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努金发现的下面9个圆周率π的无穷级数展开公式怎么证明?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项瑰宝。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成为佳联妙对。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提高了文学修养,别有一番情趣。元旦过了,春节也不远了,农村过春节,家家贴对联,我也准备收集一些数学对联迎春。 上联:今日几何,明日代数,数海茫茫,问题道道,解不尽九章方程,证不完全等相似,智比罗庚,钻比景润,疑点难点空愁闷,忙什么?请君稍坐片刻,将思维拼发火花,有灵感处捉灵感,怎待问题到明日? 下联:历年耕作,来年收成,成果累累,栋梁株株,造就他三千弟子,绘就那锦绣鹏程,志如鸿鹄,恒如春蚕,教坛讲坛展宏图,抓机遇,埋头实干一番,把伟业跨越世纪,能进取时须进取,笑看栋梁在来年。 数学综合题思路分析对联一副 上联 破题逢难看结论, 执果溯因一路充分( 1) 下联 中途遇障瞧已知, 据因寻果两头凑拢 横批 因果回应 ( 或“ 幽径” 亦可) ( 1) 注: 执果分析的每一步都是寻求前一步的充 分条件. (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 侯开良提供) 理解了的知识方可掌握牢固, 体验了的问题才能印象深刻 ( 湖南省衡阳县职业中专彭国庆提供) 绝妙的数学式对联 民国初年,曾任国务院总理的熊希龄与第二任妻子毛彦文结婚时,熊66岁,毛33岁,有报人撰一贺联云: 以近古稀之龄,奏凤求凰之曲,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 登朱庭棋之庭,睹毛彦文之彦,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 '九九丹成’指两人年龄之和,合起来99岁.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光绪二十年进士。 以数学名词作为庆贺对联的也不少,这里选录几则: 解括弧,加因子,求得结果; 过中点,作垂线,直达圆心。 这是一幅庆贺新婚对联,既有联味,运用数学名词也堪称妙趣。 夫婿情长,如几何直线; 子孙繁衍,似小数循环。 以‘小数循环’来形容‘子孙繁衍’更是别具创意的奇句!盖‘循环小数’乃是无穷无尽者也。 恋爱自由成三角; 人生幸福有几何? 这联据说是三角恋爱中失败的一方写的,发牢骚的味道过多于庆贺了。 苏东坡一次下乡,碰到村民们挑塘泥,一老妇挑了一担重泥档住了苏东坡的去路说:我出一联,你对上了就让你过去。联云“一担重泥挡子路”。当时确把苏东坡难住了,见到两旁挑泥的人正朝着他笑,马上应对曰:“两行伕子笑颜回”。真妙对啊!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一生致力于武生表演艺术,尤以演武生戏著称。旧时有一知友曾书赠一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此联构思精巧,既联有盖叫天的名字,又隐含盖叫天的杰作,高度赞扬了盖派艺术的杰出成就。 对铜锤花脸金少山有一赞联: 嗓高何九,做精黄三; (嗓音比何桂三高昂,做表比黄润辅精细。) 身修李七,武侪庆四。 (身材比李寿山魁梧,武功比庆春圃漂亮。) 有关数学的对联,确实有趣,再举几则; 双手推开窗前月, 一石击破井中天。 (这副对联是苏小三难新郎秦少游,完成佳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上联为数学家华罗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用“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总分结合.)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四川一座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合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送的一副贺联) 会计合数检验误差重合数; 医生开方已知病根再开方. (一对新人,男的当会计,女的做医生,完婚之日,有人赠送的贺联,嵌入“合数”、“开方”等数学名词,天衣无缝.)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 “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在是神来之笔.) 二万里江山,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清乾隆帝五十寿庆时,纪昀作的一对贺联,“二万里”、“五十年”上下联各自首尾呼应,下联“五十年”加“九千九百五十年”,恰好万年,合万岁万寿之意,妙极。)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有一秀才进京赶考,途中投宿一寺庙,方丈出联相考,联中的“万”、“千”、“百”、“这些数字使秀才难以对出。