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除巴利文唱诵之外,还有哪几种

众师异说时期   第七节
梁陈的佛教(502--589)   萧衍的崇佛
两晋之时,佛教的弘传,在南方是崇尚佛理,在北国是尊重僧德。而南方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主要是沙门与士大夫阶层的联系。最高统治者对佛教的优礼只是随顺士大夫阶层的风尚。宋文帝与何尚之的问答最足说明当时统治阶级中对佛教的不同观念。文帝说:“朕
《净土决疑论》讲记(十四)
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
③释“有禅无净土”
【论文】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
禅修菁华第1册 - 入门
圣严法师教禅、讲禅、写禅,二十多年来足迹已广遍东西方世界各地,出版了二十册以上与禅相关的中英文著作,并陆续被翻译成义意利文、西班牙文、德文、波兰文、越南文、俄文等多种语文,接引无数人进入禅法的大门。如今说到要学习禅法,特别是中国禅宗,便不能不看圣严法
净空法师:建立一个老实念佛堂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291集(净空法师)我们总结学佛,学佛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老实,不要想新的花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走的这条路,我们跟着走就行了。别去想花样,我另外开辟一条路,那你就错了。如果可以另外开辟,诸佛如来早就开辟,为什么都没有开辟?这一条道路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持戒很重要。现在的问题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把戒律丢掉了。因此,学什么法门,说真话,都是不如...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 李利安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家和实践家。他自幼出家,曾经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竹林寺佛学院和南京华严速成师范学院、上海玉佛寺佛学院等,并随应慈、圆瑛、常惺、震华等著名法师修学佛法,对《华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6ccf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40.问: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赵朴初佛学48问: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答:汉译佛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从巴利文翻译的。藏译佛经则似乎全是从梵文翻译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1 ~ 45答问】
(001)问:什么是佛教?
(002)问:&法&是什么意思?
(003)问:佛是神吗?
(004)问:为什么称他为佛呢?佛的意义是什么?
(005)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006)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有另一人?
(007)问: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
(008)问:&南无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起来是&那摩佛&?
(009)问: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 介绍一下么?
(010)问:蓝毗尼花园现在还有遗址留存下来吗?
(011)问:释迦牟尼幼年教养情况是怎样?
(012)问: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继承王位呢?
(013)问:他父亲怎么会让他出家呢?
(014)问:出家以后的情况怎样?
(015)问:释迦牟尼成佛处,现有遗址留存吗?
(016)问:释迦牟尼成佛后的事迹,可以简略地谈一谈吗?
(017)问:&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018)问:佛初次说法的地方为什么要比其他说法的地方看得重要呢?
(019)问:&三宝&是什么?
(020)问:什么叫做归依?
(021)问: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022)问:释迦牟尼一生游行教化的区域,是哪些地方?
(023)问:什么是叫做&涅槃&?
(024)问: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
(025)问:舍利是什么?
(026)问:塔是作什么用的?
(027)问: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028)问:佛的涅槃日哪一天?
(029)问:听了上面的谈话,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事迹已经有了轮廓的了解。现在想请你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030)问:很好。我认为,任何宗教和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能够了解一些当时社会的情况是有助于对佛教的了解的。希望你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一谈,能说明一个大概就行了。
(031)问:【古代印度曾经有一个区域叫&中国&】这倒不知道。那是在印度的什么地区?
(032)问:这些新兴国家除了实力强盛之外,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有没有什么特点?
(033)问:什么是种姓制度?
(034)问:在新兴国家地方也有种姓制度吗?
(035)问:释迦是不是雅利安种?
(036)问:能不能说当时种姓制度问题上的矛盾纯粹是种姓的矛盾?
(037)问:释迦牟尼时代印度的社会是不是奴隶社会?
(038)问:据你看当时是什么制度的社会呢?
(039)问:释迦牟尼和婆罗门、刹帝利的关系怎样?
(040)问:释迦牟尼和平民的关系怎样?佛虽然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但是他没有教他们向统治者进行反抗,不是吗?
(041)问:当时思想界的情况怎样?&&&&&&&&
(042)问:婆罗门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043)问:婆罗门教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044)问: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想有多少派别?
(045)问:佛教和各教派的关系怎样?
