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迦南地的东西南北面各是圣经中的迦南地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前面讨论了《圣经》中关于以色列人占据迦南地之前的记载。先是上帝耶和华创造世界,然后是以色列人的祖先的事迹,接下来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繁衍,最后是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迁徙和战斗。这些被记载在《圣经》的前五篇当中,合称“律法书”,又被称为“摩西五经”。

顾名思义,“律法书”中的“律法”,是指作为宗教诫命的神谕,也就是摩西以上帝的名义颁布的一系列规定。摩西的死去,宣告了律法书的完结。接下来以色列人将要迎来约书亚做首领的时代,并最终占领了迦南地。与这些事迹对应的是《圣经》的第六篇,也就是《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并没有记载太多深奥的神谕,更多的是讲以色列人如何征服和杀戮。其中的内容过于残忍和血腥,很难与现今基督教的“爱不离口”相调和。

如果说“摩西五经”当中充斥了大量的神话成分,那么《约书亚记》也未能免俗,怪力乱神仍然被言之凿凿的当成真实历史来记载(3:16,6:20,10:13)。

《圣经》毕竟是一本宗教书,如果缺少了这些,反倒成了怪事。

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之后,征战了40年,直到摩西死去,也没能占领迦南地。这与摩西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摩西作为宗教领袖,在宗教改革的领域是相当成功的,但军事能力并不出众。好在摩西知人善任,提拔了军事天才约书亚,指定约书亚当自己的接班人。摩西死后,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顺利的进入了迦南地,并不断的发动战役、扩大地盘,形成了后来的以色列国的雏形。

这时候,迦南地存在着许多部落,分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等民族,一共分成了几十个城邦,各自都有国王(约书亚记12:24)。约书亚对这些敌对势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这些土著部落也并不怎么团结,一盘散沙,因此占领迦南地的过程,变得简单而重复。

值得一提的是,约书亚在每次占领新地盘之后,基本上不会采取怀柔政策,而是将原住民杀光。只有少数的原住民保全了性命,当了以色列人的奴仆。迦南地的人们,碰上约书亚这样的屠夫,真成了“欲做奴隶而不可得”。

占领了多座城市和土地之后,约书亚人就按照以色列人的支派,将这些城邑和土地进行了分配,使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每个支派,都拥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无论理念多么崇高,“聚义”的最终目的,毕竟还是“分赃”。就连上帝拣选的民族也不例外。

摩西在实施宗教改革的时候,曾经规定说,以色列人中的利未支派,专门担任祭司,从事各种宗教活动。我在先前读到此节的时候,以为摩西已将“神权”牢牢限定在了利未支派的手里。但是读了《约书亚记》之后,我才发现神权的掌控,并未遵照摩西当初的预想。

还是先看看成为新首领的约书亚的来历。约书亚,出自以色列人的以法莲支派,而不是利未支派(民13:8)。约书亚的父亲名叫嫩,嫩是谁呢,不知何许人也,名不见经传。可见约书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出身,而是靠着在摩西身边,获得了摩西的信任,才被摩西指定为接班人。约书亚连名字都是摩西给起的,他本名叫做何希阿,在一次立功之后才由摩西改名为约书亚(民13:16)。可见约书亚与摩西的密切关系。

但就是这样一个并非出自利未支派的人,在摩西死后,也可以一下子就变成以色列人里的大先知,多次自称接到上帝的神谕,颁布新的规定、做出重大决策。作为统帅,他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君权;作为传达神谕的先知,他又获得了不容置疑的神权。

君主同时享有神权,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现象。在后来第一士师撒母耳为以色列人立国王的时代之后,出自犹大支派的以色列国王大卫、所罗门,也同样拥有神权,并且没有遭受到利未人的任何反弹。整体来看,以色列人君主,可以毫不费力的侵占神权,所以以色列人的君权与神权之间,还是相当和谐的。

这与其他民族的历史相比,是独具特色的。比如中国的商朝,商王享有君权,但神权掌握在巫师阶层的手里,巫师们通过对占卜结果的解读,可以左右商王的决策。二者并不总是和谐的,以至于有“武乙射天”的记载,一代商王就此殒命。一直到了南北朝,中国的君权与神权仍然存在着激烈斗争,佛教出家人公然宣布“沙门不拜王者”,一副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的傲慢姿态,直到唐太宗时代才被镇压。从此和尚们见了皇帝,就像见了佛爷爷、菩萨奶奶,磕头如捣蒜。

古代印度的神权与君权之争,就更为明显了,王侯们属于第二级别的刹帝利种姓,祭司们却属于第一级别的婆罗门种姓,而且不同种姓之间禁止通婚,二者的矛盾无法调和,直到当代。所以当初佛教提出“众生平等”的时候,才能受到阿育王的欢迎——其实阿育王也是为了借以压制婆罗门种姓的“高贵”。可见佛教最初是以投机钻营起家的。

