍,再跳一次加薪60%,现在13k税前。我在同行里混的算比较差了,有跑到腾讯后年入30w的,也有混创业公司拿了小千万期权股票就等几年后兑现的(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基本上年入10w算平均数,20w中等偏上。

坚持干机械的同学,现在月入过w的一个没有,月入5k一只手数的过来。混的最好的是跑深圳从修手机卖手机到开手机店月入10w,已经开店开厂当老板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因为不赚钱呗,大家纷纷用脚投票了。

不光不赚钱,还有断手断脚残疾一辈子的风险,还有隐性下岗的风险——我有几个同学因为企业效益差已经被通知停薪留职半年回家洗地煮饭了。半年后没转机就要失业。

为啥会这样?因为机械是资金密集型行业。

轻工业市场高度竞争。激烈到啥程度?山寨品牌的数量在淘宝下降严重,淘宝很多杂牌家电黯然消失,大量廉价产品集中在几个品牌。高大上的名牌行业打出狗脑子,国际名企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的一家又一家。

重工业市场更要命,轻工业投资一个亿大家高呼狼来了,重工业投资一个亿投产都未必够资格。

说白了,机械行业有钱才是爸爸,钱是稀缺资源,劳动力不是。设计行业顶级设计师一个人撑一个公司不是新闻,顶级工程师和工人……唔,可以参考感动中国系列那些干一辈子全家清贫的案例们。

当年工人阶级老大哥的时代,优质工人福利高工资高,包医疗包子女教育包养老,大家打破头都挤着去当工人,还出现了父亲退休儿子顶班的奇葩政策。

现在到处鼓吹中国崛起中国工业世界第一了,当工人的人反而少了。为啥?因为大家不傻啊。

知乎键政局们可以讲工业讲情怀,冒着残疾丧命危险的不是他们,穷一辈子的不是他们,干不动了被老板扫地出门的更不是他们。一方面享受中国实力蒸蒸日上的快感,另一方面鼓动学机械的去牺牲——抱歉,学机械的再傻也懂用脚投票。

中国需要工业么?当然需要。工业重要么?当然重要。但这和我们学机械的有啥关系?

————修改的补充回答分隔线————

之上的回答偏情怀,偏个人,偏抱怨,对新毕业的学弟们影响不好,想了想还是多写一点补充回答,同时集中下大家的疑问进行回答。

——————————————————

首先,为啥大家转行?简单的答案是没钱。

二十出头刚出大学,大家想的是怎么马上挣钱,让家里持续失血的教育投资开始回本,刚毕业大家的期望值都很低,能糊口能租房能上网,啥工作都能将就。

等过上几年,眼瞅着到二十岁中段了,恋爱,结婚,父母衰老后的养老等问题渐渐浮上水面。很多学弟在熟悉了企业后往往会对自己未来有个判断——我继续在这个企业干下去,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很遗憾,大多数高等教育的机械系毕业生往往是悲观预期。这是转行的源动力——大家不认为继续从事相关行业能让自己解决未来问题,于是用脚投票去个有机会解决的行业。

其次,“机械行业存在哪些问题?”这个命题太大,不是我这个机械逃兵能说透的。我只能结合我个人经历,讲一讲“机械系毕业生为啥很难在行业内混到高薪”。

大家定义的机械专业,按我自己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来说,学到的是机械原理。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很难独立设计工业产品,进行工业优化。

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一般从技术员做起,先维修机械,将知识和实践互相结合。等有一定的经验,再从使用优化—零件优化—设计优化……走上“在实践中提炼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循环升级路线。

资本社会决定价格的是“稀缺”。下层的技术员在每年无数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的现况下,稀缺性约等于零,这决定了新毕业生不可能有很好的待遇。机械是个吃经验吃悟性吃年头的行业,从入行到基本熟悉,快的一年,慢的几年。从熟悉到精通,五年算少的,等摸爬滚打将自己练成稀缺的业内专家,十二十年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

唔,苦熬十几年换三四十岁后吃香喝辣,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惜换不来。

上层的位置有限,你技术好,不代表你必然能获得回报。说难听点,前面有二十年的老机械等着上位,大家技术差不多凭啥选你个十年的?看着老高工技术好薪水高,倒退十年人家拿着寒酸薪水苦哈哈的等位置呢。

