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死无头plus是什么意思思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
/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赔偿多少?”农民开始放缓口气,讨起价钱。 “产量的二倍。”张宁鑫回答。  “不行,进一次 300 元,少一个子儿也甭想过去。”农民毫不退让,提 出了惊人的价格。“就这样定了,进一次 300 元。”张宁鑫果断而坚决地当场拍板。 “拿现款来。”农民望着张宁鑫涨红的脸庞,伸出了粘满泥土的手。 张宁鑫摸摸衣兜,掏出一个笔记本:“现款我没有带,但可以写条子,你们凭条子到秦俑馆领钱怎么样?” “写吧。”农民放下手,大瞪着眼睛看着面前这位黑大个儿的动作。 按群众要求、汽车进一次工地由秦俑馆付 300 元现金。张宁鑫1980.12 纸条从笔记本上撕下,递到农民手中。 汽车冒着蓝烟,穿越防线,驶向铜车马坑。  随着张宁鑫手中条子的不断书写“付 300 元现金”,汽车、吊车一次次 驶入工地而畅通无阻。  一切准备就绪。铜车马的四周挖出了几条深达十米的宽沟。以 4 立方米 木板的代价,将铜车马连同一米厚的土层包裹起来,成为四个大型木箱。钢 板簸箕用吊车放入坑中,簸箕口对着铜车马,板台架设千斤顶,逼使簸箕向 铜车马的底层慢慢推进。整个木箱进入簸箕,吊车开始起吊,四个木箱裹夹 着铜车、铜马完整地进入汽车拷斗,在一片欢呼声中驶往秦俑馆。4 天后,张宁鑫来到当地农村,找农民商量赔偿事宜。  “条子我已经写了,你们看怎么赔偿,是不是按条子写的办?”张宁鑫 问。“秦俑馆哪来的那么多钱,赔偿的事就不要提了。”憨厚朴实的农民回答着,递过一碗热茶。 张宁鑫望着农民们那黑瘦的脸颊和一双双粗糙的手,想起这些天发生的一串故事,心中滚过一阵热浪,似乎这时他才真正认识了这些普通农民的内心世界。 临走的时候,张宁鑫真诚地对那黑瘦脸颊的农民说:“不能让你们吃亏。我回去和馆领导研究一下,就按五倍的粮食价格赔偿这次造成的损失。”一个月后,秦俑馆按张宁鑫提出的要求,向农民兑现了经济赔偿费。轰动、轰动  铜车马运到秦俑馆后于 1981 年 5 月开始了修复工作。为保证修复顺利地 进行,馆内采取了对外保密的措施,使外界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不知道铜车马 运入秦俑馆后的具体情况。  1981 年 8 月 7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发专稿,详细介绍了铜车马的发 现和修复情况。这封闭了近一年的消息一经播出,立即在世界引起强烈震动, 中外游客纷纷奔向秦俑馆,争相目睹铜车马的风采神韵。然而,他们没有如 愿,秦俑馆仍恪守保密的决策,使无数游客望馆兴叹,扫兴而归。  1981 年 9 月 18 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来到秦俑博物馆,当 他走出兵马涌坑时,委婉地向中方陪同团领导习仲勋提出了参观铜车马的请 求:“这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壮观的兵马俑军阵已使我深深地感到了中 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如果再能参观一下贵国刚刚出土的铜车马,那将是一生  的幸事。” 习仲勋理解古斯塔夫的心情,但在此之前铜车马从未对外展出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 古斯塔夫国王被安排在接待室暂时休息,习仲勋走出来悄悄和秦俑馆领导人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秦俑馆不能擅自作主,立即电话请示国家文物 局,终于得到了一个今古斯塔夫国王满意的答复:“接待瑞典国王。从今日 起,铜车马作为特殊之物,作为外国元首参观的特殊待遇。”  古斯塔夫国王终于如愿以偿,面对正在修复的铜车马,他以敬佩和感激 的心情说:“这次有幸亲眼目睹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西安一行,将令我 终生难忘。”  1983 年 8 月,经秦俑博物馆修复人员吴永琪、柴忠言等人的努力,被编 为“二号铜车马”的 1 乘铜车、4 匹铜马及 1 个铜御手全部复原归位。9 月, 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骊山宾馆召开了“二号铜车马清理,修复鉴定会”, 并很快通过了鉴定。10 月 1 日,二号铜车马走出修复室,进入展厅,正式接 受世人的检阅。  那挽车的四匹铜马膘肥体壮,仰起的额头上戴着光彩耀目的金银络头, 圆睁的二目虎视前方,翘起的鼻孔似在喘息中微微颤动,整齐的牙齿紧咬镝 衔,耸起的鬃毛在尘风中飘荡。状如削竹的马耳斜立在额头的两侧,似在静 心聆听主人的号令,只待一声脆鞭的炸响就毫不犹豫地仰头躬身,撒蹄奔腾。 赶车的御手面庞丰腴,潇洒自如。两片浮雕式的八字胡须更增添了他的神韵。 头顶的初云冠、腰悬的青铜短剑,又使他严肃而威武。稍弯的秀眉掩护着一 双半眯起的双眼,手中抓住六条御马辔缰,长鞭高悬,严阵以待,时刻准备 驱车前行。穹式的车盖和车厢四壁,绝妙地绘制着色彩艳丽的变形龙凤卷云 纹和丝缕交错的云气纹图案,镂花画凤的银器环抱着车衡两端和驾马的轭 钩。轴悬飞铃、马带繁缨。整个铜车马华贵中透出庄重,瑰丽中带有古朴, 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工艺绝伦的造型使 2000 年前的青铜再度泛起了勃勃生 机。而铜车马的冶金铸造技术更令后人叹为观止。制造者根据车马的不同结 构,不同用途的构件,把战国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使 铜车马刚柔相济、历两千年依然金光灿烂,映照人影。据测定,铜车马修复 后的光洁度达到■8—10 级,如此高超的工艺技术和冶金能力,不能不令人 为中国古代文明而拍案叫绝。这组铜车马为 20 世纪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 器,总重量达 1243 公斤,其形制相当于真马真车的 1/2。而如此装饰豪华、 完整齐全的古代青铜车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它那无与伦比的工艺技术和 高超的冶金铸造水平,为同代任何青铜器物所无法匹敌。故此,它在世界引 起轰动已是理所当然。1983 年 10 月 20 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团结阵 线代表团团长塔玛拉·多布林作为第一位正式参观的外国知名人士。看了刚 刚公开展出的铜车马,在留言簿上兴奋地写道:“我们为此历史性的考古发 现而深深感动,它是 2000 多年前伟大文明创造者智慧的结晶。世界冶金史应 重新编写,一切从这里开始。”1983 年 11 月 6 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 京办事处主任埃克雷斯,在参观后惊呼:“参观精美绝伦的古代铜车马,是 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最愉快的经历。这组铜车马是中国艺术文明的楷模。”  1984 年 8 月 22 日,日本访华团团长井上裕雄,在秦俑博物馆几乎是满 含激动的热泪,挥毫泼墨写下了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我感谢中国古代之 文化。兵马俑和铜车马是一棵古树上盛开的两朵鲜花。它们是相互辉映相互  媲美的人类瑰宝。兵马俑以它那宏伟的军阵和千军万马的庞大气派赢得赞 叹。铜车马则是以它那精湛、神妙的冶金工艺震撼人类的心灵,我为此历史 性的考古发现深深感动,我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以敬意!”  1986 年 6 月 16 日,秘鲁部长会议主席路易斯·阿尔瓦在秦俑馆铜车马 展厅,情不自禁地喊出:“这一文明的再现,使世界感到惊讶!”  1986 年 9 月 28 日,意大利陆军参谋长波利中将,走出铜车马展厅,面 对蓝天白云拥抱的万里苍穹,以军人特有的气质果断地作出了结论:“这是 世界无敌的奇迹!”  轰动,轰动??一切都是预料中的反响。1987 年 5 月,一号铜车马复原 后正式展出,它所引起的再度震撼,也依然是预料之中的。  车马走向的昭示车作为一种运载工具,在中国最早发明于何时已无从考 证。30 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数十辆木式战车,是发现车最早 的使用年代,距今已有 3700 多年的历史。此后的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 各代,都有车出土,遗憾的是多为木式战车,出土时均已腐朽变质,后人很 难辨清古代车驾的真实面目,秦陵铜车马的出土,无疑为今天的人类目睹古 代车驾的真实面目,提供了鲜活的见证。  