第二日,秀才登舟赴京,路过四仙桥时,灵感勃发,对出下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这幅对联全部由数字组成,初看平淡无奇,实则联语、横批含蓄深刻,对联运用了谐音手法,意为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这也成了条内涵丰富的谜语。另有一副为窃国称帝的袁世凯撰写的对联,与之是异曲同工: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嘲讽其是王(王)八无耻。) 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 阴电阳电异性电,性性相吸。 横批:公理定律 (一位几何老师和一位物理老师新婚燕尔,调皮的学生书赠送的对联显得风趣幽默。) 独岭孤山,一神像单枪匹马; 夹江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上联五个“一”,均为奇数;下联五个“二”均为偶数,而字面上只看到一个“一”和一个“二”,构思颇妙。) 黄河绿水三三转 紫海青山六六弯 (清光绪年间,广东吴川人陈兰彬作为使者出使日本。日本首相伊腾博文出上联为难他,陈兰彬立即以自家后花园内三十六转红湖假山应对,“三三见九”指黄河九曲,下联以六六应对,可谓巧矣。) 上面辑录的数学对联,虽然出于不同的手笔,但作者各有妙趣,别有风致,有的语言明快,气势雄健;有的用词简约,寓意丰富;有的文笔隽秀,情致深含;有的情辞典雅,诗意浓郁;一副对联,寥寥数语,竟能传神写意,美不胜收,不能不使人赞叹对联作者的创作技巧了! 函数 代数 无理数 数数拢天下四野 菱形矩形正方形形形吞万象一新 ---------- 小圆大圆天下圆,圆圆有心; 直线曲线 螺旋线
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来研究空间(微分流形)的几何性质 应用微分学来研究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曲线、曲面等图形性质的数学分支。差不多与微积分学同时起源于17世纪。单变量函数的几何形象是一条曲线,函数的导数就是曲线切线的斜率。函数的积分在几何上则可理解为一曲线下的面积等等。这种把微积分应用于曲线、曲面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微分几何学的开端。/blog-81613-/question/
从国际互联网诞生的那天起,许多人就想把世界上所有网络信息都编在一个目录下------全世界的网上信息尽在掌握之中,这是多么吸引人的想法啊!事实上在互联网的婴儿时代,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当时全世界的网上信息就在有限的几个机器上。在今天网上信息超指数式增长的今天,这恐怕已经比登上火星更困难了,据统计,即使是世界上最全的目录Google()等也不过最多列出了全世界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网站网页。作为数学工作者,我们也希望能有数学方面的网页目录大全。这个名为数学世界的网站(Eric Weisstein's World of Mathematics)也许是几十个这样网站中较好的一个,目前这个网站属于著名的数学软件公司Wolfram Research(他们的产品是Mathematica)。这个被称为“网络数学百科全书”的网站收录了10,141 条信息,88,200条参考文献(网址或图书杂志), 和几千幅彩色图片,实时动态模拟软件。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学数据库中,可以说每个数学工作者都可以在浏览搜寻中学到新的知识,了解到新的动态吧。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日本京都数学科学 研究所( /// ) 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大大小小,许多问题也并不知名。有不少数学爱好者还把这些问题搜集归纳成网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是( /mathresources/problems/0 ,0,/ ) 这是一个专门搜索互联网上和科学有关内容的搜索引擎。它与其他常用的搜索引擎不同之处是它的搜索结果会自动略去非科学内容,另外它还能找到相关内容的科学论文。这对于想搜索一个数学问题的数学工作者来说非常有用---你只要打入一个关键词,那就能既查到相关的网站网页,同时还查到了有关的学术论文。 数学历史文献电子文库 ( /cms/ )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 )查到 来源: /blog//。 列有以下几个分区:普及区、考研区、研究区、信息交流区。非常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不过 此论坛注册方式与其它论坛不一样,需要资深会员的邀请码.也可以申请临时会员.
