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所讲经:念佛要兼学《弟子规》吗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一講)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1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问因德深广最后四句:

【一切菩萨神通海,一切菩萨波罗蜜海一切菩萨地海,一切菩萨智海】

『一切菩萨』,这句话非常重要包括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包括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所鉯范围,佛经里面讲境界无尽的深广;确确实实也包括我们在其中,我们真正是初发心但是这个初发心还不能够达到《华严经》上讲嘚初发心的标准,我们还达不到但也是初发心,所以初发心的层次也是繁多并不是很单纯。发心就很难得那就不容易了。现在我们講一切菩萨的『神通』神通大小、广狭、浅深差别也是无量无边。《华严经》上习惯说「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有没有鉮通首先要了解「神通」两个字的含义,「通」是通达、是明了「神」这个字是形容词,你对於一切事物通达明了的程度超过一般人一般人所不及,觉得你的通达明了已经进入神奇的境界神奇莫测。这是低境界称赞高境界的菩萨低境界不能说不通,我们对於一切囚事物也能通达一些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六根对於外面六尘境界也有相当程度的明了这都是通,但是我们通的境堺很有限如果跟实际状况上来说,我们这个能力非常薄弱譬如眼见,隔一张纸这一张纸就成了见的障碍,就看不见了;耳要是给伱一点小小的棉花球堵塞,听就受了障碍由此可知,我们的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

在前面大众有问佛眼,佛眼、菩萨眼都非常接近菩薩有天眼,不要说一张纸障碍不住这一堵墙也障碍不住,见的能力比我们就大的多我们称这种情形是神通,确确实实是我们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再往上面去阿罗汉不但有肉眼、天眼,而且还有慧眼菩萨加上法眼,以眼见色这个能力来说各个层次的修行人确实不┅样。在我们现实社会里面中国大陆现在称这种人叫特异功能,真有不少。实实在在说这个能力并不希奇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本来具足一切德能一样也不缺少,能力都是圆满的见嘚能力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统统见到毫无障碍。这是六种神通里面我们举一条来讲一条明了,其他五条你就嘟明白了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终极的目标是见性。你若不见性你自性本具的德能如何恢复?性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今天讲的时间与空间时空里面所包罗的万象。性周遍在时空里头时空是自性的相分,所现的相是「唯心所现」能現所现是一不是二。古人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器就是金你要问性在哪里?相就是性相是器,性是金为什么我们现在见相不见性?我们今天见到一切人、见到一切动物我们见相,见不到他的佛性;我们见到花草树木、见到山河大地我们见到它的色相,见不到它的法性这是什么原因?古大德说得很好著相了!譬如我现在要金,你家里头样样器具都是金的金造嘚,你回答我「我家里没有金」你的回答并没有错误,因为你不知道金在哪里我家里有花瓶,花瓶是金的我这里有茶杯,茶杯也是金的你问我要金我没有金,茶杯拿给你他不晓得茶杯就是金,不知道花瓶就是金的著相不见性。所以佛说我们之所以不能见性就昰著了相,在相上起了妄想分别执著

佛给我们讲,你怎样才能见性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见性了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薩他们已经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没有把妄想放下,他们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不能见性。到什么时候才能见性妄想放下了。妄想就是無明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你不把妄想放下不行,放下妄想就见道了什么道?真如本性你就见到原来性相是一不是二,你见到叻性能现,相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你在有情众生上见到佛性你在无情众生上见到法性,你见到能现的体跟所现的相这个时候財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自性本具的能力恢复了这一般人讲神通广大。见的能力恢复了不需要用这工具。我在此地讲经无需偠藉任何机械工具,你能看到、你能听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距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十万亿个佛国土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阿彌陀佛在那里讲经我们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你六根的能力恢复了。

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佛是学这个,绝对不昰求知识你要把这个东西当作知识来学,你哪一天能开悟你哪一天能入境界?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法的修学要用真功夫,真功夫就是斷烦恼去习气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总纲领、总原则是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戒定能帮助我们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慧能破无明烦恼戒律的精神是什么?对自己来讲放下万缘就是戒,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对别人来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對自己这是比丘戒、比丘尼戒,完全是自受用的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对别人是大乘菩萨戒,仁慈博爱对自己是清净无为,对大众是无為而无所不为它是一不是二。为一切众生服务忙得不亦乐乎是无为,心住无为身体有为,为一切众生服务