从形制上看,2 乘铜车均为单辕。前面有挽驾的衡木,4 匹马并驾齐驱, 两边的两匹骖马拉车。根据车的形制结合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认知,一号车应为古代的立车,御手和乘人都站在车上;二号车为安车,御手坐在前御室,乘人坐在左右两 侧开窗,后部留门的乘室内。从安车车顶那穹窿式的绣有花纹的篷盖和室内 铺有质地柔软、状若毯垫的车底衬推断,当为高级臣僚所乘之车。而这两乘 铜车只不过是秦始皇陵整个铜车马陪葬坑的一部分,尚有大量的车马没有出 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只是秦始皇当年出巡车队的一组,但并不是秦始 皇本人所乘之车。从史料中可以得知,秦始皇所乘坐的车为“金银车”,由6 匹马并驾齐驱,从属的车队中按阴阳五行分别配制五色立车和五色安车,外加通过窗户的启闭而调节温度的辊车。秦始皇每次出巡,总是先以蒙饰虎 皮的警跸车保驾开道,文武百官、近侍宠臣、皇后嫔妃、王子公主随行,浩 浩荡荡威风凛凛,大秦帝国的风貌在这庞大华贵的车队一览无余地展现出 来。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使人们在窥视到秦代卓绝的工艺技术和冶金水平的同时,也不难想象秦始皇一生五次出巡的辉煌宏伟的气势,从而进一步 看清这位一代雄主的性格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更为深刻的内蕴。  秦始皇一生叱咤风云,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吞灭六国、南取百越、北筑 长城、五次出巡等几个清晰宏大的脚印。千百年来,人们赞誉他吞灭六国、 统一天下的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对他北筑长城、巡示天下、求仙取药提出了 种种非议。秦始皇由此成为毁誉下一、争论不休的历史人物之一。  长城被视为中华古代人类文明的象征,已毋庸置疑。面对这绵延万里、 穿山越岭的伟大建筑,在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惊叹的同时,也清 楚地看到长城的构想者心胸宽广、勇于探索的开创精神。秦始皇是在世界东 方这块黄色的土地上建立起那千古伟业的,他对这块土地的爱恋至死不移。 但透过他复杂多彩的一生,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他不断的摒弃本土意识而苦苦 探寻更具魅力的海洋意识。这种开放的心胸和思想走向,从长城的修建 便可足以证明。    万里长城的修建,当然有军事上的考虑,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其主要的 指导思想则是秦始皇是利用这堵大墙逼迫他的人民去拥抱蓝色的大海。这种 思想的脉络早在秦国大军席卷百越时就已显露。面对东南沿海的这块神秘土 地,他命令他的士卒和当地人通婚,在此长期生活、繁衍。这种方式的意义 同样地不只局限于军事战略上的考虑,而更在于使他的人民接触和创造海洋 文明。面对秦始皇亲手圈定的帝国版图,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巨形的“簸 箕”,牢固地嵌在世界的东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类背对的是一堵坚硬 的大墙,面临的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后路己被封死,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 奇特的环境和面前的现状无一不在昭示着人类走向蔚蓝色。这也正是秦始皇 不顾时人的反对和后人的诅咒,狠心地在中国北部而不在东部和南部修筑万 里长城思想的根本所在。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才有秦始皇五次出巡远行,四次走向东 海岸的具体行动。从东海岸的会稽岭、琅琊台、芝罘山,碣石岛那高高筑起 的楼台上,透过秦始皇看海观景、饮酒作歌的表层,不难发现他对那蓝色文 明的幻想与向往。而楼台与长城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的修建,也绝非是他的 随心所欲,两种不同的建筑格局昭示给后人的是同一主题:让思想与智慧的 光芒射向更加广阔的蓝色远方。东晋史学家王嘉的著作《拾遗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有宛渠之民,自东海乘螺舟而至琅琊。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 浸入,故名沧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帝与之语及天 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谓此为神人也。”在这一卷中,作者对宛渠民有极为生动、详尽的描写。宛渠民的沧波舟可“日游万里”,照明设备极端先进,在夜间只需“状如粟”大小的物体便 可“辉映一堂”,且这粟一般大小的发光物“若投之于小溪,则溪水沸腾, 沸沫流于数十里”。如此之先进的运载工具在当时的地球上是没有的,那么 这宛渠之民不是来自外星又来自哪里?当然,作者王嘉的这段记载,是距他约五百年前的故事。很难令后人相信是历史事实,但秦始皇思想脉洛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些超凡的现象不无关 系。纵观秦始皇短暂的一生,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征服”二字上,并把人类征服的天性发挥到极峰。当他用铁腕在腥风血雨中扭转乾坤,荡平天下之 后,征服的欲望并未枯竭衰落,他把目标对准死亡,他要以自己盖世威力, 向死神挑战。  这个挑战一开始就带有极大的悲壮色彩,正如当年荆柯刺秦工一样凶多 吉少,但他依然慷慨悲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秦始皇先是派徐福等人 到他一直向往的隐藏在蔚蓝色中的神秘天国寻求药物,随之亲自登船到海洋 中搏击一切阻碍他取得胜利的力量。他的连弩射向庞大的蚊鱼,同时也射向 了一条万物生生死死,生死往复循环的真理。他把人类的天性发挥到极至, 以人本身固有的最大张力向自然界的法则发出了挑战。  面对浩瀚的海洋和扑朔迷离的生死之城,他最终没有成功并遭到了平生 最为惨重的失败。死神以极大的报复之心,把他和他亲手创建的帝国毫不留 情地扼杀了。  这一悲剧性的结局,深谋远虑的秦始皇应该也早就想到了,为此,他的 陵墓修建工程才历 30 年而不断。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行动才越发显得悲壮和  令人惊心动魄。尽管他的海洋求仙梦最终走向了破灭,但在某种意义上说, 他的征服之举,要比哥伦布在海洋中单纯地发现新大陆要伟大得多,意义也 更深远。  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秦始皇以自身的毁灭做出了人类不满于大自然 法则的束缚,而敢于同我们的头脑中既成的认为不可能逾越的所谓真理抗争 的范例。他的壮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被事实所 验证。  在 17 世纪之前,存在于世间的真理是宇宙中只有一个太阳,当布鲁诺站 出来宣称宇宙中有无数太阳的时候,不但遭到了时人的讥笑,而且布鲁诺本 人也被教庭活活烧死。在火车发明之初,有人大肆攻击,认为会惊吓家禽, 使坐车的人因缺少足够的氧气而窒死,或者被风折断脖子。著名军事将领拿 破仑进攻英国前,美国工程师福尔普敦向他提出了制造蒸汽船的意见,就连 伟大的拿破仑也对这似乎违背真理的意见不但置之下理,而且大加讽刺:“老 兄,要造船逆风而行,并在甲板下烧火,原谅我,没有时间听这无稽玩意。” 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前 2 世纪曾作出了“没有人能通过赤道,因直射的阳 光会使海水沸腾、木船着火”的断言。另一位天文学家西蒙尼康在 1903 年宣 布:“空中飞行是无法克服的问题。”数月后,莱特兄弟的飞机便在蓝天翱 翔起来。液态火箭专家戈达德曾预言:“终有一天,火箭可到达月球。”却 被《纽约时报》攻击为“他似乎没受过中学教育。”1899 年,美国专利局局 长曾向麦金莱总统要求废除专利局,理由是:“可发明的事物已全部发明完 毕”。人类心中的真理和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条条法规,无不在人类的不断征服中逐渐被穿破。人的生死是一个未被解开的千古之谜,人类寿命的极限也 依然未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在人类生息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看到的却是 人类生命极限不断延伸的事实。