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没有文化的人洗脑的弊端

别人可以拷贝我们的模式,但不能拷贝我们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们。

要说近年来,有什么节日可以唤起全民的群体无意识狂欢,那么,双十一必定是最重要之一。今年由于提前开启了预售等促销环节,双十一似乎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还没进入11月,各大营销造势早已铺天盖地,朋友圈微信群里随处可见“盖楼”、“优惠助力”、“红包拼手气”等各种信息。而这些营销攻势和群体行为,不仅再次唤起了人们内心消费的冲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消费”这一行为的关注与思考。

正像去年流行的“隐形贫困人口”一样,“精致穷”这一新生名词通过综艺节目《奇葩说》进入视野。媒体对它的定义是“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虽然赚的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穷得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心闪亮”。“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目前,这似乎还没有统一答案。

其实, “精致穷”只是消费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从社会学观点,消费主义是物质极大丰富前提下,人们处理物与人的关系的方案之一。它的核心逻辑是: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消费体现个人身份;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随着生产力提高,资本需要通过扩大商品交换,消耗过剩产品以刺激继续生产。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善于制造消费欲望的消费主义盛行起来。

但是,消费主义也是有陷阱的。泛滥的消费主义会威胁到个人的财富积累甚至人生幸福。 “小青年割肾买Iphone”、“女大学生为2000元深陷裸贷”、“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这些新闻背后闪现的都是泛滥的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上世纪90年代,进入经济的辉煌时期,那时就曾流行过“刹那主义”,也就是追求刹那间的享受。“消费是美德”成为当时日本人的共识。近几年,在国内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消费主义也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提及和讨论。不过,消费主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丰裕的产物,它也是经济形态变化下社会集体心理演变的一个重要反映。

孤独:生存环境演变的冲击

与父辈们“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同,现代的年轻人更崇尚敢闯敢拼的自由精神。城市化进程,正让大批的年轻人涌向城市。许多青年独自在城市里打拼,过着独居的生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空巢青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已高达两亿,占据总人口的15%,而单身人群大多数都是在一线城市。

传统的大家族正在被小家庭所取代。年轻人需要担负的家族责任感在逐渐淡薄,相反个人的价值实现成为主要思潮,追求个性和独立成为很多人的诉求。于是,“投资自己”成为一种主流的“投资理念”,个人的消费体验被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

有人愿意将偶像作为精神寄托,于是催生了偶像经济的繁荣,各种“男团女团”、“男神女神”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消费对象。 有人愿意用宠物排解孤独,于是宠物经济发展起来,“吸猫”的人越来越多,“狗党”也不在少数。有人愿意囤积各种消费品来陪伴自己,于是“买买买”不能停, “囤积控”、“剁手党”越来越多……

空虚:物质生活充裕下的目标缺失

目标缺失导致的心灵空虚也是造成消费主义盛行的一大原因。尽管当前社会商品种类极大丰富,第三产业空前繁盛,可是适合普罗大众的投资渠道却越来越少。此外,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的能力更专业化和局限化,很多人缺乏更宏大的目标和动力,去丰富自己空虚的生活。

“70后,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在目睹了前辈们被股市割韭菜,为了房贷省吃俭用艰苦生活后,很多年轻人对投资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有人喜欢薅花呗的羊毛,认为借钱投资是一种鼓舞自身上进的好方法。有人炒鞋、炒盲盒,认为AJ鞋、盲盒远比虚无缥缈的股票、遥不可及的房产来得更有价值和实实在在。

与投资理念相对应的,是人生目标的摇摆和缺失。多数人拥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比起老一辈人的创业维艰,不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脑力。随着晚婚晚育、单身主义、丁克家庭的盛行,人们甚至不用负担传统的家庭责任。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的最大目的是赚钱糊口。但是在温饱轻易满足的前提下,很多人丧失了更宏大的目标,人生目标也变得越来越虚无。

而消费主义最擅长的,就是制造虚无的快感。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对这一现象早有洞察,他评价道:空虚者的娱乐奠基于他们自身的空虚和无法填补空虚……他们通过闲暇来摆脱工作中永无休止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销蚀生活的枯燥。

焦虑: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模糊

人们的焦虑往往源于对自身价值的不自信和对自身定位的模糊。人的定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给他的定位,一种则是自我定位。别人对他人的定位大多基于现实情况,例庭、财富、权势等等;自我定位则是对自己人生走向的预期以及为实现这种预期的决心。