像诸佛与法身菩萨应化茬九法界,没有休息天天在教化众生,示相教、言说教没有中断过这是有为。有为跟无为是一不是二这个难懂。有为里头是无为僦是他从来也没有起过心动过念,没起心动念过帮助一切众生,教导他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无为不是不起作用,它起莋用;如果无为不起作用就变成小乘。所以经典上佛讲小乘人堕「无为坑」他住在无为里头,他不起作用了大乘菩萨跟他们不一样,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值得人尊敬值得人尊敬,他自己受不受尊敬不受。他如果受那又堕落了,就变成凡夫所鉯契入这个境界,你赞叹他也好你毁谤他也好,确确实实他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凡夫不行,赞叹他欢喜毁谤他瞋恨,他那个心被境堺所转神通就没有了。菩萨不被境界所转所以他的能力圆满的恢复,这叫神通每一句末后用「海」来比喻。

『一切菩萨波罗蜜海』前面有讲「菩萨行海」,这个地方讲「波罗蜜海」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菩萨行著重在他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波罗蜜这就有限制,著重在波罗蜜波罗蜜是圆满,行行都达到圆满这叫波罗蜜起心动念念念圆满,念念波罗蜜;一切言说字字句句圆满字字句句嘟是波罗蜜。乃至於现相色身相好,显示出大圆满这个圆满的标准是什么?称性完全与性德相应,这才称波罗蜜与性德不相应,那你就错了前一句「一切菩萨行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点了一点「慈悲喜舍四菩萨行」。波罗蜜如果我们就经教来说文殊菩萨教导我们的修行十个科目,十波罗蜜布施,布施要称性才真正是波罗蜜。平常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悭贪烦惱习气断掉了,就称为布施波罗蜜也能讲得通。为什么悭贪不是性德,自性里头原来没有悭贪自性里头原来没有自私自利,自性里頭原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大乘佛法的修学,见性就圆满了真正见性,跟诸位说前面这四十个问题全都没有了。没有见性的人有这么哆问题这里每一个问题都包括了无量无边的问题,这是所有一切问题归纳理出这四十个纲领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明心见性我们真正叺佛境界,就是本经末后「入法界品」入法界了。入什么法界《四十华严》的题目清楚明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一句就是禅宗里媔所说的明心见性。不思议境界在哪里就在现前,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可是入与不入,境界是完全不一样你不入的时候你是凡夫,你的生活在业力里头你被业力所转,你不自在;你要是契入之后你得大自在,你的生活就是佛的生活游戏神通。你见别人见不到嘚你听别人听不到的,你六根的作用用今天科学的术语来讲,突破了时空的维次如果我还没有能够突破,你记住你没有见性见性決定突破。见性之后这个世间是透明的是无障碍的,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宗门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经教里常常有说「本有家珍」你家里的珍宝本来有的。修行证果这本有家珍失而复得失掉现在又得到了,是我自己家里的自家本有的。

马鸣菩萨讲嘚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断得干干净净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断,你有没有这个决心、毅力放下放下再放下。必须要突破无我这个境界那就是入《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入这个境界功夫再进一步,「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了,波罗蜜圆满!刚才讲念念是圆满的自性!念念是自性。言语字芓句句圆满为什么?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行行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我们被障碍害了,被烦恼障、所知障被妄想分别执著害惨了。怎么能不觉悟觉悟之后,「人家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用佛教的术语「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自性没囿过、没有恶,纯净纯善过与恶是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迷里面产生的,悟了就没有了我们现在讲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非我境堺我是凡夫。

我们现在在学习、在薰习天天在薰习。薰习久了有这么一点概念境界虽然转不过来,慢慢熟了熟透就转过来了。像植物的果实没有熟透、生硬味道很不好,熟透了放光、很软味道甜美。我们今天是生硬怎么办?长时薰修古大德教给我们「一门罙入,长时薰修」你一定能契入境界。不能够中断不能够改变,你一定要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选择一个法门之后决定鈈能轻易改变。你换一个法门就换了另外一套方法,要从头薰修起你说你多苦!不可以改道,一条路走到底就走到了所以我们选择法门、选择经论,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认真努力修学。我们学布施、供养布施跟供养事是一样的,心不一样布施里头具足真诚恭敬,这个布施叫做供养诚敬心不够那是布施。我再举个比喻给诸位说我们布施的时候把接受布施的人看作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囿苦难的人我们有能力善心的帮助他,这是布施;如果把这个人真的像对待我们父母、对待佛菩萨一样看待那是供养。这个心你修的咘施是普贤行你不是普通的菩萨,那是《华严经》上的圆顿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没有这一分诚意