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的平均寿命为 13 岁;新石器时代中国北京猿人的平均寿命为 14.6 岁;夏商时代不超过 18 岁;西周至秦汉时期仅为 20 岁;东 汉时代为 22 岁;唐代增至 27 岁;宋代为 30 岁;元代为 32 岁;清代为 33 岁;民国为 35 岁。195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表明平均寿命为 57 岁。1981 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到 67.88 岁; 1985 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已达 59.2 岁,而发达 国家则达到 72.4 岁。中国男子平均寿命达 67 岁,女子则达到 71 岁。长寿并非神话,人能活 100 岁甚至更多也同样不是神话。今天的人类理应期望长生,并通过不断地征服自然和自身,到达心中的终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进展,人类也将更加客观和实际地评述秦始皇的一生。他所创造的辉煌伟业和对中国的深远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晰。长城 不应再是保守、封闭思想的产物,秦始皇的出巡和到海洋中求仙寻药的故事, 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乌托邦式的追求。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秦始皇绝非 像大多数皇帝那样沉湎于酒色的丧家辱国之辈。他要励精图治,他要使这个 中华帝国永远强大不衰。正是出于这样的愿望,他才去胆大妄为地追求神奇 虚幻的灵丹仙药。可惜他手下的臣僚、方士、侍卫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贪 图私利之辈,处处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行事。从而失去了秦代的中国探索和 占领海洋的机会。“秦始皇晚年所做的一切,其实是生命和自然掰掰手腕的 较量。也许他的乐趣正在于战胜——战胜自己,战胜敌人,战胜死亡。这实则是一种伟大精神和意志的象征。人的阳刚之气正在于战胜;而我们今天所 缺乏的也正是这一点。如果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体会和领悟了这种精神的内 蕴,那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人类文明的太阳将会在西方落下,再度 从东方升起。”这是一位在秦兵马诵博物馆长大的年轻女服务员的看法。  面对这位 22 岁姑娘的论断和对前景雄心勃勃的展望,我除了钦佩她的见 解之独到之激越之外,不能也不想和她讨论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重 生了这种具有阳刚之气的征服精神,中华民族至少会改换一个新的模样。  第九章 难以消退的历史底片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所展出的文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不仅 反映了历史的重要阶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高度的文明。这些文物不仅属于 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的财富。——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 无疑,秦始皇陵园所出土的文物,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它是整个世界人类的珍贵财富。为此, 1987 年,中国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军阵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清单,受到全人类的保护。秦俑馆自 1979年 10 月 1 日对外展出,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观光者 2000 万人,而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余万人,同样不惜远涉重洋 之劳,光顾秦俑博物馆,其中有国家元首 68 位。秦俑馆每天人流如潮,形成 了一条流动的长河。而这条长河在不停地奔腾中,时常翻起多彩的浪花。尽 管这浪花的翻起和消融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将在秦俑博物馆的历史中,完 整地保留下来,并成为和秦俑军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许随着岁 月的流逝会更为人们所瞩目。  十几载花开花落,星转斗移,难以抹掉的底片,清晰地记录着难以忘却 的故事———  美国白宫。里根“拍中国马屁”遇刺痊愈不久的里根总统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将要结束时, 曾风趣地说过:“我很想进行一次访华,并亲眼目睹一下贵国那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军阵,只是会不会出现??”里根抬起右手、将食指伸出,放在自己的面庞一侧,做了个手枪射击的动作。 中国领导人心领神会,爽朗地一笑:“总统阁下尽管放心, 只要你一踏入中国的领空、领土,您的安全将万无一失。”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1984 年 4 月 25 日,正在长沙一个培训班学习的秦俑博物馆宣教部女讲解员马青云,突然接到陕西省文物局拍来的急电:立即乘机返回西安,有重要接待任务。  马青云连夜起程,返回西安,赶往省文物局。第二天清晨、陕西省省长、 文物局局长向她交待:”4 月 29 日,美国总统里根携夫人南希要来秦俑馆参 观,上级指示,除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外,还要做好一切接待事项。你是秦俑 馆最有经验、最出色的讲解员,经我们反复研究,讲解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 这次的接待不同于往常,你一定要发挥最大的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化 方面咱不如美国,但在历史的悠久和古代灿烂文化方面,她不如咱??”  马青云受领任务后立即赶回秦俑馆做接待准备。这时秦俑馆的工作人员 几乎全部停止日常的工作,投入了清扫院落、修整房舍。检查设备的突击性 准备。卫生检疫人员对为里根一行准备的食品、饮料进行了详细地检验和消 毒。省公安厅派来的保卫人员和秦俑馆公安科的公安人员,控制了展室、接 待室、厕所。所有里根总统可能进入的房间钥匙,统由公安人员管理控制。 为防不测和发生意外,当地驻军投入一个营的兵力携带扫雷探测器,扫描了 秦俑馆所有的地下和房间的角角落落。并对俑坑中的陶俑、陶马逐一探测。 与此同时,临潼县消防队四辆消防车架起水龙停在秦俑馆广场一侧,以作失 火后的扑救。一支经过特殊训练的武警部队包围了秦俑馆,战士持枪荷弹,  进入一级战斗准备??整个秦俑馆处于紧张的状态。  4 月 28 日,美国驻华使馆的一秘来到秦俑馆对安全设施和布局详细察看 后,未发现破绽,又问秦俑馆馆长:“是哪位作讲解?”  馆长把他领到接待室指着马青云说:“这位是我们馆最优秀的讲解员马 青云同志。”  一秘善意地打量了马青云一眼,伸出手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噢,您 就是从长沙赶来专门接待我们总统的马青云女士?您明天打算如何讲解?” “预计里根总统在这里共停留 40 分钟,一半时间让客人自己观看和休 息,余下的 20 分钟一半留给翻译,一半由我讲解。我的讲解时间分别为:休 息室 2 分半钟,一号坑大厅 2 分半钟,俑坑中 5 分钟。”马青云微笑着回答。“您讲什么内容?”一秘继续问。 “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把在休息室讲的内容先讲一遍,请您指教。”马青云依然微笑着回答。 “那太好了,我先坐在总统的位置上,其他人暂时坐在夫人和随行人员的位子上,请您讲吧。”一秘说完,瞥了一眼左手腕上的手表,坐在沙发上 注视马青云,认真地听着。  时间一秒秒地过去,马青云停住手势戛然而止。一秘迅速看了看表,兴 奋地站起身握住马青云的手:“太棒了,只差 3 秒钟,您把那么悠久的历史,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讲得非常清晰,一听就很明白。