投资成本高(十年二十年低薪),回报低(老来才有高薪),风险大(工厂工伤早不是新闻,熬一辈子高工啥高薪没有的老师傅一大把)——换了任何理智的人能走都会走。

那么,为啥机械工资低?答案是全世界大多数机械行业从业者工资都不高。

我之前解释过:机械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分工极细。

再厉害的机械大牛也没法一人将工厂运作起来——作为生产环节的某个链条,在劳动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个人能力对于薪水提升幅度相当有限。记得“稀缺”么?除非高技术附加值的垄断行业,机械从业者很难获得高薪。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朝号称世界工厂,其实大量覆盖的产业是利润最薄的中低端。高端基本被美日欧占据,领先幅度十年以上。大家都见过几十美刀一把的螺丝刀,几百美刀一个的进口零件,不得不说除了品牌效应,人家独此一份的价格你要么不用,要么乖乖付钱。

美日欧领先十年以上的科技,换句话说未来十年内中国机械从业者很难有收入大跃进。即使熬到国朝超英赶美,收入大跃进的也只是部分行业。

机械行业服务于工业,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换句话说就是给人踩的。国朝大量培养了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造就了世界工厂,同时也压低了普遍薪水。作为国家而言这是好事,对个人而言国家关我屁事。

房价学费医疗,三座大山之下压死多少人?年轻时没房没车没女朋友;中年出不起孩子择校费,爹妈医疗费;老境颓唐积蓄菲薄,遇到点绝症啥的坐等入土……

我相信知乎里不少人会科普啥医疗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需要为国牺牲。问题是坐办公室国务院的认为我们是数字,我们凭啥为国买单?

当年国家包一辈子,大家做螺丝钉也能保障基础生活,苦点累点穷点无所谓。现在个人归个人了,国家的请交给国家。国家没有权利保障我们,所以我们也没义务为国献了青春献子孙(教育产业化,不就是拿钱买教育资源嘛)。

这些就是我当年转行的初衷。我很喜欢机械,要不也不会报这个专业。只是我不想当大国崛起的基石被人踩一辈子,在笑贫不笑娼的年头老来被人当教育材料:“看,这个傻逼!”

Q:为啥不分享职业经历?

A:不太好在陌生人中分享具体的公司。不过知乎上现实朋友和网上十几年的朋友都不少,我几次跳槽的同事和老朋友们都在。保证经历真实。

Q:机械转互联网咋转的?能指导么?

A:遇到贵人,运气好。从小喜欢新奇,混互联网成了高度网宅,省下饭钱去网吧。其他人网吧打游戏,我出于爱好刷一晚上论坛贴吧,四处找感兴趣的互联网新闻等。没想到当初作为爱好的经历被贵人提携,转型互联网。

Q:机械毕业,就业时去其他行业有啥建议?

A:简单的说,去考虑你能带给老板啥。现在网络发达,搜集信息容易。搜集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在简历中针对这点阐述。任何上级都喜欢主动思考的下属,不需要你给出点石成金的建议,只要你愿意思考就有培养价值(刚好这是机械系的长项)。没人拒绝一个思考怎么给他带来利益的人。之后就看个人命运和努力了。

Q:答主自己学校low学的差,进不了好地方怪机械行业不行?

A:作为机械行业跑路者,确实没啥底气评价机械系好不好。在某些人看不上的学校里,别说出类拔萃,倒数找我快得多。比我强力的同学一抓一把。这些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学习碾压我,为人处世,思维深度,乃至学习基础和长相方方面面吊打我这个废材。

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坚守在机械行业,这也是我对机械行业从业者充满敬意的原因之一。说真的,我真心觉得他们中的任何人如果和我干一个行业,收入草割我毫无压力。

我这个废材坐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沾光,他们却拿相对低得多的薪水,公平么?当然,机械前辈们的境界我没法理解,我也承认我low,所以跑路了。

Q:同学/学长/老师告诉我收入如何如何,认真做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A: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学校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如果你从业收入能让你满意,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从事机械行业对人很有好处。没有机械学科带给我的这些财富,我很难说能在互联网行当立足(其实现在混的也一般)。到今天为止学到的知识都还老师了,但当初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等依然让我受益。

Q:答主不要太急功近利,年轻人锻炼为主。

A:不是我们急功近利,时代不给我们坚持的理由。我刚到上海,张江房价7+,没几年8k,1w……现在那边房价快3w了。当年和同事说起上海房价骇极而笑,现在听说陆家嘴附近房子千万起已麻木。爱咋咋地。

我家所在的小城市,毕业前房价1k,毕业后房价3k,一年年水涨船高,现在已经8k+。要不是跑大城市+跳的还行,老家首付都攒不出来。

说真的,正常的年轻人没几个觉得能毕业当马云当盖茨,无非求个努力几十年攒点家产,未来有个老婆,孩子不用走咱们老路。结果跪求房奴而不可得,越是攒钱首付差的越远。

房子能继承,大不了挤一挤,可教育咋办?