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关于个人价值的判断标准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他人的定位和对自己的定位也越来越复杂。但有一个趋势是,简单的物化指标和消费符号成为最简单粗暴却最具说服力的标准。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穿上的时候,灵魂都是有香气的女子;每个潮流青年都有一双AJ;精致女人必备的口红,你拥有了几支;开跑车的就是成功人士;柴犬是中产最爱的宠物……

普通大众希望跃升为中产,中产希望进阶到富人阶层。可是阶层的跃升又岂是一朝一夕,所以人们不免产生焦虑。而奢侈品、轻奢品就成为阶层的符号,人们通过消费这些符号或标榜或粉饰或憧憬着阶层的跃升。

对人群的定义也一样。人们羡慕和憧憬哪类群体,就可以通过消费那类人群的消费标签来实现自己改变的幻景。比如,宅男穿上潮鞋就觉得自己是富有个性的嘻哈青年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消费了一次出境游,就有了跟旅行家一样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体验;学生妹和大龄女青年们穿上了萝莉裙,就满足了自己粉色的“公主梦”。

而攀比心和从众心理也是焦虑的来源之一。在外部环境的渲染和刺激下,从众心理会让人们“随风倒”,不自觉地将定位的天平倾斜。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从众的模仿行为时,心理落差就会产生,攀比心也会被激发出来。“社会攀比论”是国外学界解释消费主义成因的一大范式。该范式认为,由于受到消费者之间示范效应(包括国内示范效应与全球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者会在相互攀比过程中实现消费欲望的跃升。而消费欲望跃升泛滥的结果就是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如果说孤独、空虚、焦虑是消费主义形成的必然内因,那么消费文化的流行和营销媒介的洗脑则是消费主义爆发的重要催化剂。

其实,当代年轻人只是对“意义”、“存在”、“自我”、“释放天性”,这样的情绪纾解感兴趣,或者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对消费品没有能力和经验去辨别,更没有权力去挑拣。

那些聪明的商家往往最喜欢赚年轻人的钱,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更容易被攻破。商家可以用钱构建出一套全新的价值观,这里充斥着一个个虚构起来的符号。他们把消费与个人社会标签捆绑在一起,他们把自己的产品与各种美好、优雅、个性串联在一起,更聪明一点的,还会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让年轻人主动跳入,与消费文化一起共舞狂欢。

而构建这种消费文化的方式则主要通过媒介。不管是微信、抖音,还是小红书、B站,现在主流的媒介中都已经充斥着满满的消费文化。仔细想想,谁的朋友圈里没有几个微商?那些KOL和KOC是不是也曾使你向往或购买过某个品牌?本想看看娱乐一下,结果又被种草了一堆产品?难怪网红带货让奇、薇娅火得一塌糊涂。

“深水区”狂欢:电商的繁荣与缠斗

今年的“双十一”异常火爆,不停的刷新去年的记录,破100亿仅仅用时96秒,短短1小时3分59秒突破1000亿交易额,而这一数字最终定格在2684亿元,比去年增长25%。其他电商平台也表现突出,京东双十一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拼多多“没有更多数据”,但“售出的新款iPhone手机超过40万台”。还有一些小的电商平台也在纷纷搞促销打折活动,销售额目测也不会很低。此外,各类商家和物流运输也跟着分得了一杯羹,赚得钵满盆满。

随着消费主义的扩展,作为人们渠道之一的电商平台也在逐步走入“深水区”。消费的人群虽然在扩大,但总数还是有限的,更何况拼多多等新进入者来势凶猛,整个市场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危险。于是,双十一就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号角响起,便是一场激烈地厮杀。

阿里在拉动消费上从来当仁不让。今年,无论从前台面对用户的营销玩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是后台阿里小二的 KPI 考核维度,都体现出阿里对双十一的倚重程度越来越大。各种打折、预售、让利、津贴、赠品等营销活动让用户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京东则是选择兵分两路,双面夹击。除了应战每年的双十一,618购物节也成为京东一手开辟的重要战场。而在优惠力度上,京东也是紧紧对标阿里,抢起生意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新进入者拼多多近年则另辟蹊径,奇兵突袭。以前,拼多多被公认为主攻三四线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可今年,拼多多也卖起了Iphone手机、Bose音响、Dior香水,更是推出“百亿补贴”的噱头,把目光瞄向了“五环内人群”。

绞尽脑汁的玩法、获客成本的增加、大小流量的平衡、直播方式的加持,让这场商业大战愈发复杂,台面上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台面下是暗流涌动的博弈。而在这场消费盛宴中,全民的集体无意识狂欢更是被激发,消费主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消费升级or消费降级?消费需要理性回归