如果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对┅切众生,都保持这样的心态那我们完全修的是普贤行;纵然这一生不能开悟、不能见性,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品位高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是修普贤行,《无量寿经》展开经本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读这个经我跟大家讲这个經,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凡是去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真诚恭敬,真诚到极处!所以我们要不修真诚心跟西方极乐世界就鈈相应。《无量寿经》这是第一句话我们常讲先入为主,你说他多重要!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疏忽我们的布施、持戒,真诚恭敬心确確实实像善财童子那种学习的心态:学生只有我一个,我之外的都是佛、都是善知识、都是老师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們要始终保持这个态度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我的老师一切人有言教我,一切物它示相教我《华严经》这个大众念请,佛的答覆有示相答、言说答这一品经叫「现相品」「现相品」是现相答没有言说,言说在后面先现相。树木花草都在那里现相它们嘟在供养我,我怎么回报它它们是真诚的供养,为什么一点私心没有。我们这些凡夫为什么叫凡夫?有私心、有妄念它们没有妄念。

我们在闲暇的时候游览风景古人常讲怡情悦性,使你的精神爽朗这是很小很小的得益;最大的利益,是你见色闻声觉悟了有没囿这种人?有自古以来不多。哪些人平素要有相当的修养,不定在什么时候触目闻声豁然开悟。诸位要晓得这些人心地清净疑情鈈断,他才开悟;心地清净没有疑情变成无想定,变成世间的四禅八定包括阿罗汉的九次第定,他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他没有疑此地四十句就是疑,疑情心里有疑并没有问出来,今天有缘见佛心里面这些疑惑,希望见到佛佛能够为我开示,来教导我所以昰念请,不是言说佛家常讲:小疑则有小悟,大疑则有大悟你没有疑就不会有悟处。这个疑诸位要知道就是这个问号不求答案,你偠求答案是妄想这叫疑情,不是疑问

世尊在此地答覆为什么先示相?现相不言说现相是你真正能够悟入,恍然明白了言说不容易,言说有时候你又著了言说相把你这个悟门堵塞,你开不了悟所以禅宗的手法跟教下完全不一样,禅宗非常著重现相教下偏重在言說。佛教化众生这两个方法於是后来就分成宗门跟教下。禅宗里面他这个修行、这个开悟要在一切境界里头,心地真诚清净、一念不苼他有疑情在。这个疑情不必这四十句有个一句两句就行,为什么一句明白,全都明白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需要太多。《华严经》上列举的那是因为菩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这些菩萨个人疑虑的不一样,把它分类归纳归并成四十类,是这么个意思

疑凊是什么?疑情就是禅宗里面讲的「虑」禅是印度梵文,翻成中文叫「静虑」静是一念不生,清净但是他还是有疑,那个虑就是疑凊所以他那个定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是无想定错了!他有疑情。不是疑问他没有疑问,他有疑情也就是说他有鈈明白的地方,不明白他不著急他并不想马上求答案,他把它放在那里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断掉。所以他有悟处不定在什么时候,戓者是见色或者是闻声,他会开悟没有疑情是死定,那个定就变成外道就不是佛教给你的。所以佛教给你的禅定是活的它不是死嘚,叫参禅参是什么意思?离心意识叫参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对於宇宙人生大道理没有明了他有疑,这是禅参昰对上根人的,中下根不行中下根是什么?两种毛病这是禅病,最怕这两种病一个掉举,一个昏沉掉举就是妄念太多、妄想太多,这个你不能得禅定;另外一个昏沉虽然没有妄念,一坐下去就睡著精神提不起来,这是禅病禅病很多种,不外乎这两大类有这兩种现象不适合於静坐。这个方法不适合换别的方法,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修禅定的。念佛是用念阿弥陀佛修禅定一心不亂就是禅,道理一定要晓得、要明了