我读的那个省重点高中,读书时择校费1w,毕业时这个价码已经到2w了。今年一打听,普遍4-5w起,分数不达标还不要(本地人均工资2k-3k)。而且自考名额一年年萎缩,分数线一年比一年高。这年头手机日新月异,啥校园暴力、殴打老师、高中教室情侣.avi……一搜一大把。万一孩子不到公费分数线,你是愿意出几万块让他去省重点,还是送去混乱的学校天天烧香指望别学坏?

顺带一提,学校差距马太效应化,当年高大上的市重点,没升成省重点都已呵呵化,全成了闻之摇头的热血高校。医疗就更别提了,小城市医疗都上国务院计划了。所以归结到底还是银子的问题。

A:我很爱国,所以尽量努力不给国家添麻烦。

以上,希望对学弟们有所帮助。 对依然坚守机械行业的前辈、同辈和后辈们表示由衷敬意。

我擦。突然赞同暴涨,什么情况?

8/17 天津爆了殃及池鱼,全国严查结果将我租房扫了,限期2天搬家。郁闷之余刷网找房,看到独家网整的事故分析:

.只能说化工的兄弟比我们机械的危险多了,不过大多数民企里对安全的忽视也是离开这行业的重要原因.

}

  东莞:流水线上消失的工人去哪儿了?

  证券时报记者 孙树冠

  东莞,这座以制造业著称的城市,正在涌动着新的变化。传统产业升级背后,从流水线上“消失”的工人,有了新的选择方向。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村,这个有着中国毛织第一村之称的地方,密密麻麻分布着各种大小不一的纺织厂。大的厂房,上万平方米面积。小的厂房,则只是农民自建房屋里一层楼的空间。

  除了纺织业外,大大小小的汽车用品、玩具以及五金用品制造企业,也是巷头村里的配角。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很小的厂房里,五金制造行业也都用上了自动化生产设备。也有不少纺织厂使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纺织设备。不过,小作坊手工制造的纺织厂,还是占据主流地位。

  东莞市鑫纱纺织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富丽东路239号,是一家麻类纱线专用供应商。公司的主要产品除了供应国内之外,大多数出口海外市场。公司经理田勇告诉记者,公司的生产线早已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工厂本身的用工需求早已大大减少。原本的工人,要么回家,要么去干其他的行业了,具体的流向并不是很清楚。

  纺织行业并不是唯一用工需求减少的制造行业。在距离东莞市大朗镇5.3公里处工业东路上,汇集了、、、等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的动作,也都是企业的现在进行时。

  长盈精密控股公司广东天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卓亚向记者表示,从公司所从事的3C制造业来看,机器人换人之后,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人,除了少数培训之后重新上岗之外,大多数还是去了其他劳动密集型行业,剩下的人则可能都回家去了。

  负责格力智能化系统设备东莞地区销售的孙毅提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大环境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工厂都很难招人,很多人不愿意出来打工。以前离开公司流水线的工人,以回老家的居多。

  广州红海人力集团长期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张光华告诉记者,按照行业内的经验来看,一般东莞工厂里的工人,辞职以后可能会去顺德,但现在顺德不少制造型企业,也在产业升级。就连以前一些做马桶的企业,现在也是自动化生产线,对于人工的需求已经大量减少。

  “消失工人”的新去向

  传统行业里的工人去向何处?在东莞正林木材厂工作了11年的申大欣的经历,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申大欣,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黄金桥村人,今年47岁。在位于东莞塘厦莆心湖附近的正林木材厂工作了11年后,公司搬离了东莞。拿到13个月7.8万元的工资赔偿后,一次在马路边看到专车司机招聘的信息,让他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

  在没有来东莞正林木材厂之前,申大欣从18岁开始就在老家常德“卖锅”,整天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他,后来陆续进出广东各地。2005年来到东莞塘厦之后,进入正林木材厂做锅炉工,负责木材烘干的工作,一呆就是11年。离开正林木厂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在6000元左右。

  申大欣提到,以前的木材厂工作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搬运工作,后来慢慢吊机和叉车成为主力,对人力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大了。年龄大了,又没有其他技能,去找保安的工作,一个月也就是2000、3000元,根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在他看来,开网约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天早上10点钟开始跑车的他,常常要跑到凌晨,平均下来每天大概需要跑10小时以上。在跑得比较勤的情况下,每个月的流水在1.2万元到1.5万元左右,而到手的钱大概有1万元左右。他所驾驶的日产轩逸首付2万元,每个月需要还款3000元,需要36个月才能还清贷款。