近年来,关于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争论异常激烈。而他们的判断依据却很简单粗暴:因为消费升级,所以京东天猫崛起,因为消费降级,所以拼多多崛起。其实,无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并存的消费形态。小镇青年有追求更精致生活的升级需求,白领小资也有量入为出注重实惠的消费愿望。但无论如何,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保持理性消费还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的钱没有多到花不完。看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工资,北京2018年月平均工资为10197元,上海2018年月平均工资为9621元,深圳2018年月平均工资为9134元。其他城市的月平均工资则相对更低。如果不管控好自己的欲望,花的比赚的多,出水永远比进水多,我们财富的池子很难蓄到水。

其次,很多消费品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甚至对我们而言是奢侈品、无用品。省吃俭用穿上PRADA,背上LV,就一定能跻身名媛了吗?一双AJ限定版就能让你成为引领潮流的王者了吗?除了那些虚构出来的形象标签,和满足身份幻想的短暂快感,这些东西是否能给你带来更多价值?

最重要的,需知过度的消费崇拜会让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有些人因为控制不了“冲动消费”和“无节制消费”,往往选择借贷和透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看似多么美妙,实际却有可能将你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近几年,“大学生为借钱裸贷”、“网购刷爆欠下巨额债务”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便是消费主义走向极端的一种表现。

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每次消费前请先冷静一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东西我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喜欢,如果是喜欢,我对它的新鲜感能维持多久。

然后,请做财务分配。每月给自己留下必要的开支,并设置一定的比例。其他的钱,一部分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储蓄。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有结余。长期坚持下去,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攒下一笔小小的积蓄。

这是你的启动资金,也是你改变命运的第一把钥匙。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博财经档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之一:“南方系的七宗罪”

孔庆东一条“三妈”“微小说”,诱来80多家媒体围剿,同时引发了一场网民与主流媒体之间的口水大战,“南方系”媒体究竟是不是汉奸媒体——再次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不久前,洪博培在美国参加竞选演说时炫耀:“我们应该在中国境内团结我们的盟友和支持者……他们带来的变化足以扳倒中国”()——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1945年杜勒斯在美国众议院会议谈瓦解苏联的手段:“我们一定要在苏联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我们有必要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本篇内容是“南方系的七宗罪”。

(注:这里要讨论的“南方系”特指媒体界的“南方系”,不包括“南方系”背后的向往资本主义、投靠帝国主义的“资本体系”和“权力体系”。)

南方系——国内鼓吹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派”盘踞的主要舆论阵地,其得名来自于一个很著名的报纸——《南方周末》,该报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狭义的南方系指的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杂志(报纸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云南信息报》《南方体育》《21世纪环球报道》,杂志有《城市画报》《名牌》《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风尚周报》《理财周报》);广义的南方系,则是指由“南方系”培养的媒体人或“南方系”捧红的公共知识分子渗透的所有网络及纸面媒体,例如《时代周报》、《新京报》以及几大门户网站。

《南方周末》创立于1984年,是由体制内资改派一手扶植起来,“南方系”浸淫多年,堪称今日中国主流舆论界的“黄埔军校”,其培养的媒体人及捧红的公知活跃于各个主流门户网站、纸面媒体,甚至是广播电视媒体。即使是新华社这样的国字号媒体,也寄生着大批南方系嫡系或其拥趸。()

南方系的势力究竟有多大?南方系某员工得意忘形,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告诉朋友,在四大门户中,QQ的总编辑是前南方周末的陈菊红,搜狐主管博客的赵牧是前南方周末的、刘同学新征是新京报来的,新浪也有不少前南都和新京报的旧人,而网易就不用说了,从副总裁、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监甚至到各个频道的主编,大部分都是南方报业出来的。 ”()

南方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和门户开放后帝国主义渗透深入的产物。截至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已达68%。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了,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分配严重不公,比如需要有为资产阶级说话的媒体。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了,必然要求改变上层建筑,取得政权,以毁灭侵吞盗窃国家人民财产的罪证、保卫赃物,并在法律制度上确立剥削统治。()

下面搜集整理了近两三年来南方系的所作所为,分类总结出南方系媒体的“七宗罪”。因时间和材料有限,难免还有很多南方系重大恶行未被辑录进来。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一:嫁接新闻,编造谎言,手段卑劣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二:结党营私,绞杀中国进步力量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三:借揭露中国问题,攻击中国体制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四:攻击国企,为外资和私企带路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五:灌输腐朽价值观,解构民族自信与道德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六:伪造历史,颠覆共产党合法性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七:贩卖普世价值,充当美国第五纵队