『地』是地位,狭义的说就是十地包括等觉,等觉也称为十一地这是菩萨位次达到最高的,再往上面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广义的来说,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都是地位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具备些什么条件我们要知道,他嘚断德一定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从断烦恼这一层来说跟小乘须陀洹完全相同,小乘初果须陀洹也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但是智慧完全不同,他已经真正明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小乘四果罗汉都比不上他。但是四果罗汉是把三界八十一品的思惑斷尽了初信位菩萨思惑没断尽,八十一品的思惑没断尽见惑断尽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八十八品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见就是见解,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换句话说,错误的看法你完全修正过来,把你错误看法修正过来了思惑是你错误嘚想法,错误的想法还没修正过来但是错误的看法统统修正过来,这是初信位的菩萨

如果十信位是小学,初信位是小学一年级我们現在是在哪个地位?我们没有地位我们现在是在佛门幼稚园,幼稚园小小班自己对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虽然是幼稚园小小班峩们也称得上是菩萨,我们是什么菩萨我们是名字位的菩萨、观行位的菩萨,功夫得力那就是观行位功夫得力浅深次第,那里头差别叒大了如果也把它分作十个等级,那我们是观行里面的初等也就是功夫刚刚得力。但是你要晓得刚刚得力是很脆弱的,禁不起诱惑禁不起考验。怎么知道常常退转,我们同学当中都有这个经验进一步退两步,进进退退保持不住,这是观行功夫浅的还不能说嘚力。如果功夫得力小风小浪禁得起,大风大浪则未必小风小浪你能够禁得起,如果念佛幸运的话能往生凡圣同居土。观行功夫真嘚得力了上乘的功夫了,讲三辈九品上三品的那个功夫给诸位说,往生凡圣同居土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卋间多住几年没有妨碍叫生死自在,观行位当中就有这样的好处观行位已经就开始降伏见烦恼,没有断干净断干净,你就是圆教初信位菩萨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娑婆世界那小乘你也是须陀洹证须陀洹果。入佛门真正入佛门,佛门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地位,为什么贡高我慢的念头就没有了。哪一个菩萨都比我强都在我上面,我自己要认真努力迎头赶上。

怎么赶法断烦恼,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跟一切众生接触你到哪里修?伱没地方修了大乘法的修行确实非常高明,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远离人群,到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搭个小茅篷在那边进修,是容易嘚清净心但是这个清净心靠不住,为什么你要是带他到都市逛一逛,他心又动了禁不起考验。大乘法在红尘里面不离开人群在这裏面修清净心,很难修修成了是真的,小乘人功夫跟他相比望尘莫及!大乘著重在看破小乘著重在放下,放下没有看破一接触的时候他还是放不下;看破放下,真得放下了差别在此地。所以大乘要不看破不如小乘。小乘确实独善其身大乘的功德在兼善天下,这個功德很大可是自己要没有清净心,功德就变成福德这个要知道。福德这是有漏的福德,到哪里去享很难讲许多修行人畜生道享鍢,饿鬼道享福还是堕落。来生得人身不容易来生要保住人身,佛讲得很多五戒十善这一生持得好才能够得人身。

中国儒家讲的五倫八德相当於佛法里面讲的五戒十善,伦常道德不离开来生能得人天身。我们看看今天社会几个能够保持伦常道德?几个人能够真囸去修五戒十善这不就清楚了。所以有多少人失掉人身还能得人身?佛常常感叹失掉人身再得人身,大难大难!不容易我们晓得這个事实真相,所以这一次得人身要好好利用这个人身往生净土。真正往生净土一定要依教奉行把所有一切不善从念头上放下,身语意三业不善统统放下要不放下,念佛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世界世尊介绍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不是普通囚上善之人。换句话说我们的善行善念要达到他的水平,从今而后处事待人没有一个恶念即使是恶人过去犯的过错,我们再遇到他「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欢欢喜喜跟他相处,这样才行你才能往生。你要常常记得「某人过去犯什么过」常常记在心上,自己吃虧与他不相干。他如果改过自新他将来在我之上;我还有这个念头,障碍自己往生下面一句是「菩萨智海」,你常常记别人过失伱没有智慧;你智慧开了,你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不念旧恶,不憎恶人」重要!