第二章 佛法的内容和佛教经籍【46 ~ 93答问】
(046)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047)问:缘起是什么意思?
(048)问:什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
(049)问: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050)问:异时互存关系是否就是因果关系?
(051)问:听说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砖上和露盘上刻有经文,都是讲缘起的教义的,是吗?
(052)问:缘起偈是谁作的?
(053)问:在当时各教派中,缘起论是不是佛教持有的教义?
(054)问:可否请你把十一义简单解释一下?
(055)问:无造物主是什么意思?
(056)问:照你这样说,佛教很像是无神论,但是何以佛教寺庙中又供有很多的神呢?
(057)问:什么是&无我&?
(058)问:请允许我插一句,照你所说佛教关于有情的组成要素的说法,它不是二元论?
(059)问:&无动作义&如何解释?
(060)问:什么是&无常&?
(061)问:请允许我插一句,佛教本身是不是也受&无常&法则的支配?
(062)问:什么是&因果相续&?
(063)问:关于上面所说的有关缘起的理论有什么经纶可供研究?
(064)问:听说你根据&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四个论点来说明缘起十一义之后,对于缘起的理论,大致有所了解。是否可以说这是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
(065)问:&法印&是什么?
(066)问: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067)问:请简单谈一谈&十二缘起&。
(068)问:现在请解释一下&涅槃寂静&的意义。
(069)问: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070)问: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四谛内容,可不可以说佛教是厌世主义,因为看不出来它对世界有任何积极的理想和采取任何积极的手段?
(071)问:什么是大乘佛教?
(072)问:大乘小乘有什么区别?
(073)问:什么是菩萨?
(074)问:什么叫做&六度&?
(075)问:什么是四摄?
(076)问:菩萨为了利行同事,是否应当学习世间各种学问?
(077)问:请再讲一讲大乘佛教的其他特点?
(078)问:佛经中有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
(079)问:关于大乘佛教的特点还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吗?
(080)问:佛经是释迦牟尼亲自写的吗?
(081)问:第一次结集之外,还有其他结集吗?
(082)问:缅甸前几年举行第六次结集,是怎么一回事?
(083)问:什么是巴利文?
(084)问:除巴利文之外,还有哪几种文字记录的佛经?
(085)问: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086)问:现在佛经一般有几种文字?
(087)问:世界佛经是否可以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
(088)问:汉译三藏有多少卷?
(089)问:汉文大藏经有多少版本?
(090)问:藏文大藏经内容请介绍一下。
(091)问:藏文大藏经有无刻本?
(092)问:巴利文三藏内容是什么?
(093)问:费了你很多时间。关于佛法基本内容和关于佛教经籍的一些主要情况都作了介绍,现在就谈这一些,以后再请教。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94 ~ 139答问】
(094)问: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
(095)问: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
(096)问: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097)问:声闻乘为什么要出家?
(098)问: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创始的吗?
(099)问:佛教僧侣是不是神职人员?
(100)问:佛教僧侣平日生活应当是怎样的呢?
(101)问:学修的内容是什么?
(102)问:佛教僧侣对在家佛徒有什么义务吗?
(103)问:照你所说出家风气在佛教中得到鼓励,那么,佛教的理想是不是要求人人出家呢?
(104)问:在家佛教徒修道的条件是怎样?
(105)问:事实上出家不是你前面所说的那样严格吧?
(106)问:听说有些国家的人民,人人都要出一次家,是吗?
(107)问:听说日本僧人都是没有家室的,是吗?
(108)问:出家男子为什么称为和尚?和尚是什么意思?
(109)问:喇嘛是什么意思?
(110)问:汉族地区习惯地称出家的男子为&僧&,出家女子为&尼&,这是否是正确的称呼?
(111)问:什么叫做法师?
(112)问:什么叫活佛?
(113)问:什么叫做僧王?
(114)问:为什么出家佛教徒要有僧伽这样的教团?
(115)问:僧伽的组织有没有什么原则和制度?
(116)问:有哪些重要的制度?
(117)问:僧伽中有没有定期的会议?
(118)问:可不可以说释迦牟尼在僧伽组织中采取了某些原始公社的制度?
(119)问:羯磨制度,现在还实行吗?
(120)问:什么叫做丛林清规?