一直想自学一些数学类高级课程,发现自己真的是很难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数学分析郑英元 毛羽辉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一二年级的一门最重要课程。每周讲授4~6个学时,还有两学时的习题课。有人称它为 “超级大课”。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对于数学分析教学长期以来有两种体系。一是以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数学家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追求以严格的数学概念为基础,强调系统的逻辑性。 或者说数学分析应该从ε-δ开始学习。在教材方面的代表作是:柯朗(Courant,)的《微积分学》。其中译本是朱公谨先生翻译的《柯氏微积分》。 另一是当时流行于欧美的从计算与应用入手的体系,其代表作是:奥斯古德(Osgood,)的《奥氏初等微积分学》和《高等微积分》。 在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调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课程的大纲和教学均确立了以ε-δ为起点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她在我国高等师范系统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她的成功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构成。 一、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有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分析团队 (1)1952年院系调整,当时国内一批很有实力的教师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在分析学方面主要是从同济大学来的一批教师,他们构成华东师大数学系数学分析团队的最初的主要成员。他们是: 程其襄()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3年获德国柏林大学数学博士。1946年回国,即被同济大学聘为数学教授,任数学系主任。1951年,又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 1952年院系调整时来到华东师大担任数学分析教研室主任。并曾多次亲自讲授数学系一二年级“数学分析”课程。 吴逸民() 1952年院系调整时来到华东师大数学系,在华东师大期间长期从事“数学分析”课程教学。1962年调往上海工学院。后来担任上海大学数学教授。 吴逸民先生的老师是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博士的朱公谨教授()。 陈昌平() 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数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来到华东师大数学系。华东师大数学系教授。在1966年以前多次担任华东师大数学系“数学分析”课程教学。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交通大学的周彭年()、林克伦(女,)、圣约翰大学的魏宗舒()、陈美廉(女,1929-)等等。 (2)1952年至1966年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分析团队的继续壮大。这主要是从1953年举办的四届“数学分析研究生班”开始的,它不仅为国内高等师范系统培养了大批分析学方面的骨干人才, 同时也带动本系分析学方向的青年教师学业水平。特别是有一大批由本校数学系培养的学生和从北师大、复旦输送来的青年教师。他(她)们都在不断地充实华东师大数学系数学分析团队, 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强大队伍。其中先后进入数学分析团队的有:林忠民(1931- )、郑英元(1932- )、曹伟杰(女,1929- )、张奠宙(1933- ),许 明(女,)、陶增乐(1937- )、 茆诗松(1936- )、李惠玲(女,)、毛羽辉(1939- )、徐钧涛(1939- )、杨庆中(1937- )、华煜铣(1939- )、胡启迪(1939- )、宋国栋(1940- )、吴良森(1941- )等等。 他(她)们在1977年后都取得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职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她)们陆续开始退休。但是从1982年开始这支团队补充了许多都是硕士、博士学位的新鲜血液, 现在他们的职称均为教授或者副教授。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教研室在1958年以后逐步解体,并先后孵化出函数论教研室、微分方程教研室、概率论教研室、计算数学教研室、控制论教研室和运筹学教研室。虽然数学分析团队分布在不同的教研室中, 但依旧承担着“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并彼此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优良的传统。 二、制定《数学分析》大纲 (1)1954年教育部委托我系程其襄教授起草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用的《数学分析》教学大纲。1955年暑期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大纲讨论会上获得通过。 1956年此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而奠定了中国高等师范系统“数学分析”教学的基本体系。 (2)1980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高等学校理科数学、力学、天文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我校委派华煜铣(时任数学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参加。 