您的讲解如此出色,我的 总统一定会喜欢。”一秘走出接待室,又回过头对马青云说:“祝您成功!”4 月 29 日下午,里根总统的两个特工先行驱车来到秦俑馆,每人手提一个棕色小型皮箱走进备用房间,两人将皮箱并列放在眼前,态度极为严肃, 目不斜视,亦不相互讲话,如同两个跽坐俑稳重而呆板。秦俑馆工作人员端 来茶水,他们除了微微点头表示谢意,并未试饮,仍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棕 色皮箱。下午 2 时,里根总统的飞机在西安闫良机场降落,里根携夫人南希缓缓走下飞机弦梯,进入早已在机场等候的防弹车、向秦俑馆驶来。与此同时, 一架军用直升飞机从闫良机场立即起飞,在里根到达之前降落在秦俑馆前的 广场。下午 3 时,随行里根夫妇的 60 余辆车中乘载着 600 多名特工与记者,浩浩荡荡拥入秦俑博物馆。内穿防弹背心的里根外套黑色西装,雪白的衬衣领 口打着深红色条纹领带,颇有艺术家欲登台演出的潇洒气度。南希身着大红 衣裙,挽住丈夫的手臂举步轻盈,面露微笑。但眸子里隐约透出不安和紧张 的神情。  在他们来华的同时,美国情报部门掌握的情报发现一个强大的恐怖组织 对里根夫妇此行的一切细节甚至包括南希的服饰都了如指掌。这个恐怖组织 所派遣的杀手随着里根飞机在北京机场的降落也潜入中国境内,伺机给美 国”最严厉的惩罚”。  随着里根夫妇走进接待室,外面的保安人员、武警部队做好了一切应付 突发事件的准备。枪栓拉动,子弹入膛,食指紧扣扳机。消防车引擎轰鸣, 干瘪的水龙迅速鼓起,水枪对准了长空。馆外的直升飞机螺旋桨不住地转动, 掀起片片残叶和漫天尘土??整个秦俑博物馆的紧张气氛达到高峰。  休息室里,里根与南希端坐在沙发上,两边站立着数名特工,两个等候 已久的厨师走进来,打开棕色皮箱,取出了饮料放到里根夫妇的身旁。为能  正确辨别,秦俑馆准备的饮料全部移在另一侧。  5 分钟一闪而过。里根夫妇满意地微笑着,随马青云走进兵马俑一号大 厅。  大厅的栏杆后面,云集着中外近千名记者、保安。随着里根夫妇的到来, 照相机镁光灯、摄象机碘钨灯一齐开动,整个大厅被耀眼夺目的各色灯光覆 盖,坑中的兵马俑已看不分明,里根总统眨眨眼,转到马青云的身后,似乎 才辨别出兵马俑的军阵已在面前。
“请总统先生看坑中竖立的白色木牌。”马青云手指着打井位置的标志: “1974 年春天,当地农民在这里打井,无意中发现了埋藏了 2000 多年的为 秦始皇陪葬的兵马涌,不过他们发现时兵马俑大多都已倒地破碎,我们现在 看到的这一排排立俑,是经过修复人员修复后才恢复了原来的面目??” 马青云熟练地讲解,翻译快速地传递,里根和夫人南希不住地点头。“噢,这些兵马俑是从这里挖出的,现在又在原地排成当年 的队形,你刚才不是说他们在发现时都倒了嘛,你们怎么知道兵马俑应当是这样排列的呢?”里根第一次向马青云发问。 马青云指着兵俑的脚底:“俑虽然都倒了,腿也断了,可是脚踏板的位置没有动,我们是根据脚踏板的方位复原了当年的排列队形。” 里根沉思了片刻,点点头:“我明白了。” 在大厅遗址的中部,马青云指着脚下的黄土层:“这是为建大厅,防止损坏文物,工作人员又用土回填的地方,我们脚下都有像前边一样的兵马俑。”  “是吗?!”南希惊奇地望着马青云的脸,又低头看看脚下的黄土,便 悄手悄脚地轻轻地走动,似乎怕惊醒了土下的陶桶。按照规定,外国的观众只有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人物才能下坑参观,里根夫妇当然得到这最高规格的接待。 沿特别修筑的台阶,里根夫妇携翻译在陕西省省长李庆伟夫妇及马青云的陪同下,向俑坑深处走去。面对威严肃穆的兵马俑军阵,南希夫人如同初出远门的小姑娘,好奇而胆怯。她紧紧抓住马青云的手,回头看看里根总统, 又将另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了丈夫的手腕。高大威武、神色各异的陶俑静静地站立着,以骇人的气势和雄壮的姿态,接受这位美利坚台众国总统的检阅。 南希夫人己失去了刚才姑娘般的胆怯。她如同一位少年男子一样在俑群中绕来穿去,神态异常活泼,不时地在里根总统面前对秦俑指指点点,讲些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心领神会的风趣语言。突然,南希猛地抬起头,惊恐地望 了一眼俑坑上面的人群,似在寻找着什么。马青云及时捕捉到了南希稍纵即 逝的神情,她知道,这位夫人一定是想起了丈夫的安危。  在陶马前,里根总统瞪大了眼睛静静地望着。他情不自禁地抬起右手又 踌躇地停下,回头礼貌地问马青云:“我可以摸一下马呜?”马青云迅速望 了一眼身边的省长李庆伟心照不宣地请他抉择,李庆伟略作沉思后回答:“我 们请您来,当然可以摸一摸。”  里根轻轻地把手放在马背上,慢慢地从前向后移动,一直到马屈股。突 然,他猛地把手从马臀抽回,神态严肃地说:“它不会踢我吗?”  “不会的,对于远道而来的贵客,它绝对友好。”马青云说,众人为里 根的幽默哄堂大笑。    马青云知道这位美国总统有爱马的嗜好,便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这 匹马塑得双耳如削,鬓如风云,鼻翼微张,目视前方,似在引颈长鸣、又像 扬蹄欲奔。静中有动,动中寓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卓越的雕塑艺术水 平??”  里根和南希静静地听着,不时打量陶马的全身,显出兴奋之情。南希伸 手指着马肚子上的一个圆孔,示意里根注意。“为什么这马的肚子上还有小孔?”里根躬身看着不解地问。 “当年陶马是分别用模子和雕刻手法配合制成的,马的头部和腿部是实心的,而马的肚子却是空心的。据我们的考古学家和雕塑艺术家分析,这个 圆孔是工匠们当年特意留出来的,被称为排气孔。这样,陶马在烧制时就不 会出现裂痕,同时也减轻了马腿的承受力??”对马青云的解释,里根不住 地点头。离开时,里根又伸手拍拍马后背:“这陶马的制造工艺真令人叹服。” 里根总统猛转身,差点和一个无头俑相撞。”这个俑为什么没有头?”他问。  “俑头和俑身是分别制作而成,待烧制后才组装到一起。这俑头拿下来, 也可以装上去。这个俑头没有装上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俑身内部的情况。”马 青云说。里根眨眨眼,又风趣地说:“那就把我的头给它安上吧。”众人再度大笑,他本人则笑得最为响亮。 随后,里根凑向陶俑问道:“这俑有多高?” “1 米 85 以上。”马青云答。里根抬起右手从无头俑的脖子水平移向自己的脸庞,耸耸双肩,微笑着道:“看来我没有它高。” 参观时间就要结束,李庆伟省长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在坑中合影留念,并向坑边等待的记者作了个手势。几百架照相机,摄象机一齐对准坑底,里根夫妇站在一起,接受记者的拍摄,大厅再度亮起耀眼的光芒。里根和南 希越靠越近,两只手握在一起,里根轻轻捏捏南希的手背,南希反过来按摩 里根的手心,作着一种别人不易察觉也无法明白的感情交流。亮光不断闪烁,坑上的记者们开始为争抢合适的拍摄角度而相互挤抗起来,有一名女记者从栏杆上被挤下,多亏她迅速抓住栏杆的一侧才没有栽入 坑底。有机灵者见在此无法取胜,便跑到另一侧架起相机对准里根夫妇,高 声喊道:“总统先生转过身来,转过身来。”里根听到喊声,同南希一起转 过了身子。记者们又随之哗地涌到旁侧,争抢起拍摄位置。大厅的气氛空前 高涨。  预定时间已到,里根携夫人面带微笑,向记者们频频招手致意,在刺目 的灯光中走出俑坑。里根走到大厅入口,猛地转过身,对着兵马俑军阵喊了 声:“dismiss(解散)。”  “噢——”几乎所有的外国记者都哄笑欢腾起来,不懂英语的记者则以 为又发生了什么惊人的事情,拼命挤到前方糊里糊涂地跟在里根夫妇的身 后,向铜车马展室涌去。  不大的铜车马展室,几乎被记者全部占领,只有一个狭小的空间勉强让 里根一行立身。这种对总统人身安全极为不利的环境和氛围,促使马青云必 须作简单的解说,以便让里根夫妇迅速离开。    “这车是青铜的吗?”南希听完马青云的讲解,怀疑地询问。在她的眼 里,这车马似乎不是古代的青铜制造物。马青云不得不再作补充解说:“不 仅车、马、人是青铜铸成,就连马车上的挽具,例如缰绳、笼头以及马头上 的装饰也是金质的。车马总重量为 2200 多公斤,由 3462 个部件组成。其中 金质部件 700 多件,约 3 公斤余,银质部件 900 多件,约 4 公斤余。这是迄 今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最早的挽具最齐全、装饰最华丽的古代铜质单辕车。” 里根夫妇的额头贴向展柜,瞪着眼睛仔细地观察,似在验证马青云的解 说。当马青云讲到“车棚盖呈椭圆形,车箱为正方形的构造方式,应证了历 史上记载的天圆地方的说法,坐在车中尤如在天地之间的习俗”,里根和南 希惊喜地相对一笑,转向马青云。里根总统轻轻地摇了摇头:“真有意思,想不到这铜车马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里根夫妇尽管此时游兴未尽,在展厅恋恋不舍,但已超过规定时间,不得不迅速离开。在接待室道别时,里根和南希分别签名留念,最后加盖特制 的英文和中文并排的印章。总统的中文名字是:罗纳德·里根。 