(121)问:关于僧众的礼节和生活习惯,可否请你谈一谈?
(122)问:关于礼节问题,僧众中长幼之间的礼节怎样?
(123)问:在家佛教徒对僧人的礼节如何?
(124)问:请你谈一谈关于饮食问题,过午不食问题,吃素吃荤问题。
(125)问:戒条是可以开的吗?
(126)问:南方国家的僧人吃&荤&,是否也是开戒?
(127)问:听说南方国家居士们供饭,必须将盘碗送到比丘上,不这样,比丘就不能吃,是吗?
(128)问:听说还有比丘手不捉持银钱的,是吗?
(129)问:请他僧人的衣服问题。
(130)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131)问:关于僧人生活习惯的问题,已经知道了一些了。现在想请你谈一谈佛陀时代僧伽中一些主要的人物。请问释迦牟尼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哪些人?
(132)问:一般佛寺中,立在释迦牟尼两旁有两位比丘像,他们是谁?
(133)问:佛的弟子中有什么遗迹留存吗?
(134)问:汉族佛寺中常见到十八罗汉像,那是什么人?
(135)问:我国许多佛寺中有五百罗汉像,他们是什么人?
(136)问:佛教寺庙中有许多菩萨像,他们是什么人?
(137)问:你前面不是说过,任何志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人都可称菩萨,为什么这些菩萨被当作神一般地崇拜呢?
(138)问:四大名山国际上也知名吗?
(139)问:汉族寺庙的前殿一般供着一个笑面和尚像,他是谁?
第四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140 ~ 180答问】
(140)问:请简略地介绍一下佛教在印度的历史概况。
(141)问:印度今天不是还有佛教吗?印度佛教在它的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中有哪些重要的阶段?
(142)问:所谓原始佛教时期的情况是怎样?
(143)问:部派分裂时期的情况怎样?
(144)问:为什么这种判断是非的集会也称为结集呢?
(145)问:两派的矛盾是否是戒律问题?
(146)问:在第二结集之后,还有没有部派分裂的事?
(147)问:各部派的学说有很大的不同吗?
(148)问:可否把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学说简略地介绍一下?
(149)问:在部派分裂时期中还有什么其他重大的事件发生?
(150)问:阿育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151)问:我国旧时代传说,秦始皇时代曾有印度僧人室利房等十八人来华传教,有没有这件事?
(152)问:阿育王弘扬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153)问:阿育王弘扬佛教在学术文化上起了一些什么影响?
(154)问:阿育王传布佛教之举对当时部派的兴起有没有影响?
(155)问:关于阿育王时代举行的第三次结集的情况可否再谈一些?
(156)问: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157)问:当时南方佛教的情况怎样?
(158)问:迦腻色迦的怎样的人物?
(159)问:这时期,除了有部得到提倡弘扬之外,其他部派的情况怎样?
(160)问:龙树是怎样一个人?
(161)问:龙树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2)问:这是不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怀疑论?
(163)问:龙树之后,大乘有什么发展?
(164)问:请简略介绍一些笈多王朝的情况。
(165)问:无着和世亲是怎样的人物?
(166)问:瑜伽系的学说的主要是什么?
(167)问:&三性三无性&的说法,与龙树的二谛有什么不同?
(168)问:佛教既认为根(眼、耳等)境(色、声等)相合,才有识的发生,如何又说万法唯识呢?
(169)问:这种说法,只能说明我们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能说明唯识的道理,因为照唯识家的说法,也必须有外界事物才有相分,有了相分,才有见分,换句话说,仍然是根境相合才有识的发生,根与境都是离开识而存在的,倒是识不能离开根境而存在。
(170)问:佛教是不承认灵魂的,但是阿赖耶识可否说是变相的灵魂?
(171)问:瑜伽系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唯心论体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建树?
(172)问:印度大乘思想除中观、瑜伽两系外,还有其他派系没有?
(173)问:笈多王朝以后的情况怎样?
(174)问:这以后的情况如何?
(175)问:密宗是怎样创立的?
(176)问:真言陀罗尼是什么意思?
(177)问:密宗佛像有许多是多头多手,有的是面貌狰狞,甚至不是人的形状,这是什么道理?
(178)问:密宗是否吸收了许多婆罗门教的内容和形式?