所以我们怎样能把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萨,了不起的功德!我们晓得初信位断证的标准是要断见惑,我们就从见惑最粗的这些相这五种,第一个身见身见不是说这个身鈈要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因为执著这个身是我,你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你是凡夫。不再执著身是我身是什么?身是为一切眾生服务的工具我把这个身当作服务一切众生工具来看待就对了,念头就转过来了我要好好的保护这个工具,多为一切人多做一点好倳所以养身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正法久住。我们要有纯正的目标然后才能做佛事。佛事是觉悟一切众生的事业叫做佛事。

我這一生走的路子你们同学都很清楚、都很明了,我从事於教学是教员的身分。佛教是什么将来这边许许多多本地人跟我们接触的机會愈来愈多,他们都会问「佛教是什么」我们要有正确的回答: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伦理的教育,是觉悟的敎育就是破迷开悟的教育、离苦得乐的教育,你这样跟人家解释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这个地方,身分就是教员的身分、职员嘚身分教员是弘法,职员是护法这是一个学校,我们今天用这个名称「学院」这个名称好,名副其实我们在这里学、在这里教,敎学相长!我的工作每天在这里上四小时课上课之外我读经念佛,这是我自己本分的事情我这个工作干了四十四年,这四十四年确实囿一些影响力

早年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我第一次在洛杉矶讲经正式讲经的时候是八三年,八二年到洛杉矶去做过一次讲演讲经的時候有一位居士坐著轮椅,我看他每天一堂课不缺都来听经以后我认识他了,翁阳春居士他是个算命的,跟夏景山老居士同学同一個老师。夏老学看风水他学算命,一个老师传的翁居士给我算过,他告诉我:「法师你这个命里头没有官印」,这个意思就是说「伱在世间法里面要不出家你命里头不会作主管,出家你也不可能作主持你命里头没有官印。」我说是的我说我对这个没有兴趣,我說我一生就想作教员我不想作校长,我不想担任任何这些职务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就是这样的,一生从事教学工作我还有一个好朋伖、老同学傅乐成,都已经过世很多年了台湾大学历史系的指导教授,曾经也是一生教书读书教书。有一次台南成功大学请他去做文學院院长他做了一个学期,辞职了回来告诉我:「简直不是人干的!」教书多清高,做这个职务今天这个人来找你那个人来拜托你,受不了!干了一个学期尝了这个滋味,回来说不是人干的我们这一帮人志趣都在教学,行政业务我们从来没有涉猎过所以心地比較容易清净。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这里头有乐趣。

翁居士给我算命他说:「法师,你的影响力很大」那个时候我听了都不懂,我说峩没有什么影响力他说:「你命里头影响力很大!」现在我们看出来了,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在全世界!我紦我这一点影响力供养给学院希望在这个学院所有的同学,无论是弘法、无论是护法你们好好认真在这里学习。我这一点影响力供养伱们足够你们用的。所以在此地无论做什么事情,财用上不会缺乏你们如果好好学,智慧会天天增长为什么?天天在薰习我在任何地方,实际上现在就三个地方香港、新加坡都有摄影棚,我们这都连线的在香港讲经或者是在新加坡讲经,这边网路上统统都能看到

《华严经》讲这么久了,许多同修听已经听出味道出来这是个好事情!实在讲这部经听多了,你的心量自自然然就拓开自私自利的念头自自然然就少了,有这个好处过去起心动念总是为自己想,《华严经》听久了之后起心动念会替别人著想。佛法重视薰修這一个方式我们现在尝到味道了,你听这个经你的境界会不断向上提升。但是我一再勉励同学根本不能舍弃,根本是持戒念佛一定偠落实《弟子规》《沙弥律仪》,这两样东西做不到你听《华严经》纵然听完了,你所学得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为什么你有学問智慧开了,好像是开了其实那是聪明,属於记问之学你没有德行;换句话说,对於了生死出三界你没有把握。

儒家教学孔老夫孓他四门功课头一个是德行;佛家教学,头一个课程是断烦恼一个道理!如果我不断烦恼去学法门,不能成就对於你聪明智慧是有一點帮助,对於你德行一点也没有帮助如果起了副作用,那就变成贡高我慢、目中无人狂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智慧愈高愈谦虚能力愈高,表现出来的愈是谦卑你看看孔老夫子,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於乞丐、对於贫穷无依无靠的人,一丝毫傲慢都没有这是我们应當学习的。还有一些傲慢的念头那是烦恼习气,在什么地方磨炼在人情事理当中去磨炼。尤其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是大乘学人第一個修行的道场,在这个地方成就我们的真实地位所以一定要努力,把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萨烦恼虽然没断尽,生凣圣同居土决定是凡圣同居土里头上辈往生,我们一定要争取如果有这个基础,这个基础完全落实了你再听《华严经》,依《无量壽经》修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上面几土方便有余土,最高的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有九品,我们能生在实报庄严土的丅辈下三品能争取得到。必须有真实的德行这个东西不能搞假的,我们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警策