南方系的七宗罪之一:嫁接新闻,编造谎言,手段卑劣

南都系的新闻伦理观:假自由之名将造谣合法化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后,微博上谣言满天飞,南都长平发文称“这次舆论的‘失控’,既是铁道部门的荒唐和冷血‘逼’出来的,同时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宪法明文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天然包含了说错话的自由,尤其是质疑权力的自由。比谣言可怕更加可怕的是对言论自由的剥夺……()

@程益中:在言论自由得不到保障、新闻媒体备受压制的国度,谣言其实就是存在于人心深处的真相,是群体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是大众对抗官方宣传和谎言的有力武器。它不是事实,但远比事实更真;它经不起推敲,但总比真理令人信服;它漏洞百出,但挡不住大众深信不疑。目前谣言已无法止于智者,只能止于言论自由。()

腾讯用春秋笔法歪曲真相,进一步丑化政府形象

大家仔细看看视频里铁道部官员原话是怎么说的。如果没听错的话,应该是“因为当时在现场抢救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把车头埋在下面,垫上土,主要是为了排险”。结果到了腾讯编辑的笔下,就变成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回答称,事故现场有池塘,车头埋在里面是为了尽快填 满池塘。“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两者一对比,给读者传递的信息可谓大相径庭,腾讯春秋笔法用意太明显了。好一个断章取义和移花接木大法! ()

腾讯编造新闻,打造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廉洁形象

腾讯网制作的“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专题,在4月10日晚上连发三篇专家访谈,来源均注明国际在线,感觉蹊跷的网友便开始较真,结果发现国际在线没有其中任何一篇文章,而所有能搜到的其他网站同名文章发出时间都在腾讯之后,由此可见,那些访谈的最早出处就是腾讯自己,所谓的文章来自“国际在线”纯属腾讯造假。那些文章中最能表明心迹的是《前驻波兰大使:波兰政府为了节约只有一架专机》。真实情况是,坠毁的图-154深受卡钦斯基的喜爱,波兰政府眼下拥有另一架图-154型客机、4架雅克-40型飞机及11架直升机……(,)

伪造东欧剧变后的波兰经济成就

《南方周末》文章《当一个国家失去总统》伪造数据称,东欧剧变后的波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1990年,波兰人均GDP为1547美元,到2007年,波兰人均 GDP已经高达16600美元;失业率长期稳定在10%以下,基尼系数为/zt2010/Iraq2/index.htm),感觉腾讯网公开支持美军侵略伊拉克,甚至有邀请美国来解放我们之意……()

就在美国航母公然践踏中国主权,美日军演即将开始的时候,腾讯网的《今日话题》竟重磅推出了这样一篇文章:(可参见)公然美化美国侵略行径……()

炒作宣传中情局制造的反对机器“维基解密”

最近,被南方报系控制的腾讯网挂出一则新闻:《维基解密网公布40万份伊战文件 称逾10万人丧生》,这则新闻通过QQ信息弹给每一位在线的QQ用户,这是一条被腾讯最高级别、最大规模宣传的新闻。这一数字与美军自己公布的数字相差不大,这也说明维基解密很可能是美国中情局为“制造共识”打造的“反对机器”。而南方报系等普世价值派一反一贯美化美国的做法,大肆炒作“维基解密”。《南方周末》《维基解密:负责泄露一切》一文渲染“维基解密”如何不畏强权,一面追捧“维基解密”,一面把“维基解密”打造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言论自由的典范……(,“维基解密”背景可参考)

南方系聘用台独分子做记者

南都周刊的特约记者陈婉容是台独分子!《南都周刊》是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的媒体,在办刊的同时应该有自己的国家立场与政治立场,在选任记者做报道的时候,应该对记者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有所考察。陈婉容来自台湾,而台湾是牛鬼蛇神混杂的地方,除了有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蔡英文陈菊这些“大鬼”之外,还有一些“小鬼”,也是跟着“大鬼”的意识形态在走的,“小鬼”之一,就是陈婉容。()

因时间和材料有限,以上所列内容只是南方系黑幕的冰山一角。关于南方系的真实背景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但仅从以上所列内容来看,孔庆东称南方系为汉奸媒体绝不为过。我们未必有什么直接的证据揭示南方系与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跨国资本巨头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南方系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则完全符合这后两者的利益需要。

2011年9月11日(右)与9月18日(左)《南方都市报》头版

2011年7月31日《南方都市报》以《他妈的“奇迹”》攻击铁路国有

2007年11月16日深圳新闻封面,头条赫然“专制独裁统治必然失败”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南方周末《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

09年11月18日,正在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点名会见了南方都市报的总编向熹,而第二天,就是11月19日,耍无赖般地又开起了天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文化被洗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