会前教育部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草拟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分析》大纲交大会审定。华东师大数学系委托郑英元起草大纲。郑英元在1956年大纲的基础上, 根据当时的要求草拟了供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数学分析》大纲供大会讨论修改。这份大纲经与会代表讨论修改以及编委会审定后,于1980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编写《数学分析》教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一版)的问世前后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从1953年开始举办以程其襄教授为主要导师的“数学分析研究生班”,程先生在研究生班的经典课程是《分析选论》。他在课程中特别强调基本理论的严格性和系统的逻辑性。 正是这些概念确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教材的基本理念。 虽然我们曾多年采用苏联教材(主要是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但同时力图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如在1960年前后,编写“一条龙”教材, 1965-66年间由程其襄、林克伦、华煜铣等参加编写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等等。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或者出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教育部在上海宝山召开高等学校理科教材大纲讨论会,我校在分析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程其襄、李锐夫、张奠宙等。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四个学校编写《数学分析》教材, 我校负责编写高等师范院校统一使用的《数学分析》教材,其他三个都是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 1978年5月我系正式启动编写工作。第一项任务是系领导委派郑英元和徐钧涛去武汉,参加武汉大学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审稿会。我校和四川大学是主审单位。同时组织我系的“数学分析教材编写组”, 由程其襄教授担任主编,参加初稿各章编写的有:陈昌平、陈美廉、郑英元、徐钧涛、曹伟杰、杨庆中、黄丽萍、宋国栋等。初稿写出后,经程其襄、周彭年、郑英元修改定稿,由郑英元执笔整理。 黄丽萍参加了本书下册部分初稿整理工作。本书审稿会于1978年10月在上海建国饭店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担任主审。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册第一版(初稿)又根据1980年8月公布的大纲作了修订,并于1980年9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数学分析》下册第一版则于1981年6月同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9级秋季新生开学时,由于我们的教材尚未正式出版,因此采用油印讲义方式开始试用。当时由郑英元主讲,参加教学小组的有:华煜铣、吴良森、俞鑫泰、吴伟良等。从1980学年开始, 正式使用由我们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分析》一书作为教材。 由于我们编写的《数学分析》在取材、体系、可读性诸方面比较切合我国教学实际,从而使用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含各地的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 某些高等院校的力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也采用本书作为教材。从1980年到1990年出版社几乎每年都重印2万册左右。从而在1987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对全国高等院校出版的教材进行评选时。 本书荣获最高等级的“全国优秀奖”(全国高等学校数学专业教材中获此殊荣的仅10本。我校除了本书之外,获得此项殊荣的还有冯契先生的哲学教材)。 系主任曹锡华与第一版编写组成员合影(周彭年先生因事缺席) 为配合《数学分析》教材的使用,郑英元于1982年为我校“分析进修班”教师开设“数学分析教材选讲”(一学年)。1988年毛羽辉、宋国栋为我校助教进修班教师开设“数学分析教学研究”讲座。 我们不仅在校内讲授,我们也走出去赴各地讲学,如1983年郑英元受广东省教育厅邀请在肇庆为广东省师专和教育学院教师讲课;胡启迪和毛羽辉应邀在承德为河北“师专教师暑期讲习班”讲课; 郑英元和杨庆中应“全国师专数学教学研究会”邀请在江苏盐城为与会师专数学分析教师讲课。这些讲课主要介绍我们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的使用要点,讲解难点。听课者普遍反映良好。 我们经常被邀请参加数学分析教材与教学的会议,以介绍我们的观点和教材。如根据教育部(81)教社字005号文件, 由吉林大学主办的“《数学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7月25-30日在长春举办,我校郑英元、华煜铣应邀参加,并在会上作了教材编写的经验介绍。 1984年7月1日“教育部理科数学教材编委会函数论及泛函分析编审小组”在徐州师范学院召开“数学分析教材研究会”,我校郑英元被邀请参加并在会议上就我校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作专题发言。 1988年7月16-22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和国家教委华东地区师资培训中心在华东师大举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分析教材教法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60所院校86名教师。 