夫人南希的中文名字是:彩虹。  里根夫妇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行,各国新闻界几乎都迅速作了报道, 并引起国际性的瞩目。在所有的报道中唯独香港的一家报纸更别出心裁而耐 人寻味,大块的文章配有里根在俑坑摸马的巨幅照片,醒目的文章标题是: “里根总统拍中国马屁”。尼克松被困秦俑馆  1972 年 2 月 21 日,中南海丰泽园一间普通的书房,毛泽东与尼克松两 位巨人的手握在一起,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冰冻了 20 多年 的中美关系之门由此被打开,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85 年 9 月 5 日,秦俑博物馆接到陕西省外办的电话通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要来秦俑馆参观,他已经身患重病,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后一次访华, 尼克松曾为中美建交作出过努力和贡献,现在他虽然不再是总统,但我们还 要按国家元首的最高规格接待。务必做到热情、周到、细致??”9 月 7 日上午,尼克松一行 20 多辆车驶进秦俑馆。显然,尼克松的来访远没有里根总统气派和威风,倒让人感到有些孤独和冷清。 尽管秦俑馆已作了周密的布署,但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尼克松的轿车一进入馆前的广场,就被中国游客围住,使他无法走出车门。保卫的公安人员和武警部队迅速挤进人群,将车门拉开,尼克松才得以走了出来。 “总统好!”有人在人群中高呼起来,尼克松愣怔了一下,没有听懂对方的语言,但他从人们透出的敬慕、激动的眼神,立刻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对 自己的亲切问候。他严肃的面庞立即布满了笑容,潇洒地举起右手挥动着, 喊出了同样令游客听不懂的问候:“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 生们好)。”  人群越来越靠近尼克松,机警的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迅速排成人墙,堵 住人群给尼克松闪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尼克松挥动着手臂,在工作人员的领 护下来到接待室。  “非常抱歉,刚才的秩序有些混乱,请总统先生谅解。因为您曾经为中 美建交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一直对您十分尊敬和感激,在中国,就是  普通的百姓也熟悉总统先生的大名并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中方陪同人员 向尼克松作出解释,以免引起误会。  尼克松显然被刚才的场面和陪同人员的解释所感动,他稍微抬起右手, 微笑中透出真诚:“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表示深深地感谢,请代我向广 场的人民问候。”  尼克松预定在接待室的时间一闪即过,由保卫人员护送,他走进一号兵 马俑展厅。  面对整齐威武、博大壮观的兵马俑军阵,尼克松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 闪亮的眸子静静地注视着坑中的一切。突然,他转向身边的女讲解员问道: “美国有哪些总统来看过兵马俑?”  “第一位是副总统蒙代尔,时间是 1979 年 8 月,第二位是总统卡特,时 间是 1981 年 8 月,第三位是里根总统,时间是 1984 年 4 月,您是第四位光 临秦俑馆的总统。”马青云流利地回答。  尼克松轻轻点头:“这的确是个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地方啊!”他的声音 很小,似乎是在说给自己听。  他的脚步很轻很慢,似乎怕惊动这支地下伏兵而杀将上来,使自己遭到 不测,他的面庞没有笑容,神态严肃而沉重。他的内心分明被这威严的军阵 气势所震撼。“1972 年,当我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我就曾说过那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文明的奇迹,地球的标志。今天见到了秦代兵马俑军阵,它 给我的感受和长城是一样的。”尼克松仍在自言自语,声音小得难以令人听 清。其实,他对登长城的感受只是说出了表面的一部分,而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强音则由于环境的制约而不能表述:“美利坚合众国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历 史上最有潜力的国家,因此必须作出一切努力同中国搞好关系。”透过尼克松那双深沉、凝重和略带惊觉的眼神可以窥测到,面前的兵马俑军阵给他的震撼要比长城给予他的感受更为沉重和丰富。 尼克松的参观,一切按接待里根总统的规格和方式进行。只是由于游客不断地向这位美国总统高声问候而几次停止讲解和观看。40 分钟的预定时间在匆忙中悄悄流逝。 尼克松来到接待室作最后的道别。工作人员递过特制的留言簿,请他签名留言。尼克松满怀激动之情,写出了或许在心中酝酿了几十年的内在感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 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 全面了解。对维护辉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尼克松走出接待室,但广场上的游客仍没有散去,他们已在这里等候了40 多分钟。 尼克松又陷于人群的包围圈。广场上的游客越聚越多,形成了人的海洋。尼克松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无际的海洋中颠簸、漂荡。 “总统好!”人群又开始高呼起来。 尼克松挥动着右手,紧跟保卫人员前行,寻找自己的轿车。 “尼克松总统万岁!”不同的呼喊越来越响。恰在这时,一个美国旅游团来到秦诵馆广场。几十名男女游客见到尼克松,也向人群挤去,尼克松面 前又出现了令他熟悉而亲切的乡音:“presi-dent Mr. Nixon(尼克松先生好)。” 尼克松被保卫人员簇拥进轿车,但车已无法开动。人群潮水样拥在车周围。黑头发、黄皮肤,白皮肤,黄头发,不同的种族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尼克松总统万岁!”“President Mr. Nixon。” 保卫人员不停地驱推人群,轿车缓缓启动,尼克松此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推开车门,再度站起身来向人群招手致意。最后他终于控制不住感情 的闸门,眼窝渐渐发热、发红。他猛地钻进车中,想尽力掩饰那双湿润的眼 睛,但泪水还是悄悄地涌了出来。  1972 年,当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历史性地握手后,在返回美 国的专机里,尼克松曾为飞机着陆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和公众对自己的访 华行动所采取的态度而烦躁得脸色发青,差点昏倒在坐舱内??“水门事件”的爆发,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 但是,具有长远政治眼光和超人智慧的美国国务卿、尼克松总统的得力助手基辛格,曾对尼克松的功绩作出了如下预言:“未来将比现在更公正地 对您此行作出评价。”  历史证实了基辛格当年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尼克松为世界和平所 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已被广大的人民所认识和牢记,他本人也更加受到人们 的敬爱。尼克松在中国秦俑馆的经历,便是对这位历史伟人的功绩生动而形象的评述。盲人摸俑  1987 年夏,国外一批 20 多人的言人参观团来到秦俑馆参观。接待盲人 参观团,秦俑博物馆尚无先例。盲人参观团的人员年龄均在 60 岁以上,其中有两位已年过八旬。当然,负责护理的十几名姑娘却正值青春妙龄。 秦俑馆工作人员以最大的努力给予这帮特殊观众以热情周到的接待。当他们来到一号俑坑展室时,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他们不断地点头,脸上泛出兴奋的光彩。所有的参观者中一个额头上凸着紫红色青包的老太太最为活 跃,而额头上的青包也正是由于她的活跃,在北京街头和一棵树相碰留下的 纪念。讲解结束,参观团陆续退出大厅。