(179)问:佛教在印度的最后情况是怎样?
(180)问:近代印度佛教复兴的情况,可否介绍一些?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181 ~ 250答问】
(一)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181)问: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182)问:佛教最初传入的年代既是传说纷云,很难考定,为什么一般公认是开始汉明帝的求法呢?
(183)问: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除了最初由陆路从西域而到关中,有无经由海路到达吴楚的可能?根据汉明帝的弟弟楚王刘英信奉佛教的情况来看,可以证明这一点。
(184)问:中国佛教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出家佛教徒的?
(185)问:佛经的翻译始于何时?
(186)问:以后,汉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家?
(187)问:这些译师所传译的经典有什么不同?
(188)问:那时的翻译对后来的佛教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189)问:佛教传入后有不少人研习弘传,中国僧界出现过什么样的重要人物曾促进佛教的发展?
(190)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有哪些律部的传译?
(191)问:关于律藏翻译流传的历史和情况,听到上面所谈,已经知道大概了,请再谈一谈经藏和论藏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是从什么时代什么人开始的?
(192)问: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比以前有哪些特点?对以后的佛教和中国思想文化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93)问:前面说过,罗什的翻译是有系统的,不知是属于哪一个系统?
(194)问:鸠摩罗什之后还有那些著名的翻译大家,又是属于什么系统?
(195)问:唐代玄奘是传译瑜伽学派的,真谛也是传译瑜伽学派的,对比之下,他们传译瑜伽学有什么不同?
(196)问:你说到印度去深入研究法相瑜伽学的玄奘法师,是不是为大家知道的那位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或&唐三藏&?
(197)问:那么他的大概事迹请介绍一下好吗?
(198)问:历史上像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199)问:除前面所讲的几点之外,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从事佛典的翻译弘传,还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
(二)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200)问: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学术成就?
(201)问: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请简单介绍一下?
(202)问:这八宗各有哪些不同的主要宗义,想请您简略地分别介绍一下。首先请问,三论宗为什么要叫&三论&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203)问:什么是真俗二谛?什么叫中道实相?
(204)问:瑜伽宗为什么叫瑜伽宗,它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205)问:什么叫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206)问:天台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207)问:什么叫五时?
(208)问:什么是八教?
(209)问:什么叫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
(210)问:贤首宗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为什么名为贤首宗?
(211)问:五教是哪五教?
(212)问:什么是六相?
(213)问:什么叫十玄门?
(214)问:什么叫三观?
(215)问:禅宗的教义是什么?
(216)问:此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217)问:我曾见到过一些寺庙,都叫某某禅寺,是不是禅宗在中国很兴盛?
(218)问:南宗后来的五家七派是哪五家七派?
(219)问:听说参禅打坐可以健康身体,却病延年,是这样的吗?
(220)问:净土宗的宗旨教义是什么?
(221)问:此宗有哪些特点?
(222)问:律宗,顾名思义是着重学习和研究戒律的宗派吧?
(223)问:戒律都有哪些内容?
(224)问:《四分律》是声闻戒,八大宗里为什么有小乘宗?
(225)问:密宗的教义是什么?
(226)问:什么叫三密瑜伽?什么叫本尊法?
(227)问:听了您的介绍,我对附近八宗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八宗以外,还有哪些别的学派?这既称为八大宗派,是不是还有什么小宗派?
(228)问:各宗派兴起后,在弘传的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曲折变化?
(229)问:唐末以来,佛教逐渐衰落,直到清代还是如此,但从清以来,佛教似乎有复兴之势,出了不少人才,不知近代佛教有哪些著名人物?
(230)问:听了上面的介绍,了解这几位德高望重的居家大士对于近代佛教的贡献确实巨大,是值得后学称赞学习的。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231)问:听了您的介绍,知道了汉地佛教的大概轮廓,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
(232)问:后来发展的情况怎样?
(233)问:前面提到过,我国还有巴利语系佛教,起弘传情况怎样?
(234)问:汉语系佛教有许多宗派建立,藏语系佛教是否也有不同的宗派?
(235)问:中国巴利语系的佛教也有几个不同的派别,但这些派别只是在持戒律义方面要求不同,而不是学说教义上的派别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利文大藏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