华东师大校系领导华煜铣、邱森和程其襄教授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程其襄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分析基础”的专题报告。数学系的郑英元、张奠宙等五位老师也分别就数学分析教材教法及微积分史作专题报告。 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18篇,12位与会老师也作了交流发言。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郑英元代表我校参加了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的教材会议; 郑英元、许明参加了在天津师范学院召开的数学分析教材教学研讨会等等。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二版) 经过几年的使用,以及数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认为对第一版《数学分析》中的某些内容作出适当增删和调整是必要的。对此,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从1987年开始, 先是组织一个由程其襄教授为首的讨论班,研讨当时国内外数学分析教材的状况。参加讨论班的老师除了程其襄教授,还有毛羽辉、郑英元、宋国栋、许明、杨庆中、吴良森等。 国外数学分析教材讨论班当时记录的报告目录 程其襄教授在讨论班上作报告 郑英元在讨论班上作报告 根据编写第一版教材的情况,在数学系领导支持下,组织了更为精干的编写组开始编写第二版《数学分析》,编写组由程其襄(主编)、郑英元(负责全书统一整理工作)、毛羽辉、宋国栋等四人组成。 在第二版中我们增加了一些前瞻性的内容,删去了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以保持教材总体份量上的平衡。其中部分内容,程其襄先生还亲自撰写(见下图程先生手稿)。此外, 还增加了一些用小字编排的内容(包括附录中由张奠宙编写的“微积分简史”)供有余力的师生选择使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二版)上册于1987年12月完成初稿,提交审稿, 1990年2月完成修改稿,1990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下册于1988年6月完成初稿,1990年6月完成修改稿,1991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数学分析》第二版编写组在讨论 程其襄教授手稿 (3)编写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分析》教材 我们在编写第二版《数学分析》的同时。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要求,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1988年审定的二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郑英元、毛羽辉、宋国栋又合作编写了适应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使用的《数学分析》(上、下册)教材。该书是在华东师大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二版)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程其襄教授始终关心本书的编写工作。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8月出版发行。 (4)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 在《数学分析》(第二版)出版发行十年后,应高等教育出版社提议,要求我们重新组织编写第三版《数学分析》, 该书将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的出版计划。 第三版的编写组由吴良森(主编)、毛羽辉、宋国栋、魏国强、庞学诚、胡善文等6人组成。在继承第二版总体结构和编写风格的基础上, 我们在现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删;同时考虑到近代数学分析教材发展潮流,适度地反映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以适应对21世纪新教材的要求。 程其襄教授、陈昌平教授、张奠宙教授阅读了第二十三章主要内容的初稿(*流形上微积分学初阶),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郑英元教授对第三版的修订更是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于2001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5)时光又过去了十年,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四版)》(上、下册)于2010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此版的编写组成员是:庞学诚(主编)、柴俊、胡善文、吴畏、毛羽辉。 相对于第三版,本版修改内容主要有:针对极限理论的内容过于集中、滞后的问题,这次通过提前得出“致密性定理”,使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全部性质能在第四章证明完毕; 针对目前很多大学不再单独开设数学分析习题课的现状,本次改版适当增加了稍有难度的例题,以期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根据对第三版的使用反响,本版对“选读”和“必读”的内容作出了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从1980年《数学分析》(第一版)出版开始,每隔十年都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进行修订再版。至今已出版了四版。她引领了我国高师系统“数学分析”教学近四十年。 四、编写《数学分析》辅助教材 我们在编写《数学分析》第一版至第四版的同时,还编写了以下一系列的辅助教材。 (1)为配合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由郑英元、毛羽辉、宋国栋合作编写《数学分析习题课教程》(上、下册)。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8月出版发行。国内习题课方面的书籍不多见, 我们的初衷是给担任此项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提供素材,以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时至今日,尚有一些学校的“数学分析精品课程”规划中,仍把本书作为参考书目位列其中。 (2)为配合数学分析(第三版)的课程教学,由吴良森、毛羽辉、韩士安、吴畏合作编写了《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上、下册)。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8月出版发行。本书每节内容包括: 内容提要、释疑解惑、范例解析、习题选解四部分;对每章末的总练习题给出提示或解答;在各章后增设测试题(A、B双卷),书末附有测试题的提示或解答。本书因与数学分析(第三版)教材紧密配合, 深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欢迎。 (3)由吴良森、毛羽辉、宋国栋、魏木生合作编写了《数学分析习题精解》。它由科学出版社于2002年2月和2003年9月分别出版发行了“单变量部分”和“多变量部分”两个分册。 本书主要是通过典型例题来陈述数学分析中的典型解题方法和技巧。选题以中等难度为主;例题和习题中还选入了一部分理工科大学、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试题。 特别希望本书对准备报考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读者有所助益。 (4)为配合数学分析(第四版)的课程教学,由毛羽辉、韩士安、吴畏合作编写了《数学分析(第四版)学习指导书》,其上册与下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6月与2012年1月分别出版发行。 此书的章节结构与2004年版的《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相同。其特点是,本书中的例题和习题的解题过程更趋完整,以利于学生的正确认知; 教材中习题给出解答的数量比2004年版要更多一些(与其被别人盗版出“习题全解”,不如我们自己主动出手,也能保证题解的正确性)。 (5)这段时期内另外一项任务是“数学分析”网络课程的建设。 毛羽辉在20世纪末,为数学系写过一本函授“专升本”教材《数学分析选论》。开头几年用的是油印本,后来于2003年9月交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作为国家理科基地教材, 属于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学改革项目”。 同一时期,华东师大网络学院成立,其中数学专业需要建设的第一门“专升本”网络课程,就是数学分析。毛羽辉(当时已退休)接受了数学系的委托,进行此课程的建设。首先,按照“专升本”的原意, 取课程名为“数学分析续论”,并把《数学分析选论》一书作为现成的文字教材。接着要做的便是以此书为蓝本,择要地制作成链接式的阅读网页,以此作为学生的自学平台; 同时还伴有多处有声指导和完整的视屏讲授。此项任务于2002年末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合格,发给合格证书。 “数学分析续论”这门网络课程存活了8年(),后因生源的数学基础实在太低(远远低于大专数学水平),无法完成“专升本”的初衷,只得无奈停开。 (6)这里还要指出由张奠宙、宋国栋等翻译,李锐夫、程其襄等校的G. 波利亚和G舍贵的名着《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第一卷1981年,第二卷1985年均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是提高数学分析理论修养的重要着作。 (五)获奖展台(学校一级的奖励不计入内) (1)前面已经提到的第一版《数学分析》荣获“全国优秀奖”。 (2)1989年,在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审中,郑英元、毛羽辉、宋国栋的“数学分析教学与研究”被评为上海市一九八九年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虽然由于历史原因, 1989年未能相继举办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奖活动;但毛羽辉和宋国栋仍然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3) 鉴于我们在编写数学分析基础教材和配套读物上的有效业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04年9月授予吴良森、毛羽辉荣获“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评审一等奖”。 (4)2005年11月,我们的参评项目“《数学分析》系列教材编着和网络课程建设”,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结束语 六十多年来,跨越两个世纪,我们有幸参与了《数学分析》课程的各项建设,这包括各个教学环节、《数学分析》第一版至第四版的编写全过程,值得留作纪念。 我系老少三代学人相继投身于这项浩繁的编写工程。有幸不辱使命,我系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每年发行数万册,在全国众多高校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采用率。在收获成果的同时, 我们理应衷心感谢数学系历届领导的关心、本系同事和外校同行的支持,还有出版社有关部门的悉心策划和有效组织。 2014年5月