即使是耶稣之后的罗马教廷,在欧洲大陆上也与封建君主们展开了神权与君权的斗争。罗马教廷神权逐渐占据了上风,直到文艺复兴时代。

就连几十年前的“中苏论战”,其本质也只不过是这两个政权,对共享的神权的一种争夺。

同时掌控了君权与神权的约书亚,使以色列人保持了团结,从而避免了内耗。

约书亚的军事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但是也偶尔会吃败仗。在攻打艾城的时候,以色列人遭受了失败,于是约书亚抓住这次机会,玩起了手段。

《圣经》的记载是这样的。以色列人攻城略地,约书亚下令将掠夺来的金银等财物全都充公,以充当祭祀用品的名义,“放在耶和华殿的库中”(约书亚记6:24)。但有一名犹大支派的士兵,名叫亚干,起了贪心,私藏了一些财宝(约书亚记7:21)。他的行为等于是偷窃了上帝的财产,因此触怒了上帝,上帝在战斗中不再保佑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人在艾城之战中吃了败仗。约书亚在吃了败仗之后,用抽签占卜的方法,知道了罪魁祸首是亚干,于是处死了亚干、获得了上帝的宽恕,然后以色列人再打艾城,才终于取胜。

上述仅仅是《圣经》的记载。稍有智商就该知道,真相一定不是这样。

据我推测,实际情况应该是这样的。约书亚下令将金银等财物充公之后,有人暗中告密说,有一个犹大支派的人,名叫亚干,私藏了一些财宝,没有交公。约书亚听后,一笑置之,没有深究。但是,接下来的战斗遭受失败,使约书亚觉得无法解释。因为,约书亚这时是先知,理论上拥有上帝的全力支持,所以战败会使人怀疑其神权的灵验。这时的约书亚必须找一个充足的借口,来解释这次战败。他想起了前不久的那次密告,决定让亚干当替罪羊,以掩饰战败、鼓舞士气。接下来,约书亚装神弄鬼,玩起了抽签占卜的把戏,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揭露了亚干的私藏财物的罪行,并处死了亚干。以色列人看到这一幕,都感叹约书亚果然代表了上帝,于是宗教狂热被再一次激发,一鼓作气拿下了艾城。

神人并不神,只是爱玩神秘主义。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来说,当然是英雄,因为以色列人的领土就是在约书亚的指挥下才打下来的。但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打下来的迦南地,在地图上只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面积不过上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小的国土上,竟然有上百个地方被称作“城”,所以每座“城”大概仅仅是乡镇级别,人口大概也就是几千人。

占领迦南地的战斗也并不值得称道,因为那几十个小国,都属于城邦国家,实力有限,又不团结。总的来说,占领迦南地的过程,仅仅是持续的小规模械斗。

全世界那么多的地方,上帝却偏偏只关注这一局部。上帝管的事太少了。

在文化和宗教层面上,约书亚给以色列人留下了很大的麻烦。他占领地盘之后,留下了许多原住民。这些原住民各有各的信仰,各拜各的神仙。约书亚奴役他们之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原有的信仰,对以色列人的信仰所构成的威胁。在他死之后的“士师时代”里,这些原住民的信仰(也包括邻国的信仰)开始发挥作用,许多以色列人不再信奉上帝,而是改信这些异教,重新开始拜偶像。以至于在《约书亚记》后面的《士师记》里,每个事件的开端都是“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指的就是在以色列人里面,有人不信上帝而是去信奉别神。

这侧面反映了人类“眼见为实”的心理。摆在眼前的偶像,哪怕凶神恶煞或形容猥琐,也总是更能让人产生信任感,而“真神无相”仅仅是在哲学层面上才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对当时占绝大多数的、文化水平较低的人而言,穿衣吃饭、喝酒玩牌才是生活的全部,精神层面上的哲学并无任何吸引力,所以供奉偶像的踏实真切,对比敬拜上帝的虚无缥缈,总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如果约书亚能预见这一点,那么在占领迦南地之后,马上对原住民实行文化上的干预手段,说不定能减少后来的麻烦。

约书亚的另一个过失,在于恢复了名存实亡的“割礼”。割礼的宗教规定本来已经被摩西给搁置了起来,如果作为首领的约书亚不再重提,那么这个规定一定会被人忘记。但是在他秉政的时代,割礼又被他重新落到实处了。割礼的规定使早期基督教基本丧失了向外传播的可能性,直到耶稣之后的圣保罗才将此项规定废止,否则很难想像基督教后来能传遍欧洲。

根据《圣经》的记载,约书亚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摩西,当时40岁,在摩西去世的时候80岁,进入迦南地之后,死时110岁。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圣经故事中神赐予以色列人的福地是“迦南地”,“流奶溢蜜之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中的迦南地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