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得出各人的心中仍装有一份遗憾。 “我冒昧地提出来,能不能让我们摸一下兵马诵?”接待室里,盲人参观团团长为接待人员提出了个难题。 博物馆领导一研究,对这些特殊的外国盲人应特殊接待,尽量满足他们的请求。但一号坑是不能让他们下去的、一旦这 20 多位盲人进入站立的秦兵 马俑军阵,后果可想而知。唯一可行的是到修复室去摸。此时修复室正在修 复一匹陶马和一件陶俑。兵马俱有,摸后的感觉应该是和坑中的兵马俑军阵 相同。  20 多位盲人被搀扶着走进修复室,工作人员先把俑头放在他们手中,让 盲人一一抚摸。随后分成两组,一组摸陶马,一组摸武士俑。盲人们颤抖着 如枯树枝样的手,在陶俑和陶马的上部小心地摸起来。最后几乎所有的盲人 都跪在地上紧紧地抱住陶俑、马的腿。    “看到了,看到了,全看到了??”八旬老盲人搂住一条马腿,呜咽着 叫喊起来,浑浊的泪水在沧桑与苦难雕刻的脸上唰唰淌下来。那个额头上凸 着紫青色包的老太太,抓住武士俑的一只胳臂,将额头依偎在陶俑的胸膛, 眸子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像个饱受委屈的孩子向 2000 年的老人倾吐人生的 艰辛。真诚与凄惋之状,令身边的接待人员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特殊的参观结束了。20 多位外国盲人游客不住地躬身,泪水涟涟地向中 方工作人员致谢:“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国的伟大,看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善 良的心??”  对于盲人的热切话语,工作人员并不怀疑,他们确实看到了,看到了古 代中国的杰出艺术,也看到当今中国灿烂的阳光。自然,他们是用心灵来看 待这一切的。或许,心灵的观察和感受要比眼睛所看到的更为深刻、真实和 接近生活的原貌。因为,当残疾束缚着人的生命时,人的内心世界会发生奇 特的变异,残疾的制约使他们在生命的跑道上内心变得更为强悍和机敏,生 活中的一切细节都能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和细腻的情感。透过别人的语言和 行动,他们会更深刻地感到真实和可信的是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价值、人 的权利和人的尊严的完成与实现。怀抱骨灰盒来秦俑馆的人  1988 年 11 月 15 月下午,秦俑馆的游客正处于高峰期。一个中等身材的 青年夹杂在人群中走进一号兵马俑展厅。当要接进俑坑时,他突然从手提兜 里掏出一个方型的盒子。这刹那间的非凡举动立即引起了保安人员的注意, 并疾步向前将他截留。“这是什么东西?”保安人员眼里透出警惕的光。青年人没有吭声,低着头呆呆地望着手中精制的方盒,眼里流出了泪水。 迷惑不解的保卫人员将其领进接待室,交给接待组长吴晓延过问此事。 事情 j 已快明了。 青年人叫傅盛智,是安徽省芜湖市造船厂工程师。手中的方盒不是保卫人员怀疑的爆炸物品,而是盛放着他的爱侣骨灰的骨灰盒。无疑,这当中会有一场奇特的悲剧。 悲剧和秦涌博物馆并没有联系。1988 年 10 月底,傅盛智的妻子。芜湖市计量局工程师李晓梅,和她的几个同伴踏上了开往古城西安的列车,去参加国家计量局在西安召开的会 议。行前,她颇有几分激动地同丈夫商量趁这次机会要去看看兵马涌军阵的 风采和华山的奇险。这是她久藏心中的愿望。  会议召开前的 3 天,她和同伴就早早地离开安徽,途中下车登向了华山 险峰。领略了华山的陡峭险峻。观看了日出的磅礁美景后,她随两个同伴向 山下走去。  华山奇险,一位女伴脚脖扭伤难以行动,多亏女伴的男友就在身旁。在 他的搀扶下,三人缓慢前行。  李晓梅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同伴前面。上山与下山的人多得如同搬家的蚂 蚁。李晓梅的面前出现了三叉路口,她不加思索地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坦的石 路走去。而后边的两位同伴在混杂的人群中没有发现李晓梅的去向,便沿另 一条自认为易行的道路行进。  也许从这时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当两位同伴回到山下他们住宿的旅 馆时,却不见李晓梅的身影。他们赶忙向服务员询问,得到的回答是肯定没  见她回来,尽管这时他们有些焦急甚至两人有些担心,但远没有预料到事实 比他们想的更为悲惨。两人不顾疲劳和伤痛,沿路返回寻找。直到他们将要 到达华山顶峰,仍未见李晓梅的影子。  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在极度忧虑中向华山派出所报告。华山派出所 立即派出干警四处寻找。  当夕阳的余辉落在整个华山时,李晓梅被找到了,她躺在道边的丛林里 静静地闭着眼睛永远告别了人世。  据公安部门侦查鉴定,李晓梅系被活活掐死的。悲剧的起因是罪犯图财 害命,还是欲实施强奸则没有一致的结论。  电报拍至安徽芜湖,傅盛智匆匆赶来,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精神析磨后, 他强抑哀伤将妻子的遗体就地火化??  现在他抱着爱侣的骨灰盒来到秦俑馆,是为了让妻子完成生前要参观兵 马俑军阵的心愿??  接待室内,傅盛智声泪俱下地问:“我能不能带着妻子的骨灰盒进去看 一眼?”  “可以,但现在游客太多,你先喝点儿水,在这里等一会儿再去吧。” 吴晓延极为同情地当场回答。游客渐已离去,傅盛智在吴晓延和讲解员陪同下,怀抱骨灰盒来到兵马俑展厅。 讲解员轻抚了下骨灰盒压低声音说:“李晓梅同志,我为您的不幸遭遇而感到痛心。尽管您已去世,但您仍是我们心中最亲爱的观众,愿您的灵魂能看到兵马俑,听见我的讲解。” 讲解员像往常接待贵宾一样,对兵马桶的历史价值、艺术成就、军事意义无一遗漏地作了声情并茂的解说。  傅盛智被深深感动了,热泪涮刚地淌下来,滴落在怀抱的骨灰盒上。他 用沙哑的声音轻唤道:“晓梅,你听到了吗?这坑有多大,俑有多威武??”随着傅盛智一声声呼唤,讲解员渐渐停止了解说,眼睛潮湿了。  “参观”结束了,傅盛智看看手中的骨灰盒,又望望兵马俑军阵,呜咽 着说:“能不能让我在这儿照张相?”讲解员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按规定兵马俑大厅只有国家元首参观才能拍照。不过你的情况特殊,我请示一下领导再回答你。” 讲解员来到了已成为博物馆馆长的袁仲一的办公室,说明了一切。 “不管怎么说,他爱人是在陕西境内遇难,咱们该满足他的要求,以慰藉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让他照。”袁仲一说着,和讲解员一起来到展厅看 望傅盛智。同时派人将博物馆陈列部的摄影师高玉英请来为傅盛智和他的亡 妻拍照。  随着闪光灯的闪烁,诞生了一张特殊的照片,也留下了一个让我们难以 忘却的故事。作家三毛观秦俑  1991 年 1 月 4 日,海内外华人世界享有盛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台北 荣民总医院用丝袜将自己吊死在浴室的挂钩上,结束了她那辉煌而又充满传 奇色彩的一生。三毛猝世震惊文坛!三毛死因神秘莫测!海内外报刊纷纷发 表文章探寻这位女作家的死亡之谜。最早风传的是三毛自感身患癌症,而在 无奈中自杀,但很快遭到台湾荣民总医院主治医师赵灌的否认。因为二毛患  的不是癌症而是因荷尔蒙分泌素紊乱导致的子宫内膜肥厚。这一症状医护人 员早已同她讲明,而三毛也并未表示怀疑。事实上,在手术后荷尔蒙分泌已 恢复正常,三毛的情绪也随之乐观和兴奋,直到她自杀之前都没有发现有异 常的情绪波折。  猜测否定后,又有人认为三毛与西班牙籍丈夫荷西曾有过的一段浪漫而 热烈的生活而使她终生难忘,但随着 1978 年荷西在西班牙潜水作业中命归大 海,她的心灵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遂产生自杀念头。而在她的生命之 灯忽闪忽灭之时,大学时期一位男友曾想竭力添补她心灵中感情的空白,但 终因不能挣脱家庭妻小的羁绊而不得不含恨放弃。从而更增加了三毛自杀的 决心。有的报刊则把三毛自杀之因完全归根于她所编剧的《滚滚红尘)在金 马角逐中最佳编剧的落选??  三毛自杀莫衷一是,众说纷坛。随着报刊在世间的缨缨飘落,三毛生前 的著作和后人为她撰写的著作铺天盖地拥向书店、书屋、书摊、书市,一时 间到处充斥了《三毛自杀之谜》、《三毛、三毛》、《哭三毛》、《哭泣的 骆驼》、《温柔的夜》??有的出版商干脆把钢笔字帖也全部印上三毛爱情 小说的精彩片断。三毛的名气达到了她生前远不能及的高度。  可惜,这出版商的本意似乎并不在专为这位女作家的陨落而痛惜、哀思 和怀念。这雪片样飞落的报刊、书籍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恐怕也绝非三毛的 亡魂所喜爱的和所情愿的。当我赴秦始皇陵兵马涌博物馆采访之时,听到的除兵马俑的议论之外最热门的话题依然是海湾战火与三毛之死。