能把圆周率和e联系起来的初等公式在数学界是少之又少,是数学王国中的国宝级公式。除了大名鼎鼎的欧拉公式,恐怕就是这个式子比较出名了。这个公式的形式异常的漂亮,只可惜它只是个近似公式。所以排名第九。虽然是个近似公式,但是近似程度相当的高,有七位有效数字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二者的差别在千万分之一以内。您不妨用电脑上的计算器一试。 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梅钦公式,熟悉圆周率计算方法的人应该对这个公式不陌生。这个公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将圆周率表示为了两个分数的反正切之和。利用复数的指数表达式可以直接证明这个式子。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用于快速计算圆周率的公式,因为上式中的反正切函数值可以被泰勒级数所逼近。真不知道如果祖冲之知道了这个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会埋头算到小数点后几百位…… 这个神奇的公式传说是约翰-伯努利发现的。式子的神奇之处就不用我说了吧,连续与离散的关系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你自认为你的微积分水平还不错,可以挑战一下这个已经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公式,看你能否证明它。 话说世人皆知勾三股四弦五,而鲜有知道这个简单等式的。这个简单的式子可以在英国分析学大师G·H·哈代(就是拉马努金在英国的合作者)所著的《数论导引》中找到,它是一类三次不定方程最简单的特解。 这个公式来自于印度数学奇才拉马努金。他曾经深入的研究了形如上式的无穷根式并得到了这个神奇的结果。传说拉马努金曾经把这个结果放在《印度数学会刊》上征集证明,结果数月内无人能应。各位看官有没有蠢蠢欲动的? 这个结果来自于卡尔-高斯。不消说,这个余弦特殊值足以说明:正十七边形是可以尺规作图的。在发现此式之前人们找到的、能用根式表达余弦值的角度大部分还停留在欧几里得时期的水平。高斯也因为他在19岁就做出的这项了不起的成果而开始从事数学研究。古典文学从此永远的失去了高斯。在作出这项告慰古希腊先贤们的贡献之后,小高斯就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科学笔记,专门介绍自己最新的数学发现。 这个貌似神奇的式子来自50多年前的《Scientific American》。当时著名的趣味数学大师马丁·加德纳所主持的一个专栏上出现了这个公式,只可惜出版的当天日期是4月1号。这个式子或许可以蒙普通读者,但是绝对蒙不了数学家,因为根据著名的林德曼定理容易判定等式左边的e指数一定是一个超越数,绝对不可能是一个整数。然而如果你用mathematica去计算的话会惊奇的发现:这个超越数的值是:0725972…… 上面欧拉公式的漂亮之处就不用我解释了吧。人们经常把它与老爱同志的E=mc^2并列为数学和物理学公式中的双子星。历史上的欧拉是一位全才数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教徒,笃信上帝的存在。据说有一次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狄德罗来访问她的宫廷,而狄德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不久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厌倦了狄德罗那喋喋不休的无神论说教之词,让欧拉来好好教训他一顿。欧拉开门见山的质问道:“e^i*pi+1=0(就是欧拉公式),所以上帝存在,请回答!”结果不懂数学的狄德罗被弄得一头雾水,无言以对。 拉马努金的著名连分数公式这个绝美的公式不仅像欧拉公式一样联系起了圆周率和e,同时它还将黄金分割数也包含在内!在1913年,来自南印度的小职员拉马努金,给当时32岁就已经执掌英国数学界牛耳的哈代去了一封长达9页的信,信中附带了120条拉马努金自己发现的公式,上面这个公式就是其中的一条。这条公式令哈代完全摸不到头脑,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公式,连稍微接近点的都没有!但是哈代确信这个公式是对的,因为没有人能有这样的想象力去编造这样漂亮的公式。
1.计算极限 2.计算行列式 3.二维随机分布、平均值与方差 4.CAPM 5.期权定价与二叉树 6.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7.APT 8.股权估价模型
数学三 单选题: 8*4' 1-4 为高等数学; 5-6 为线性代数; 7-8 为概率统计; 填空题: 6*4' 9-12 为高等数学; 13 为线性代数; 14 为概率统计; 解答证明题: 94' 15 、 16 、 17 、 18 、 19 【极限与等价无穷小】【导数、微分方程相结合】 【函数连续、极值、求导】 【积分、求导】 【中值定理】 【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 20 、 21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方程组的解】 【特征值特征向量】【二次型、相似】 22 、 23 【离散型概率分布、联合分布】【连续型分布】 【期望、方差】【概率密度】 【假设检验、似然估计】 高等数学: 4 个选择 4 个填空 5 道大题 445 线性代数: 2 个选择 1 个填空 2 道大题 212 数理统计: 2 个选择
一男生,生性腼腆。向女孩表白,用纸条写上: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纸条回来后写着(520+1314)×10倍,此男生欣喜若狂 。同桌冷冷地说道:“呆子,计算结果是18340(一巴扇死你) 作为一名理科生,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在我心中是:A是安培,B是磁感应强度,C是电容,D是直径,E是电动势,F是力,G是重力,H是高度,I是电流,J是焦耳,K是劲度系数,L是长度,M是质量,N是牛,O是坐标原点,P是功率,Q是热量,R是电阻,S是位移,T是周期,U是电压,V是速度,W是功,XYZ构成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沁园春.堵在高速路上》:千里车流,万里人潮。望双向车道,车行如龟,司机烦躁,一步不动,总是堵车憋出尿。高速如此多焦,引无数司机换省道。惜奥迪A8,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边刷微博边牢骚。长假矣,数风流人物,在家睡觉…
}

有高赞答案已经给出了过程,我离完全弄懂还有很长距离。

另外,南京大学的孙智伟提出了一堆关于 \frac{1}{\pi} 级数的猜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马努金圆周率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