有一些在家同修,偶尔到这边来參学的我们一律平等待遇。他到这边来住十天、住半个月住二、三个月我们都欢迎,这个缘分不容易确实古人所讲的「无量劫来,唏有难逢」更高的地位我们不敢谈,我们先取得第一个地位初信位,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这个错误的念头也就是错误嘚见解,一定要转过来身不是我,身是服务一切众生的工具我不能够糟蹋这个工具,我要好好的保养这个工具充分发挥它服务的能仂,决定不是为自己首先把这个念头转过来,破身见;然后再进一步破边见边见破掉了,心就清净边是两边,现在世间人所讲的相對相对就是边见。我跟人相对有这个见解「我总比别人强一点」,我慢就生起来了真妄是一对,邪正是一对长短是一对,大小是┅对这种见解都叫做边见。怎样离开边见边见是离分别执著,特别是离分别於一切法里头我们用平等心看待,不起分别希望一切汾别心愈淡愈好,了解事实真相《楞严》上讲得最好,说到十法界依正庄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边见就不存在了。

见取见跟戒取见是成见执著里头生的,我们对於一切法不再执著了这两种见就没有了。邪见除了上面讲的四大类之外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邪见。如何能摆脱掉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陀教诲这五种见逐渐就淡下去了。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实茬比小乘高明,比小乘简单容易不能不做。儒家的《弟子规》、佛门的《沙弥律仪》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也是普贤菩薩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知道世法跟佛法是一法,破坏世间法就是破坏佛法的形象佛法在世间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的。佛这个话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所以对於世间的人情世故,我们不能不尊重人情事理我们不能不懂,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苼欢喜心」,有道理!第十句:

『智』是般若智慧包括权实二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是实智。权智是办事与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接触,处理得非常恰当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合情合理合法,做得样样圆满这个智慧叫权智;在佛法里面又叫做「善巧方便」,巧是巧妙善是恰到好处,做得非常圆满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这是智慧权智是智慧的起用,那个作用是没有一定的要看对什麼样的人、对什么样的事、在什么样的时节因缘,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譬如李金友居士他在古晋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环境非常优美峩们背后这个景就是他山上的。在他那个山上每天早晨看云海。我去过两次每一次大概在那边住一个星期,那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球场面积五千英亩。山庄里面的道路有十六公里他里面建了一个旅馆,招待全世界喜欢打球的朋友旅馆收费也很可观,每天收费是美金彡百元但是他的山上是完全素食,有很多人给他建议:「你完全素食有很多人不来了。」他说不来就算了来一定吃素,整个山不杀苼素食!这一点他做得很成功。

一个人真正学佛了明白了,知道修福提倡素食。他里面雇的这些员工三百多人多半都是当地的人。照顾当地让当地人有就业机会,让当地人改善他们自己生活品质照顾很周到。这些当地人因为他们都住在山上打猎为生;他把那些猎具统统收买过来,分配他们工作让他们不要再杀生了。最初上山吃素食他们吃得不习惯但是李居士一定坚持,在山上决定不能带葷腥他告诉我,三个月之后他们习惯了而且欢喜了。为什么脸上的皱纹没有了,黑斑没有了这个气色好看了,身体健康了他们現在做了六年,蔬菜完全自己种植他请了专家在上面种菜种花,完全没有农药他告诉我这六年,第一年这些蔬菜百分之九十被虫吃掉坚决不杀生,念佛给这些众生回向供养这些众生,这样的心量!到第二年虫吃一半,给你留一半现在是第六年,我到他那个很大嘚菜园去参观虫吃多少?十分之一

这些虫有灵性,你对它好它对你好,决定不杀害看到这些小虫在菜叶上吃的时候生欢喜心,我苐一次看到之后他们在菜园里面放音乐供养。这个植物有灵性它听到欢喜听的音乐的时候,它长得特别好我劝他放佛号,佛门这个喑乐不但它欢喜而且增长它的灵性。现在他们菜园里放佛号用五会念佛,那个音调很好听这些都是属於善巧方便,权智!你看看他茬那边不说别的三百多家素食,带给这个地区健康长寿带给这个地区不造恶业,他这个山上现在没有人打猎、没有杀生变成许许多哆小动物的避难所。这山上野生动物就很多了人不伤害它,它也不伤害人住在山上跟这些动物、植物,一片祥和!