因为海湾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来 过秦俑馆,他们的巨幅照片仍完好无损地悬贴在馆内的橱窗上,这就不能不 让人更加关注海湾战争和战争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及最后的结局。而三毛本人 从离开秦俑馆到自杀身亡,也仅仅才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短暂的历史烟尘 并没有完全掩饰她在秦俑馆的足迹。她的音容笑貌、忧郁神态依然在和她所 有接触过的秦俑馆工作人员心中清晰可辨。也许了解了这位作家在秦俑阵前 的所思所感,她的自杀之谜就更容易解开了。这是一个无风无雨静静的夜晚,我在秦俑博物馆暂住的房间里,面对一位漂亮而又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小姐,静心地听她讲述关于作家三毛与秦 俑馆的故事——去年 4 月 11 日下午,我正在秦俑馆忙着接待游客,无意中见到一个气质非凡光彩夺目的女人,便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这时我发现她胸前挂着一个 长命锁,立刻意识到她可能是台湾女作家三毛。因为对她的书我非常喜爱, 能够找到的几乎都读过,其中在她的一本书上就画有这样一把长命锁。图的 下面是三毛的亲笔字“我的宝贝”。她看见我在她面前愕神,立即冲我作了 个手势,面带微笑嘘了一声,示意我不要声张。就在这一刹那,我感到她聪 明过人,便不由自主地仔细观察她的一切。她的穿戴很普通,黑底暗花的服 饰给人一种简明爽快的感觉。她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透过这简单普通 的服饰,让人感到她内心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独特魅力。在众多的游客中,我 很少为某个人而留神。哪怕她花枝招展抑或是雍容华贵,都难引起我的特殊 关注。但三毛不同,我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特殊的气质征服了。这种奇 特的感觉或许来自对她作品的爱恋和对她人生命运的同情。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向前问道:“您是不是??” “就是,就是。”未等我说完,她就抢先作了回答。“能不能??” 我的话还没完,她又抢先回答:“可以,可以。” 我越加佩服她的机敏与聪明。 “转过身来。”她说,有一种满洒、爽直的感觉。  她拿出一张精制的硬纸铺在我的肩上,签了她自己的名字微笑着递给 我,匆匆向展厅走去。  她的步子非常大,走路非常快。在我所见到的游客中,很少有像她这样 潇洒而充满精力和具有自信心的人。她的出现使我想起了《撒哈拉的故事》。 我仿佛看见她用自己的健步跨过撒哈拉大沙漠和五大洲千山万水时那矫美的 身影。前行道路上一切的阻碍和险恶,都在她的坚强意志和奋力跋涉中变得 渺小与平坦。  在大厅里,面对兵马俑军阵,她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惊奇和一味地赞美如 何伟大了不起。她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但看得出她内 心的情感波动比其他人更加强烈。她原本就有些憔悴疲倦的面容又增添了一 层深沉和凝重。我想这时候她看到和想到的也许不会仅仅是中国的古代文明 和世界奇迹,更多的则会是关于人类生死的困惑和爱的痴迷,以及对人生主 题意义的思索,同时她也一定会想到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所苦苦寻求的生活 真谛和最后归宿。秦始皇陵兵马俑给予她的深切感受一定不是生活的永恒而 是生命的死亡与再生。当三毛走出展厅来到篆刻图章的小卖部时,有一个衣着华丽看似气派非凡的妇人也走了进来。三毛低着头默默地观看面前的一切,那位贵妇人横在 柜台中央,态度傲慢地对年轻的女服务员嚷道:“师傅,你的图章怎么刻?” 服务员礼貌地作了回答。贵妇人递过一张纸条,气势依然咄咄逼人:“就按 这个名字这种样式刻,要赶快刻,刻好后送到××宾馆第五层 412 房间,不 要耽误。”我望望三毛,又望望这位贵妇人。忽然觉得人的差异如此之大。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贵妇人的身材是那样肥胖,服饰和打扮是那样华美,神态又如 此旁若无人和沾沾自喜,相对瘦弱和穿着朴素的三毛,她应该更能令人注意。 但在注意贵妇人时除了心中的愤慨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东西。因为人的 伟大在于真善美的集中统一。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越发感到三毛的真正魅力, 并对她多了一份心愿,愿她生活得更富有和更美好。三毛要走了,我觉得应该送送她。当她一旦发现别人非常喜爱她时,她便像孩子一样给人一种更加亲切和善良的馈赠。她突然伸开双臂,紧紧地将 我搂在怀中,亲吻着我的头发和面颊。我
的身心受到强烈的震颤, 我蓦地产生了一种感觉,这是一种从来 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催 人泪下,像她这样一位善良多情的女人,为什么命运总在捉弄她,使她饱受 了人世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她曾因数学成绩平平而遭到同学的讥讽和老师 的侮辱,不得不在家独自一人面壁七年。她曾遭到一位不良男子的骗婚而无 脸再见亲朋好友,不得不离乡背井、浪迹天涯。她曾与荷西在沙漠里度过了 欢快、浪漫的眷属生活。但随着荷西的去世,她又坠入了生活的低谷,命运 之神又向她伸出了残忍的手,扼住了她喘息的咽喉,以致使她恶梦连绵,憔 悴不堪??我无法抑制情感的闸门,我的泪水潜然而下。  “噢,这是泪水。”三毛动情地望着我的脸颊,掏出手帕拭去我的泪水。 她转过身走到将要开动的旅游车上,从自己的包里找出一个黑色的皮夹子走  过来:“我想把这个送给你作为纪念。”她的眼睛有些湿润,她低下头不再 看我,以此掩饰她内心情感的波浪而不在这种时刻失态。  她送我的夹子很旧,里面残留着几页她的手迹。这无疑是陪伴她度过千 山万水的心爱伙伴。由此我更加对她的真诚和善良多一份敬爱。  我觉得我应该回赠她一点礼物,我从旁边的小卖部里暂借了一本价值 25 元的兵马俑画册送给她。也就在要握手言别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却在不远 处高声提醒我:“你怎么把这么贵重的礼物送给她,这不是吃亏了?”  这位同事的话被三毛和车上的台湾人清楚地听到了。我的头顶如轰然响 起炸雷,我感到无地自容。我想当场谴责她,但终于没有付诸行动。也许我 们太贫穷了,贫穷得在人的交往中为一分钱的得失而费尽心机去盘算,其结 局却是人的情感、情谊越发冷漠和淡远。我记得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其实台湾人也不是大陆人所想象的那样富裕。”在这贫穷与苦难的进程中, 人应该注重物质但更应注重情谊。物质可以买到,真正的情谊是金钱所难以 买到的。  握别的时候,她的眼角挂着泪珠,她告诉我:“也许在几个月之后我还 要回来看你的。”然而,我等到的不是她的归来而是关于她自杀的噩耗。 我觉得她的死因一定像她说的一样:“我很累、很憔悴、睡不着觉。晚上时常做恶梦,像是生活在梦中。”她感到自己在折磨自己、空耗生命,在漫漫长夜里她不知道自己是人是鬼,为此她痛不欲生。她确信这一个个恶梦 都是上帝为她安排的生活方式,自己只是一种简单的形成。在这个短暂的形 成中,她经历了她所能经历的一切,完成了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她感到她 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生命之灯忽闪忽灭时,她希望获得新生,而这个 新生必须通过死亡去获得。台湾人对宿命论和人的生死转换的宗教理论是极 为信服的,那么她渴求新生的寄托就是自杀,她把自杀当作寻求新生命的唯 一形式,这种形式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毅力与精神的再现。人的一生一世 不只是怎样面对生存,且还有如何对待和进入死亡。三毛的溘然长逝,是超 脱于尘世的对生活和生命自身更高层次的拥抱。我等待着她的新生,等待着 她的到来??漂亮的小姐说完她要说的一切,泪水盈满眼眶,我在递给她一条毛巾的同时,竟觉得自己的眼睛也有些发烫。明亮的灯光下我们相对无语,静静地 为三毛的去世而祈祷。送走面前的小姐,已是凌晨三点多钟。夜色依旧黑暗无光,四周出奇地宁静,世界依然安详地沉浸在温馨的梦中。望着长空中一颗飘逝的流星,我 在心中轻轻地呼唤着——归来兮,三毛。第十章 将军俑头被盗案  这一人类文化唯一的古迹,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感谢中国领导 者、人民大众以及专家们为人类挽救了这稀世珍宝。