  申大欣的爱人目前仍在塘厦一家从事旅行包生产的企业工作,十年光阴下来,工资仍然是每个月3000元。唯一的女儿,在常德老家的一所普通高中读书,每个月要寄1500元给千里之外的女儿做生活费。

  虽然2010年在老家已经盖了两层半的楼房,但申大欣目前并没有以后回家养老的打算,支持孩子读书,不让金钱成为孩子读书的压力,是目前他唯一的努力方向。

  同样选择开网约车的,还有在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工作了8年的朱冬开。

  在进入PCB行业之前,朱冬开并不清楚这个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公司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进入工厂工作,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在湖北武汉就读于湖北机电工程学院时,朱冬开学习的是筑模专业,但并没有掌握什么专业知识。而目前这个专业,一些做得好的同学,都有不错的收入。

  同一批离开工厂的同事里,有少数同事自己创业开工厂,但随着市场对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一台品质控制的机器动辄就要上百万,这是普通企业所难以承受的,在这个行业里生存并不容易,而一些大的企业,尤其是上市行业龙头企业的存在,更是挤压了这些小公司的生存空间。

  朱冬开目前所服务的公司是东莞神州行汽车公司,给员工提供两种合作方式:一是员工每个月交4000元钱的费用,在公司租赁汽车,公司组织办理网约车的运营牌照;二是员工交3万元到5万元的首付,然后每个月交4000元左右的费用使用公司网约车运营权,3年后汽车归员工所有。除了神州行汽车公司外,东莞源丰汽车等其余4家公司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与员工合作。

  在已经有了一辆汽车的情况下,考虑到第一种方式的情况下自己不用买保险,朱冬开选择了第一种合作方式。

  深圳市内交通便利,再加上出租车行业较为发达,网约车的盈利空间并不大,东莞相对落后的公共交通系统,反而给开网约车的师傅提供了新的机会。

  由于目前是全职开网约车,为了多赚点钱,朱冬开以每月500元的价格在东莞租了房,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后开始工作,每天大概会工作10到12个小时。每个月的流水大概有2万多元,加上奖励等,每个月到手大概有1万多元工资。再加上老婆的工资收入,朱冬开家庭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足以应付日常的开销。

  除了进入网约车行业外,快递行业也是工厂里出来的工人主要去向之一。

  2013年从一家手机面板厂出来后,1994年出生的陈凤一开始在顺丰做快递员,目前在一家送餐公司做业务员。

  据陈凤介绍称,在之前的手机面板厂,他需要每天上班12个小时,而需要上满30天后才能领到4000元的工资,虽然公司提供社保和失业保险等,但重复和枯燥的生活,还是让他选择离开。

  他所在的东莞东城区主山片区,每送一单快递可以收入7元,每个月的收入在6000元左右,相比起以前工厂枯燥单调的工作,目前送餐的工资高、自由、接触的人多,成为了他选择的主要理由之一。

  同样从事送餐业务的还有黄天武,这个1998年出生在东莞市长安区的年轻人,进入工厂不到一个月就从姨夫开办的五金加工厂仓惶离开。

  黄天武谈到逃离的原因,是五金工厂对于产品的精密度要求很高,而他所负责的业务产品的合格率较低,返工率很高,在工作的过程中,想要上厕所都要报告组长,让他感到很压抑。

  在同龄朋友介绍下,黄天武加入了送餐的队伍。由于接触的人多,工作相对轻松,黄天武目前对这份工作似乎较为满意。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制造业流失工人的数量仍将呈现增长态势。11月初东莞举行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东莞理工学院胡耀华教授表示,目前东莞制造业现况是能用设备替代、且回收周期在一年半以内的工序,几乎都采用机器人换人,但实现整线自动化的寥寥无几。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自动化仍是东莞制造业的基础,绝大多数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以求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新涌现出来的经济形态,为传统产业中流失的工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吸纳了较多生产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人。虽然东莞市劳动局并未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但仍然可以从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报告中,大致了解到部分工人的新去向。

  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7倍和3.6倍,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53%,占全球四成份额,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快递法人企业达2万家,从业人数超过200万。

  10月13日,滴滴出行发布的《新经济,新就业——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中提到,在新就业人群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的职工数量为393.1万,涉及煤炭、钢铁以及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其他产能过剩行业。与此同时,178.8万复员、转业军人以及209.3万女性也成为了开网约车的群体。

  快递行业、网约车等均是流水线上工人新的去向,但东莞的产业升级仍在不断的演变之中,后续人员的流向情况值得进一步跟踪观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工厂不是做流水线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