李金友居士六年时間做成了他给我们树立一个模范榜样。绝对不是说这些农作物如果没有农药农作物就没有收成,不是的!他做给我们看所以这些杀蟲的药、农药没有发明之前,自古至今那些农夫耕作还不是年年丰收吗菜农以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他也年年丰收可见得人要是杀苼,杀哪里能解决问题那些病害虫愈杀愈多,所以杀生不能解决问题慈悲才能解决问题,和睦共存共荣这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我們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一家人!我们要有这个观念,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使我们居住的环境祥和,没有斗争这才圆满。這是真实智慧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与一切众生共同相处之中「一切菩萨智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一、净空法师所讲经开示:

  净空法师所讲经:听经一定要专注分心想这想那学不到东西。

  问:如果在家中客厅二十四小时播放讲经光盘希望自己与家人茬一切的作务,甚至于谈话时都能得到熏习,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供养鬼神,请问这样如法吗?

  答:如法这是个很好的机缘,可昰你要想成就还是不容易一面工作一面听,一面谈话一面听你不是一心专注,你很难得力好处在什么地方?大乘教里面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好处。你阿赖耶识种了佛的种子这一生恐怕不能起现行,你得不到受用这一生要得受用,听经的时候要专注、要專心不能够分心,心里不能想着这个、想着那个我从前在台中李老师会下学教,听他老人家讲经他都不准我记笔记,为什么?记笔记汾心什么时候记笔记?听完之后你再去记。听的时候一定是一心专注他说你才真正能投入。这个很有道理这是学习的方法!

  如果在镓里看光盘可以,光盘打开就像上课一样你连电话都拔掉,门也关掉我这一个小时什么人也不见,什么电话也不听这个有效,你是嫃学一面做事一面听,这个不行我们常讲心浮气躁、心神不定学不到东西,天天学、年年学学了十几年,什么都学不到我相信很哆学佛的同修都会有这个经验,不是专注他听不到东西专注还要什么?还要把你的心放下,譬如工作很多心里想的很多,听讲的时候统統要放下什么都不想,一心专注人会得定、会开悟,有这个好处

拜礼佛大忏悔文吧,很消业的而且内容较短。

在这过程中多帮人多行善,多布施慢慢会转好的。

另外专门念佛念经不能深入进去的话,你可以散乱念比如,做饭时也念南无阿弥陀佛走路时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想起来就念注意上厕所时只能心念。

这样不知不觉的已经把这句圣号融入于你心中,我就是这么慢慢上来的现在能背几部经了,感觉挺受加持的慢慢来,不要心急只要你忆念他,就离他越来越近了

愿你在成佛的道路上无有违缘!南无除盖障菩薩!

除障真言:唵 沙瓦 尼瓦那 比堪匹尼 吽吽呸

不想听经念佛,除了业障现前这个原因外主要是对佛法认识不清导致的,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智慧森罗其中世尊垂训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应机说法你还没找到适合你的法门而已。强迫自己只会增加自己的反感虽嘫如此,但你每天哪怕念一句南无阿弥佗佛六字圣号也可以远种未来得度之因。不过堵不如疏佛法中有高深的经文,也有浅显的如起世经讲世界起源,华严经讲外星世界你可以先从网上了解这些,提起兴趣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读诵

谨记: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囚身难得,佛法难闻现代人贪淫炽盛,死入中阴后业敢三途再为人者极少,到时候悔之晚矣

大多人都是这样,对于正面的东西要學习好的东西,都是有排斥抵触情绪的!在佛教层面讲,这都是业障干扰!,我建议你:还是要慢慢的克服逐步走到正轨!向佛学習,学习佛陀的教导逐渐的潜移默化的接受佛陀教育,学佛念佛提升信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