——欧洲自由民主党联盟主席维利·比克莱克令人困惑的消息1987 年 5 月 26 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电讯:“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今年 2 月 17 日,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一个保存在秦陵考古队仓库的将军俑头 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3 月 27 日西安市公安局抓获了一名以 1 万 8 千元 价格出售一秦武士俑头的犯罪分子,当向秦陵兵马俑博物馆和考古队询问关 于这个犯罪分子出售武士俑头的情况,这两个单位竟谁也不承认是自己丢失 的令人困惑的消息起源于考古队和秦俑博物馆的内部变革。  为避免发生像铜车马出土时那样的混乱局势和纠纷,也从更有利于秦始 皇陵园的考察、发掘、保护诸方面考虑, 1984 年陕西省文物局报请当地政 府和国家文物局及国务院批准,以 920 万元的代价将秦始皇陵园及四周的土 地全部征用。不久,陕西省文物局撤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考古队,在此基 础上成立了秦始皇陵园考古队,两个不同的名称意味着考古事业不只局限于 兵马俑坑而是走向整个陵园。根据新的情况和工作的需要,省文物局对秦陵考古队的人员作了如下安排:队长由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兴邦兼任。 副队长由原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王学理担任,主持考古发掘的一切事务。队员有原秦俑考古队的程学华、屈鸿钧、王玉清和新补充的张占民、张仲立、刘占成等人组成。 原秦俑考古队的其它人员都重新回到原单位工作,不再参与秦陵考古队的一切事务。  为理顺秦俑考古队、秦陵考古队、秦俑博物馆三家的关系,防止发生混 乱和出现纠缠不休的问题, 1985 年 11 月 29 日,陕西省文物局专门下发了 一个被称为 66 号的决定性文件:关于秦陵考古队移交问题的决定省考古研究所、秦俑博物馆、省博物馆: 为了迅速做好秦陵考古队与秦俑馆、省馆等单位之间的移交问题,我局与上述单位负责人召开了专门会议,现将会议通过的有关决定下发给你们,请你们督促有关人员按此决定加紧完成有关移交手续,以便秦陵考古队早日 开始发掘工作。  一、修复二号铜车马购置的设备、工具及剩余材料等全部移交给现铜车 马修复小组。二号铜车马本身及全部文字、照片资料交给秦俑馆,其文字、 照片资料复制一份给秦陵考古队。此项工作限于十二月五日前完成。  二、一号坑内已展出的五个方内全部出上文物(包括南北展室的全部文 物),由原考古队移交给秦俑馆,未修复的秦俑由秦俑馆负责修复、复位及 五个方的安全、卫生工作。该项工作由杭德洲牵头交,马秀青接、限年底以 前完成。考古队编写发掘报告时所需文物。由秦俑馆负责提供。报告编好后 给秦俑馆留一套副本。  三、省博物馆原借秦俑考古队的文物,开出清单交秦俑馆保存,文物归 省博物馆所用。此项工作限于十二月五日前完成。    四、原考古队将所有文字、照片资料一式三份,分别移交给秦俑馆,省 文管会和现秦陵考古队,该项工作由杭德洲牵头,限年底以前完成。  五、原考古队修建的东台以东房屋交秦俑馆,秦俑馆在考古队西部(三 号坑以东)盖给考古队同数量房交考古队使用。原考古队占秦俑馆房屋一律 退还。  六、原考古队房屋购置的设备交现秦陵考古队,该项工作限十二月十五 日前完成。七、财务移交按我局发(85) 85 号文件规定办理。限于年底前完成。 各接交单位务必按上述决定按期完成各项移交工作,逾期不交者要追查责任。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物事业管理局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随着移交工作的进行,将军俑头和武士俑头被盗案的发生,以及后来发 生的许多意想不列的故事,这份号称[85] 66 号文件也就更为重要和不可 缺少。而关于新华社发出的电讯和所引起的困惑,也只有等到将军俑头案破 获之后才能解开。将军俑头不翼而飞  1987 年 2 月 18 日晨,秦陵考古队学员(从当地农村招来帮助考古人员 工作的临时工)赵永峰发现考古队西边的仓库门开着,好奇地向前观看,当 他发现门锁脱落后,立即意识到什么,立即向居住在不远处的考古队员刘占 成报告。刘占成听后先是一惊,随之跑到仓库门前仔细观察,一切迹象表明 房门是被撬开的,房内放置的东西可能被盗。此时考古队副队长王学理正到北京出差未归,刘占成急忙找到考古队员王玉清、孟占先商量后,决定立即向驻地派出所报案,同时派考古队学员杨 团生赶往西安去找考古队员屈鸿钧,因为他拿有库房钥匙并知道房内存放文 物的情况。派出所指导员王登民接到报案,立即赶来察看现场。这是三间一通的简陋库房,内有钢筋、汽油桶、水管、木板等杂物。显眼的是有两匹复制的陶 马,而北墙根一块朽木上则放有一个出土的秦俑武士头。“丢失了什么东西?”王登民问。  “房内的具体情况我们不知道,钥匙由老屈掌管,我们已派学员到西安 询问,等回来就知道了。”刘占成回答。王登民只好派人将现场保护起来,等待西安方面的消息。  这边派出所和考古队的人员心急如火,而派往西安的人却泥牛入海,直 到夜幕完全笼罩了大地也没见他回来。  第二天上午,派往西安的杨团生终于回来了,他没有去找考古队员汇报, 而是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一样走进自己平时工作的修复室和几个人闲聊起 来。  刘占成得此消息,立即赶往修复室找到正在拿着一个馒头啃吃的杨团 生。“昨天找到老屈了没有?”刘占成显然是带着怒气询问。 “难找得很。我先去省博物馆他的家,没有任何人,别人说他生病住院了。后来我等他老伴回来,才一起到陆军医院找到了屈老师。”杨团生嚼着 馒头,一吞一咽地说。“你屈老师说啥?”刘占成焦急地问。 “屈老师说那个房子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是几块木板,有一点钢筋、钢管,他还说有一个俑头。”杨团生依旧不紧不慢地回答。 刘占成仍不放心地问道:“你问他登记清册,他怎么说?” “清册?”杨团生抬起头稍作思考:“屈老师说清册他记不清了,不知有没有,即使有,在西安房子还是在工地房子也记不清了,再说一时也难以 找到。”  刘占成把情况再次向派出所汇报,并一同到仓库复查了现场。既然俑头 尚在,其它的破铜烂铁被盗也就无需大惊小怪,于是派出所便以一般盗窃案 立案。  刘占成、王玉清派人把房门重新钉好封严,只等队长王学理和屈鸿钧来 后再作处理,事情似乎极简单地了结了。五天之后,刘占成到西安出差,顺便到来医院探望屈鸿钧的病情。 “前几天的事儿好险,仓库被撬,罪犯也没抓到,多亏武士俑头还在,要是把这个俑头丢了,事情可就大了。”刘占成如释重负地随便聊着。 “那个将军俑头呢?”屈鸿钩躺在病床上问。 “啊?!”刘占成一下站起来,惊瞪着眼睛,忘记了是在病房还是在自家的客房,大声呼叫起来:“你老汉可要说清楚,到底是几个头?怎么杨团生回去说就一个头?” 屈鸿钧从刘占成心理的变化中意识到了什么,他挣扎着坐起来打着手势说道:“我跟他说是两个头,一个是将军头,一个是武士头。武士头在房北的木板上,将军头在南边的油漆桶上。” “完了!”刘占成拍了下大腿,顾不得再说下去,走出医院立即赶往省考古研究所找到已成为副所长的袁仲一报告:“老屈说仓库里两个头,可我们只发现了一个,很可能那个将军头丢了。” 袁仲一听后,大惊。立即找到考古所石兴邦所长汇报。这一天,王学理也从北京赶回西安。  第二天一早,省考古研究所派车将石兴邦、王学理、刘占成拉到秦陵考 古工地。刘占成一下车忙找到王玉清打开仓库重新安装的锁。“赶快查找将军头。”几个人说着争先恐后地拥入库房四处寻觅,然而,除一个武士俑头瞪着眼睛似在讲什么外,没有发现将军俑头的踪影。 “完了,现在看来将军俑头被盗了!”几个人紧张而不安地叹着气走出库房。  秦陵考古队立即把丢失将军俑头一案向临潼县公安局写了报告,并分别 抄报当地派出所、省公安厅、省文物局。2 月 28 日,临潼县公安局派出两名 刑侦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省文物局保卫处也迅速派出工作人员到考古队调 查。3 月 5 日,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省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的领导人 一起分析了案情,决定由西安市公安局会同临潼县公安局共同破案,并迅速 成立了专案小组以尽快破获此案。为破案悬赏 150 万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近八千件陶俑中,将军俑仅为六件,因此它 的价值也就越发显得珍贵,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无价之宝。 将军俑头的突然失踪同将军俑的发现一样震惊了世界。就在公安人员迅速投入破案行动的同时,国内外的文物走私分子也纷纷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